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湖州市现代渔业绿色发展“ 2222”行动计划 ( 2017-2020) 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湖州市委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践行“两山”重要思想加快推进湖州绿色发展的意见(湖委发 2017 15 号)精神,围绕 提升我市现代渔业发展水平 ,实现渔业绿色健康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要 目标, 以推进现代渔业绿色发展为主线,以提高渔业供给质量和效益为主攻方向, 加
2、快转变现代渔业发展方式,着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努力 将我市打造成长三角地区渔业转型升级先行区、绿色健康发展示范区、农民持续增收样板区, 为湖州率先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赶超、实现“两高”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引导。 强化政府在规划引领、政策激励、示范带动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引导作用,通过政策扶持、科技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发挥经营主体作用,形成政府引导、主体参与、社会联动的发展氛围。 2 (二)坚持生态优 先。 强化由注重资源利用转到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切实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养护水生生物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科学有序利用渔业资源,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布
3、局,促进节水减排、清洁生产、低碳循环、持续发展。 (三)坚持提质增效。 强化由注重产量增长转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优化品种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推进渔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强化品牌引领,注重文化建设,推动渔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四)坚持创新驱动。 强化由注重物质投入转到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从业者素质提高。加强渔业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对渔业的引领和支 撑作用。突出改良新品种、推广新模式、应用新装备,培育新渔民,实现渔业发展的新跨越。 三、主要目标 按照设施为先、产业为本、科技为要、创新为源、绿色为魂的总体思路,力争在转变发展方式、改善生态环境、培育新型主体、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产
4、品质量和效益等领域取得明显进展,努力使渔业转型升级、健康生态养殖、渔民持续增收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努力将湖州打造成全国现代渔业绿色发展的“样板地、模范生”。到 2020 年,渔业产值达到 100 亿元以上,年均增幅高于农业 2个百分点以上,渔业经营性收入年均增长 10%以上。 渔业转型发展 先行区。 坚持市场导向,加快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需求,创造新供给 ,建设 2 个省级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县)。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提质增效,特种水产养殖面积增加 10 万亩,占养殖总面积的 75%以上。 3 完善渔业全产业链,构建渔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
5、、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渔业发展新格局。重点培育虾蟹类、名优鱼类、生态龟鳖类等 3 条产值超 10 亿元的示范性全产业链。 绿色健康发展示范区。 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广生态、免疫的病害防控方法和养殖减料减药理念,把增加绿色优质水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强化品牌效应,不断提升水产养殖质量和效益。培育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5 个。加强养殖池塘标准化、规模化改造,完善循环用水、水质净化、废水资源化处理等设施设备,优化场区环境;建立健全养殖生产相关管理制度,细化养殖设施设备管理、水产品生产记录、投入品使用记录和安全使用、病害防控、养殖废水处理、水产品质量安全自检等制度规范等。 农民持续增收样板区。 围绕
6、“生态优美、生活富裕、生命健康”目标,依托和挖掘特色优势渔业产业、优越生态环境和传统渔业文化优势,建设标志性渔文化产品、公共服务平台等标杆性、示 范性的生产生活设施,逐步形成产业有特色、渔文化有传承、多业态融合的发展格局。池塘养殖亩均效益增长 25%,达到 5000元,渔业专业养民人均收入增长 25%以上,收入增加 1 万元,达到 5.5 万元以上。 四、重点任务 以建设渔业强市为目标, 紧扣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中国制造 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等大战略 ,全力实施湖州现代渔业绿色发展“ 2222”行动。 4 (一)建成 2 个服务平台 1.
