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介绍,常州市教育教研室 朱世周J,一、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推出的必要性。二、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介绍。三、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特点 。四、新课程指导纲要实施可能面临的问题 。,一、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推出的必要性,1、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 信息技术主要由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结合而成,有时也叫做“现代信息技术”。,2、计算机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计算机课程是侧重于技术性知识的学习,它学习的主要对象是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并且也把计算机当作主要的学习对象。通过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仅仅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一些基本的原理、操作。 信息技术课程则是侧重于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以适应信息时代的理念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任务,而计算机既是学习对象的一部分,又是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学习工具。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3、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概况,第一个阶段(1981-1986) 计算机文化论第二个阶段(1986-1999)计算机工具论 1997年10月由国家教委正式颁发中小学计算
3、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 第三阶段(2000-2003) 信息素养论初级阶段 教育部在2000年印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第四阶段(2003- )信息技术素养论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育部2000年印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首次将计算机课程称为信息技术课程,实现了从计算机课程向信息技术课程的转变。首次提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
4、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首次明确界定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但该指导纲要中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特征未充分体现。学习的内容基本还是以计算机及软件的操作和应用为主。,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对学习目标作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分目标的界定。 在学习内容中,强调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及管理、加工与处理、发布或发表等信息活动过程。课程内容:1个必修模块+5个选修模块。未涉及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4、江苏省义
5、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推出的必要性,社会信息化使信息素养成为当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培养少年儿童的信息素养是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是我们教育中很致命的一个缺点。”“提高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实践精神、实践能力,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周济教育部在2000年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已经使用了7年,在课程理念和课程内容上都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教育部委托制定的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仍未出台。,4、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推出的必要性,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在江苏省已经实验了3年,高中的信
6、息技术教育对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有与之相衔接的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来引领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和教学。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校校通工程、区域教育信息化工程的推进和落实等),为高水准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新课程奠定了物质基础。2001年义务教育阶段其他各科新课程的实施,2005年开始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师充实了新课程理念,为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新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师资队伍基础。,二、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介绍,1、课程性质基础性技术性 综合性发展性,2、课程基本理念立足学生信息素养的
7、养成,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 。注重学生信息知识与能力的主动建构,强化学生信息态度与信息文化的有效内化。坚持把信息技术既作为学习内容,又作为学习工具。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体现信息技术的时代特征。丰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2、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的信息素养体现在: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愿望;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技术;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创造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了解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主动防范不良信息,抵制不良信息行为,
8、确保身心健康,初步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分目标(初中阶段),(一)知识与技能1、信息技术发展的历程、现状与趋势,初步了解信息、数据、编码等知识;2、熟悉几种典型的信息技术工具并能通过比较说明其特点,掌握其基本应用技能;3、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一般特征与严重危害,掌握防毒、杀毒的基本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需要确定信息需求,选择合适的途径获取信息,并能够甄别信息;2、熟悉信息获取、管理、加工、发布并交流的几种基本方法;3、熟悉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了解几种不同的工具、技术,能够利用它们完成任务或设计制作作品,并能对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4、综合利用多种
9、网络通讯工具开展深入持续的网络合作与交流,拓展学习空间。,(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新发展,热心参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活动,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2增强技术利用中的责任感和技术创新的使命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四) 行为与创新1、自觉遵守信息社会中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能够合理地引用他人观点或使用他人成果;2、积极参与各种与信息技术教育有关的创新设计与开发活动。,3、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结构和课程内容,基 础 模 块 内 容,拓展I:主题活动(小学),拓展II:程序设计 (初中为主),拓展:机器人 (小学、初中),三、江苏省
10、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特点,1、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和地位。2、继高中信息技术课标后,再次明确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3、确定了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四维目标。4、对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各学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重新进行了设计和架构,分为必修内容和拓展内容,同时充实了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江苏省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特点,5、强调了信息技术课程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信息技术的时代特征。6、新课程指导纲要的教学内容体现了信息技术的特点和方法: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存储和管理、信息的加工和处理、信息的发布和表达。7、将机器人的原理、制作及控
11、制纳入到新课标中,作为拓展内容,是新课标的一大亮点。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中传感及通信技术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有的地位。顺应了国际上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潮流。8、新课程指导纲要中体现了程序设计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中应有的地位。,四、江苏省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实施中可能面临的问题,1、硬件和软件设施 的投入。2、教师能力学科专业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 3、非零起点教材与零起点学生的问题。4、教学内容多与课时数紧张的问题,特别是拓展模块无课时安排。,江苏省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实施中可能面临的问题,5、新教材给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间,但也增加了自学的难度。6、三年后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冲击。7、对常州市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检测的影响。,谢谢各位!欢迎批评指正!二00七年九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