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专题三2新文化运动.doc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445956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专题三2新文化运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09专题三2新文化运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09专题三2新文化运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1 页(共 3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注:本资料由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独家提供。试题精选 自 2014 年全国 各地 所有高考 历史 试题 , 按 人 民 版 各 课 顺序 分解而成, 试题 排版工整 合理 、 精美规范 ,欢迎各位历史同行交流使用,因时间有限,如有遗漏和错误,望广大同行指正、批评。同时园地真诚希望各位同行尊重园地解析和分解的成果,请不要把该资料 转载 到其它网站 、博客和 QQ 群交流 , 一经发现 封锁 其 IP, 谢谢合作!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高考真题 分 解栏目 必修 3 分 课 汇总( 人 民 版) 分

2、解 、 整理 :张秋鸿 专 题三 2 新文化运动 1 ( 2014 上海 单科 35) 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陈独秀则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 ) A 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明 B 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 C 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D 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 【考点】 新文化运动的勃兴 中西文化论战 【解析】 杜亚泉对于西方文明给以批判,肯定中国的传统 文化,故 A项错误;杜亚泉通过中西文明比较,肯定中国传统文化,否定西方文明,陈独秀

3、通过比较,结论却相反, 故 B 项是最佳选项 ;论战双方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 故 C、 D 项是可选非最佳选项 。 【答案】 B项 3 分, C、 D 项 1 分, A项 0 分 2 ( 2014 山 东文综 38) ( 24 分)某历史兴趣小组以“ 20 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材料 丙:摘编自 1919 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 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 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

4、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结论: 20 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和进步共存。 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2 页(共 3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 4)据材料丙并结合 20 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加以阐述。( 8 分) 【考点】 ( 4) 辛亥革命 ; 五四运动 ;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 社会习俗的变化 妇女解放( 婚姻 变革) 【解析】 ( 4)从 20 世纪初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展开论述,注意一定紧紧围绕

5、“社会进步是妇女解放的重要前提”这一观点来论证作答即可。 【答案】 ( 4) 阐述: 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反对包办婚姻及与封建家庭的斗争等行为是 20 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的缩影。 20 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反封建斗争和社会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让更多妇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实现经济独立。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新观念、新思想,促进 了女性解放。文化上,新式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弘扬,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思想动力。 上述史实表明,反对专制制度,追求民

6、主、自由和进步成为时代主题,这一切为女性解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前提条件。 3 ( 2014 四川 文综 14) ( 30 分)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表 3 事件 观点 戊戌变法 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仅没有

7、减轻变法的压力,反而加速了变法的失败。 辛亥革命 如果不是武昌起义爆发,新政将按计划进行,中国最终将成为一个君主立宪的 资本主义国家。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导致了各种思想混乱。 园地原创 严禁转载 第 3 页(共 3 页)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史界朋友精神家园 版权所有 翻录必究 ( 3)概括材料四陈旭麓是如何评价“中体西用”的,指出这一评价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6 分)按照这一原则,任选表 3 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 4 分) 【考点】 ( 3)史学理论 历史评价;“中体西用”思想;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解析】 ( 3) 第一小问如何评价 包括两个方面,一

8、是指评价方法,结合材料我们看到陈旭麓是将“中体西用”放在具体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分析,故方法可称之为历史的评价;“如何”评价含义二之的是对“中体西用”的看法、观 点,梳理材料、提取关键词,概括归纳可知 陈旭麓对“中体西用”持较多的肯定态度,他认为当时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中体西用”为西学的传入创造了条件。第二小问 这一评价遵循的原则,也即前述评价方法, 把评价对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第三小问 按照这一原则,任选表 3 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也即分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表格中各种观点主张是否具有现实可行性。具体而言, 戊戌变法:该观点忽视了当时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维新派实力相对弱小的特

9、定历史条件。辛亥革命:该观点忽视了当时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新政”步入困 境,民主革命势力迅速发展的历史现实。新文化运动:该观点忽视了当时的专制统治和复古逆流的社会现实,以及新文化运动知识精英试图把中国引入民族政治轨道的追求。 【答案】 ( 3) 评价:当时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中体西用”为西学的传 入 创造了条件。 原则:历史评价应把评价对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 戊戌变法:该观点忽视了当时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维新派实力相对弱小的特定历史条件。 辛亥革命:该观点忽视了当时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新政”步入困境,民主革命势力迅速发展的历史现实。 新文化运动:该观点忽视了当时 的专制统治和复古逆流的社会现实,以及新文化运动知识精英试图把中国引入民族政治轨道的追求。 ( 10 分)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 www zxls com/)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 www zxls com/) ,未经允许, 谢绝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