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温州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经营市场逐渐跨国,中小企业不可避免地要面临跨国经营的问题。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如何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和迎接严峻的挑战。本文以国际化经营概念和国际化经营理论为背景,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问题进行分析国际化经营人才缺乏,应对复杂管理能力不足,产品开发、品牌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中小企业资金不足、融资困难,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并结合国际化经营问题探讨培养全球化思维方式、企业集群、合适的海外投资方式、政府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作用、发展电子商务等对策。
2、一、关于国际化经营的概念的描述不同的研究者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国外著名学者约翰费耶维舍JOHNFAYERWEATHER认为,尽管人们可以给国际化经营一个非常复杂的定义,但它只有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它涉及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营活动,或者说其经营活动被国界以某种方式所分割。美国密执根大学的CAVUSGIL教授对企业的出口和直接投资活动进行考察,将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国内营销阶段、前出口阶段、实验性地卷入阶段、积极投入阶段和国际战略阶段。芬兰学者LAWRENCESWELCH和REIJOKLOUSTATINEN等认为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由国内企业发展成跨国公司
3、的过程。国际化经营实际上是一种广义的跨国经营包括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两个过程。常立勇(2006)认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为了寻求更大的市场、寻找更好的资源、追逐更多的利润,突破国家界限、向国外发展经营业务、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实现产品交换国际化、生产过程国际化、信息传播与利用国际化以及企业组织形态国际化的过程。朱玲艳(2007)认为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超越国界,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一部分,企业以国际市场为舞台,在世界范围内从事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经营活动,从地区性、传统型、封闭型的国内经营活动发展成为全球性、创新型、开放型的跨国经营活动的过程。2二、关于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理
4、论的描述(一)传统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美国学者雷蒙德弗农RVERNON在1966年发表的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产品按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开发期、成熟期、衰退期三个阶段。英国学者巴克利PJBUCKLEY、卡森MCASSON和加拿大的鲁格曼MRAGMAN等人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共同创立和发展了内部化理论。企业为了克服外部市场障碍或弥补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必须付出高昂的交易成本,为了保障自己的经济利益,企业不得不将交易改在公司所属各个企业之间进行,从而形成一个内部化市场来取代外部市场。由英国经济学家邓宁JHDUNNING于1979年提出该理论指出,如果一个
5、企业拥有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就会产生对外直接投资。(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化经营的比较优势理论小规模技术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刘易斯韦尔斯LOUISTWELLS在1983年出版的第三世界跨国公司中提出的。该理论注意到发展中投资母国对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特定优势“的影响,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优势具有十分特殊的性质,是投资母国市场环境的反映。桑杰亚拉奥SANJAYALALL在对印度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做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于1983年提出了关于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地方化理论。英国学者约翰坎特威尔JOHNCANTWELL和帕兹托兰惕诺PAZESTRELLAETOLENTINO
6、在20世纪90年代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考察,提出了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三)新兴的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以约翰逊和瓦尼JOHANSONANDVAHLNE,1990为代表的北欧学派,使用企业行为理论研究方法,提出了企业国际化阶段论。也有学者称之为“乌普萨拉国际化模型”UPPSALAINTERNATIONALIZATIONMODEL。约翰逊和瓦尼对瑞典四家企业的海外经营过程进行比较时发现,企业海外经营的不同发展阶段具体为不规则的出口活动通过代理商出口建立海外销售子公司从事海外生产和制造。“知识经济竞争力”理论强调,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规模不
