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发展的多元学科方法论.ppt

上传人:ga****84 文档编号:449102 上传时间:2018-10-08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3.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发展的多元学科方法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管理学发展的多元学科方法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管理学发展的多元学科方法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管理学发展的多元学科方法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管理学发展的多元学科方法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工业革命下的中国工业强国战略 黄 群 慧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013年 8月15日,提纲一、世界工业化新趋势及其影响二、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中国工业大国国情三、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中国工业强国战略,工业化是指一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由农业占统治地位向工业占统治地位转变的经济发展过程,也被认为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现代化进程。从世界范围看,人类社会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这一过程已经进行了近300年,但是,完全进入工业社会国家只有33个 国家,人口大约也只占世界总人口的20%多。,注:括号中的数字是人均GDP达到9910美元(2005年不变价美元)的时间。资料来源:根据World Bank

2、 Database数据整理。,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重新认识到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的战略意义,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在战略实施中需要寻找科技创新战略支撑点和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以占领国际竞争战略制高点。能源领域:重大突破的是美国页岩气技术信息化领域: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突破和逐步深化,则对世界未来经济竞争格局影响更为广泛和深刻。,制造业对于国民经济的贡献主要地不是体现为制造业直接创造的价值或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而是体现为制造业所蕴含的生产性知识的复杂性。美国哈佛大学和MIT等机构的一份合作研究显示,在过去60多年间,由生产性部门产品复杂性所反映的一国生产性能力是

3、所有预测性经济指标中能够最好地解释国家长期增长前景的指标,国家间的生产性能力差异能够解释国家间收入差异的至少70%,而制造业中的专用设备、仪器仪表、医疗器械、化学工业和数控机床等制造业是生产性部门中产品复杂度最高的行业。这种从能力视角解释制造业经济功能的研究发现意味着,虽然制造业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但制造业本身所蕴含的生产能力和知识积累却是关系一国经济长期发展绩效的关键。因此,制造业对于国民经济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该部门直接创造了多少经济价值,更体现在它对于国民经济长期增长的驱动作用(Hausmann&Hidalgo,2011) 。,奥巴马提出并启动了美国“先进制造伙伴(

4、Advanced Manufacturing Partnership, AMP)”计划,美国、日本、德国等国的制造业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措施,以重振制造业和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并不是简单地提高制造业产值比例,而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制造与服务的融合来提升复杂产品的制造能力以及制造业快速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能力,这种制造业信息化与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使得制造业重新获得竞争优势。虽然这两种趋势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世纪八九十年代,但金融危机后,随着对制造业发展的重视,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制造业信息化和制造业服务化成为世界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重要趋势。,制造业服务化是指企业以顾

5、客为中心,提供更加完整的“包(bundles)”,包括物品、服务、支持、自我服务和知识等,即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企业的角色由物品提供者向服务提供者转变。产出服务化的演进包括四个阶段,即物品物品和附加服务物品服务包基于物品的服务或功能,制造业服务化及其影响,服务和制造:从分离到整合,全球上市公司制造企业提供服务类型,资料来源:Neely(2011),主要国家制造业服务情况:制造业上市公司服务业产出占比(2007、2009年)(数据来源:Neely(2011)),代表性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服务业务毛利率与整体毛利率对比(2012年),第一,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从单纯提升服务业比例向促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

6、业相互增强发展转变。过去有关我国产业结构问题的政策辩论,常常围绕“工业比重是否太高、服务业比重是否太低”展开。由工业产品复杂性所反映的一国制造业能力是一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不能一味地强调提升服务业所占比例,单纯从统计意义上的产业比重的角度来判断产业结构的合理性是不合适的。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趋势不仅指出了这种非此即彼式思路的狭隘性,而且现实地指示出产业结构从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转换的核心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相互促进发展。我国未来的工业化将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这种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相互增强发展的局面。,第二,产业组织形态从企业间竞争向生态系统竞争转变。制造业服务化将促进

