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浙江经济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44787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FDI对浙江经济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FDI对浙江经济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FDI对浙江经济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FDI对浙江经济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FDI对浙江经济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FDI对浙江经济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前言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外商直接投资受到了普遍重视,因而,关于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浙江省的影响的研究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经济的溢出效应问题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从宏观角度看,积极引进断加大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对GDP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从微观角度看,FDI的溢出效应既体现在外国资本通过在浙江省直接投资开办企业提高外资或合资企业的技术水平以及经营管理能力,这直接提高了浙江省的全要素生产率。又体现在FDI对浙江企业的研发和技术水平起到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浙江作为中国的一个经济强省,随着中国加入

2、WTO,浙江经济更深地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之中,因此,扩大FDI规模、提高FDI水平是我省经济在21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一、FDI投入对浙江经济溢出效应的理论研究(一)垄断优势论该理论是美国学者SH海默(SHHYMER,1960)在其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一项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首次提出的。海默摒弃了长期以来流行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所惯用的完全竞争假定,根据厂商垄断优势和寡占市场结构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这些优势包括1、先进技术。2、雄厚的资金实力。3、先进管理经验。4、信息。5、国际声望。6、销售优势。7、规模经济。(二)核心资产论核心资产是指资产的核心部分分为技术和知识等无形资

3、产,HG约翰逊(HGJOHNSON,1970)认为企业通过对核心资产占有形成垄断优势,借助垄断优势发展对外直接投资。能获取高额利润。2(三)风险分散论加拿大学者拉格曼(AMRUGMAN,1973)认为,从事国际经营的跨国公司可以借鉴国际证券投资中用多元化投资选择方式来降低投资风险的理论,使投资布局多样化,从而取得较为稳定的利润。(四)寡占反应论美国学者尼克博克(FTKNICKERBOCKER,1973)在运用垄断优势论研究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时发现,美国这类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由垄断程度较高的少数寡头公司进行的,这些寡头公司具有成批地在同一时期对外直接投资现象,尼克博克称这种成批对外直接投资现象

4、为“寡占反应”。这类投资也可称为防御性对外直接投资。(五)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科斯定理”。科斯认为,企业与市场是两种不同但又可以相互替代的交易制度。英国里丁大学的学者巴克莱和卡森(PJBUCKLEYANDMCASSON,1976)等人将内部化理论应用于国际直接投资领域,来解释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他们从中间产品特别是知识产品的性质和市场机制失效来论述内部化的必要性,内部化的目标是消除外部市场的不完全。(六)区位论著名论著有TG帕里在1976年完成的博士论文国际生产区位制造业跨国公司参与国际市场的贸易与非贸易方式的研究、T霍斯特美国对加拿大市场的出口和子公司销售的行业构

5、成指出,生产成本极小化的思路无疑对国际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层次上一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区位选择。各国间劳动力成本和技能的差异,以及相关或辅助性产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对跨国公司区位分布和选择有重要影响。二是跨国公司在某一国家内的选址。接近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思路和追逐市场型的跨国公司行为相吻合。(七)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美国学者维农(RVERNON,1966)在实证研究美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基础上,创立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并认为,垄断优势论未能彻底说明跨国公司需要通过建立国外分支机构去占领市场,而不是通过产品出口和转让技术获利的根本原因。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能科

6、学解释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3对外贸易和对外技术转让行为。(八)比较优势理论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KKOJIMA,1978)运用比较优势原理提出的。小岛清认为,垄断优势论是从微观经济理论出发,强调厂商内部垄断优势对海外投资行为的影响,重视对外投资企业微观经济分析和公司管理研究,而忽略了宏观经济因素的分析,尤其是忽略了国际分工理论中比较成本原理的作用。(九)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巴克莱和卡森的同事、英国经济学家JH邓宁(JHDUNNING,1977)教授借鉴了海默的垄断优势论,将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巴克莱和卡森等人的内部化理论结合起来,并引入了区位理论,采用折中的方法和体系加以综合,形成了独特的国际直接

