常用训练监控与评价的指标.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371440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训练监控与评价的指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常用训练监控与评价的指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常用训练监控与评价的指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常用训练监控与评价的指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常用训练监控与评价的指标一、生理学指标: 1)心率(HR):是评定运动性疲劳最简易的指标,一般常用基础心率、运动后即刻心率和恢复期心率对疲劳进行评价。基础心率(晨脉):基础心率是基础状态下的心率,即清晨、清醒、起床前、静卧时的心率,一般用脉搏表示,机体机能正常时基础心率相对稳定。大运动负荷训练后,若经一夜的休息基础心率较平时增加5-10次/分以上,则认为有疲劳累积现象,若续几天持续增加,则应调整运动负荷。在选用基础心率作为评定疲劳指标时,应排除惊吓、恶梦、睡眠等其它因素的影响。运动中心率:可采用遥测心率方法测定运动中的心率变化,或用运动后即刻心率代替运动中的心率。按照训练-适应理论,随着训练水

2、平的提高,完成同样运动负荷时,运动中心率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若一段时期内从事同样强度的定量负荷,运动中心率增加,则表示身体机能状态不佳。运动后心率恢复:运动后心率包括运动后即刻心率和恢复期心率.恢复期心率下降越快,恢复时间越短,心血管机能越好相同运动负荷后,运动员心率恢复加快,提示运动员对训练负荷适应或机能状况良好。运动后心率的恢复速度和程度,可衡量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适应水平或者身体机能状况。运动后心率一般从第2分钟开始测6s、10s或30s的心率,用于观察运动员对运动负荷和训练强度的反应和恢复情况。通过对运动后心率的观测运用,以探求运动员取得最大化训练效果的适宜运动负荷。2)测定肌力评价疲劳指

3、标测定方法测定方法背肌力与握力早晚各测一次,求出其数值差。如次日晨已恢复,可判断为正常。呼吸肌耐力连续测5次肺活量,每次间歇30秒。疲劳时肺活量逐次下降。3)测定神经系统机能判断疲劳膝跳反射阈值:随着疲劳的增加,膝跳反射的敏感性发生变化,引起膝跳反射所需的叩击力量增加。因此,可根据运动前后膝跳反射的敏感性评价疲劳。反应时:反应时是指刺激信号(光、声音等)出现后机体迅速做出反应的最短时间,分为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疲劳时反应时明显延长,特别是选择反应时延长更明显,表明大脑皮层分析机能下降。 血压体位反射:测定心血管系统调节机能(植物神经)。受试者坐位静息5分钟后,测安静时血压,随即仰卧3分钟,

4、然后将受试者扶成坐姿(推受试者背部,使其被动坐起),立即测血压,每30秒测一次,共测2分钟。若2分钟以内完全恢复,说明没有疲劳,恢复一半以上为轻度疲劳,完全不能恢复为重度疲劳。 4)测试感觉机能评价疲劳皮肤空间阈: 皮肤空间阈,也称两点阈,是指能引起皮肤产生两点感觉的两刺激间的最小距离。运动后皮肤空间阈较安静时增加1.5-2倍为轻度疲劳, 2倍以上为重度疲劳。闪光融合频率: 受试者坐位,注视频率仪的光源,直到将光调至明显断续闪光融合频率为止,即临界闪光融合频率,测三次取平均值。轻度疲劳时约减少1.0-3.9Hz;中度疲劳时约减少4.0-7.9Hz;重度疲劳时减少8Hz以上。5)用生物电评价疲劳

5、心电图:疲劳时,S-T段下移,T波倒置。肌电图:疲劳时肌电振幅增大,频率降低,电机械延迟(EMD)延长等。脑电图:疲劳时由于神经元抑制过程发展,可表现为慢波成分的增加。 6)主观感觉判断疲劳(心理指标): 锻炼者在运动过程中根据RPE表指出自我感觉的等级,以此来判断疲劳程度。若用RPE的等级数值乘以l0,相应的得数就是完成这种负荷的心率。 二、生化指标1、血液 (1)血乳酸糖酵解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代谢方式。在肌肉收缩初始和剧烈收缩时,因氧供应有限,糖酵解速率加强,由于氧供应不足,糖酵解的终产物乳酸也大量增加,乳酸的增加使肌肉中H浓度上升,PH值下降,进而引起一系列生化变化,是导致疲劳的重