7、产业组织范式由企业间竞争和供应链间竞争向生态系统间的竞争转变。制造业服务化,使得一国的整个创新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和动态能力以及本国企业在全球创新生态中的“位置”,成为获得产业长期竞争力的关键。,第三,产业政策导向从“重视硬技术”向“重视软技术”转变、从“培育大企业”向“促进小企业”转变、从“直接扶持为主”向“改善环境为主”转变。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就变得更加重要,过去我国主要服从于有利于国内企业技术引进和学习的知识产权保护框架和机制必须适时进行调整。产业组织政策的目标必须由过去“培育大企业、提高市场集中度”,向“促进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创业型企业发展”转变。过去以“扶持”为主的产业政策思路

8、就要逐渐向“以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为主的政策思路转变。,Washington Post(2012.1.11) Why its Chinas turn to worry about manufacturing(为什么中国开始担心自己的制造业)America has been extremely worried about the loss of manufacturing to China. Seduced by subsidies, cheap labor, lax regulations, and a rigged currency, American industry has made a

9、beeline to China. New technologies will likely cause the same hollowing out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ver the next two decades that the U.S experienced over the past twenty years. Thats right. America is destined to once again gain its supremacy in manufacturing, and it will soon be Chinas t

10、urn to worry. there are three exponentially accelerating technologies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ics, and digital manufacturingthat will reshape the competitive landscape for manufacturing. Specifically, these technologies will make manufacturing more creative, less expensive, more local and more

11、personal.,第三次工业革命及其影响,17,三次工业革命的划分,工业社会四种制造范式的比较,高效能运算、超级宽带、激光粘结、新材料,“第三次工业革命”不能理解为由3D打印、计算机模拟等个别新的制造技术和设备的出现和应用引起的突变,实质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多层次的、已经发生突破但仍处于演进中的工业系统变革。,19,柔性制造系统和可重构生产系统,人工智能、数字制造、工业机器人、3D打印,这些基础技术的技术成熟度和经济成本已经达到了使其在制造领域进行较大规模应用和推广的水平。例如,1992年,1M数据的平均传输成本为222美元、存储的成本569美元,2010年,相应成本分别为0.13美元和0.0

12、6美元。,数字制造描述: 数字制造技术是指对制造过程进行数字化描述来完成产品设计和制造的过程,该技术以制造过程的知识融合为基础、以数字化建模仿真与优化为特征,在虚拟现实、计算机网络、快速原型、数据库和多媒体等技术的支持下,根据用户的需求,迅速收集资源信息,然后分析、规划和重组,实现对产品设计和功能的仿真以及原型制造,进而快速生产出达到用户要求性能的产品。 优势:设计可视化、制造清晰化、营销精准化,20,人工智能描述:人工智能也称机器智能,最初在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学会上提出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已成为一个包括分布式人工智能与多智能主体系统、人工思维模型、知识系统、知识发现与数据挖

13、掘、遗传与演化计算、人工智能应用等在内的庞杂知识和技术体系。如今,该技术正被不断应用于生产制造行业,成为实现生产制造知识化、自动化、柔性化和对市场快速反应的关键技术,使传统制造转型升级为“智能制造”。优势:自行决策、自行维护、自行学习、自行组织,21,2012年11月14日,在美国犹他州盐湖城的2012超级计算大会上,IBM的计算机专家提交了一份标题是“1014”的报告。报告所描述的研究被媒体称为“认知计算的里程碑”。使用了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96台计算机,研究人员制造出了包含5300亿个神经元(接受信号并处理信息)和100万亿个突触(学习和记忆)的人造“大脑”。这是迄今为止对大脑的最大规模的

14、模拟。2029计算机通过图灵测试信心来自于摩尔定律:18到24月计算机运算速度翻倍(深蓝1997年击败世界象棋冠军;5年后8台个人电脑就达到同样的运算能力),22,工业机器人 描述: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的自动化装备。自从1962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来,机器人技术及其产品发展很快,已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自动化工厂(FA)、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自动化工具。现在,在工业发达国家中,工业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机械加工行业、电子电气行业、橡胶及塑料工业、食品工业、物流等诸多

