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基于经济后果视角下的探索[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44367 上传时间:2018-05-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基于经济后果视角下的探索[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基于经济后果视角下的探索[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基于经济后果视角下的探索[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基于经济后果视角下的探索[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基于经济后果视角下的探索[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届论文题目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基于经济后果视角下的探索所在学院商学院专业班级会计学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日诚信声明我声明,所呈交的论文(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论文(设计)作者签名签名日期年月日授权声明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原件,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影印、缩印或其他复

2、制手段保存论文(设计),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处理不得超越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任意处置。论文(设计)作者签名签名日期年月日摘要企业合并是企业走规模经济道路实现强强联合的有效途径。本文共分为六部分,围绕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这根主线,从抽象到具体,逐步展开研究。首先是文章研究的起点,对企业合并背景加以简单概述之后提出拟解决的问题以引出本课题。接着是对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选择的介绍以及简单比较。再结合一定环境,对两种不同会计处理方法所带来的经济后果进行深入分析。然后通过分析指出购买法应该逐渐代替权益结合法这一观点。接下来在考虑我国具体国情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前提下,阐述如

3、何尽快实现二元制的合并会计处理格局向着单一制的购买法过渡。文章最后对本课题在前言中提出的几个问题给予了总括性的回答并对我国的企业合并之路寄予美好展望。关键词企业合并;经济后果;权益结合法;购买法ABSTRACTTHEBUSINESSCOMBINATIONISANAVAILABLEWAYFORCOMPANIESTOSTRENGTHENTHEMSELVESANDBEMOREANDMOREPOWERFULTHEWHOLETEXTCANBEDIVIDEDINTOSIXPARTS,FOCUSINGTHEMAINLINEOFBUSINESSCOMBINATIONTHETHESISDEVELOPSFROMA

4、BSTRACTTOCONCRETEANDGRADUALLYEXPANDTHERESEARCHTHEFIRSTPARTISTHESTARTINGPOINT,ITDESCRIBETHEBACKGROUNDANDTHEAPPROACHESOFTHERESEARCH,ASWELLASTHEPROBLEMTOBESOLVEDPARTTWOGIVESUSABRIEFLOOKTOTHETWODIFFERENTMETHODSOFBUSINESSCOMBINATIONHOMETHENEXTISTHEMAINPARTITANALYZESTHEECONOMICCONSEQUENCEOFEACHACCOUNTINGM

5、ETHODSOFBUSINESSCOMBINATIONTHENTHETHESISDRAWSTHECONCLUSIONTHATWESHOULDCHOOSETHEPURCHASEMETHODASOURMETHODTOCONDUCTCORPORATEMERGERGIVENTHECONDITIONOFOURCOUNTRYANDTHECONVERGENCEOFTHEINTERNATIONALFINANCIALREPORTINGSTANDARDS,PARTFIVEWORKSOUTHOWTOIMPROVETHEDUALSYSTEMOFTHECURRENTBUSINESSACCOUNTINGMETHODSFI

6、NALLY,THELASTPARTGIVESUSTHEQUESTIONSTOTHEPROBLEMSWEBRINGOUTINTHEFIRSTPARTANDSENDAGOODWISHTOTHEBUSINESSCOMBINATIONINOURCOUNTRYKEYWORDSBUSINESSCOMBINATIONSECONOMICCONSEQUENCESPOOLINGOFINTERESTMETHODPURCHASEMETHOD目录一、引言7二、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7(一)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8(二)不同会计处理方法的简单比较8三、对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经济后果分析9(一)经济后

7、果基本理论9(二)关于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是否存在经济后果的理论探索10(三)主要会计后果分析10(四)主要经济后果分析11四、我国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方向13五、实现购买法尽快取代权益结合法的建议14(一)完善公允价值机制15(二)准则规范上作出严格的界定15(三)充分发挥约束监督机制的作用15六、结论15参考文献17致谢19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企业合并越来越成为各国企业增强自身实力、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是一个有投资者、客户、企业管理者等相关者的利益结合体,不同的会计方法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会导致不同偏好的利益关系人对可能产生的经济后果进行权衡,最后选择对自己有利的

