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视野下丽江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44815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经济视野下丽江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循环经济视野下丽江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循环经济视野下丽江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循环经济视野下丽江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循环经济视野下丽江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循环经济视野下丽江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旅游可持续发展思路是指以旅游资源为基础的旅游系统的持续良性运行和发展,包括旅游资源经济效益的持续产出。它即要求在旅游行业内部各机构部门及员工的共同参与和协调努力,又需要横向各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并共同营造一种良好而积极向上的旅游发展环境,从而体现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的有机统一。适度开发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开发与经济文化融为一体的社会资源,确保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建立旅游规划编制技术标准和审批制度;建立国家调控、市场调节和企业运作相结合的旅游投资机制,实施科教兴旅战略,实行政府主导型战略,是实现中国旅游业可持

2、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下面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旅游业可持续的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以便找到适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起源和本文的研究基础。一、国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动态国际上涉及旅游研究的刊物较多,据谢彦君(2003)的不完全统计达100多种,对其进行全面检索比较困难。本文以国际上著名的旅游/接待业研究刊物为分析对象。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HETORCEBALLOS和LASCURAIN两位学者于1983年提出的,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系统。按照国际生态旅游学会(ECOTOURISMSOCIETY)1992年对生态旅游的定义,生态旅游是指人们为了了

3、解旅游地环境、文化和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生态旅游在印度通过接触,缺乏明确的标准,是很难判断其遵守的一般准则,CHAUDHARY,MANJULA(2009)认为解决办法在于对自然生态旅游区不同部分在最好的量化标准,关于共同基准的讨论带出他们的真正在促进生态旅游的作用。ONOSEMUODECHRISTOPHER,DAREOLANIYITIMOTHY2010通过地理信息深入分析。领域空间决策决策支持部署缓慢等制约因素,提出促进生态旅游发展的建议RUDIGERWINK20

4、05认为生态旅游包括了旨在改善区域在旅游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和社会准则范围广,提出需要延长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新古典体制与集体学习的观念上帮助经济模式,通过描述和比较四个案例研究,展示论文现有体制的办法。旅游行业代表与在全球的发展水平最高的部门。文化旅游成为一个在国际水平的重要趋势,HAROLDRICHINS(2009)利用更具包容性的目标规划,实施以社区为基础可持续发展框架,通过查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属性的资产,致力于其生活经历,感受材料天然的功能,有助于社会的可持续管理和强大的旅游经济。SMARANDACOSMA,ADINANEGRUSA2008确定了市场上主要的旅游部门,并分析了作为旅游目

5、的地克卢纳波卡游客的看法,应用到了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比较克卢纳波卡与目标轮廓的旅游资源,分析了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场所。鉴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崛起,国外学者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发展道路表现出了浓厚的研究兴趣。JACKSON2006探讨了中国西部发展旅游业对于平衡地区经济水平差距的重要战略意义,认为中国西部旅游发展起来关键是能够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二实现这一转变的有效途径是开发企业集群。LAIETAL2006研究了中国普遍存在的旅游规划难以贯彻实施的现象,通过分析一个具体的案例确认了7个主要原因,即规划文本本身的疏漏、规划前期背景调查和分析不充分、规划对未来预期不准、规划人员欠缺实际

6、经验、规划制定者也规划实施者存在意见分歧、招商引资急功近利以及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导致人才流失等。NYAUPANEETAL2006比较了两个村庄旅游冲击的异同,发现在妇女赋权、生活改善、民族文化复兴等方面情况很相似,而在儿童失学、色情业兴起、地方控制权丧失、血缘与社区纽带弱化等方面呈现出较大的不同。作者用“地方参与管理的水平”与“游客数量/类型”两个因素很好地解释了上述差异,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我国的生态旅游现象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二、国内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动态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旅游业也以前前所未有的高速度迅猛发展,方兴未艾,我国旅游理论也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001

7、年联合国认为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旅游长期内仍然保持活力而不会以可能阻止其他活动和过程的成功发展的方式,使环境发生退化和改变。目前对旅游可持续发展还没有统一的表述,学者们在这样的背景下来研究。(一)生态旅游保护与开发研究方面生态旅游资源是现在旅游资源开发中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资源,而许多地区都有保存较好的生态环境,丽江就是其中极有特色之一,所以发展生态旅游和特色旅游是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国内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卞显红等2005认为生态旅游发展的成功因素有5个,即一体化发展、规划与循序渐进的发展、相关的教育与培训机制和方案、当地利益最大化、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反馈机制等。崔逛彬等(2009)认为,影响