15、领域中。优势: 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具有自适应和感知能力富士康:100万台工业机器人,23,添加制造(3D打印机)描述:通过利用3D打印设备的逐层添加工艺“打印”实物产品,一次成型而不再需要像传统制造工艺那样先制造零部件再拼接组装。 3D打印机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是利用光固化和纸层叠等技术的快速成型装置,与普通打印机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打印机内装有液体或粉末等“打印材料”,与电脑连接后,通过电脑控制将材料层层叠加制造产品。优势:简化制造工艺:无需模具,降低制造成本:增量生产; 提高设计效率:及时反馈,加快市场响应:快速成型,24,3D打印技术最新应用,28,第一,直接从事生产制造的

16、人数的将减少,少量 “现代机械和知识型员工”对大量“传统机械和简单劳动力”逐步进行替代,劳动成本在整个生产成本中的比例也将随之下降。对于我国的竞争而言,可能会进一步弱化我国的要素成本优势。纽约日报头版报道:飞利浦电子公司设在荷兰的一个工厂里有128部具有高超柔韧性的工业机器人,可以永不停息的工作,来完成工人无法完成的精细工作富士康机器人上岗 生产线由30人减至5人; “我们必须开始在这个生产流程中增加更多的价值,否则,我们就很难吸引到年轻一代的工人。2005年中国劳动力平均成本是美国劳动力成本的22%,但2010年这一数值达到了31%,到2015年左右,将达到60%左右。,29,第二,未来竞争

17、的关键是企业具有快速响应市场个性化需求的品种适应能力,而大规模定制和全球个性化制造范式的优势体现在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和提供个性化产品。由于为更贴近市场,更快响应市场需求,企业会更多选择在消费地进行本地化制造。对我国而言,许多产业大量进口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进行加工组装生产最终消费品,其受影响的范围和深度要大于其它国家。,30,第三,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的趋势加快了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的趋势,不仅使得制造业和服务业空间上更为集中,而且二、三产业的界线模糊化。以3D打印机为代表的个性化制造和网络开放社区的发展将大大促进以个人和家庭为单位的“微制造”和“个人创业”等极端分散组织方式的发展,研发、

18、设计的社会化参与,“创客” (hacker)时代到来了。由于现代制造系统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发达国家在高端服务业形成的领先优势也可能被进一步强化。,31,第四,在产业价值链上的制造的战略地位将变得与研发和营销同等重要,甚至超越其他的价值创造环节,“微笑曲线”有可能变成“沉默曲线”、甚至“悲伤曲线”。“第三次工业革命”为发达工业国家重塑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优势提供了机遇,曾经为寻找更低成本要素而从发达国家转出的生产活动有可能向发达国家回溯导致制造业重心再次向发达国家偏移,传统“雁阵理论”所预言的后发国家产业赶超路径可能被封堵。近年来,以福特、GE为代表的美国制造业企业明显加大了在本土的投资规模(技术

19、密集型、劳动集约型);2012年底,库克就宣布将在2013年投资1亿美元,把部分电脑生产线转移回美国。富士康2012年12月:“我们带到美国的任何制造工作都需要利用比中国低成本的工人有更高价值的工程人才”;波士顿咨询集团最近甚至预测,2020年将会有多达60万个制造业岗位从中国返回美国。,提纲一、世界工业化新趋势及其影响二、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中国工业大国国情三、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中国工业强国战略,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将中国的经济国情概括为人口多、底子薄的农业大国,指出这是中国革命胜利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经过改革开放后30余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今日的中国,已经不可

20、同日而语,中国现实基本经济国情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科学认识和把握中国国情的这种变化,进一步制定现代化化战略,无疑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那么,如何从理论上分析认识这发生巨大变化的中国现实基本经济国情呢?,大国与工业大国在经济领域,存在两个层次的大国概念。一是整体层次的大国概念,指在人口、土地、资源、国民收入等方面的数量或规模很大的国家。另一层次的大国概念是局部性的,是指在某方面经济领域规模很大、或者某些产业或产品数量很多的国家 。,工业大国是指工业经济主导、工业规模庞大、工业产品数量位于世界前列,在人口、土地、经济总量方面符合大国标准,具有大国经济的特征的国家。“工业大国”是“工业

