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歷史簡介,米開朗基羅 精研肌膚、血管紋路及關節與 肌肉組織構造,第一時期:西元前文藝復興 (十七世紀) 觀察描述的階段,達文西 解剖屍體測量肢段 黃金比例 1:1.618 維特魯威商人,維賽利亞斯 解剖學之父 波雷利 人體力學之父(根據伽利略的力學觀念運用在人體上),第二時期:文藝復興近代 定量分析的階段,馬瑞 脈搏測量器 腳底壓力測量器度(壓力鞋) 史丹福校長 馬匹奔跑四腳是否有同時離地的時候 邁布里奇 攝影學之父 布朗 費雪 採用逆向動力學開始分析肢段受力,第三時期:近代現代 處理器的進步(電腦),英曼 步態分析妙芮 步態分期珮芮 動作分析教母 運用EMG量測肌肉收縮保羅 發展三維的運動分
2、析系統 VICON SYSTEM,目前的發展限制,肌肉數遠超過平衡方程式 行成贅餘系統 無法解出所有肌肉的受力情況無法有效量測內部肌肉的收縮狀況標記在身體表面無法真實模擬肌肉與骨骼運動情況人體數據無法個人化,功能解剖學,動作產生 :,脈衝 傳遞 收縮 中樞神經 周圍神經 肌肉 骨骼 動作,神經系統,中樞神經:腦 脊髓 周圍神經:十二對腦神經 三十一對脊神經,肌肉 : 主動元件 (收縮),心肌 心臟組織平滑肌 內臟組織骨骼肌 四肢 (六百多條左右對稱)骨骼肌構造組織如右圖,動作原理 : 槓桿原理,手肘彎曲,收縮肌 : 肱二頭肌協同肌 : 旋前圓肌 肱橈肌拮抗肌 : 肱三頭肌,下肢肌肉分佈圖,下肢
3、肌肉位置與神經支配作用,骨骼 : 被動元件,下肢骨骼骨盆(PELVIS)股骨(THIGH)脛骨(TIBIA)腓骨(FIBULA)距骨(TALUS)根骨(CALCANEUS),關節 : 組合兩骨骼處,纖維性關節 : 無關節腔 兩骨骼由纖維組織連接 活動度很低無法動作 如頭蓋骨軟骨性關節 : 兩骨骼由軟骨接合 活動度很低 如椎間盤滑液性關節 : 具有關節腔(潤滑液) 如四肢關節,軟骨(承受壓力), 膠原蛋白與水組成 無淋巴系統也無血液故無法再生,分散關節負荷與減少骨骼間磨耗,固定骨骼位置 穩定關節,韌帶 : (承受張力),關節運動類型與機構關係,四肢關節運動面定義,動作面定義方式與解剖平面,矢狀切面 : 屈曲 伸直 Sagittal Extension Flexion冠狀切面 : 外展 內收 Coronal Abduction Adduction橫切面 : 外旋 內旋 Transverse External/ Internal Rotation,運動學基本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