7、再是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知识、技术、灵活管理均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源泉。3瑞典学者约翰森和麦特森JOHANSONANDMATTSSON是企业国际化网络理论的主要代表任务,他们在1988年一篇题为产业系统的国际化一种网络研究方法的论文中,运用网络理论分析产业内企业的国际化问题。网络理论的分析出发点是企业在网络中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认为产业是由众多从事生产、销售及服务等活动的企业所组成的,即构成企业的关系网络。三、关于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问题的分析(一)关于国际化经营人才缺乏问题的分析欧阳翰夫(2006)认为中小企业经营者,多数文化水平低下,尤其缺乏国际企业的管理理论和经验,不懂国际贸易惯例
8、与法律法规,难以依靠自身的力量迅速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常常是一流的设备,二流的工人,三流的管理。郭赞伟(2009)认为有些企业不少涉外项目的工作人员不懂基本的国际贸易、国际技术标准、WTO规则、国际财会和税收知识,外语水平低,不熟悉当时的社会和法律环境等,这些知识的匮乏也为跨国经营的中小企业带来了很多直接和间接的损失。李书光(2008)认为现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这些年我国国内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出国留学一去不返,虽然近些年有所回流,但是人才流失的现象仍在继续,不仅表现在外流上,还表现在国内市场上的流失。朱晋伟(2008)认为由于国际化人才的匮乏,使得中小企业对东道国的金融政策、外汇管制、
9、税法、劳工法律、资金管理等了解不全面,对有关经济政策的变化反应不敏感,难以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难以减少和转移风险。王竹青(2002)认为中小企业从业人员普遍文化素质不高,这与当今以知识、以科技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不相适应。赵永宁,王红云(2007)认为以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需求来衡量,企业普遍缺乏懂国际金融、贸易、法律以及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企业由于受传统体制因素影响,人才的待遇和培训比不上外企,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胡溶(2010)认为任何形式竞争的实质都是人才的竞争。而浙江的中小企业多数都是民营经济起步,其领导人往往没有充实的知识储备,在开展国内经营时还可以利用相关经验运筹帷幄。赵思
10、语(2010)认为由于浙江大部分企业为家族式企业,家族观念非常强,外来人才往往被排除在最高决策层之外,因此很多中小民营企业无法招聘到人才,更无法留住人才。(二)关于应对复杂管理能力不足,开拓国际市场综合能力问题的分析4安月兴(2008)认为中小企业的管理经验不太适应国际化需要。很多中小企业是在乡镇企业基础上起家的,家族管理方式缺乏对境外机构的管理和控制经验,对外投资的控制不力。刘玮,魏国应(2009)认为主要表现为在生产经营中没有长远计划,经营目标也经常变动,缺乏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财务管理混乱。李书光(2008)认为中小企业管理体制和市场信息反应迟钝。一是企业对境外子企业管理机制方面存在很多
11、不足。二是信息渠道不畅通,当前是信息经济,而我国的中小企业不可能在存在融资瓶颈的前提下,还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换取信息。朱晋伟(2008)认为我国多数中小企业管理随意、粗糙、缺乏制度和规范。在制订企业发展战略时,国际化发展战略缺失,这将严重影响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和国际市场的开拓。王竹青(2002)认为由于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企业家特征产生的局限性表现在企业家被日常事物缠身,难以腾出充足的时间了解分析新的发展机遇,同时还缺乏经营跨国业务的管理经验,如何进行跨文化管理都将成为严重的问题。傅晓军(2009)认为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管理制度上还存在先天性的不足产权结构不够明确,经营制度不够灵活经
12、营管理人员缺乏激情;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刘芳(2010)认为公司法人治理机制还不完善,缺少科学的投资决策管理;产权不明确,经营人员缺乏激励机制,缺乏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财务和资产管理不规范,缺少融资的项目、经验和渠道,浪费严重;质量管理不严,不能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袁明海,陆小燕(2010)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体制落后,相比国外企业,我国多数中小企业管理缺乏制度和规范。在决策时侧重能很快带来收益的短期项目,缺乏长期目标。(三)关于产品开发、品牌意识和创新能力问题的分析郭赞伟(2009)认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普遍低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更是不足,产品附加值低。中小企业由于
13、资金、人才和技术积累的不足,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有限,这无疑阻挡了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步伐。安月兴(2008)认为技术创新与信息获取能力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们的生存空间。我国中小企业缺乏资金购买和建立信息通讯系统以及进行必要的人员培训,这对它们的国际化经营战略非常不利。李书光(2008)认为除了高新技术企业,多数中小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偏少,国内有许多中小企业甚至没有这方面的投入;技术装备水平低,企业人才缺乏;多数产品技术含量低,这些都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朱晋伟(2008)认为我国中小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品牌产品,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既缺乏品牌产品,又缺乏科研能力,使企业5
