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萧山顾云涛:旅途中的科学课.doc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439773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萧山顾云涛:旅途中的科学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杭州萧山顾云涛:旅途中的科学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杭州萧山顾云涛:旅途中的科学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杭州萧山顾云涛:旅途中的科学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杭州萧山顾云涛:旅途中的科学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旅途中的科学课 旅游和科学课本之间衔接点的梳理与实践 2 旅途中的科学课 旅游和科学课本 之间衔接点的梳理与实践 【摘要】 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 家庭、社会、大自然中的多种资源进行学 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在种种旅游活动 层出不穷之今,本文着重讨论 在旅游活动中渗透科学课程教学的意识和行动,梳理并实践了课本与旅游活动之间的衔接点,通过家校合作,将科学课堂延伸到家庭、社会和广阔的大自然,以弥补学校科学课在教学 活动类型和设计上(如现场考察、参观访问等)的不足,以学生的亲历和亲为换来科学 素质 的提升。 【关键词】 旅游 科学 亲历 亲

2、为 现在的科学课,在教学活动类型设计上存在不足,类似于现场考察、参观访问这样的内容难以实施。 事实上,发生在学校之外的非正式学习时间约占我们一生学习时间80% 。如果能在科学 学科 教学 中 领会一下这句话的含义, 如果能利用科学课程开放性的特点,开发、 利用 目前种种家庭课程资源,科学课的课内外联系会更紧密,更具实效 。 眼下 ,方兴未艾的种种旅游活动就是很好的 家庭课程资源 。 以亲子游为代表的 外出旅游已经是 每户家庭度过假期的重要内容,双休日短途游、小长假长途 游 , 寒暑假超长时间超长距离出游的也不在少数。可是,当旅游回来问及感受如何时, 多 数 孩子居然只能说出去了哪些地方,而没有

3、更丰富的体验 可谈 。不惜血本花了上千上万块钱只换来一句“地方我去过 了”,是否成本太高有些不值?如果不满足于此,我们又可以 怎样改进 呢? 很多家长非常用心,也很想把种种教育渗透其中 。 所以 只要一遇到 自己 觉得有意思 的 现象 或场景 ,就拼命扯着孩子让他看、让 他听。 这孩子 顾左右而言它或者是 随声应和着, 注意力根本就不在于此 。如果我们事先就 充分准备了这个课堂内 外 的教育 衔接点,提前 引导孩子的注意力动向 ,自己提前做好 充分的 应对准备,那么,效果就会更理想。更何况,现在的科学课教材,这样的衔接点有很多 而且 很容易找到 。 可是 , 如果家长连科学书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4、 (科学课本是循环教材 ,不一定能带回家 ) ,更不知道书中有哪些具体的内容, 怎么找得到课内外的衔接点? 课程资源 开发又 从何谈起? 因此, 作为科学老师, 我们要尽可能让家长知道科学书中有什么。然后,提议家长可以更进一步 做什么。 出于这样的目的,本文梳理了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六年级共 转引自:万东升、张红霞 .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基于美国的经验 j.教育科学, 2013(4). 原文出处: Julian Sefton Green.Litrcrature review in informal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 outside schoolE

5、B/OL. http:/archive.futurelab.org.uk/resources/documents/lit_reviews/Informal_Learning_Review.pdf,2012-09-28 3 8 册教材中与当下旅游景点 及旅游活动 相关联的内容衔接点 (具体衔接点梳理见附件 1) ,进行了将近 三 年的实践和整理,并以例证形式进行阐述。 一、重在亲历 科学课单一学习内容与旅游资源的衔接 科学课倡导亲历,有亲历才使经历变得更有意义,使探究得到深化。旅游就是一种亲历。科学课本有 23 处文字或图片直接提到了相关的旅游景点(见附件 1 表格内 加粗字体 部分内容);有

6、64 处文字或图片找得到密切相关的 可衔接旅游景点。这些课本内容(文字或图片)一般都是指一个知识点、 一个知识点的举例或者是一项单一的科学探究活动。 (一)课文内容明文确定的可衔接旅游景点 在 23 处以文字或图片的形式明文 确定的旅游景点中,课文正文有 15 处,资料库有 8处(其中有一处与正文内容重复, 附件中已列清 ),单元导语有 1 处。 这些景点,对课文相关内容起到非常重要的例证作用。 课文 图文并茂的表述形式已经将与此相关的教学内容阐述地 非常清楚,也引起了孩子们探究的兴趣,但这毕竟还是仅仅局限于书本,缺乏更多的细节体验。 五上年级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六课“探索土地被侵蚀