21、经济大国”“工业大国”主要是相对于“农业大国”、“服务业大国”“工业大国”不同于“工业国”“工业大国”不同于“工业强国”,工业强国与特征“工业强国”是指在整个世界工业或者某些工业领域的国际竞争与发展中占据强势地位、具有引领作用和发挥重要影响的国家,具有技术先进性、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可持续、劳动生产效率高、国际竞争力强的五方面特征。整体(全面)强势型:美国、德国和日本局部(部分)强势型:英国、法国、瑞士等,关于大国基本经济国情的分类框架,大国经济结构演进与基本经济国情变化,如果考虑到与产业内结构变动规律相对应的经济国情变化,伴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我们认为,一个大国的经济国情应该经历从农业大国到工

22、业大国、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从工业强国到服务业大国进而到服务业强国的国情变化阶段,大致应该对应工业化初中期、工业化中后期和后工业化社会三个时期。基于产业结构演进的国情分类框架,综合了大国经济、产业结构演进、工业化等理论,提出一个描述国情的新的分类方法。该分类框架的重要意义在于为长期以来流行的关于“农业大国”、“工业大国”和“工业强国”等的国情描述提供了严谨的理论基础,把这些日常流行语或者政策用语纳入到经济学分析中,进而有可能拓展出一种发展经济学分析范式。,中国成为工业大国的国情分析中国的基本经济国情已经从农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大国1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已经成长为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

23、经济大国中国已经具备了经济总量大国和经济增量超级大国的地位,中国GDP世界排位 1980 年 7(美、日、德、法、英、意) 1990 年 10(美、日、德、英、法、意、加、西班牙、巴西) 2000 年 6(美、日、德、英、法;超意、加、西班牙、巴西) 2001 年 6 2002 年 6 2003 年 6 2004 年 6 2005 年 5(美、日、德、英;超法) 2006 年 4(美、日、德;超英) 2007 年 3(美、日;超德) 2008 年 3 2009 年 3 2010 年 2(美;超日) 2011年 2 2012年 2,2.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进入“十二五”,中国的经济发展阶

24、段已经到工业化后期 中国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经典的工业化理论认为,工业化标准主要是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转换,工业化主要表现为(1)一般来说,国民收入中制造业活动所占比例逐步提高,直至占主导地位;(2)制造业内部的产业结构逐步升级,技术含量不断提高;(3)在制造业部门就业的劳动人口比例也有增加的趋势;(4)城市这一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率不断提高;(5)在上述指标增长的同时,整个人口的人均收入不断增加。,工业化水平评价指标与标准,2010年中国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汇率平价法),中国地区工业化水平2010年版图,北京、上海2市处于“后工业化”阶段,吉林、湖北、

25、河北、宁夏、青海、湖南、江西、河南、安徽、陕西、四川、黑龙江、广西、山西、甘肃、云南、贵州等17省市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新疆、海南、西藏等3省处于“工业化前期”阶段,天津、浙江、江苏、广东、辽宁、福建、山东、重庆、内蒙、等9省市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中国整体工业化水平评价结论,按照汇率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到2010年“十一五”结束,中国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为66,中国工业化处于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已经基本走完了工业化中期阶段。这意味着进入“十二五”,中国工业化进程将步入工业化后期,这对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将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整个“十二五”时期,中国工业化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前半阶段。按照汇率法

26、计算,到2010年,中国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为60,中国工业化进程也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按照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到2010年,中国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为70,中国工业化已经工业化后期前 半阶段,这意味着在“十一五”期间中国就已经步入工业化后期。,工业化不同阶段省市区的社会经济主要指标(2010),2030年不同情景下全国工业化水平预测,以2005到2010年年均增速为基础增速,3.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已成为世界性的工业生产与出口大国,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的位次,产能过剩2012年年底,粗钢产能约为9.7亿吨,粗钢产能利用率为72%;水泥产能达30亿吨,产能利用率为72.7%;电