14、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赵永宁,王红云(2007)认为中小企业拥有的国际知名品牌不多,已有的名牌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我国企业还缺乏名牌的意识,许多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在国外已被它国企业抢注。马强(2010)认为中小企业要想使自己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立足,必须培养有竞争力的产品品牌。而且许多中小企业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品牌意识淡薄,不重视商标专用权的取得和使用,更不重视对品牌的保护、宣传和培养。(四)关于中小企业资金不足、融资困难造成抗风险能力差问题的分析欧阳翰夫(2006)认为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偏小而带来信用差、风险大以及金融机构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存在日益突出的融资困
15、难问题。郭赞伟(2009)认为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同时中小企业的资信比较低,融资已成为难题。在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如果后续资金不足,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傅晓军(2009)认为中小企业急需的出口信贷和对外自接投资难以保证。国家没有设立专门支持中小企业出口的专项信贷,申请贷款的程序繁琐,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胡溶(2010)认为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财务不规范,固定资产少,可用于抵押的优质资产更少,盈利无保障等自身问题。以及银行业风险最小化的策略规定,支持国有企业的隐性规则,使得中小企业在资金苦难时难以及时从金融机构获得帮助。常立勇(2006)认为中小民营企业知
16、名度不高,资产规模较小,筹资时会碰到一些困难,由于对东道国的经济环境不如大公司信息灵通,在国际市场融资经验亦不足,所以在资金筹集和运用方面也更加不容易。安月兴(2008)认为财务资源的短缺不仅会阻碍中小企业开展国际经营的步伐,还会制约创新能力和营销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对非企业本身因素造成的风险,如政治风险、汇率风险等,中小企业几乎没有防范能力。刘玮,魏国应(2009)认为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对中小企业而言,自有资金很有限,那么最大的资金来源便是融资了。目前,中小企业融资普遍存在困难。李书光(2008)认为当前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的“瓶颈”一方面,银行贷款的门槛高,对
17、贷款申请人苛刻条件多,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另一方面,作为直接融资渠道的证券市场不健全,使企业直接融资面临各种巨大的风险。朱晋伟(2008)认为中小企业知名度低、信用评价难,能够申请到的贷款不多,采取对外融资的方式就更加困难。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在决策时会避开存在更多不确定因素的长期目标,侧重能很快带来收益的短期项目。赵永宁,王红云(2007)认为由6于中小企业资信度较差,以及社会对中小企业的偏见等原因,商业银行一般都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而且融资渠道少,融资难度大。马强(2010)认为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缺少必要的金融支持。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可以用来进行投资或经营的
18、资金非常有限,而同时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的金融、信贷、外汇和保险等服务力度不够。(五)关于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问题的分析郭赞伟(2009)认为中小企业多半产品单一技术水平低,加之同类产品在市场中的无序竞争,在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弱势,这将导致中小企业在决策时会避开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长期目标,侧重能很快带来收益的短期项目。刘玮,魏国应(2009)认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研发投入少,很难形成自己的独特技术优势,只是充当一种市场追随者角色。张静(2010)认为中小企业既缺乏品牌产品,又缺乏科研能力,由于生产规模不大,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使产品成本较高,若加上产品科技含量
19、低、运行效率低,则更使产品缺乏竞争力。四、关于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对策探讨(一)关于培养全球化思维方式和国际化经营的勇气对策的探讨赵永宁,王红云(2007)认为中小企业国际化真正的障碍在于其主要决策者及组织文化缺乏国际化观念。一个真正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者应该具备承担国际化经营风险的意识并对开拓国际市场持积极态度。朱晋伟(2008)认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勇于开拓、乐于承担风险的企业家精神,成为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核心动力,中小企业的战略转型的前提是要有全球化的思维方式和国际化经营的勇气。李大炎(2002)认为中小企业应在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真正提高产品质量以满足消费需求的基础上,面向国际市场对品
20、牌与企业形象进行正确定位与全面系统的策划。袁明海,陆小燕(2010)认为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是具有国际化的视野,敢为人先。中小企业的战略转型的前提是要有全球化的思维方式和国际化经营的勇气。(二)关于通过企业集群,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对策的探讨欧阳翰夫(2006)认为通过企业集群,不仅能为企业带来设施同享的外部规模经济,快捷获取技术、信息和服务的便利条件,而且使中小企业在不牺牲大企业所缺乏的柔韧性条件下,提高集群内企业的生产率。李大炎(2002)认为中小7企业集群的产业网络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是单独存在而是通过精细的专业分工及紧密的协力网络,对外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团队,从而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产业的整体抗