7、的因素”中,有一幅黄河壶口瀑布的图片,对应问题“我们可以推测在自然界中什么地方的土地最容易发生侵蚀吗?”图片中混浊的黄泥水和在 黄河壶口瀑布景区 现场感受到的黄泥水, 对教学内容的感悟 会有巨大差别 。 去之前 我 就了解过, 黄土高原是中国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的区域,黄河在流经黄土高原时带走了大量的泥沙,所以河水浑浊不堪。 壶口瀑布 就是黄河水, 那是一场非常之大的“黄泥大水”(萧山话 )。 这已经不是平常意义上的水了, 也许可以直接 称其为泥浆 更合 适一些。 最明显的例子是,瀑布水流相互撞击溅起的水雾随风吹散,一开始 让人 感到 清凉,等你看着 深色衣物上的点点泥斑 ,你又会怎么想呢? 再看

8、我们脚下, 就是一层厚厚的黄色淤泥。 我们在瀑布边站了不到 10 分钟,相机前面镜头上 积累起越来越多的泥巴 。 老爸还打趣说 ,如果在这里站上 1 个小时的话,估计 自己就能成为兵马俑 了。 _。 上例 来自本校孩子的旅游日志,文 中那些划线部分的内容, 能让人 直观 感受到水对黄土高原 这片黄土地 巨大的侵蚀作用 ,而且,能清晰感受到被侵蚀的程度之深 。 也许一句说教或是一句介绍也能让孩子记住黄土高原地区水的明显的侵蚀作用,但亲历所能感受到的种 种细节,来得更直观,更有说服力,更加符合科学课“实证 +逻辑”的学科特征。如有可能,书本中列举的这些旅游景点, 应该让孩子 去好好 亲历一番。 (

9、二)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可衔接旅游景点 如果说前面所述为课本 明确 提出的 可 亲历旅游景点 ,下面所说的 则 是老师和家长根据自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自认为可以提升孩子科学课学习的可亲历旅游景点。 附件 1所列 64 处课文内容( 56 处正文、 5 处导语、 10 处资料库;有交叉重复内容 7 处),并非4 课文明确 的内容,也不一定是最适合 的内容,但确实是和课本中内容密切相关的,而且也经过了实践,收到了 较好的成效, 因此列出来作为建议, 为 一家出游制定旅行计划作参考,为孩子的科学学习提供一份可供亲历的旅游景点选择 方案 。 六上年级第三单元“能量”第八课“能量与太阳 ”一课中,课文用“

10、煤带给我们的信息”、“存储了亿万年的太阳能”这两个小标 题的篇幅来解释“它们(煤)为什么深藏在底下,是怎么形成的?它们与太阳能有什么关系?”虽然 课文出示了大量的实物图片和示意图说明,但真正教学时 我们还是嫌资料不够丰富翔实, 而学生的理解一般也都囿于 字面意思。六年级一户家庭的山西行给了我们启示(下图)。 作为煤炭大省的山西省,还有着一处极具特色的 4A 旅游景 点 山西煤炭博物馆, 里 面有 各种不同的 煤的 标本,煤的 分类和形成过程的直观模型展示和大量的影视多媒体展示。 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模拟矿工下井采煤, 既有“黑煤窑”古老的传统采煤方式,也有德国进口大型现代化设备采煤方式。 这是极

11、 具“亲历”意味的活动, 既丰富和完善了对煤炭的 认识 ,又增进了科学课的人文内涵。 图 1 各种煤的标本 图 2 模拟煤矿开采 坐矿车 图 3 模拟矿区 现代化采矿 又如,沿海的沙滩游和岛屿游, 是感受风速 的好地方 (四上年级天气单元) 。 福建平潭岛 沙化严重,跟长期经受 的海岛大风有关 。 当孩子感受着风吹起沙子砸在皮肤上 生疼的感觉时, 坐在车内感觉到小车不由自主地突然 地 晃动时, 当远望海水白光闪闪时(风吹浪起), 当看见海边居民屋顶瓦片上压着的石块时,孩子们对风速的感受就不仅仅是 四上年级第一单元 第三课 “风向和风速” 中 气象学家那张 13 个等级的风速表格以及耳熟能详的

