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绵阳中学高 2012 级 第四 学 期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第 I 卷 1 至 4 页,第 II 卷 4 至 6 页, 共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第 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3答第 I 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答第 II 卷时,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 卷(选择题, 30 分
2、) 一、( 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和 睦 蓦 然 墨 守成规 沐 猴而冠 B 即 使 觊 觎 济济 一堂 心有余 悸 C书 箧 挈 带 切 肤之痛 锲 而不舍 D坍 圮 纰 漏 否 极泰来 蚍 蜉撼树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殒首 滚瓜烂熟 攻城掠地 心力交瘁 B构害 轻歌曼舞 莫衷一是 弥天大谎 C规矩 花团紧簇 凿凿有据 洗耳恭听 D宽宥 一塌糊涂 屈指可数 墨守陈规 3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自从 2004 年发现了红火蚁之后,我国 每年都投入巨资,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红火蚁的防治杀
3、灭,但是效果 差强人意 。 B 洪水、地震、沙尘暴,这些灾害算什么!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 三人成虎 ,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C 从电影院出来,有人说:“她的演技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 的地步,她扮演慈禧太后,栩栩如生 ,演得真绝了。 D 由于各种原因,“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这一规定在许多房地产开发商看来,往往是“ 雷声大,雨点小 ”,因此“囤地”现象屡禁不止。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2009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李灵说,尽管遇到再多的困难,她都不会改变初衷,不会放弃为孩子建立阅览室的梦想。 B 据调查,当今世界,近二百个左右的国家的青少年正在通过网络
4、、影视等媒体来认识生活,由此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考并确认自己与社会的关系。 C 网上图书价 格能低至六折,甚至更低,根本原因在于网上书店相对实体书店而言运营的成本比较低,没有实体书店所需的高额店面费。 D 一路“高歌猛进”的房价牵动着每一个购房者的神经,也受到了中央的关注,自今年年初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防范金融风险。 二、(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 7 题。 中国小说发展的脉络及特点 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有人说我国小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等。其实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
5、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间 的界限很难确切划分。 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起的名字,我觉得概括得很恰切。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作“志”。“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所以最初的小说,同历史归于一类。比如穆天子传是个神话传说,可史书上却把它归于帝王起居注一类;山海经也是神话传说,汉书中却把它归于“地理志”中。 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要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他在序中提出他的文学定义,即“事 出于沉思, 义归于翰藻 。”但这时他所指的文学包括 诗 、 文 、 赋 ,并不包括小说。我
6、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 唐 代之后的事。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白居易写长恨歌,陈鸿写长恨歌传、白行简写李娃传等等,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想像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参照萧统的文学定义看,虚构、想像正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则正是讲求文采。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但作 为史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停止。 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 。宋代的小说大致是根据史事记载完成的,没有什么虚构和富有文采的创作加工,同唐代小说大不相同。后来人们写了各