7、投资理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二、FDI投入对浙江经济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一)外商直接投资存在溢出的正效应大量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存在溢出的正效应,CAVES(1974)分别检验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FDI技术溢出效应。他选用两个国家在1966年制造业的行业横截面数据,发现在加拿大制造业中,当地企业的利润率与行业内的外资份额正相关,而在澳大利亚制造业中劳动生产率与行业内的外资份额也呈现正相关。由此他认为,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制造业中存在着FDI的正技术溢出效应。GLOBERMAN1979采用加拿大制造业1972年的横截面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BLOMSTROM和PERSSON1983

8、选用墨西哥1970年的行业横截面数据,将劳动生产率作为技术水平的评价指标,同时选用行业资本密集度以及劳动力绩效作为影响特征变量,实证得出了存在正技术溢出效应。BLOMSTROM和WOLFF1989选用墨西哥19651984年的行业时间序列数据,检验了某些特定产业内外资的进入对当地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地企业的生产力水平与跨国公司子公司的生产力水平存在趋同现象,同时当地企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速度与行业内的外资份额呈正相关关系,从而也得出了存在正溢出效应的结论。BLOMSTROM1986又将研究重点放在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机理上。他选4用墨西哥19701975年的行业横截面数据,重点考察了行业

9、竞争和市场份额因素对溢出的影响。结果发现,溢出效应是存在的,但并非是外资进入导致行业内的技术转移增加,而是竞争加剧导致当地企业效率提高。KOKKO(1994)研究了技术条件对产生溢出效应的影响。他通过对墨西哥1970年的行业横截面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只有在跨国公司所采用的技术不是很复杂,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较小时,技术溢出效应才会变得比较明显。KOKKO根据这个研究结果得出,当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技术差距过大时,后者难以消化吸收。KOKKO1996对乌拉圭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他的研究结论同样支持了竞争是导致技术溢出效应发生的重要途径的观点。KOKKO认为,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的生产力水平

10、是由双方相互作用决定的,跨国公司能对当地企业的生产力水平产生正面影响,反之亦然。SJOHOLM(1999)在对印度尼西亚的研究中也发现,在竞争激烈的行业里,跨国公司对当地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更明显。LIU等(2000)考察19911995年间英国制造业的行业面板数据,发现在英国制造业也存在明显的FDI溢出效应,同时他们还发现在技术差距比较小的行业里溢出效应更加明显,这是由于在技术差距较小时,当地企业具有较高的吸收能力所致的。GIMLA和WAKELIN(2001)选用英国制造业19881996年间的企业面板数据,进一步研究了参与FDI的不同国家对溢出效应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参与FDI的国家不同,

11、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也不同,如日本企业的FDI溢出效应最大,而美国企业的FDI溢出效应则很小。他们认为,这是由于美国企业所使用的技术相对比较陈旧。在我国,众多学者也进行了实证研究。何洁、许罗丹(1999)借鉴FEDER1982的计量方法,利用生产函数建立回归方程,得出结论FDI带来的资本每提高1个百分点,对中国内资工业企业的技术溢出作用(以企业产出增长率衡量)就提高23个百分点。王成歧等(2002)认为无论对全国还是各省来说,东道主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因素都强烈地影响着外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同时他也认为,外资在经济发达地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而在不发达地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显著。5(二)外商直

12、接投资存在溢出的零效应或负效应AITKEN和HARRISON1999选用委内瑞拉制造业19761989年间的企业面板数据,发现在该国全国范围内存在普遍的负溢出效应。与AITKEN和HARRISON的研究类似,HADDAD和HARRISON1993曾对摩洛哥制造业19851989年间的企业和行业面板数据进行了考察,也没有发现存在明显的正溢出效应。DJANKOV和HOEKAN2000分析了捷克制造业19931996年间的企业面板数据,发现如果外资份额是由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两部分组成,当地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呈现负溢出效应;而如果外资份额是清一色的独资企业,则溢出效应在统计上不明显。GIRMA等(200

