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殡葬职工心理及调节-2,吕秋云 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常务理事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全国联合抗震救灾心理救援专家组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殡葬职工的压力,面对丧亲者:麻木、悲痛、愤怒、闹事。 了解、理解和应对新时期的要求:殡葬改革,走向世界、世界殡葬协会主席国家 扩大视野,顺应变化竞争的压力-工作的意义,学会放松家庭压力学会沟通,2008-6陈群林会长接任世界殡葬委员会主席,挑战? 世界的、环保的、人文的以人为本机遇?,心理危机:,每个人在其一生中经常会遇到应激或挫折,一旦这种应激或挫折自己不能解决或处理时,则会发生心理失衡,而这种失衡状态便
2、称为危机(crisis)。,应激性事件:生死离别:亲人死亡、搬迁移居、分居离异;转行换职:另转新岗、升迁降职、换行等;钱债问题:收支不平衡、借款欠债、投资不当;病患疾痛:大病重病、意外受伤、慢性疾病;生活变迁:一朝致富、中彩、交往范围改变等;家庭变化:怀孕、生子、子女离家等;面临退休:收入减少、闲暇增多、人际改变等;其他原因:社会变化、政治变更、人口过密、 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环境嘈杂等,危机不仅是危险与威胁,同时也是机遇。采用不恰当的方法应付和解决危机,将导致心理和社会功能下降。成功地把握危机情境,将会因这种经验而更为成熟、更加坚强,将能迎接更大的挑战。将危机视为成长和发展的契机,这也是危机
3、理论的一个基本点。,人类对应激性事件的反应 由三方面构成,伴有躯体症状的情绪反应; 应对策略; 防御机制。,一、情绪性和躯体性反应,情绪性和躯体性类反应包括两类:焦虑反应-伴有自主神经的唤起,出现担忧、易激惹、心跳加快、肌紧张性增高以及口干等症状;抑郁反应-伴以食欲下降和躯体活动减少焦虑反应一般与威胁性事件有关,而抑郁则通常与丧失或分离性事件有关。这些反应的特点与焦虑和抑郁障碍的症状相似,但在程度上要比焦虑和抑郁障碍轻一些,应激反应,坐立不安 易激惹 过度疲乏 睡眠障碍 焦虑 惊跳反应 抑郁,肌肉震颤注意力不集中 梦魇呕吐 腹泻 疑心 喜怒无常,作为应激反应的一部分,以上躯体及情绪症状是正常的
4、。,二、 应对策略,用以减轻应激事件引发的强烈情绪和躯体反应对自己所产生的影响,以维持当时的正常行为的策略。人们有意识采取的活动,如对应激源的主动回避等。(人们无意识的反应则是防御机制。) 应对策略有两类:解决问题(problem-solving)策略-用来改善不利境遇,使应激强度减低;缓和情绪(emotion-reducing)策略-用于改变自己对应激性境遇的反应。,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包括:,向他人寻求帮助; 获得有助于问题解决的信息与建议; 解决问题制定与实施解决问题的计划; 面对问题捍卫个人权利或劝说其他人改变行为。,缓和情绪策略包括:,宣泄情绪向另一个人倾诉并表达出情绪;评价问题判断哪
5、些是可以改变的并试图将其改变(通过问题解决策略),以及哪些是无法改变而需要接受的;积极评价问题认识到难题的积极面,如丢了现在的工作是找到一个更好职位的机会。,(一)适应不良性应对策略,饮酒使用其他非处方药物 故意造成自我伤害毫无节制地表露自己的情绪 攻击行为 在短期内减轻人们对应激性处境的情绪反应程度, 但从长远来看,它们往往可引起更大的困难。,(二)应对风格,当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处境下反复采用某种应对机制时,就构成了所谓的应对风格(coping style)。有些人能根据情况变换自己的应对策略,还有些人则习惯性地采用不良性应对方式。,一个人不仅要有使用应对策略的能力,还要能够判断在特定的情形下
6、该运用哪一种策略。,三、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是对外在应激源以及内心冲突所致焦虑的无意识反应。最常采用的机制包括压抑、否认、置换、投射和退行等。防御机制是一种无意识过程(以后可能会通过内省或者他人的解释而有所察觉)。,压 力,压力(紧张状态)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病因。 社会在快速变化,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压力、不断变化的事物,为了适应和跟上变化,必须不断的学习,付出代价 心身疾病可因压力过大或过于紧张而不断增多。精神方面的问题如抑郁、焦虑、酒精及药物依赖也可增加。 预防为主。,效率,压力,最好,低,高,中等,紧张度-功效-曲线:紧张也有有益的一面。为了达到最理想的工作状态我们需要适中的兴奋程度。过于不兴