21、风险能力。刘芳(2010)认为从企业集群,产业集群,信息集群提升到战略集群中小企业之间通过开展专业化协作、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使得交易费用降低,可提高企业防御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赵思语(2010)认为在当地建立优势互补集群,达到资源共享的外部规模经济;建立产业链集群,专业化分工协作,提高企业的专业化水平,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三)关于选择合适的海外投资方式、实施合作联盟战略对策的探讨赵永宁,王红云(2007)认为随着对当地经营环境的不断熟悉,主要有非股权形式的国际直接投资、BOT投资方式、联合研究与开发新技术或新产品、带资承包工程等方式。朱晋伟(2008)认为选择合适的海外投资方式、
22、实施合作联盟战略。中小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时,必须认真分析独资与合资对企业发展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小、国际经营人才缺乏,海外经营的经验少,更易于采取合资的形式。郭佳佳,左薇(2010)认为中小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选择独资还是合资,必须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独资和合资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四)关于提高核心竞争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对策的探讨赵永宁,王红云(2007)认为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的核心资产,特别是无形资产如技术、专利、生产技能、互补性知识等。要发挥中小企业在推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特殊作用,关键是要形成一个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
23、创新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朱晋伟(2008)认为核心竞争能力体现为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和调控能力,尤其体现为对知识产权的占有和运用能力。李大炎(2002)认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除了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外,更重要的是建立企业创新机制,提高组织学习、整合能力,形成独特的不易被模仿的信息、知识与能力。郭赞伟(2009)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每个企业发展的潜在源泉,也是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的关键。中小企业可以加强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借助外脑提高研发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更多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赵思语(2010)认为以技术创新为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为从拥有一定科研实力到有较强的自主开发能力
24、,再到形成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能力。一旦企业达到技术创新的最高等级,其在市场上将很难被取代,企业也能获得持续的高利润。郭佳佳,左薇(2010)认为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前提条件就是重视知识产权,制定知识产权战略。要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减8少因知识产权问题而产生的贸易摩擦,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不断提高创新力度,加大知识产权的投入。(五)关于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作用对策的探讨赵永宁,王红云(2007)认为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应加快制定跨国经营及海外投资总体战略规划与法规。开展金融创新,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水平,引入风险投资基金,拓展直接融资工具。刘芳(2010)认为政府从宏观上支持建立
25、全球性跨国企业国家有关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通过开展进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业务,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外市场。郭赞伟(2009)认为建议政府和金融部门应尽快建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机构,以财政性的中小企业出口发展基金,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出现的融资难问题,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信用保作用,对中小企业出口提供必要的信用担保。桂花(2004)认为政府以解决融资难为突破口,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采取多种形式,建立资金的供应、保证及辅导系统。宋新力(2010)认为要重视政府综合服务机构和行业服务机构作用。政府职能转变将政策制定职能部门与提供政策咨询服务部门分设。国家各部门事业单位性质的综