7、个朝代的历史小说,大都走了宋代传奇的路子,即按照史书的记载编写的,作为文学作品是失败的。 这时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再创作的 由这里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独立的创作。这时不再拿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而主要是自己创作。 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在小说发展史上开辟了一条新路。无论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不寻常的英雄;而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和生活的道路,通过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红楼梦的道路,是金瓶梅所开创出来的。到了红楼梦,中国古代的现实主义小说,就
8、走到了一个辉煌的顶点。 中国小说发展的脉络及特点,大致就是如此。 节选自吴组湘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5关于小说的起源,有两种说法:小说起源于劳动。(见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 小说起源于神话传说。对这两种说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法指小说的源头是劳动,说法指小说的源头是神话传说。 B说法指小说的源头是劳动,说法指小说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神话传说。 C说法指小说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劳动,说法指小说的源头是神话传说。 D说法指小说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劳动,说法指小说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神话传说。 6从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金瓶梅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不属于同一阶段,
9、金瓶梅和红楼梦也不属于同一阶段。 B金瓶梅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不属于同一阶段,金瓶梅和红楼梦则属于同一阶段。 C金瓶梅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属于同一阶段,金瓶梅和红楼梦不属于同一阶段。 D金瓶梅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属于同一阶段,金瓶梅和红楼梦也属于同一阶段。 7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个给小说做出明确定义的是梁代的萧统。 B“话本”即“话本小说”,是宋代兴起的。 C作者说“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白居易写长恨歌,陈鸿写长恨歌传、白 行简写李娃传等等,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可见长恨歌是一部传奇小说。 D金瓶梅是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署名是兰陵笑笑生。 三、( 9 分,
10、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 10 题。 乞者赵生传 苏辙 高安丐者赵生,敝衣蓬发,未尝沐洗,好饮酒,醉辄殴詈其市人。虽有好事时召与语,生亦慢骂,斥其过恶。故高安之人皆谓之狂人,不敢近也。然其与人遇, 虽未尝识,皆能道其宿疾与其平生善恶 。以此,或曰:“此非有道者耶?” 元丰三年,予谪居高安,时见之于途,亦畏其狂,不敢问。是岁岁莫,生来见予。予诘之曰:“生未尝求人,今谒我,何也?”生曰:“吾意欲见君耳。” 生尝告予:“吾将与君夜宿于此。”予许之。既而不至,问其故,曰:“吾将与君游于他所,度君不能无惊,惊或伤神,故不敢。”予曰:“生游何至?”曰:“吾常至太山下,所见与世说地狱同,
11、君若见此,归当不愿仕矣。”予曰:“何故?”生曰:“彼多僧与官吏。僧逾分,吏暴物故耳。”予曰:“生能至彼,彼人亦知相敬耶?”生曰:“ 不然,吾则见彼,彼不吾见也 。”因叹曰:“此亦邪术,非正道也。君能自养使气与性俱全,则出入之际,将不学而能,然后为正也。”予曰:“养气请从生说为之,至 于养性奈何?”生不答。一日生笑曰:“尝问我养性,今有梦、觉之异,则性不全矣。”予矍然异其言。自此知生非特挟术,亦知道者也。 生两目皆翳,视物不明。然时能脱翳见瞳子,碧色。尝自言生于甲寅,今一百二十七年矣。家本代州,名吉。事五台僧,不能终,弃之,游四方。少年无行,所为多不法,与扬州蒋君俱学。蒋恶之,以药毒其目,遂翳。