7、奋=懒散和困倦。过于兴奋=急噪,Black out,崩溃。,压力与表现,如何缓解压力?,及时识别紧张情绪和自身的反应在短时间内克服紧张-放松;转移注意力;通过解决问题的技术、采取积极措施(缓冲压力)改变产生压力或紧张的认知,1.识别压力,压力引起的反应:出汗、毛发竖立、肌肉紧张、身体发僵,视野变窄、呼吸加速、口干、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出冷汗等压力或紧张是由“主观解释”导致的(杯弓蛇影)区分积极性紧张-压力(EU-Stress)(有益的紧张=挑战) 压力+愉快 成长消极性紧张-压力(Dis-Stress)(有害的紧张) 压力+不高兴 生病,过度紧张有四种心理表现,紧迫感-是内心的感受,任务太多太
8、重时间不够用,天天赶任务没有松一口气的感觉负担感-肩上的担子太重,知识、才能力不从心无法交待。乐趣和满足感完全没有了效率下降感-保持原来的效率必须加油,层层加码担心情绪失控感-担心哭一场、发脾气-加强自控,自控过份更感到压抑,2.在短时间内克服紧张-放松、转移注意力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放松疗法,放松对身体有明显的好处。通过学习身体的放松,可以达到同步的精神放松的状态。在放松的过程中,还可以把注意力从不愉快的情境中转移到练习放松的技巧上来。,静坐放松放松呼吸 想象放松法 肌肉放松法,放松的方法有很多种,对注意力的控制,向内:把注意力转向自己的呼吸上,想象出一幅安静的画面,回忆上一次假期旅行,回
9、忆上一次成功的经历,回忆一个负担结束的过程,想象同某人的对话,中断消极思维向外:仔细观察房间,向窗外眺望,仰望天空,观察一株室内的植物,听音乐,闻香料,走进大自然,感受风或阳光,慢跑,做体操。听声音,而不是内容,旅游,抢时间休息放松,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严重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我能受得了吗?有多大可能性?我会做什么?想象一下您最好的朋友处于这种情况,您会给他提什么建议呢?想象您已经克服它了,当时身体的感觉是怎样的?十年后您怎样看这种压力和紧张状态,现在看它还有多重要?您从中学到了什么?然后回忆一个过去您已经克服过的压力或紧张状态。,如果有困难的话,想一想您擅长什么(例如体育、音乐、人际关系等
10、),您可以怎样在紧张情况中用到这些。拟定具体计划您现在可以寻求哪些帮助和支持?您第一步可以具体怎样走(做什么、在哪儿、什么时候、和谁一起)?,解决问题的技术,人们在遇到问题时都能按照一套有条理的解决办法进行。然而在克服紧张时, 却总是遵循一个呆板的模式(不良应对风格),这只能暂时缓解紧张,而从长远看则会使问题更严重并可能影响身心健康。,子女、学生、被监护人,解决问题六步法,第一步,明确问题是什么,第二步,进一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第三步,找出可能的解决方法,确定最佳解决方法,第五步,贯彻实施,第六步,跟踪评估实施成效,第四步,3 减缓紧张的长期措施,恢复积极的活动 人在繁重的工作任务下会放弃娱
11、乐活动(例如 听音乐、看电影、体育锻炼),以获更多的工作时间。 注意力也经常集中在压力或工作任务相关的问题上,消极行为增加(酒精、药物、进餐),因为这能使紧张情绪更快地缓解。,工作的意义,工作的意义不仅是烧死人、埋死人的,不是为死人服务的,是传承5000年文化,是为那些身心处于悲伤痛苦中的活着的广大群众服务的。也是一种心理服务。通过我们的服务帮助人们表达对死者的尊重和爱,疏发情感和怀念。,改变态度,许多在心里对自己说的话是有意义的(自我对话) 不现实的话:我必须独立完成一切。 我不许犯错误。 对使人产生压力和紧张的话重新表达 我不许犯错误 吃一堑,长一智。 我必须独立完成一切 合作愉快,请求帮
12、助! 我必须是完美的 从失败中学习,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我对一切负有责任 别人也要负责任。,信条,Beck称价值观念为信条(rule)。如果信条订得太绝对,或使用不当,就会产生适应不良,结果导致焦虑、抑郁、恐怖、强迫等现象。常见的信条有以下几种:快乐痛苦信条。把快乐与痛苦绝对化,非此即彼,达到目标快乐,达不到目标则痛苦。 对于学生,“我不名列前茅就没有快乐”, 对于运动员,“只有金牌才是快乐的唯一源泉” 对于政治家“没有名望我就不会幸福”,要幸福,必须每件事都成功。不在最前,就是失败。如果我有错误,就意味着我不行。如果不同意我的看法,就是不喜欢我。持有这种态度的人多被别人或自己认为是很有才干的
13、人,争强好胜,害怕失败,不满足,无休止地驱使自己去“奋斗”,神经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当然不会有幸福可言。如果因某件事的影响,或某次失败,就把此当做灾难,认为自己是失败者,因而自卑、沮丧、焦虑、抑郁。,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能力的局限性,不可能十全十美,事事成功。正确认识失败,失败不意味着以后永远不会成功。要自己留下“后路”,不能事事都“背水一战”。同时要降低自己的目标,降低自己的期望,增强对失败的耐受性。,该与不该信条-,在贝克著认知治疗与情绪障碍中他提到“应该之暴虐” ,他例举的十种常见的“应该” :(1)我应该最慷慨大方,最能关心人,最高贵,最勇敢,毫无私心。(2)我应该成为最完美的爱人、朋友