12、气象儿歌 “九级屋顶飞瓦片”了 。 而就在我省临安西天目山的各种古树名木,各种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就是孩子感受生物多样性,感受生命成长变化的活教材( 见附件 2:旅途中的科学课 临安 )。 基于课本知识的亲历活动,它的意义在于使孩子 能在真实的情境中 进一步主动建构起与这些课本知识有关的完全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而且是非常稳固的知识框架 。如果 在皮亚杰之后,以维果茨基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强调真实的教育情境,特别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真实情境性”。这也是现代西方世界主流的学习思潮。 5 引导得当,这样的亲历活动 还能让孩子感受到科学探究活动是可以融合在学习、 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对孩子 领

13、悟科学 学习 方法 , 形成 科学观念 都产生积极意义。 二、乐于亲为 科学课综合学习项目与旅游活动的衔接 科学课需要亲为,这不仅仅是动脑思考,更需要动手操作。资料搜集、专题考察、标本收 集制作等综合性科学学习项目,以及天气情况记录、星空观测等持久性、 特殊性的学习项目在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中较难实施。 借着外出旅游的热情, 有选择的去做, 做起来往往更有乐趣更富实效 。这样的活动更能 有效 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 质 ,如果内容合理、组织得当,就相当于开发了一项新的科学课程资源。 (一)课本明确的科学探究项目与旅游活动之间的衔接 科学探究项目 所包含的内 容不再仅仅是一个知识点 。附件 1

14、所列 11 项 内容 ( 附件表格之外 加粗字体显示 部分内容 ), 就是适合在特定的旅游景点或者旅途中开展的能让孩子积极参与的科学探究项目。 对于全班三、四十个孩子来说,并非每一项科学课活动都是让人兴致高昂、欢呼雀跃的,尤其是一些持续很多天的科学活动,如 天气预报的记录、岩石标本的收集制作 等。 而旅途中因为地点的 经常性 变化 ,使得天气和周围的地质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孩子更能敏锐地感觉到 这种变化 ,也就觉得更有意义;而像 指南针的使用 、 感受时区差异 变化 等项目, 能让孩子体会到科学活动 在旅途中 的实际效用,更有 一种实战效果。 用鞋盒子制作的岩石标本盒 Jan Packer

15、发现“为乐趣而学 (learing for fun)”会更深刻地卷入学习体验,更看重和享受学习过程本身。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学习的乐趣取决于自主选择的程度。在“没有选择”、“有一定选择”、“自由选择”三种不同的选择水平间,比起“没有选择”以及完全“自由选择” 的学生,“有一定选择”的学生在任务完成、课程学习以及实际问题解决上表现最好,因为“一定的选择”促进学生控制自己的学习,并深层卷入学习过程。引自: Packer,J.Learing for Fun:The Unique Con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Leisure Experiences.Curator,2006(

16、3). 6 旅途中采集的各种岩石标本 这些岩石标本的收集 , 时间 跨度 在 4 年以上,但 这丝毫没有让 孩子觉得枯燥乏味,反而成了每次旅途中的一个常规科学学习项目。 在“旅途中的科学课 临安”活动中,孩子们寻找紫水晶石和类似昌化鸡血石矿脉的岩石时的执着与欣喜就是很好的证明(见附件 2)。 天气的记录也是如此。因为旅行途中地点变化快,天气变化也特别明显,衣服、雨具携带及出行安排都和天天息息相关 ,因此,对天气的关注就成了很有实效的科学学习活动。 记录天气实例三则 (发布在 QQ 空间上的旅行日志截图) 这些天气记录实例,孩子运用了更为活泼的语言,我们能感受到孩子是带着主动而积极的心态来记录每

17、天的天气情况的 。原本四年级天气单元这一项学习内容的落实比较困难,学生难以坚持, 或者只是“做完”而不是“做好”。借助旅途来完成这项学习任务,收到 了 很好的实效。对“亲为”态度的关注恰恰是学习实效有效提升的关键, 在兴趣和热情支持下的基于旅游的科学学习活动,就成了更有意义的“亲为”活动。 (二)旅游活动的拓展与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之间的衔接 当家长和孩子尝试了在旅途中实践上述科学学习内容之后,应 该已经了解了科学课7 的特点和一些重要的学习科学学科的方法,还 会 由此 对 科学课的学习产生自己较为独特的理解,因此也就能更为有意识地自发组织一些内容和活动作为科学课的学习资源。附件 1 所列“ 科学