13、1)选用英国制造业19911996年间的企业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没有证据表明有技术溢出效应的发生,不过,在竞争程度较高的行业中则存在正溢出效应。DAMIJAN等(2001)对8个转型经济国家(保加利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制造业19941998年间的企业面板数据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上述国家的制造业并不存在明显的溢出效应,在深入研究当地企业吸收能力以后,他们发现罗马尼亚存在正溢出效应;捷克和波兰存在负溢出效应;而其他国家则不存在明显的溢出效应。三、经典模型和技术溢出作用机制一技术溢出的经典模型(1)阿罗模型(ARROW,1962)建立的用外部性解

14、释经济增长的模型。他借鉴了卡尔多将技术进步视为由资本积累决定的观点。阿罗假定,技术进步或生产率提高是资本积累的副产品,也就是说,新投资具有溢出效应。阿罗模型的重要性在于,它突破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研究框架,提出了第一个内生增长模型,从而促进了新理论的产生。宇泽弘文(UZAMAHIROFUMI,1965)提出两部门模型。他通过假定经济中存在一个生产人力资本的教育部门,从而将索洛模型中的外生技术进步内生化。由于人力资本部门的生产函数具有线性的规模收益不变的形式,并且所有投入都可以增加从而不存在任何固定的生产要素,经济将实现平衡增长。(2)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继承了阿罗用技术外部性解释经济增长的研究6

15、思路。罗默假定,知识是追逐利润的厂商进行投资决策的产物,知识不同于普通商品之处在于知识具有溢出效应,这使任何厂商所生产的知识都能提高全社会的生产率。正是由于知识溢出的存在,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才不会因固定生产要素(劳动)的存在而无限降低,据此罗默认为,知识溢出对于解释经济增长是不可缺少的。在解释各国增长率存在的国际差异问题上,罗默认为要解释美国的增长率之所以高于菲律宾的原因,就必须抛弃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外生技术的假设,要根据两国技术进步率的不同以及技术进步率不同解释存在的增长率差异。知识溢出的存在还造成厂商的私人收益率低于社会收益率,不存在政府干预时厂商用于生产知识的投资将太少,从而使分散经济的竞争

16、性均衡增长率低于社会最优增长率。(3)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指出全经济范围内的外部性是由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造成的,这种外部性的大小可以用全社会人力资本的平均水平来衡量。他认为,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可以解释为向他人学习或互相学习,一个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人对他周围的人会产生更多的有利影响,提高周围人的生产率,但他并不因此得到收益。(二)技术溢出的作用机制1联系表示的是纯粹的市场交易以外的企业间相互影响的直接关系。后向联系是指外资企业与东道国当地供应商,即与上游厂商之间的联系,这些厂商主要为外资企业提供成品生产制造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各种服务;前向联系则是指外资企业与东道国当地客户,即与下游厂商

17、间的联系,这些厂商为外资企业提供成品市场营销服务,半成品、零部件或原材料的再加工等各种服务。对于后向联系的分析主要见诸于劳尔(SLALL)等人的研究之中。劳尔(1980)在研究印度卡车制造业时发现某些“互补性行为”可以通过后向联系产生外溢效应。2示范与竞争指的是,由于跨国公司向其子公司转移新的产品与更为先进的技术,而且通常优于外售的技术,从而对当地企业产生了示范作用;或者通过增加竞争压力,迫使国内竞争对手谋求提供技术水平,并引起当地企业的模仿。蒂尔顿(TILTON,1971)在一项对欧洲半导体工业进行的研究中指出,来自美国的跨国公司的进入为欧洲该行业带来了新的技术,其对该行业的崛起功7不可没;

18、莱克(LAKE,1979)进一步认为,在英国半导体行业中,美国跨国公司在介绍新技术方面的作用远大于当地企业。雷德尔(RIEDEL,1975)通过研究香港地区20世纪60年代香港制成品出口迅速增长的重要原因。曼斯菲尔德和罗密欧(MANSFIELDANDROMEO,1980)认为由于跨国公司母公司转移给子公司的技术一般要比外售的更加先进,所以子公司的技术引起了当地竞争对手的竞相模仿。LANGDON1981对肯尼亚肥皂业进行了研究后发现,当进入肯尼亚的国际肥皂制造企业将机器制造的肥皂引入市场后,本地肥皂制造厂商也不得不去引进相应的肥皂制造技术,因为其原有的手工制造的肥皂已经没有销路了,竞争加剧迫使内