8、决策方案,因此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选择不仅具有明显的经济后果,而且在某一特定环境的影响下还可能转化为严重的经济后果。现阶段我国企业合并事业正处于不断发展中,明确不同的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可以使更多投资者和债权人正确认识两种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下的报告差异,以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同时对我国企业新准则下合并会计方法进行研究,可以完善我国合并会计方法理论,规范我国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进一步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因此,深入研究不同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及其经济后果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从源头上理解权益结合法偏好的存在,通过比较经济后果,从会计信息,报告收益等方面阐述了各自优缺点以帮助我们选择

9、更适宜的会计处理方法实现社会资源以及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合并方式的不断创新,企业合并对社会经济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给企业合并会计的规范带来一系列问题。在主张当前国际会计趋同的大前提下,我国的企业合并会计处理之路该何去何从这一问题亟待解决。本课题拟解决以下三个主要问题第一,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两种不同会计处理方法的差异以及各自所造成的经济后果;第二,在不同的经济后果基础上,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及国际会计趋同,我国应该走怎样一条企业合并会计之路;第三,怎样尽快实现二元制的合并会计处理格局向单一制的购买法过渡。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旨在帮助我们从本质上去认识企业合并及其经济后果,以帮助会计信息使

10、用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同时完善我国合并会计方法理论,规范我国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二、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长期以来,国内外理论界对企业合并会计的研究和争论一直热度不减,其中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问题又是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长期来研究探索的一个焦点。与国际社会相比,虽然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对企业合并问题相关理论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企业合并会计发展也还不够成熟,但也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体系。(一)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在我国,面对企业合并行为的大量出现,财政部于1995年发布了规范合并会计的一份正式文件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该文件中规定只允许使用“购买法”,不允许使用“股

11、权权益结合法”1。2006年2月15日正式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仍没有明确指出两种合并会计方法,但从其认可的合并计价基础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以及会计处理程序来看,采用的是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并存的“二元制”格局,自此一直沿用至今1。(二)不同会计处理方法的简单比较目前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有两种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其中权益结合法又称权益集合法,权益入股法,指的是在企业合并中,实施合并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与其他参与合并企业股东的股权相交换,从而到达企业的合并,通常用于同一控制下两个或多个企业权益的重新整合。采用这种方法合并后,被并企业的股东会成为新的股东,原有股东权益互相联合得以存在。它

12、无需任何一个参与合并的企业流出资产,不是一种购买行为。参与合并的各方资产负债按照原有账面价值计量,若被合并企业还有留存收益,则要并入合并后企业的留存收益当中。购买法指的是企业用现金、票据、其他资产或者用发行债券的方法来取得另一企业的净资产,合并企业取得被合并企业的资产往往被当作是一种购买过程,用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之间的合并。这种方法按合并时的公允价值计量被并企业的净资产,将投资成本(购买价格)超过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商誉。如果被合并企业有留存收益,则应被合并企业连同股本一起购买,而不包括在合并企业的留存收益中。经过提炼,以上两种方法主要有如下差异1计价基础差异计价基础即对被并企业的资产和

13、负债是按其账面价值入账,还是按其公允价值计账。购买法认为被并企业的持续经营受到影响,该假设已经不再适用,所以要对资产和负债进行重新估价,按其公允价值入账。权益结合法认为被并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仍然存在,所有者没有变化,持续经营的假设依旧适用,因此不改变计价基础,按原始账面价值入账。2商誉确认差异购买法下,合并方企业要按公允价值记录所收到的资产和承担的负债,取得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合并成本若有正差额的则要记入商誉,商誉不进行摊销,但每年都需要进行减值测试。但当差额为负时,不确认商誉,计入营业外收入2。权益结合法下,其计价基础不变,不按照取得净资产付出的代价,而是根据其账面价值决定净资产的入账价值,在这

