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生成背景,解说中国文化生成的地理、经济、社会因素,第一节 中国文化依托的地理环境,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地域辽阔。现今的中国陆地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公里,比整个欧洲的面积略小一点。中国还有宽广的海域,陆地和海洋面积相加约有1260万平方公里。中国大陆最北端的漠河县到最南端的曾母暗沙,相距5500多公里;最东端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合处到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相距5000多公里。中国现代的疆域是在清朝得以最终奠定的。,中 国 地 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水系图,中 国 气 候 分 布 图,中 国 人 口 分 布 图,中国的地理环境对于文化产生的影响,一、中国的地理位置较优
2、越,其疆域内部有相当辽阔的地域适宜发展农业,很早就产生了较高程度的农业文明。而且,中国的农业区之间地理阻隔较少,便于文化的交流传播,从而汇成主流文化意识,形成古代东亚文明程度最高、文化最发达的中心,长期辐射和影响着周边地区。,研究中国文化对周边影响的书籍,二、中国的外部有许多天然的地理屏障,加上其地理位置远离古代其他文明中心,使中国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因此,中国文化在古代长期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和系统。然而,这也导致古代中国人产生了中国位于世界中心的错觉,滋长了盲目自大的文化心理。,“中国”名称的由来,“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距今约3000年的西周初期。1963年出土的一件西周武王时期文物上,
3、有铭文“余其宅兹中或”等字样。此“中或”就是“中国”。意为“中央之域”。 秦朝以后,人们常把中原王朝称为“中国”。此时的“中国”不是正式的国名。辛亥革命以后,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把“中国”作为简称。,明末传教士利玛窦带来的世界地图,三、中国地域广大,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造成生产和生活条件的多样性,由此产生文化的多样性。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形态是农耕文化,但是,也有北方草原的游牧文化、山野林区的狩猎文化、河湖海洋的渔业文化,以及城市乡镇的商业文化,它们和农耕文化相互交融,相互补充。至于各地的语言、宗教及风俗变化就更大了,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生产和
4、生活条件的多样性,四、中国的东南部农业地区自然条件较好,经济发展较快,人口增长也较快,全国人口大部分集中于东南部;西北部高原自然环境差,经济发展远不如东南部,自古以来就存在地广人稀的现象。中国农业地区的文化发祥早,文明程度高。在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常以较强的军事实力侵犯甚至征服农业地区,但是,最终还是被农业地区的文化所同化。,第二节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中国属世界上农业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是水稻、粟等粮食作物的原产地。其中,水稻种植区主要位于南方的长江流域,粟的种植区主要位于北方的黄河流域。考古发现,在距今一万年前,中国的江西、湖南等地已有了原始的栽培稻;距今八千年前,河北地区开始种植粟。,
5、一万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栽培稻,19931995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美国安德沃考古基金会联合组成中美农业考古队。 在江西省万年县大泽乡万年洞和和吊桶环遗址发现距今一万年前的水稻。,距今八千年前,河北地区开始种植粟,1973年,考古人员在河北武安县磁山遗址发现了距今约八千年的粮食粟的窖藏。,刀耕火种,上古农具耒耜,用犁和牛耕开始于战国时代,简单的商品交换,春秋时代的成功商人范蠡,子和子釜,战国时齐国的标准量器。高38.5厘米,口径22.3厘米,底径19厘米,实测容量为20460毫升。有铭文10行,内容为告诫官吏应使用标准量器,不得舞弊,违者治罪。此器说明秦统一前各国已重视量器的
6、标准化问题。,商鞅铜方升,战国时秦国商鞅监制的 1升铜量器。实测方升内口长12.4774厘米,宽6.972 厘米,深2.323厘米,计算容积为 202.15立方厘米。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铭文。此器有确凿的纪年,铭文之中的十八年即秦孝公十八年 (公元前344),并标明由秦国商鞅负责监制,底部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说明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的度量衡延用了商鞅变法时所制定的标准。,先秦货币,秦始皇统一后的货币“半两钱”,甲骨文,金文,小篆字体 秦隶字体,中国文化受农耕经济的影响,勤劳务实乐天知命安土重迁 “重农”、“重民”,勤劳务实,农业生产从播种到收获,需要付出实实在在的劳动,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长期
7、的农耕生活培养了中国人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美德,也发展了中国人踏实做事、注重实际的精神。这种勤劳、务实的风气和中国人的智慧结合,创造了古代世界最辉煌、最灿烂的文明之一。然而,农业生产在本质上是一种经验型的生产活动,它注重实用知识的积累和传授,但对于知识背后的理论探究却往往忽视。在此影响下,中国古代的科学如天文、数学、农学、医学等几乎都偏重于实用价值,而忽略理论研究需要的逻辑推理和科学实验。,乐天知命,农业生产对古代中国人的哲学观念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农业生产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受此影响,古代中国人形成了五行相生相克的万物循环论,并将其推广至人伦观念及社会发展上。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有很强的