6、要原因。而疲劳的程度取决于乳酸在肌肉中的堆积量。但在随着乳酸的不断堆积、肌肉活动过程的进行,乳酸的消除过程也在进行,所以乳酸的消除速度是评定肌肉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在正常情况下乳酸的消除代谢途径有三条:1)在骨胳肌、心肌等组织中氧化成CO2与H2O;2)在肝脏和骨胳肌内经糖异生途径转变成葡萄糖;3)在肝内合成脂肪酸、丙酮酸等其他物质。这三个途径在消除乳酸的同时与有氧代谢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提高肌肉中剧烈运动时有氧氧化在能量代谢中所占比例,将使糖酵解过程中产生的乳酸不容易在肌肉中积累,从而可延缓疲劳的发生。而有氧代谢能力的加强还可以使肌肉活动停止后过多的乳酸能够迅速被消除,这意味着能够较快消

7、除疲劳。因此,可通过测定运动前后不同时期血乳酸的含量来了解乳酸的代谢情况,对肌肉的疲劳程度及恢复情况作出评价。(1)评定有氧运动能力:我们把个体在渐增负荷中乳酸拐点定义为“个体乳酸阈”。乳酸阈是反映骨骼肌代谢水平和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其可通过多级负荷实验和两点法做出的血乳酸-速度曲线来评定运动员所具有的有氧能力,当血乳酸达到4mmol/L时所对应的速度越高,说明有氧能力越强。另外,通过同等条件的第二次测试,在记录成绩的同时,检查血乳酸的变化,如果4mmol/L时所对应的速度提高了,说明该运动员有氧能力也相应提高了;如果4mmol/L时所对应的速度下降了,说明该运动员有氧能力也相应下降了。(

8、2)评定无氧能力:ATP-CP供能系统能力的评定(适宜于举重和田赛中的投跳项目):做功大而乳酸值低者,说明ATP-CP系统储备高,做功小乳酸值高,说明ATP-CP系统储备低;糖酵解能力的评定:主要是测定最大血乳酸值,高水平运动员的血乳酸值越高,说明运动员机体耐受乳酸能力越高,糖酵解动员快,供能多,肌肉适于参与剧烈运动,即无氧能力较好;反之,最大乳酸能力较差,即无氧能力较差。 (2)血尿素当机体长时间不能通过糖、脂肪分解代谢得到足够的能量时,机体蛋白质与氨基酸分解代谢随之加强。由于谷氨酸在谷氨酸脱氢酶作用下将氨基脱下形成游离氨,再经尿素循环生成尿素,使血中尿素含量增加,同时在激烈运动时体内核苷酸

9、代谢也随之加强。核苷酸以及核苷分解时都要脱下氨基而产生氨,再经尿素循环转变成尿素,这也使血尿素含量增高。实验证明,当负荷使运动员血尿素含量超过8.3mol/l时,尽管运动员主观上还没有疲劳的感觉,但此时机体组织的肌肉蛋白质和酶都已开始分解而使机体受到损伤。可见血尿素对于评价机体在体力负荷时的承受能力是一个非常灵敏的指标。 检测运动员在长时间运动时和恢复期的血尿素变化,可以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的供能和合成情况,以此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和疲劳程度。血尿素变化与运动负荷量的关系较负荷强度更密切,当负荷量越大时,血尿素增加越明显,恢复也较慢。 (2)血清肌酸激酶 血清肌酸激酶(CK)又称磷酸肌酸激酶(

10、CPK),是短时间剧烈运动时能量补充和运动后ATP恢复的反应催化酶,与运动时和运动后能量平衡及转移有密切关系,CP+ADP=ATP+C。安静时,血清CK主要是由骨骼肌和心肌中CK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清;正常值为,男:10100U/L,女:1060U/L。运动时骨骼肌局部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自由基增多,细胞膜损伤和通透性增加,肌细胞内的CK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运动后血清CK升高。由于CK在血清中上升与细胞损伤有关,因此血清CK活性变化可作为评定肌肉承受刺激、骨骼肌微细损伤及适应与恢复的重要敏感指标,血清CK因此也是是评定疲劳程度和恢复过程的重要指标。血清CK的变化受负荷强度的影响大于负荷量。