8、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政策、经济、资源、产业、社会和旅游者行为等。要实现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从这些方面入手,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李红梅(2009)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其生态旅游的可行性以及可能出现的负外部性问题做一些尝试性分析和探讨,避免怒江州旅游开发中的外部不经济性,实现旅游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刘韫(2009)以位于岷江上游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九寨沟景区为例,使用主观方法分析资源、社区和旅游三大利益相关者在生态可持续性中的关系,建立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性评价模型的框架。胡品平(2010)应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模型,从理论角度论述了我国目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困境,并基于现

9、实情况提出了相关的治疗措施。张跃西(2007)基于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旅游根本宗旨的认识,明确提出生态旅游系统生态化的观点,进而完善了旅游生态工程概念,并就我国生态旅游认证和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标准进行了探讨。(二)特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方面在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伴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特色旅游经济理论也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经济理论体系。祁丽等(2008)总结了国内外的特色旅游形式,提出了特色旅游的内涵,归纳其特征,并就其意义作出了详尽的表达。张慧霞等(2008)以山西特色旅游工艺开发为例,在分析山西旅游工艺品现在及存在

10、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山西特色旅游工艺品的战略构想,对山西省以及国内其他省份的旅游工艺品开发提供决策参考。李绍波等(2009)结合桂西北地区实际,进一步探讨如何促进河池市特色旅游开发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黄耀丽等(2006)以沙漠旅游为例,从旅游者切身感受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沙漠特色旅游体验的形成机理来认识旅游开发及服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树立一切从“旅游体验”出发的理念,贯穿于开发规划、产品设计和服务模式之中,树立品牌,扩大远程市场。马东跃(2010)以辽宁阜新市为例,旨在能为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提供可借鉴的参考。(三)自然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方面旅游资源是一个国家

11、或地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础,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由于对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业中的作用存在片面的理解,导致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并引发一系列问题。事实上,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资源的保护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因此我们要通过立法协调旅游业的发展和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关于自然旅游资源发展的研究,王艳等(2005)在系统总结国内外自然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指出在自然旅游资源价值认识上存在的争议,对自然旅游资源的价值体系构成进行了划分,对旅游成本和条件价值法等核算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李志强等(2009)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自然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对延安市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唐善茂等(2

12、005)应用资源经济学对自然旅游资源利用进行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认为总最大化并不等于净收益最大,投资者会将的资金用于当前的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四)人文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方面研究人文旅游资源的内涵、特征和开发策略对旅游目的地规划、开发及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崔晓明等(2009)认为发展人文旅游要从创新开发人文旅游资源,构建休闲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塑造独特旅游形象和整合营销传播,改善交通区位条件,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和旅游承载力管理等方面入手。周超等(2009)以陕西省安康市旅游发展为例,从创新开发旅游资源次优区人文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产业集群,进行资源形象塑造和整合营销(I

13、MC)的角度,探讨了人文资源次优区旅游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张胜等(2003)通过分析人文旅游资源形成、人文旅游资源价值构成与环境的关系,揭示了改善生态环境对提升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作用,进而剖析了为改善旅游资源生态环境而消除外部性成本和合理界定自然资源价值的经济政策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刘宇辉(2005)对西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构建,采用权重加权法,即按不同指标所占权重进行加权,最后得到评判西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指标,认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进行四个方面的创新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方法创新和组织创新。三、丽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动态丽江有着丰富、独特且品位极高的自然和人

14、文旅游资源,凭借资源优势,在短短的十来年时间里,旅游业发展成为丽江的支柱产业,为推动丽江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丽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障碍和问题,为此,必须采取新的思路和措施,确保实现丽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丽江旅游业特色与价值方面高烈明(2009)对丽江独特的民族文化进行了研究,认为丽江富集着独特而又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内核中充满生机的组成部分,丽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在丽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中有着多种价值体现,对丽江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和谐发展繁荣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丽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深

15、入研究和挖掘,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朱桂香(2004)对东巴文化与丽江旅游的互动进行了研究,东巴文化是丽江唯我独有的旅游资源,其独特、古老及很高的科学、历史、美学、艺术等价值使它成为丽江世界级旅游精品、绝品。东巴文化对增强丽江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提高丽江的知名度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东巴文化还是使丽江旅游业保持独特个性、提升文化品位及效益的关键因素。合理开发和保护东巴文化已成为影响丽江旅游业“第二次创业”、使丽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杨海潮(2009)对丽江古城作为世界遗产其充分的旅游价值进行了研究,且篇幅较多。文章指出,历史上的丽江古城并不是一座城,而仅仅是一个集市