12、 生喜禽鸟六畜,常以一物自随,寝食与之同。居兴国,畜骏骡,为骡所伤而死。 予闻有道者恶人知之,多以恶言秽行自晦,然亦不能尽掩 。故德顺时见于外。今余观赵生,鄙拙忿隘,非专自晦者也,而其言时有合于道。 (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岁岁 莫 ,生来见予 莫:通“暮”,年末 B僧逾分,吏 暴 物故耳 暴:糟蹋 C自此知生非 特 挟术 特:特别 D居兴国, 畜 骏骡 畜:蓄养 9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赵生是率性之人的一组是( ) 有好事时召与语,生亦慢骂,斥其过恶 吾意欲见君耳 此亦邪术,非正道也 今有梦、觉之异,则性不全矣 尝自言生于甲寅,今一
13、百二十七年矣 常以一物自随,寝食与之同 A B C D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乞丐赵生本名吉,两眼有白内障,年少时品行不端,不很守法,经常蓬头垢面,好饮酒,酒醉就打骂人,让人不敢亲近,因而被 坏 人毒伤了眼睛。 B赵生夜游太山,见到许多生活在地狱中的僧人和官吏,认为作者见到一定会止息为官之心,怕他心惊神伤,便没有带他一起去游玩。 C作者贬居高安,起初不敢接近赵生;赵生主动上门拜见,与之探讨夜游太山、出入阴阳两界 的“邪术”与“正道”,使作者接受了他的“养气”之说。 D文章描写了赵生各种异于常人的鄙俗、拙劣、忿恨、困窘的言行,指出他虽不善于掩饰自我,但仍然是
14、个持有“术”且懂得“道”的人。 第 II 卷( 90 分) 四、( 24 分) 11 把第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虽未尝识,皆能道其宿疾与其平生善恶。( 3 分) 译文: ( 2)不然,吾则见彼,彼不吾见也。( 3 分) 译文: ( 3)予闻有道者恶人知之,多以恶言秽行自晦,然亦不能尽掩。( 4 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 6 分)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1)颔联诗句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15、?请加以描述。( 3 分) (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复杂的 情感,请联系全诗分析。( 3 分) 13 按要求将名篇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一空 1 分,共 8 分) ( 1) 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 2)岂敢盘桓, _。(同上) ( 3)舞幽壑之潜蛟, _。(苏轼赤壁赋) ( 4)寄蜉蝣于天地, _。(同上) ( 5)桂殿兰宫, _。(王勃滕王阁序) ( 6) _,李广难封,(同上) ( 7)杂花生树, _。(丘迟与陈伯之书) ( 8)山高月下, _。(苏轼(后赤壁赋)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17 题。( 18 分) 难忘那一缕生命的馨香 怀念残疾人作家史铁生先生 20
16、10 年 12 月 31 日凌晨,著名作家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消息传来时 ,新一轮的冷空气正席卷神州大地,瑟瑟寒风中,大片的雪花正在漫天飘飞,路旁的松树、冬青的枝叶也低垂着 。 史先生是我最敬重的作家之一。读他的第一篇文章是我与地坛,这篇散文我读得很慢很认真,前后读过三遍,这篇文章里,史先生用平实的文字平静而低调地叙述自己的心路历程,他从自身出发,对存在的信念与生命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思考,文中的母子情深令人动容。在文章里,他坦承当初的颓废与迷茫,“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地坛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
17、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他平静地回顾当初的心理挣扎,“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 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便决定活下去试试。为什么要活下去试试呢?好像仅仅是因为不甘心,机会难得,不试白不试,腿反正是完了,一切仿佛都要完了,但死神很守信用,试一试不会额外再有什么损失。说不定倒有额外的好处呢,是不是?”他这样阐述自己最初的写作动机,“为了让那个躲在园子深处坐轮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别人眼里稍微有点光彩,在众人眼里也能有个位置,哪怕那时再去死呢也就多少说得过去了。”他的写作状态近乎痴迷,“中了魔了,整天都在想哪一件事可以写,哪一个
18、人可以让 你写成小说中了魔了,那时我完全是为了写作活着。”像一位邻家大哥把真实的心迹娓娓道来,把真切的心灵感悟与千万读者分享。我与地坛带给我们对生命的思考与生命价值的触动,是亲切而深刻真实的。 史先生说:“左右苍茫时,总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于是他过上了“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生活,我对他的全部了解来源于他的文章。读我的轮椅后,我知道他身边有一位不离不弃的守候天使希米小姐,后来,略知他的生平, 1951年出生于北京, 16 岁初中毕业, 18 岁响应号召去延安地区的清平湾下乡插队。 21 岁住进医院,从此双腿瘫痪再也没有站起来。 28 岁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