14、种方式下就不存在商誉的确认问题。3合并利润处理差异在购买法下,合并企业的利润只包括被合并企业合并以后的利润;而在权益结合法下,合并企业的利润则包括了合并前以及合并后的被合并企业的利润,因而权益结合法的利润在某种程度上就要大于购买法下的利润。三、对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经济后果分析(一)经济后果基本理论经济后果理论最初由斯蒂芬A泽夫于1978年在其一篇论文中提出来。它主要包括奖酬计划假说,债务契约假说和政治成本假说。该理论认为会计报告将影响企业、政府、工会、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决策行为,受影响的决策行为反过来又会影响其他相关方的利益3。具体地说,该理论指会计或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是通过企业对会计政

15、策的选择体现出来的,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导致企业相关利益集团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投资决策行为,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影响公司股票的价值。同时,会计准则中形式多样,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也为不同利益集团争取于己有利的“经济后果”提供了可能。(二)关于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是否存在经济后果的理论探索对于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这两种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是否具有不同经济后果这一问题,国外学术界已经做了许多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大致可划分为两类一种观点认为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对企业价值不存在差别性影响,而另外一种则认为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会对企业价值产生差别性影响4。黄世忠等认为,之所以产生研

16、究差异,根本原因在于有效资本市场假说本身是否成立以及在什么程度上成立这一问题还未解决5。早前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竞争的市场机制能够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但市场机制的配置功能是以信息对称、交易成本为零等假定为前提的。由于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不为零的事实在现实市场中经常发生,因此市场导致资源无效率配置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市场是有效的,市场参与者就能够透视会计方法的实质,发现会计信息背后的真实信息,就不会被不同的会计方法产生的信息所误导,这种情况下会计方法的选择就不会产生经济后果。而目前理论界实证结果仅仅支持弱式或半强式的市场有效性,即使像美国这样经济发达、法律体制相对完善的国家,市场是否真正有效

17、,也尚存争议6。所以现阶段,对于我国不成熟的市场经济而言,显然市场资源不是有效配置的,不同的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下也就会有不同的会计信息,从而影响会计相关人员的决策,造成经济后果。(三)主要会计后果分析鉴于会计后果从广义上讲也是经济后果的一部分,因此首先从会计的不同方面对此加以阐述,通过比较给出的相关财务指标也便于我们分析接下来的经济后果问题。1、对会计信息的影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购买法提供了关于合并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信息,便于投资者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因而其提供的信息有极大的相关性,权益结合法按资产和负债的账面反映,较之公允价值则明显地缺乏决策相关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由于权益结合法按历

18、史成本反映合并后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因此其信息的可靠性较高。而购买法使用公允价值,往往会产生商誉,容易进行利润操控。权益结合法不产生商誉,很多企业会事先对参与并购的公司的结构进行调整,以便在形式上满足采用权益结合法所需要的条件,利用权益结合法避免产生商誉。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采用购买法,各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虽具有横向可比性,但由于合并时采用的是公允价值计价基础,而合并前的会计信息是以历史成本计价,因而合并前后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而采用权益结合法,合并前后的会计信息都是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基础的,不存在合并前后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的问题,但对不同企业间的横向比较则变得困难7。2、对财务报表指标的影响对

19、资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通货膨胀的存在会造成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同时购买法下的合并商誉通常被确认为一项资产,这就导致了购买法下的合并资产总额的增加大于权益结合法。对利润的影响。购买法下,重估后资产的公允价值通常高于账面价值,尤其是在通货膨胀时期,这些增值的资产确认后将在以后年度转化为成本或费用,从而导致购买法下的成本费用较权益结合法要多;同时,购买法下,合并企业当年的利润仅仅包括购买日后被合并企业实现的利润。而在权益集合法下,合并企业当年的利润包括被合并企业整个年度的利润,因此可以看出,权益结合法在增加利润上立竿见影。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由于权益结合法并入的净资产较低,而合并后的利润