16、、一个贸易中转站;如今的丽江古城则在各种现代话语和商业资本的塑造之下与古城及其原住民越来越没有关系,从多中心的视角来看,这一过程与茶马古道密切相关,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不是丽江古城与其从属地区的关系,而是它与更远处的城市之间的互动关系,丽江古城很早就与它们处于一个网络之中。徐蕻2010提出对传统古村落旅游开发发展的探讨,以丽江和西递宏村两个著名旅游景点为例,通过相互借鉴各自在旅游开发中的优缺点,探讨和研究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两者间的共生与共赢,从而确保传统古村落旅游开发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二)丽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路径与研究方法段德罡,曹力尹(2009)提出“可逆式”旅游规划模式研究,以期缓解

17、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的矛盾,延长旅游生命周期,这是对我国可持续旅游规划方法探索的一种尝试。研究详细论述了“可逆式”模式的目标、思路、载体、主体及方法步骤等内容,并结合实际旅游规划项目对该模式的实际应用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论证。杨林泉,文正祥2003利用测度模型对环境的旅游承载能力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以指导我们主动地对旅游地进行合理管理,更好地延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这对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的现实意义。上述研究成果推动了我国旅游管理研究,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不仅有助于了解我国旅游业可持续的研究进展和学术动态,而且可以明确今后需要进一步重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此研究中存在

18、的不足或偏向,也可起到借鉴作用。四、评述我国旅游相关研究总体上呈现持续、快速和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旅游规划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生态旅游、区域旅游、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西部旅游和利益相关者这几个方面上述热点问题之间相互关联,互相渗透。总体而言,当前我国学术界对旅游规划的研究表现为多学科支撑、多角度切入以及新概念、新技术不断被引入的特点;与此同时,不同问题的研究进展又各不相同;有些尚处于概念引入和理论介绍的定性研究阶段,而有些则已经或正在向变量分析的层面挺进。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业集聚现象及旅游集群的描述性研究,而对于有关旅游业集聚的过程尚没有完全形成体系,也没有理清旅游业集聚的系统架

19、框,尤其是对旅游产业集聚的演进机理、集聚过程、模式和机制等研究较为薄弱。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于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较有价值的探讨,但研究的范围仍较狭窄,研究的深度仍有待加强,笔者认为以下一些方面的研究应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1、游业的横向对比研究,旅游发展的层次和水平都有许多相似和相异之处可供对比研究,这种相关的对比研究很少。2、旅游流、游客消费行为规律、旅游承载力等旅游基础理论研究,通过市场调查、数据统计模型构建等方法研究客源地、游客流量、旅游容量的变化,从研究方法和手段来看,已有的研究大都表现为对旅游资源分析,社会文化影响,保护管理等描述性成果,而概念性、构造模型、统计方法运用等方面的成果

20、较少,方法和手段显得单一,研究深度不够,导致旅游承载力研究、旅游流研究、游客消费行为规律研究等成果严重不足。3、旅游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如旅游业发展引发的居民失地与失业、劳动力转移受阻、文化传承危机、物价上涨等一系列问题以及如何使旅游发展的不利影响最小化,有利影响最大化,保持民族地区稳定,促进民族社会和谐发展等问题,已有研究成果虽然从旅游人类学、社会学角度对丽江古城旅游发展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欠缺对深层次的内在传导机制和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包括如何保证当地居民的收入来源,如何解决投资商与居民的合作机制,如何解决当地居民劳动力结构性过剩,如何消除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障碍,如何创新

21、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机制,唤起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如何确保民族文化传承,探索民族文化可持续旅游开发新机制等内容。参考文献1AGUT,SGRAU,RPEIRO,JMCOMPETENCYNEEDSAMONGMANAGERFROMSPONISHHOTELSANDRESTAURANTSANDTHEIRTRAININGDEMANGSJINTERNATIONALJOURNALOFHOSPITALITYMANAGEMENT2003222812952CEBALLOSLACURAINHTHEFUTUREOFECOTURISMJMEXICOJOURNAL1987113143CHAUDHARY,MANJULAEN