19、其夫人, 30 岁患上严重的肾病,这样一位深受病痛折磨的人,却在病榻上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病隙碎笔、务虚笔记等等优秀作品相继面世,由于多年来病痛缠身,史铁生的文学创作从自身经历出发,直面死亡,逐渐升华出对心灵的真正探索和诘问。活着的事、写作的事、病隙碎笔和我的丁一之旅无不深具哲思。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 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 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于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
20、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这是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对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也是对他本人及其作品最真实最恰当的评价。 史铁生的一生,似辛勤的蜜蜂,默默地把生活的苦难酿成生命的馨香。那些充满睿智哲思的作品,影响了无数的读者,他不 屈不挠迎接命运挑战的豁达态度,深深感染了数不清的人。从他的字里行间里,我们看到了高尚灵魂的绝美舞姿,倾听到崇高心灵的歌唱。“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有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那一天,在
21、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2010 年的最后一天,他走了,带着无数读者的眷恋与景仰。他永远在我们身边, 那一缕生命的馨香 ,将继续温暖我们的心灵。 14 试分析第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方法 及作用。( 4 分) 15 请分析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4 分) ( 1)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地坛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 2分) ( 2)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 ( 2 分) 16 依照文本,请分条概括出第自然段中“那一缕生命的馨香”的具体内涵。( 6 分) 17 请 谈谈史铁生的人生经历与创作实践给你的人生启发 ,
22、并结合文本 具体 分析 。( 4 分) 六、( 8 分) 18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 题的部分调查数据: ( 1)参照以上数据,请概括出两个主要结论: (6 分 ) 答: _ _ ( 2) 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 分) _ 七、作文( 40 分) 19 读材料,请按要求作文: 爱因斯坦在 50 年代,曾被邀请担任以色列总统,但他拒绝了。他说:“我整个一生都在同客观物质打交道,因而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以及公正地对待别人,所以,本人不适合如
23、此高官重任 。 大文豪马克叶温曾经经过商,做打字机生意和办出版公司,结果亏了 30 万美元,赔光了稿费还欠了一屁股债。马克吐温的妻子奥莉姬深知丈夫没有经商的本事,却有文学的天赋,便帮助他鼓起勇气,振作精神重走创作之路。马克吐温很快摆脱了失败的痛苦,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富兰克林说过:宝贝放错地方便是废物。 请根据材料主旨,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不得少于 800 字。 绵阳中学高 2012 级 第四 学 期第一次 月 考 项目 百分比 项目 百分比 非常想父母 65.0 认为应该和父母共同生活 79.3 害怕陌生人 51.2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46.7 觉得自己很一
24、般 34.8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 40.2 语 文 答 案 1 C( A m/m/m/m; B j/j/j/j; C 都 读 qi; D p/p/p/p) 2 B( A 殒 陨, 掠 略; C紧 锦; D陈 成) 3 D( A“差强人意” : 大体上还能够使人满意。此处应是“不能尽如人意” B “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不合语境,可改为“众志成城”。 C“栩栩如生” : 形容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可用“惟妙惟肖”。 D “ 雷声大,雨点小 ” :比喻做起事来声势造得很大,实际行动却很少。 ) 4 C( A