8、依赖性,从事农业生产,除了人的努力外,也受到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风调雨顺往往五谷丰登,灾情发生则收获无望,也就是所谓的“靠天吃饭”。农业和“天”的密切关系,培养了中国人“乐天知命”的特性,也产生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五行相生相克,安土重迁,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地,农民有了土地就有了生存与繁衍子孙 的条件,因此,对于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古代,如果不 是遇到大灾荒、大战乱,人们很少愿意迁徙,而在经济状况 许可的条件下,买田置地又往往是人们最大的理想。这些基 于农耕文明的生活状态导致了“安土重迁”文化观念的形成。 受“安土重迁”观念的影响,人们对故乡充满了感情,出门在外时遇到老乡感到分外亲切,久居
9、他乡者也总是希望回归故里、“叶落归根”。“安土重迁”观念对中国政治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古代和近代,中亚、西亚的游牧民族,以及欧洲的海洋民族多次发动以占领异族土地、向外移民扩张为目的的军事远征。相比之下,古代中国的中原王朝很少有类似的举动,他们囿守农耕区的文明,希望与外族和平共处。因此,在中原王朝和北方草原民族发生的战争中,基本上是北方民族南下侵扰,中原王朝进行防御。万里长城就是为防御北方民族侵扰而修建的古代大工程。,“重农”、“重民”,在古代,农业是整个社会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中国是一 个农业大国,在农耕经济的影响下,古代很早就产生并形 成了“重农”、“重民”的统治思想。所谓“重农”,是 统治
10、者重视农业生产,把农业作为稳固统治的立国之本, 采取各种措施兴农;所谓“重民”,是统治者担忧以农民 为主体的百姓一旦失去起码的生存条件,便会起来造反, 从而危及他们的统治。因此,古代较有作为的君主和政治 家都主张“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使民有时”; 古代思想家还提出了“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民本 主义思想。中国古代是一个君主专制的社会,君权拥有至 高无上的权威,民本思想的出现是对随意性很大的君权的 一种制约。但是,民本思想并不是否定君权,它反对暴君 统治,而把体现民本的希望寄托在开明君主的身上。,第三节 中国文化形成的社会结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有血缘宗法制度,它给中国文化
11、打上了深刻的烙印。血缘宗法制的基本精神是以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区别宗族成员的高低贵贱,明确继承秩序及各人的权利义务。血缘关系是人类最初的社会关系,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就是由血缘关系组成的社会共同体。中国的原始公社解体时血缘关系组织留存下来,并且得到发展,形成为一种制度,这就是血缘宗法制。,血缘宗法制孕育于夏商,定型于西周。它的主要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和分封制。它强调,社会的最高统治者是天帝的儿子,称为“天子”。天子既是全国最高的政治首领,也是所在宗族的最高首领。天子的宗族是天下的大宗,且世代具有大宗的地位。天子的继承人是他的嫡长子,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相对天子是小宗,但是在其封地里又是大宗。诸
12、侯也由嫡长子继承,其余儿子封为卿大夫。卿大夫相对诸侯是小宗,但又是其封邑的大宗。卿大夫也由嫡长子继承,其余儿子归入士的阶层。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属于西周王朝的统治阶级,其分布呈现金字塔型的状态。西周的血缘宗法制度还有一套严密的宗庙祭祀的规定,用建立宗庙、祭祀祖先的方式增强宗族的凝聚力。,“家天下”,血缘宗法制对文化的影响,浓厚的血缘和家族观念“家国同构” 重视祖先崇拜和家族的延续 极端重视传统,浓厚的血缘和家族观念,注重亲情 有群体意识家长制盛行 任人唯亲,“家国同构”,家有国的某些特征和原则,国成为家的扩大和延伸。父尊子卑、男尊女卑、夫尊妻卑、长尊幼卑、嫡尊庶卑 。“三纲五伦” 三纲指:君
13、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伦指: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重视祖先崇拜和家族的延续,历代王朝重视营建宗庙。 民间热衷于建造祠堂、编修宗谱、扫墓祭祖等活动。重男轻女 。“多子多福” 。,江西吉安富田村祠堂,胡家祠堂,匡家祠堂,王家祠堂,文家祠堂,宗谱,祭祖,“多子多福”,极端重视传统,以史为鉴祖宗之法不可变,请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中国的地理环境对于文化的交流传播有什么影响?农耕经济对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现代社会中,这些影响是否已消失?宗法制度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本章文化词汇,亚洲、太平洋、欧洲、漠河县、曾母暗沙、黑龙江、 乌苏里江、帕米尔高原、西伯利亚、喜马拉雅
14、山脉、 横断山脉、青藏高原、长江、黄河、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四川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东亚、农耕经 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江西、湖南、河北、西 晋、小农经济、秦朝、度量衡、唐宋、明清、商品经 济、资本主义萌芽、五行相生相克、乐天知命、天人 合一、安土重迁、中亚、西亚、,中原王朝、万里长城、重农思想、重民思想、民为邦本、民贵君轻、民本主义、血缘宗法制、氏族公社、夏商、西周、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郡县制、宗谱、宗祠、族田、族长、族规、堂亲、表亲、姻亲、干亲、任人唯亲、裙带风、家长制、三纲五伦、家国同构、宗庙、社稷、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