18、课综合学习项目 ”中的 34 项( 表格外 未加粗 字体部分 )内容就属于 可自主开发的科学课学习内容。这些 内容板块 是 综合性 的,同时也是 开放性的。 以五上年级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为核心开发的综合学习项目“奇特的地形和地貌”为例, 我们可以从平时的旅游活动中挖掘出很多课程 资源 。 热衷于游玩自然风光的家庭, 肯定体验了不少特殊地形地貌所带来的极 富视觉震撼效果的美 , 如 临安的浙西大峡谷、 黄山的奇石、四川黄龙的钙化池、武夷山的丹霞地貌、戈壁滩的风蚀地貌等。 虽然我们能感受到各种不一样的美,但却 很容易忽略从科学课“地球科学”板块内容中去解释产生这种美的科学 层面的原因。

19、更何况,景点的导游习惯于用神话故事、 个人想象 以及世俗的见解 来向游客解释这些地质地貌景观,而不是将它们的形成、发育和演化的科学轨迹客观地介绍给游客 ,比方说把岩溶地貌中的天坑叫做聚宝盆 。 如 图 1 中的 新疆魔鬼城 , 因地处风口,四季狂风不断,最大风力可达 10 12 级, 裸露的石层被狂风雕琢得奇形怪状 , 因此是典型的风蚀地貌 而 并 非鬼怪传说 。 109 国道进藏线路要经过一大片永久冻土层,为了避免修筑在冻土层上的道路路基因车辆往来导致热量积累引起底下的冻土解冻,特地采用导热管 (下图 2) 散发热量,这也是特定地质下的特殊科学行为。 也许导游同样给了 黄山“飞来石” (下图

20、 3) 以美好的神话故事,但是从科学的角度解释,就是花岗岩风化的特殊解理以及缓慢地逐步变化所造成的。 四川黄龙景区一个个美丽的钙化池 (下图 4) ,是石灰岩地貌发育的结果, 是溶解在水中的碳酸钙沉淀形成边石堤的结果。 图 1 风蚀地貌 新疆魔鬼城 图 2 导热管 青藏公路冻土层散热技术 8 图 3 花岗岩风化 黄山飞来石 图 4 石灰岩地貌 黄龙钙化池 同样,对各地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的收集整理(生命科学板块 ,生物多样性单元 ),各地著名桥梁的拍摄和整理 (六上年级形状和结构单元) ,旅途中感受水质、空气质量的变化,感受降水量的变化 (四上年级天气单元、六下年级环境与我们单元) 等等,都可以

21、作为旅游过程中的拓展学习项目 。 如果内容合适(适合当前的旅游)、安排得当 (让孩子觉得有趣又容易操作) ,这无异于是开发了一项新的科学课程 资源 ,而且是一项贴近孩子当下生活的优异课程资源。有拓展才有发展,这样的拓展是能促进孩子科学素质提升的好项目、好活动,因为它集中体现了科学学科 教学中核心概念引领下兴趣、经验、活动及周围环境之间的有机结合 。 如果这样做, 亲历和亲为 就 不再仅仅是一句口号或者是干巴巴的行动,而是让孩子们充满向往且富有实效的科学教育活动。 我们 立足于 亲子 旅游,着眼于 科学 教育 。 孩子们在享受欢快旅游的同时,收获更多的是有关科学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体验。 经历过实

22、践的家长和孩子有一些共同的体会,在这里作为建议提供给大家: 1.多走博物馆。旅游地 的各种博物馆集当地自然、人文之 精华,也是最好的旅行指南,能指引你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一座城市或是当 地特色 ,如临安的山核桃文化体验馆 。 2.多走动物园、植物园。特别是长途旅行后的目的地,一般说来动植物会有比较明显的变化,会有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动物和植物。 江西庐山的中科院植物园和云南 西双版纳的中科院植物园在种植物种上会有很大差别,同一物种的种植方式也有差别 。 3.多做收集工作。如岩石标本、植物叶标本,甚至沙子、土壤 或是跟科学有关的一些小玩具、小证据,都可以收集起来,分门别类存放。 4.多做记录工作。如天