19、资企业寻求新技术来改革自身。3人员流动莱斯特(LESTER,1981)检验了美国跨国公司在马来西亚出口加工区的子公司,发现一般性的管理技巧已基本转移给了当地员工。桥森博格GORGENBOGH,1987曾就跨国公司在肯尼亚培训和传播经营能力的情况做过调查,调查表明,现有当地私人或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员中,大多数曾任职于跨国公司子公司;经理人员的流动,大大加速了经营管理技术的外溢。柯茨(KATZ,1987)也认为东道国从跨国公司员工的流动中可以获得重要的外溢效应。他指出,许多拉美当地企业的经理人员早先一般都任职于跨国子公司,并在那里得到了良好的培训。三、文献评述综合以上文献,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外关于

20、FDI投入对经济溢出效应作用的文献相当多,涉及范围较广,研究也相当深入,从不同角度论证了各类FDI投入及其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而且FDI投入的溢出效应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的知识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在借鉴实证分析的方法和经验上,本文根据浙江省19952009年的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浙江FDI投入对经济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浙江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对浙江省内资工业部门具有正向的溢出效应,但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效果不是太显著,外资在资金、技术和管理、市场销售方面的优势对浙江省内8资工业部门的发展产生了正的溢出效应。目的是提供一个适合浙江省FDI对经济溢出效应实证检验的计量模型,并结合数据总

21、体上考察外溢的效果是否显著。参考文献1沈坤荣、耿强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内生经济增长中国数据的计量检验与实证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1582932汪周生行业因素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以浙江省制造业为例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5(4)4034053沈坤荣中国综合要素生产率的计量分析与评价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312154沈坤荣19781997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1999443465陈明森外商投资的技术转移、技术溢出及其结构差异以福建外商直接投资计量模型分析为例国际贸易问题,20051084906刘晓成、蒋士成人力资本对FDI技术溢出影响的理论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

22、010(2)1631667居水木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工业行业为例现代商贸工业,2010(7)11128张海洋、刘海云外资溢出效应与竞争效应对中国工业部门的影响国际贸易问题,200439孙雅娜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技术外溢效应的研究10张小蒂、黄先海等浙江开放型经济的效率增进研究11程惠芳国际直接投资与开放型内生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0210587312赖明勇、包群关于技术溢出与吸收能力的研究综述经济学动态,2003(8)568413徐晓虹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和长期效应浙江19832004年时间序列经济地理,2007(5)37537914谭俊兰浙江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

23、长贡献的实证研究科技信息,2009(17)918821315陈继勇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16陈晓星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基于中国工业部门PANELDATA的实证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17竺彩华FDI外部性与中国产业发展200921918陈涛涛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内溢出效应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364419萧政、沈艳外国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影响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120陈现玲、周丽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财经界(学术),2007(2)616321马衍军、柳成洋外国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及其制约因素研究当代经济研究,

24、2005522吴晓波、黄娟技术体制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的计量分析科研管理,2007(5)185123胡峰、胡靖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6(9)798324赵英军、王晨辉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省工业部门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浙江学刊,2005(5)16516925BLOMSTROM,MANDHPERSSON,FOREIGNINVESTMENTANDSPILLOVEREFFICIENCYINANUNDERDEVELOPEDECONOMYEVIDENCEFROMTHEMEXICANMANUFACTURINGINDUSTRY,WORLDDEVELOPMENT,11,1

25、998,49350126BORENSZTEIN,E,DEGREGORIO,JANDLEE,JW,HOWDOSEFDIAFFECTGROWTH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NO7,1998,12327FINDLAY,R,RELATIVEBACKWARDNESS,DIRECTFOREIGNINVESTMENT,ANDTHETRANSFEROFTECHNOLOGYASIMPLEDYNAMICMODEL,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VOL92,1978,101428LAKE,AW,TECHNOLOGYCREATIONANDTECHNOLOGYTRANSFERBYMULTINATIONALFIRMS,INRGHAWKINSED,RESEARCHININTERNATIONALBUSINESSANDFINANCE,JPAPRESS,1979,5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