20、较高,从而导致权益集结合法下的净资产收益率较高。相反,购买法下的净资产收益率较低。在偿债能力方面,与权益结合法相比,购买法下资产的价值较高,因此,购买法会产生较好的偿债能力指标,如较低资产负债率,而在权益结合法下,该指标相对高。在盈利能力方面,由于权益结合法对所有者权益的合并只是简单的相加,所以并入的所有者权益低于购买法。另一方面由于权益结合法下的合并利润包括被合并公司全年的利润,所以合并利润高于购买法下的利润。所以权益结合法使合并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较高而购买法所产生的净资产收益率较低8。(四)主要经济后果分析在我国,资本市场建立的时间不长,发展尚不完善,因此,要从经济后果的角度分析企业合并会

21、计方法的选择,需要结合我国特有的融资环境和监管环境。此外,管理层薪酬作为一种激励措施,在分析对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会产生何种经济后果这一问题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分析中也应该包括在内。1、管理者薪酬分析奖酬计划假说认为,管理者和业主(股东)之间的契约关系侧重管理者(尤其是高阶主管)应用受托资源的绩效及相应的酬金9。股东和受托管理公司的经理人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为确认经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责任,股份有限公司多以一系列财务指标为考核标准。将公司经营业绩与管理人员的薪酬相挂钩,业绩好坏直接关系到管理层的职务及晋升。而在这些指标中,会计利润是一个核心衡量指标。因此管理层十分关心会对会计利润产生重要影响

22、的会计处理方法,甚至甘愿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操纵会计政策选择。在企业合并会计方法处理方法的选择上,由于权益结合法能够带来较高的利润水平和净资产收益率,在企业盈利能力较弱的情况下,管理层往往更倾向于采用权益结合法来提高公司业绩,进而达到提高自身报酬的目的。而在企业盈利能力较强的情况,由于采用购买法能够合理进行避税、提升业绩,管理层则倾向于采用购买法。因此,企业管理层会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情况下对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做出不同选择,但归根到底还是为了保证自身薪酬。2、监管环境分析2001年11月证监会发布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指出上市公司出现连续2年亏损将进行特别处理(简称ST)而连续三年亏

23、损,证券交易所应自发布公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做出暂停其股票上市的决定。若暂停上市公司能在限期内披露暂停上市后的第一个半年度报告并显示盈利,可以申请恢复上市,否则证券交易所有权做出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9。为此很多企业为了摆脱退市威胁而采取资产重组,包括资产置换和收购兼并。此时如何选择合并会计方法,将会对上市公司的亏损状况产生不同影响。与购买法相比,权益结合法能够带来较高的报告收益,迅速改善经营业绩,因而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也就对其有偏好性。3、融资环境分析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主要包括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评估贷款人的还款能力时除了现金流量情况外,往往非常重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

24、债能力。那么在这种融资环境评价下,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下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和融资成本,从而造成很大的经济后果。在权益结合法的盈利能力比购买法要高,偿债能力则相对要低,即资产负债率高,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盈利能力和资产负债率低的企业就会选择权益结合法,相反盈利能力高而负债率也高的公司则倾向于购买法。但在现实中盈利能力和财务杠杆组合往往是处于非理想状态的,以业绩差的公司为例,这种情况下,公司的资产收益率较低,资产负债率高,选择权益结合法虽然提高了报告收益,但却无法改变财务状况。此时管理者也会骑虎难下,但是当业绩在特别差的情况下管理层若选择购买法,可以降低资产的

25、负债率低,这样虽然股权融资会受业绩差而落空,但是债务融资在某种程度上对其财务状况却是有帮助的。由此也可看出,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对债务融资的影响是不同的,无论怎么样,企业都能够采取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来迎合一定的融资环境,争取到融资资源。再来看股权融资,2001年3月,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对上市公司增发新股做出了规定将前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连续三年不低于10调整为前三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10。可见,盈利能力指标是企业能够取得上市资格和成功发行新股的一个关键因素。企业无论是新股发行,还是配股和增发的实现,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资产收益率是否能够达到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的准入条件。此时