7、紧密型现代渔业科技支撑平台 到 2020 年,构建起一个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公共技术服务、 企业孵化、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渔业研究院,使之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渔业高层次人才集聚平台、高科技产品研发平台、高绩效技术转移中心、高质量公共服务平台、高素质应用型渔业人才培养平台。(责任单位:省淡水所;配合单位: 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人力社保局) 建立产学研机构。 强化“厅市”合作, 依托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组建以浙江省淡水水所研究所为核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湖州 市人民政府、有关产业基金等参与 的渔业 科技创新平台 浙江南太湖渔业科技创新研究院 。研究院实行企业化管理,实时 关注国内外渔业行
8、业市场、发展方向 、科研进展等动态信息,提出湖州渔业科技发展方向、举措以及相关科学试验等。 实施人才引进。 突出需求导向,探索刚性需求与柔性引进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柔性引进 3-4 个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淡水渔业创新团队,打造一支 100 人左右的渔业科技创新创业队伍。重点围绕“二虾一鱼”( 罗氏沼虾、青虾、加州鲈)湖州优势水产品,在水产优质种源保繁、新品种研发,先进育种技术开发、生态养殖模式研究、水产品加工、全产业链打造等方面加强科研攻关,为现代渔业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加快成果转化。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激励科研技术人员 深入基层、适应市场,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组建一批科技服务队
9、伍,对全市的渔业经营主体开展“网格式” 5 分片包干、“蹲点式”全程服务,通过中试和产业化,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模式、新工艺、新渔机、新业态与新技术,助推渔业龙头企业发展、美丽渔场建设和健康养殖示范户培育。 2.集聚型现代渔业综合服务平台 到 2020 年,在南浔区菱湖镇建成 1 个集市场交易、现代物流、质量检测、科技服务、电子商务、休闲“渔”乐于一体的集聚型现代渔业综合服务平台,为广大新型渔业经营主体提供发展良机,进一步提升湖州渔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责任单位 :南浔区政府;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 市市场监管局 、市农业局、市旅游局) 打造浙北淡水渔交易市场。 发挥菱湖镇作为全国三大
10、淡水鱼养殖基地的区域优势,结合“智慧渔业小镇”建设,立足浙北,辐射全国,打造浙北最大、年交易能力 10 万吨以上的水产品交易市场。 2018年前重点建成 20个公平交易站、 1000平米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2000 平米物流中转站、 500平米三供服务站等基础设施,完善冷链物流服务、综合信息服务 等配套服务体系。 拓展电商销售平台, 推动 线下交易和线上交易 互促互进 ,进一步增强现代渔业发展新动能。 打造“中国淡水渔都”品牌。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全力打造“中国淡水渔都”区域公共品牌。支持南浔区以“农合联”为运营商做好品牌的打造和管理,逐步提升本区域的水产品整体形象。依托“庆渔堂”
11、智慧养鱼及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等新技术,将规模以上养殖户全纳入可追溯体系,实现养殖全过程的可管可控,提升水产品质量。以品质赢市场,以品 6 牌强市场 ,提升本地区水产品的知名度,进一步激发现代渔业发展新活力。 打造“渔旅融合发展”综合体。 按照“文化有基础、产业有特色、发展有潜力”的要求,支持菱湖镇挖掘和保护“桑基鱼塘”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通过“政府搭台、多元投入、市场运作”方式,打造集渔业生产、渔事体验、文化展示、休闲娱乐、教学基地、特色美食等功能, 渔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产二产三产“三产融合”的渔旅综合体。到 2020 年,重点建成 11000 平米渔博园展示
12、馆、 21000 平米水乡村落、 16000 平米江南园林等基础设施,走出 渔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带动渔业增效渔民增收,进一步拓展现代渔业发展新功能。 (二)创建 20 个现代渔业示范园区 以“设施装备优良、技术模式先进、产品优质安全、经营机制灵活、管 理服务到位、示范效应明显” 为发展定位, 到2020年, 创建 20个涵盖养殖、种业、加工等方面的“ 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益” 现代渔业示范园区, 成为全省现代渔业的标杆 。(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配合单位:市农业局、市发改委、 市市场监管局 ) 优化产业布局。 围绕“一带二溪一路多园”总体布局 ,着力打造南太湖沿岸带和东西苕溪沿岸为重
13、点的“湖溪洁水渔业生态屏障区”、国省道沿线水域的“沿路都市休闲观光渔业区”、东部水网地带的“多个现代渔业产业园区”。 形成名优淡水鱼、虾蟹、龟鳖等养殖品种为主体,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柱,休闲观光、苗种繁育、饲料配套、产品加工为保障,科技、 7 推广、信息、检测、监管等为一体的产业化布局,建设 “ 百亩起点,千亩连片,万亩发展 ” 的产业集群, 特种水产占比75%以上, 全面提升我市渔业的整体水平 。 延长产业链条。 优化渔业“一大两小”传统产业模式,促进渔业上下游产业、前后环节相联接,推动渔业生产经营主体整合和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现代种业,创建年产 8 亿尾以上、生产优势品种的种业示范区,培育年