11、一般短时间极量强度运动后56小时血清CK升高,824小时达高峰,48小时后逐步恢复,负荷强度越大,恢复越慢。运动员疲劳后,血清CK活性上升,在安静时可高达300500U/L,但目前尚无量化评价标准。使用血清CK做评价时,需做CK同工酶的测定,同时测定血清GOT和Mb(肌红蛋白),并同其它临床诊断相结合,以区别于心肌炎时血清CK的上升。 (3)血清睾酮皮质醇比值 睾酮有助于加速体内合成代谢,皮质醇可加速分解代谢。测定恢复期血清睾酮皮质醇比值,就可了解体内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平衡的状态。比值高时,是合成代谢过程占优势;比值下降,是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机体仍处于消耗占主导地位的状态,疲劳不能有效恢复

12、,长期会导致过度训练。目前认为,此比值变化大于原值30%时是过度训练的警戒值。 2.尿液 (1)尿蛋白 正常人在安静时尿中蛋白质含量甚微(日排出量150mg,一般为28mg%),常规检验方法不能检出,故通常称为阴性。运动能使尿中蛋白质排出量增加呈阳性,称为运动性尿蛋白。运动性尿蛋白属于功能性尿蛋白,一般在24小时内可自行消失。运动后尿中蛋白质的排泄量因机体机能状态、运动负荷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可根据运动后尿蛋白排泄量和组成成分来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或其适应情况。 1)评定一次训练课通过测定运动后尿蛋白的排泄量,可以用来评定一次训练课的运动量,特别是运动强度和运动员机能状态,为调整训练课的负荷、

13、掌握运动员的机能状态提供参考。运动后尿蛋白的个体差异较大,所以不宜在不同人之间用尿蛋白指标来比较其负荷量、训练水平和机能状态,但对同一个体在完成相近的运动负荷或相同项目比赛时,尿蛋白量相对比较稳定。在大运动量训练后,尿蛋白排出量增多,4小时后或次日晨完全恢复到安静时水平,表明机体适应此负荷;如果次日晨尿蛋白不减少或反而增加时,要注意身体状态,适当减少运动量和强度。同一个体在完成相同运动量时,尿蛋白相对稳定;当训练水平提高时,尿蛋白量减少。2)评定一个训练周期 尿蛋白还可以做为一个训练周期的监测指标,评价训练周期中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通过一个训练周期一同测定尿蛋白,其主要的变化有两中情况

14、:(1)在训练周期初期,运动员对运动负荷不适应,表现为尿蛋白排泄增多;随着训练时间的延续,运动员对运动训练的负荷逐渐适应,尿蛋白排泄量逐渐减少。(2)在整个训练周期中尿蛋白排泄量始终处于较高的水平,甚至尿蛋白排泄量继续增加,则说明运动员或是对运动负荷始终没有产生适应,或是身体机能水平下降,此时应酌减运动强度或运动量。(2)尿胆原 尿胆原是血红蛋白分解的代谢产物。在一般情况下,人每天由红细胞破坏而释放出来的血红蛋白约8克,经代谢约有终产物胆色素280毫克。尿胆原排泄量与运动负荷、肝功能、肾功能及其肾小管腔的酸碱度等因素有关。运动员在大运动负荷时,体内溶血增多,尿胆原排出量增加。运动员血红蛋白下降

15、,尿胆原增加时是机能水平下降的表现。 3.唾液 唾液pH值:由于长时间剧烈运动后,乳酸生成增多,血液pH值下降,使唾液PH值也下降,因此,测定唾液pH值可用于判断运动性疲劳。三、心理学指标1.主观感觉 人体运动时的主观体力感觉与工作负荷、心功能、耗氧量、代谢产物堆积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运动时的自我体力感觉是判断运动性疲劳的重要标志。1962年瑞典生理学家冈奈尔鲍格(GuenzelBorg)制定了判断疲劳的主观用力感觉等级表(RPE),使原来粗略的疲劳定性分析变为较精确的半定量分析。1982年,他又提出一新量表,更适合于无氧运动或缺氧时自觉反应的需要。 2.疲劳自觉症状测定法 教练员可以根据中亚光雄询问运动员疲劳时的主观感觉。一般来说体力活动后,A栏里出现的症状较多;脑力活动后,B、C两栏出现的症状较多;强迫性的工作后出现症状较多,而有兴趣的工作后出现症状较少。可以根据体力或脑力疲劳的不同特点,参考表中各指标,症状总数越多,疲劳程度越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