27、解铝产能为2765万吨,产能利用率为72%;平板玻璃产能为10.4亿重量箱,产能利用率为68.3%。;造船产能利用率仅为70%左右。,但是出口大国的问题也是严重的,一是对国内资源破坏严重。二是压制了劳动者福利水平的提高。三是引发了大量的贸易摩擦,目前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四是以国外消费代替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不但加大国内经济的不稳定性,也削弱了国内消费的扩张。不仅如此,传统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还导致了中国补贴发达国家的怪现象 中国遇到两种危机,一种危机是当国际市场能够继续支持中国出口的时候,中国一定是国际顺差很大的情况,大量的外汇流入中国,将迫使中国的央行大量发行人

28、民币,从而出现膨胀。另外一种危机是,当国际市场不能允许中国出口了,这个时候中国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4.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工业和为工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我国已经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通过“剪刀差”等措施实现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政策,为工业化提供原始积累。据测算,1952年到1990年间,农业部门为工业化建设提供净资金贡献达到9530亿元。 2002到2010年,农民直接补贴额从1亿元,增加到1344.9亿元;由于农业税的取消,与1999年相比,农民减轻负担1250亿元,平均每个农民减负140元。这意味着,经过快速

29、工业化进程,我国已经能够采用工业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通过工业积累来支持农业的政策,中国作为一个工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积累的支持和现代工业技术的推动。,5.与工业大国经济地位相称,一批世界级大企业成长起来,6.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中国只是一个工业大国,而不是一个工业强国,工业正在由大向强转变。从经济总量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大国;从产业结构看,中国是一个工业占主体地位的大国;从企业看,中国的企业规模也日益增加,与大国经济地位相称。总体上,中国的基本经济国情已经从农业大国发展成为工业大国。但是,从产业内结构看,我国还不是一个工业经济强国。这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工业结构亟

30、待升级,加工装备制造业发展缓慢,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例低;我国工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研究开发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缺乏技术储备,关键生产技术落后,技术进步投入少,技术进步体制存在问题;工业劳动生产率低,工业管理现代化水平低;在出口产品构成中,附加值高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低,等等。,重点工业行业现代化水平指数(2004),关于我国现在是否是工业大国的基本国情的判断,还有“悲观”和“乐观”两种观点:“悲观”的观点认为,由于现在我国农业就业人数仍然是最多,我国基本国情还应该是农业大国。 由于户籍制度约束、城市化进程慢于工业化进程等原因,我国的农业人口一直占多数,如果一定要基于这个现状给出判

31、断,可以认为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但不是农业大国。“乐观”的观点认为,1978年我国就已经从农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大国,2010年中国就已经成为工业强国。 出于1978年我国已经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在三次产业产值比例中最大等因素的考虑。但是,当时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很低,几乎很少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我国国内还是短缺经济。因此,称那时的中国已经成为工业大国,这种判断无疑是过于主观臆断了。,中国作为工业大国的机遇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大国,国内需求潜力巨大,提供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新机遇。中国工业大国地位,为我国带来了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及利用境外资源和市场的新机遇。作为工业大国,中国有能力迎接新科

32、技革命的兴起而带来的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中国作为工业大国的挑战 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体制性矛盾仍然突出开放带来的增长动力减弱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难度增大,2012年5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就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行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和走出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实现了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历史性转变。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工业发展长期依靠高投入、高消耗,存在着发展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深层次矛盾和问

33、题。这些矛盾和问题解决不好,不仅会影响我国工业健康发展,而且会给整个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物质基础。,提纲一、世界工业化新趋势及其影响二、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中国工业大国国情三、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中国工业强国战略,工业强国描述指标体系,建设工业强国的核心任务1、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建立先进的技术体系。从研发投入看,2008年OECD国家平均研发强度为2.33,美国、德国和日本的研发强度分别为2.89、2.64和3.42,我国只有1.54,到2010年也只达到1.71;从关键