14、、父母、教师、学生、配偶。(3)我应该能够忍受任何艰难困苦而镇定自若。(4)对于每一个问题我都应该迅速加以解决。,(5)我永远也不应该感到受了伤害;我应该永远保持愉快而安祥。(6)对于一切事情我都应该知道、理解、有预见性。(7)我应该总是出自内心的,我应该总是能控制我的情绪。(8)我应该坚持自我,我不应该伤害任何别人。(9)我应该永不疲劳,永不得病。(10)我应该总是处于最佳状态,效率达顶峰。,“应该”像无形的鞭子,使他努力加码,给自己造成精神压力,给生活增添无数烦恼,整日为“应该”奔波,目的达到了,认为是“应该”的,达不到则认为是失败,当然无乐趣可言。这样的人有很多“应该”与“不应该”,他们
15、同样以这样的信条要求别人,而别人当然不可能按照他的信条行事,因而造成很多人际关系的紧张,加重自己的负担。,-分析“应该”信条的现实性和给自己所造成的压力,它会妨碍重大目标的实现。-了解人的局限性,不可能所作所为都能成功。-每人有各自不同的价值观,没有统一的“应该”模式。你认为应该的,别人不一定认为应该。不能把自我和他人等同起来。这样可以减少许多烦恼。改变“应该”信条,使之更现实、更富弹性。,对危机和压力的积极应对,对处境进行评估制定行动计划(应付问题)使用先前紧急状态下使用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以适宜的方式释放痛苦情感避免强迫性思考接纳痛苦使用各种方法减轻对处境的失控感及不确定感,善于接受各种帮助
16、,充分利用心理社会援助与同伴待在一起,交流彼此的感受以正性感觉和平衡的健康状态,有效地应付环境使用积极方法来减轻应激和焦虑带来的紧张(如幽默、运动、音乐、进食习惯、掌握时间、放松技巧),消极的应对,否认、退缩和回避手段,对于解决问题造成负面影响过度想象和幻想冲动行为找替罪羊,向弱小者发泄沮丧情绪过分依赖和依靠行为,压抑情感 采取过度仪式化行为 疲劳,不能很好掌握休息工作周期 药物或其它物质成瘾(如酒精、加量服用安眠药和其它镇静剂) 不能使用心理社会支持系统 冲动行为 自伤自杀,换一种说法,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指改变观察解释问题的角度,也叫语言重构(reframing)或叫概念重建(reconce
17、ptualization)他不关心我-我需要他更多的关心别人背后不负责任地说三道四-那是说话人的错误感到自己受了伤害-“个人的易受伤害性”,“过敏”或”“缺乏个人相对独立的价值观”等,意思是要历史地看待事情和自己,客观地(站在别人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殡葬职工的压力,面对丧亲者:麻木、悲痛、愤怒、闹事。 了解、理解和应对新时期的要求:殡葬改革,走向世界、世界殡葬协会主席国家 不断学习、扩大视野,顺应变化竞争的压力-工作的意义,学会放松、提高自己能力家庭压力学会沟通,人际交往分析 交往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 是美国人伯恩(E.Berne) 于
18、1957年首先提出的, 此法于60年代推广,70年代在美国流行,影响颇大, 交往分析可以视为精神分析的通俗化, 同时, 它的概念构架和方法又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交往分析认为, 一个人的意识或自我由三部分构成: 儿童意识 父母意识 成人意识,儿童意识 形成较早 (由原我蜕变而来)积极方面:友好合作、灵活性、想像力和创造性、乐观精神。 消极面:不负责任、只顾自己的享乐主义,玩世不恭的态度,依赖别人,自恋(沉溺于自我欣赏,不能对别人有利他主义的爱,甚至根本不关心别人)。吸引别人的注意。,父母意识 父母对个人的影响而形成的(超我)消极面:过分指责别人、对别人强求禁忌多、倾向于惩罚,对别人过分保护,恩
19、赐观点,特权观念、看不起别人等。积极方面:原则性、道德情操性强,关心爱护别人。服务精神和献身精神等。,成人意识 形成较晚,是在儿童意识与父母意识相互作用中自觉的发展起来的,也离不开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自我)最根本的特点是自觉性。对自己负责,对别人尊重,处理事情是理智的。对自己负责和自信其实是同一件事的两个不同的侧面,尊重别人与尊重自己显然是密切相联系并且互为条件或互为因果的.所谓理智,主要意味着探索和客观性、倾向于或致力于弄清事情的真象,事物之间的联系和事物变化的规律性,这就是探索精神(反思能力),交往分析,儿童意识-儿童意识 父母意识-儿童意识 父母意识-父母意识 成人意识-成人意识,小结,人类对应激性事件的反应由三方面构成 1.伴有躯体症状的情绪反应; 2.应对策略; 3.防御机制。危机和压力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缓解压力-及时识别紧张情绪和自身的反应在短时间内克服紧张-放松、转移注意力、解决问题的技术改变产生压力或紧张的认知,采取积极措施(缓冲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