26、合服务机构,各省市区乃至地市县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促进中心等都是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促进机构和服务平台。赵思语(2010)认为政府建立健全海外投资储备金制度,地方政府设立专门的贷款担保基金,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强银行系统对中小企业境外投资的支持,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张静(2010)认为国家和政府应设立中小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贸易的专项基金,建立一些列措施大力保护和发展主要针对于中小企业发展融资的金融机构。(六)关于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发展电子商务对策的探讨朱春兰(2009)认为发展电子商务,开展网络经营电子商务的兴起为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这一先进的科技手段必
27、将为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带来巨大的收益。赵永宁,王红云(2007)认为中小企业要积极实施上网工程,培养自己的网络专家,推动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快中小企业融入全球化经济体系的步伐,并创造适应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郭赞伟(2009)认为中小企业可以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开展电子商务活动。这对中小企业而言,交易成本低、省时间,是一种比较可行的开拓国际市场的方式,有利于发挥中小企业机制灵活、适合多品种和小批量生产的优势。刘芳(2010)认为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贸易,构建多维的立体信息网络,积极推进企业的网络化9经营。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便于分布在不同国家公司或部门之
28、问,以及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反馈。五、文献评述传统的国际化经营理论对于我国中小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还是有一定启示的。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选择靠近市场且生产要素价格低廉的地区生产进人成熟期的产品,是延长产品盈利时间的最佳途径。而根据内部化理论,国中小企业内部化优势并不明显,因为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在国外通过直接投资建立生产经营企业所冒的风险要比在市场上出售其比较优势所冒的风险大。小规模经济理论和技术地方化理论从不同的方面阐明了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的竞争优势,指出了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开展境外投资的可能性,对于指导我国中小企业境外投资有着重要的意义。阶段理论为中小企业的跨国经
29、营提供了一条现实可行而且相对稳妥的道路,但是并不是每个中小企业都适应这样的一个阶段式的发展过程,有些中小企业在本省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或是遇到很好的发展机会,可以跳过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过程,直接进入更高的跨国经营阶段。“知识经济竞争力”理论则是在当前的世界经济发展情况下,解释中小企业赖以开展跨国经营的比较优势,提出了中小型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可行性。通过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的分析,我认为国际化经营人才缺少是首要问题,资金不足、融资困难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而品牌意识弱,创新能力不足使得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中国中小企业应该结合问题做出相应的对策。参考文献1欧阳翰夫对温州中小
30、企业国际化经营SWOT分析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杨焕春温州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论坛20063程颖慧、刘濛温州民营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探析J中国商贸20104王晋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对策探讨J当代经济20085张海伟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6刘耘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的若干思考J经济问题2001107徐晓蒙国际化模式比较研究基于温州鞋业、打火机行业的分析J经济师20088熊典,段伟力探寻温州中小鞋企营销之道J企业导报20099孙京娟温州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J企业经济200610吴建军,陈友海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化经
31、营的方略J当代经济200511刘芳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1012张静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网络财富201013赵思语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J政治经济学201014宋新丽拓展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新视野J经济201015郭佳佳,左薇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16袁明海,陆小燕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选择J改革与开放201017PAULSWEENEYSMESTOUGHOUTZHEECONOMYJFINANCIALEXECUTIVEOCTOBER201018MIKEWRIGHT,PAULWESTHEADANDDENIZUCBASARANINTERNATIONALIZATIONOF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SMESANDINTERNATIONALENTREPRENEURSHIPACRITIQUEANDPOLICYIMPLICATIONSJREGIONALSTUDIES,OCTOBER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