25、选项“尽管” 改为 “即使”,关联词语误用 B“近 左右”赘余。 D项偷换主语,“出台一系列政策”的主语应该是“中央”。 ) 5 C(劳动是小说形成的条件和原因;神话传说是小说形成的源泉。) 6 B(金瓶梅与红楼梦写的是平凡人物,而其它三部作品写的是英雄人物。) 7 D( A 萧统仅是将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 ; B 话本包括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 ; C 长恨歌是古体诗) 8 C(只是) 9 B(是赵生对养性的议论,是赵生对“道”、“术”的理解,是表现赵生的狂妄而非率性) 10 A( “因而”后的推导不对,不构成因果关系 ) 11( 1)即使不曾认识,也 都能说出这人的多年疾病和他平生 的 善恶行迹
26、。( 3 分。“虽”、“道 ”、语句通顺各 1 分) ( 2)不是这样,我能见到他们,他们却不能见到我。( 3 分。“然”、“不吾见”是宾语前置句 、语句通顺各 1 分) ( 3)我听说有道的人讨厌别人了解他,大多用不良的言语、丑恶的行为来隐匿自我,然而也不能全部遮掩住。( 4 分。“恶”、“ 以 ”、“自晦” 宾语前置 、语句通顺各 1 分) 12 ( 1)意境寂寥、冷清,高远、开阔( 1 分)。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2 分,大意要合理,描述要生动)。阁既无人游赏, 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
27、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 ( 2)既有对雄伟楼阁的喜爱和赞叹( 1 分),又有对自然盛衰无常、宇宙浩瀚永恒、时光流逝不返、古今物是人非的感叹( 1 分)。抓住关键意象,联系具体诗句分析即可。( 1 分) 13 ( 1)茕茕孑立;( 2)有所希冀;( 3)泣孤舟之嫠妇;( 4)渺沧海之一粟;( 5)即冈峦之体势; ( 6)冯唐易老;( 7)群莺乱飞;( 8)水落石出。 14 (环境描写)( 2 分),渲染了一种肃穆凝重 的气氛 (1 分 ),寄托了作者的哀思。 (1 分 ) 15 史铁生为了避开现实世界的疾病给自己带来的迷茫、绝望、苦恼等,到地坛去寻找生命的慰藉
28、。( 2 分) 史铁生通过他充满睿智的哲思的作品,照亮我们日益颓废的心灵世界,使人反省,振作。( 2 分) 16 答 与读者分享的真切的心灵感悟。 从自身经历出发,升华出的对心灵的真正探索与诘问。 追索人的价值和光辉。 豁达的人生态度。 (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可,共 6 分) 17 人 生难免遇到挫折,我们要有直面挫折的勇气。 我们不仅要有直面挫折的勇气,还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去点亮别人的心灵。举例要扣住这两点。 (每点概括加分析 2 分,共 4 分) 18 ( 1)留守儿童渴望得到父母关爱;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答对一点 3 分,答对两点 6 分。其他合理答案正常判分) ( 2) 示
29、例:留下你的关爱,守护他(她)的心灵。( 2 分。语意 1 分,修辞 1 分) 19 作文 提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 经营自己的长处,人生便会增值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扬长避短;找准自己的位置。 乞者赵生传译文: 高安乞丐赵生,衣 服破旧,头发蓬乱,不曾沐浴清洗,喜好饮酒,喝醉酒就殴打责骂街市里的人。即使有好事的人时常召他谈话,赵生也谩骂人家,斥责他的过错和恶行。所以高安的人都称他是狂人,不敢亲近他。但是他与人交往,即使不曾认识,也都能说出这人的多年疾病和他平生善恶行迹。因为这个,有人说:“这不是有道之人吗?” 元丰三年,我被贬谪居住在高安,有时在路途上见到他,也害怕他的狂妄,不敢询问
30、。这年年末,赵生前来拜见我。我问他说:“你不曾求过人,如今拜见我,为什么呢?”赵生说:“我心里想见你呀。”赵生曾经告诉我说:“我将和你在这里夜宿。”我答 应了他。不久却没有来,问他原因,赵生说:“我将和你到别的地方游玩,考虑你不可能不受惊吓,惊吓或许伤了心神,所以不敢喊你。”我回答说:“你到哪里游玩的?”赵生说:“我经常到泰山下,所见的情况与世上说的地狱相同,你如果见到这些,回来后应当不愿做官了。”我说:“什么缘故?”赵生说:“那里有很多僧人与官吏。僧人超出本分,官吏糟蹋财物的缘故(才到那儿)。”我说:“你能到他们那儿,他们也知道尊敬你吗?” 赵生说:“不是这样,我能见到他们,他们却不能见到我
31、。” 赵生于是叹息说:“这也是歪门邪术,不是正道啊。你能够自我修养 使精气与本性俱全,那么出入生死之间,将不用学就会,这样以后才算是正道。”我回答说:“养气请允许我听从你的说法去做,至于养性该怎么办呢?” 赵生没有回答。一天赵生笑着说:“你曾经问我如何养性,如果有梦、醒的差异,那么本性就不全了。”我非常吃惊,认为他的话与众不同。从此知道赵生不仅仅持有方术,也是知道道的人啊。 赵生两眼有白膜,看东西不清楚。但时常能脱开白膜看到瞳孔,是碧绿色的。他曾经自己说生于甲寅年,至今一百二十七年了。赵生家本来是代州的,名叫吉。侍奉五台山一个僧人,不能坚持到底,离开了他,游走四方。少年时期 没有品行,所做大多是不合法的事,和扬州蒋君一同学习。蒋讨厌他,用药毒伤他的眼睛,于是就长了白膜。 赵生喜欢禽鸟和六畜,经常带着这其中的一样跟随自己,和它一起睡觉吃饭。居住在兴国时,他畜养了一头高大的骡子,被骡子踢伤而死。我听说有道的人讨厌别人了解他,大多用不良的言语、丑恶的行为来隐匿自我,然而也不能全部遮掩住,所以德行和谨慎时常表现在外面。现在我看赵生,他的鄙俗、拙劣、忿恨、困窘,并非专门用来隐匿自我,但他的言语时常有合于道的。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