23、气、里程数 、油耗,以及随时想到的点点滴滴,都应该在第 庐山植物园用高大的暖房种植热带植物,在西双版纳露天室外就可以随意栽培这些热带植物。 9 一时间记录下来,也包括照片及视频的拍摄记录,如对各种动植物、地形地貌和桥的拍摄,既是记录工作,又是收集工作 。“旅途中的科学课 临安”我们拍摄了 九千多张照片,其中就有孩子记录的三千多张 。 5.讨论交流很重要。当孩子在旅途中有主动交流的愿望时,家长一定把它当作是重要的事情认真对待,因为这是你和孩子对话的契机,也是进行科学教育的契机。 6.阅读随行也很重要,特别是跟旅行关联度较大的读物如 对相应课本衔接点内容的扩充阅读 。 7.本文所列的这些衔接点,说

24、到底仅仅是一种建议, 如果家长掌握了科学教育的原则和重 要概念(建议家长阅读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完全可以自主 开发适合 旅程的家庭科学教育课程资源。 8.因为有这么多有意义的事情要做,而且是要尽可能从容地去做,所以,自驾车出行也许是比较合适的方式。如果孩子自理能力和身体素质足够强,也不是必须的。 每一种出行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也有各自值得挖掘的科学课教学素材,真正在课程开发时也会有所不同。 总而言之, 我们 有能力把旅行当作科学教育的途径来实施,也完全有可能把科学课搬到旅途中来上。来一次更富有科学教育意义的旅行,是我们可以跟进的 科学教育理念,也是值得家长积极尝试的科学教育实践。 【

25、参考资料 】 : 1万东升 ,张红霞 .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基于美国的经验 J.教育科学,2013(4):6. 2伍新春 ,谢娟 ,尚修芹 ,季娇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科技场馆学习 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9(6):60. 3朴松爱 .教育旅游,旅游教育与可持续旅游发展 J.旅游科学, 2001(4). 4陈景辉 ,成艳彬 .谈旅游的素质教育功效 J.教育探索, 2002(8). 5刘妍 .我国 亲子旅游开发的现状 、 问题及对策 J.科技广场, 2013(11) 6胡小猛 , 郭家秀,马建国 .神奇的地质公园 地貌景观赏析 M.上海: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14.

26、7李天元 .旅游学概论 M.天津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2000. 8撒露莎 .论人类学视野下的旅游真实性 J.思想战线, 2013(5). 9Choyce.玩着长大 和孩子一起背包旅行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 教科版三六年级所有课本中唯一提到的一本课外阅读书籍是六上年级生物多样性单 元资料库中位梦华的从自然到人文。显然,老师和家长可以挖掘更多适合孩子科学学习的课外阅读书籍。 10 附件 (因为附件内容过多,仅附一页说明) : 与现行教材相关的旅游资源梳理 教科版 2012 版小学科学教材配套旅游学习资源整理 三 年级上册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2001 年初审通过义

27、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育科学出版社): 序号 景点名称 关联点 教材内容 小标题及页码 课题 单元 1 沙漠胡杨林(新疆轮台等地) 千年胡杨树 图片:秋季金黄色胡杨林;文字:这是一棵枯死的老树 了解植物的一生( P18 页) 第 7 课: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第一单元 植物 2 浙江西天目、山西晋祠、陕西黄帝陵等历史遗迹中的古树名木 千年古树:如柏树、银杏、松树、榕树等 图片:一棵古树;文字:这是一棵百年老树 了解植物的一生( P18 页) 第 7 课:植物有 哪些相同特点 第一单元 植物 3 北京戒台寺 古松 文字:北京戒台寺的古松据说是辽金时代栽的,算起来它的年龄已有千岁之长了。 植物

28、的寿命有长有短( P19) 资料库:植物的寿命有长有短 第一单元 植物 4 南京东南大学 “六朝松” 文字:南京有棵“六朝松”是六朝时代栽种的,它的年龄已有一千五六百年。 植物的寿命有长有短( P19) 资料库:植物的寿命有长有短 第一单元 植物 5 山东省日照市定林寺 古银杏树 文字:山东的定林寺中有棵大银杏树,据说它的年龄已有三千多岁了。 植物的寿命有长有短( P19) 资料 库:植物的寿命有长有短 第一单元 植物 6 西双版纳或海南岛 植物寿星:龙血树 文字:植物中的老寿星要数龙血树了,这种树生长缓慢,几百年才长成一棵树,几十年才开一次花,往往能活上几千年。 植物的寿命有长有短( P19) 资料库:植物的寿命有长有短 第一单元 植物 7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猪笼草、王莲 图片:猪笼草、坐着一个小孩浮在水面的王莲叶;文字:会捕虫的猪笼草;神奇的王莲。 令人惊奇的植物( P20 21) 资料库:植物的寿命有长有短 第一单元 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