26、报告收益就对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就产生了尤其重要的影响。而权益结合法恰好能带来较高的报告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因而为其管理层所钟爱。从以上三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两种不同的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在一定的环境下会产生不一样的经济后果,而企业由于事先预见了该经济后果又会从自身利益出发来选择具体的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并且我们也不难看出,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企业对于权益结合法有着相当大的偏好。四、我国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方向基于上述经济后果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权益结合法相对于购买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会虚增利润,降低会计信息质量,易被管理者运用而造成市场资源的无效配置等等。而相对于权益结合法,购买

27、法的优越性则要大得多首先在绝大多企业合并业务中,客观上都存在着购买行为,即一家企业获得了对另一家企业的控制权,因此,应按照购买法来处理;其次,企业合并是经过讨价还价的公平交易的结果,交易是基于各种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格而非账面价值,因此在作账时应按公允价格和实际支付的代价入账;更重要的是购买法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可以反映合并业务的经济实质,而权益结合法缺乏明确的适用范围,特别是运用权益结合法有可能使合并企业有条件进行盈余管理,通过合并,增加利润,以欺骗投资者和监管部门。与此同时,2001年FASB第141号会计准则企业合并规定所有企业合并都必须使用购买法进行核算,禁止使用权益结合法。为了制定可用于国

28、内外证券发行的企业合并准则报告,FASB和IASB在2002年10月又签订了NORWALK协议承诺实现会计国际趋同,企业合并采用统一的购买法是必然趋势11。它相对于权益结合法而言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其原理也更符合一般企业合并的经济实质。统一用购买法,可以实现对相同的经济业务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增强企业财务信息的可比性与透明度,满足经济全球化的需求。可见,使用单一制的购买法是我国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最终归宿。五、实现购买法尽快取代权益结合法的建议统一使用购买法是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必然发展趋势,但由于目前我国产权市场不成熟,很难取得购买法所要求的资产公允价值,很多企业合并都是采取权益结合法,如1

29、998年10月,清华同方与鲁颖电子宣布换股合并,采用的方法是权益结合法。之后,新潮实业、华光陶瓷、青岛双星等上市公司陆续宣布与另外非上市公司换股合并,采用的也都是权益结合法。相关资料也显示,1998年末以来,我国已有二十来家上市公司采用权益结合法,所以此时禁止权益结合法显然是不符合国情的12。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权益结合法的缺陷,认识到要选择购买法进行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积极向先进的会计处理方法靠拢。综上,为了尽快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加快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趋同,实现全面使用购买法,现阶段我们应该一手为购买法的使用来创造良好的条件,一手加大限制权益结合法使用范围的力度,为此我们应该把握以下

30、几点(一)完善公允价值机制跟踪研究国际公允价值应用的最新发展动态,借鉴其成熟经验,并在结合我国国情基础上,尽快完善公允价值形成机制,抓紧制定相关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规范实务操作的弹性空间,使购买法更有效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借鉴国际评估行业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市场经济中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规律,制订和完善资产评估领域的法律法规,提高注册资产评估师业务的整体素质。同时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全国市场价格信息数据网络,大力推进信息资源公开化,形成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市场价格信息体系,积极营造公允价值的应用市场环境13。(二)准则规范上作出严格的界定严格规定权益结合法的使

31、用范围。进一步明确同一控制的含义,应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提出一些限制条件。如“同一控制”的时间要求,必须在一年以上等强制性要求,防止企业进行“有条件交易”。如为运用权益结合法,在合并前,公司通过收购被并企业的部分股票和资产或签订合同协议,利用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达到“同一控制”的要求,再对其实施合并,规避会计监查的行为要进行严格查处14。企业管理者要披露采用权益结合法的原因以及与购买法相比会所产生的差异,杜绝各种非正当目的而找出各种使用权益结合法的借口,从而使报表更具透明度更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三)充分发挥约束监督机制的作用证券监督部门、会计师事务所、产权交易市场、资产评估等

32、中介机构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应该相互配合,协力加强监管15。同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充分发挥约束监督机制的作用,极力避免完全按照企业管理者的偏好来选择合并方法。同时管理层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职业道德素质,深入理解会计准则,注重合并实质,增强自身职业胜任能力。六、结论企业合并会计的理论与实务总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着的。国内外关于企业合并的话题也始终经久弥新。笔者在翻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基础上,对我国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经济后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思考,并在结合具体国情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对会计信息以及财务指标的影响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经济后果结合我国特有的融资环境和监管环境,验证了在管理