22、VIRONMETALBENCHMARKINGFORECOTPURISMININDIAJINDIANFORESTER2009(2)1354ONOSEMUODECHRISTOPHER,DAREOLANIYITIMOTHYAPPLICATIONSOF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SGISFORSPATIALDECISIONSUPPORTINECOTOURISMDEVELOPMENTJENVIRONMENTALRESEARCHJOURNAL2010(2)45RUDIGERWINKECOTOURISMANDCOLLECTIVELEARNINGANINSTITUTIONALPE

23、RSPECTIVEJINTERNATIONALJOURNALOFENVIRONMENT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2005(1)46HAROLDRICHINSENVIRONMENTAL,CULTURAL,ECONOMICANDSOCIOCOMMUNITYSUSTAINABILITYAFRAMEWORKFORSUSTAINABLETOURISMINRESORTDESTINATIONSJENVIRONMENT,DEVELOPMENTANDSUSTAINABILITY2009(4)117SMARANDACOSMA,ADINANEGRUSATHEPLACEOFCULTURALTO

24、URISMFORCLUJNAPOCA,ROMANIAASATOURISTDESTINATIONJWSEASTRANSACTIONSONBUSINESSANDECONOMICS2008(5)798JACKSONDEVELOPINGREGIONALTOURISMINCHINATHEPOTENTIALFORACTIVATINGBUSINESSCLUSTERSINASOCIALISTMARKETECONOMYJ2006049LAIKLIYFENGXGAPBETEENTOURISMPLANNINGANDIMPLEMENTATIONACASEOFCHINAJ20060610NYAUPANEGPMORAIS

25、DBDOWLERLTHEROLEOFCOMMUNITYINVOLVEMENTANDNUMBER/TYPEOFVISITORSONTOURISMIMPACTACONTROLLEDCOMPARISONOFANNAPURNA,NEPALANDNORTHWESTYUNNAN,CHINA20060611YONGGENGBRENTDOBERSTEINDEVELOPINGTHECIRCULARECONOMYINCHINACHALLENGESANDOPPORTUNITIESFORACHIEVINGLEAPFROGDEVELOPMENTJINTERNATIONALJOURNALOFSUSTAINABLEDEVE

26、LOPMENTWORLDECOLOGY20081523123912BAOJIGANGSUNJIUXIADIFFERENCESINCOMMUNITYPARTICIPATIONINTOURISMDEVELOPMENTBETWEENCHINAANDTHEWESTJCHINESESOCIOLOGYANTHROPOLOGY2007392713卞显红,张光生生态旅游发展的成功要素分析对国内25个生态旅游发展案例的定量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5,24(6)65766314崔光彬,郑岩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大连大学,200915刘宇辉西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516李红梅怒江州生

27、态旅游的负外部性研究J生态经济,2009(8)12412717胡品平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困境成因及治理基于信息经济学的分析J,2010(5)11511818张跃西生态旅游理论创新与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问题探讨J20071114314619祁丽,谢春山特色旅游基础理论研究N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8(1)485020张慧霞,周柳华关于特色旅游工艺品开发研究P生产力研究,2009(15)21李绍波,蓝敏坚,韦秋杰桂西北特色旅游的研究J世纪桥,2009(12)14014122马东跃特色旅游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J学术论坛,2010(5)9810123王艳,吴郭泉,高元衡自然旅游资源经济价值核

28、算研究综述J20055283224李志强,王昭君,左乐,吕佳层次分析法在确定延安市自然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权重中的应用N延安大学学报,2009(1)2825唐善茂,张鹏,张瑞梅桂林自然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分析N桂林工业学报,2005(3)2526崔晓明,CHRISRYAN,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开发策略研究J理论导刊,2009(5)819027周超,崔晓明论旅游形象的塑造和营销以安康人文旅游资源优化为例J当代经济,2009(9)9810028张胜,毛显强提升人文旅游价值的环境经济政策分析以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5)1329高烈明丽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现代意义和旅游价值N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1)10310830朱桂香巴东文化对丽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影响N云南师范大学学院,2004(36)12813031杨海潮丽江古城及其形象的形式与变迁N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219)445032徐蕻对传统古村落旅游开发发展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0(2)151633段德罡,曹力尹“可逆式”旅游规划模式研究以丽江玉龙雪山裸美乐峡谷旅游规划为例D200934杨林泉,文正祥旅游环境承载力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5)71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