14、销售 1亿元以上的种业企业 2 个, 5000 万元以上的种业企业 2 个。重点在产品规格标准化和加工精深化上求突破,创建年消耗养殖原料 2000吨以上加工示范区 2 个。 强化利益联接。 积极推动 渔业 龙头企业 与农户通过订立合同、利润返还、入股分红等方式 , 建立可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 “ 龙头企业 +家庭农场 +基地 +农户 ” 的模式,实现农民从最初的卖出原料获得一次性收益,逐步发展到与龙头企业 、合作社 共同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 积极 引导 渔业 企业、 村集体经济、 中介组织、 专业 合作社 和 农户加强分工协作, 协调 参与市场竞争, 构建 “ 利益共享、风险
15、共担 ”的共同体。 建设核心区面积集中连片 500亩以上,辐射带动周边 1 万亩以上,亩均产出高于面上 20%的养殖示范区 14 个。 (三)创建 200 个美丽渔场 以“经营规模优化、生态环境优美、产品质量优质”为目标, 到 2020 年,建成 200 个模式先进、设施完善、景观美化的美丽渔场 。(责任单位:各区县政府;配合单位:市农业局 、市质量技监局、 市市场监管局 、市 国土局 ) 8 推进渔场经营规模化。 扶持多种形式的渔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鱼塘,鼓励支持农村土地经营权向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流转,促
16、进渔业业适度规模经营。美丽渔场适度规模 面积为 100-500亩左右, 亩均产出高于面上 30%以上。 推进渔场面貌景观化。 根据渔场整体布局, 按照主干道路硬化、塘埂护坡绿化、养殖水面洁化、管理用房标准化、休闲设施景观化的要求,因地制宜,实施渔场美化改造工程,实现 生产管理用房标准化全覆盖,渔场塘埂 绿化覆盖率 50%以上 ,建设 休闲观光类美丽渔场 20 个以上,打造现代渔业美丽风景线 5 条以上。 推进渔场产品优质化。 推进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 公共品牌 ,做到质量有标准、过程有规范、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切实加强水 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管
17、理, 强化水质、环境、饲料、渔药、水产品等的实时动态监管 ,不断增强生产经营主体的质量安全意识,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品认证”实现全覆盖,品牌覆盖率达到 50%以上。 (四)创建 2000 个健康养殖示范户 按照“ 环境整洁干净,水源水质合格,尾水处理排放,基础设施完备,生态健康养殖” 的要求,到 2020年,建成 2000个 养殖面积不少于 30 亩的健康养殖示范户。(责任单位:各区 县政府;配合单位:市农业局 、 市质量技监局、 市市场监管局 、市国土局 ) 9 支持健康生态养殖。 树立“生态、健康、高效、循环”发展理念,扶持“立体混养”“封闭式池塘循环水”“稻鱼共生”“种草移螺
18、”“配合饲料替代冰鲜鱼”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大力推广 减药、减料新技术, 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加大对重点养殖区域、主要养殖品种和重点药物种类的水产品药残监控力度,提高高效、环保的全价配合饲料普及率,控制直接投喂冰鲜杂鱼行为,降低和消除养殖投饵对环境的影响。示 范户 农产品合格证实现全覆盖, 生产管理用房整治全覆盖,每亩防病用药减少 20%,饲料系数从 1.4 降到 1.3。 加快调整养殖结构。 按照“一个品种一个产业”的思路,立足湖州特色,适度减少“四大家鱼”等大宗水产品养殖,积极引导示范户养殖青虾、罗氏沼虾、太湖蟹、加州鲈、翘嘴鲌 、黄颡鱼、中华鳖 等特色 优势主导 品种,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
19、,稳定提升养殖效益。建立“首席专家 +责任农技员 +示范基地 +示范户”的推广网络,发挥新组建南太湖渔业科技创新研究院的作用,探索技术入股,密切技术协作,积极引进、试养和推广小龙虾、澳洲龙虾、全雄 黄颡、沙塘鳢新品种,促进渔业增效有保障、渔民增收可持续。 强化职业渔民培育。 以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市为契机,以 农业部基层 渔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为抓手,加强与省淡水研究所、省水产推广总站、湖州师范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以水质调控、立体混养、尾水治理、饲料驯化、鱼病预防等为重点,更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累计培训人员 4000 人次以上,把健康养殖示范户培育成有文化、
20、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经营主体, 10 示范户 组织化程度达到 90%以上, 亩均产出高于面上 20%以上。 五、工作步骤 ( 一)准备部署阶段( 2017 年 7 月 -8 月)。 各区县和有关部门按照本行动计划的要求,制定、细化工作内容,明确职责,分解任务,广泛宣传、全面发动、认真开展“ 2222”行动 。 (二)全面实施阶段( 2017 年 9 月 -2020 年 8 月)。 各区县和有关部门认真按照计划制定的工作内容,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扎实深入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按期完成。验收工作 由各区县 组织相关 部门实施验收, 市政府组织相关 部门进行检查。 (三)总结完善阶段(
21、2020 年 9 月 -12 月)。 各区县和有关部门在认真总结经验、探索可行模式、推广先进成果,为谋划我 市现代渔业发展规划打好基础。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加快推进湖州现代渔业绿色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各区县人民政府、省淡水所及市级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加强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区县要 成立相应 领导 机构,建立专门 的工作班子,落实责任、各司其职,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二)加强督查考核。 各区县要将行动各项目标任务列入年度重点任务,明确时间表、任务书、作战图,及时报送各阶段工作进展情况。将此项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建立常态督 查通报机制,进行适时监测、定期考核评价,实现长效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