33、者薪酬,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都严重依赖于以会计利润为基础的财务评价和监控体系的经济大环境下,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具有经济后果通过对经济后果的权衡以及国际会计趋同,指出使用单一制购买法是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选择的最终归宿。为了加快向单一制的合并会计政策过渡,现阶段我们应两手抓,一手服务于公允价值体系的建立,一手规范限制权益结合法的使用。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将很可能在今后几年掀起新一轮的合并狂潮,由此呈现出更多的企业合并形式,企业合并会计也将因此而经受更多的挑战,并在实践中不断得以提升,企业合并理论也将不断得以充实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企业合并事业。参考文献1覃亚男

34、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演变及税法差异浅见J会计师200811182潘煜双,夏江华,张兴亮高级财务会计第一版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社,2008470893迟巧珠,陈斌经济后果视角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J会计之友2008(36)1094孙聪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经济后果分析J会计之友2010(6)87895胡师奂基于经济后果的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J会计之友2010(9)78796王小荣,刘丽娟不同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及其后果J财会月刊2008(1)77787毛志宏权益结合法在我国企业合并中的应用现状J/OLHTTP/WWWLWLMCOM/QITACAIWUGUANLI/200808/127525

35、HTM8杨智勇论企业合并理论框架对会计实务的影响J财务与金融2009(3)439彭慧关于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经济后果研究兼评我国允许权益结合法存在的合理性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06242610黄金涛整体上市公司合并会计的经济后果研究D江西江西财经大学,2008(10)161811李颖企业合并的国际会计准则比较及其经济后果分析J硅谷2008(23)19812陈斌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并存的合理性及其适用条件的完善J福建高等商业专科学校学报2008(12)444713张卫华我国企业合并的难点处理方法J中国总会计师2008(5)747514张曦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理论初探J中国集体经济2008(

36、27)16416515叶陈刚,张一驰企业合并中的会计核算方法比较与选择J会计之友200914525316高建军,闫冬梅从TCL合并案例看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J商业现代化2009(15)18819017周艳企业合并的若干会计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9(05)152318常丽萍换股合并相关问题探讨基于潍柴动力换股合并湘火炬的案例分析J当代经济2009(8)444719王辉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与利润操纵J商业时代2007(3)899020唐蓓,潘爱玲关于新企业准则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问题的探讨J财经论丛2007(4)848821莫武光企业合并会计核算处理方法与资源配置效率对美国企业合并

37、会计中权益结合法被取消的解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3(5)879022王鹏从权益结合法的优缺点分析其在我国继续应用的可行性J科教文汇20071415223徐汉宁如何理解企业合并会计准则的内含J科技博览2008(18)15515624WALTER,JOHNRPOOLINGORPURCHASEAMERGERMYSTERYECONOMICQUARTERLY1069722519996VOL85ISSUE1,P27,P2025NURNBERGH,SWEENEYJBUSINESSSOURCEPREMIER,IPSWICH,MAACCESSEDDECEMBER1,2010致谢本论文在写作过

38、程中,得到了王老师的悉心指导。从论文的选题、提纲的拟定、结构的安排直至完稿审定,王老师悉心指导,对本论文的顺利完成给予了最大的帮助。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和渊博的学识也使我受益匪浅,她对本论文多次提出了修改意见,既提高了本论文的水准,也提高了我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对我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大学四年中,各位老师渊博精深的学识、诲人不倦的育人精神以及严谨的教学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我要感谢商学院会计系的全体老师,尤其要感谢我的导师王老师,我的任课老师老师、于老师、刘老师、马老师,夏江华老师等,他们的辛勤耕耘和工作为我们创造了非常优秀的学习环境,不仅教给了我会计专业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在我即将离开校园的时候,他们仍在默默无闻地为他们热爱的教育事业奉献着,在此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