34、技术自给率看,中国的纺织机械、高端机床、高速胶印机、集成芯片制造设备和光纤设备制造设备产品进口分别达到70%、75%、75%、85%和100%;从专利看,2010年我国申请的国际PCT专利12337件,仅相当于美国的1/4、日本的1/3。2004到2006年,美国、日本、德国分别掌握了纳米技术领域的43%、17%和10%的专利,占到全部专利的70%,而中国在纳米技术领域掌握的专利微乎其微。,2、积极推动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建立现代的产业体系。我国企业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低端,主要通过OEM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价值实现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技术水平低的生产加工环节上,较少涉及产品设计

35、、高端制造、品牌经营等高附加值环节。在2009年的世界品牌500强中,中国只有18个,远低于美国的241个、法国的46个和日本的40个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率、工业能耗水平等综合效率指标远远低于美、德、日等发达国家。中国2007年的装备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为1.9万美元/人年,而1996年美国为9.8美元/人年、日本为11.0美元/人年,2009年中国工业增加值率为26.5%,美国为68.0%、日本为43.6%、德国43.4%,2008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为1.1吨标煤,是发达国家的3到4倍,3努力深化体制改革,实现管理组织科学化,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 近些年,我国在科研投入方面大幅增长,年

36、我国共投入研发经费亿元,比上年增加亿元,增长,远远高于GDP的增长。但是,由于科研管理体制原因,科技创新效率比较低。一份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每增加1单位,其SCI篇数增加0.852,而日本、韩国分别为1.263、1.755;中国研发经费投入每增加1单位,专利核准数增加1.386,而日本和韩国分别是2.652和1.676,制定国家的工业强国规划这个规划要满足全局性、系统性、长期性、国际竞争性的要求: 所谓全局性,要求该战略规划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立足国家整体经济发展,而不是一个单纯的工业发展规划 所谓系统性,要求该战略规划从国家系统角度思考工业强国建设问题,要包括工业强国建设

37、的各个方面,包括科研、教育、行政、社会、文化等; 所谓长期性,如果初步设想,在未来20年左右的时间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强国,并努力一直保持工业强国的地位,那么战略规划期应该有20年,并对20年后进行展望; 所谓国际竞争性,要求该战略规划应该动态地考虑到世界各国的竞争战略,既要立足于国情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立足于世情和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从国际环境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

38、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 201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68,机会: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为我国庞大的制造基础为先进制造技术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和应用场所。时间:第三次工业革命虽然一定程度上收缩了大规模制造的适用范围,但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定制仍然在模块化架构和流程化技术范式产品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由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国还有时间通过战略调整和持续的现场学习,来实现应对。条件:我国现在已经是一个工业大国,拥有巨大的市场、完备的工

39、业体系和强大的产业基础,这些年来在新型工业化战略指导下,我国一直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在制造业数字化方面掌握了一定的核心关键技术(201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就是研制成世界上最大的3D打印机),具有了进一步跨越式发展的技术基础,69,“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既要有紧迫感,也要有信心。这种紧迫感并不是类似于2007年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需要的那种“应激反应”的紧迫感,而是长期发展战略应对的紧迫感;而信心则来自于在对“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科学认识基础上,及时进行正确的战略应对。只要有危机意识和战略认识,充分利用我国的制造优势,调动企业技术突破和应用的积极性,促进

40、现场的持续改善,我国完全有可能将“第三次工业革命”转化为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新动力,进而构成了倒逼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机遇。,70,第一,加快制定实施我国的“国家先进制造技术突破和应用规划” 实现2020年中国制造业总体上升级成为“数控一代”,2030年总体升级为“智能一代”。第二,以现代“母工厂”建设为抓手,推进我国的先进制造技术突破和应用。将这些“母工厂”建设成为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突破、应用的场所,建设成为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现场管理方法持续改善的试验田,从而最终以点带面地推进我国制造业素质的整体提升。,71,第三,协同推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先进制造技术发展。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先进制造技术突破提供应用场所和市场支撑,通过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程化、产业化提供工艺保障。第四,我国的产业赶超必须从“承接制造+产品创新”向“产品创新+过程创新”的模式转型。第五,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从单纯提升服务业比例向促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相互增强发展转变。,谢 谢 大 家 !,黄群慧,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中国工业经济副主编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兼常务副理事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理事长, 管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010-68048884,1370111938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