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才资源开发状况.ppt

上传人:ga****84 文档编号:454046 上传时间:2018-10-0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人才资源开发状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国人才资源开发状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国人才资源开发状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国人才资源开发状况.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国人才资源开发状况.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面开发人才资源促进大学生就业,林泽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研究员博 士副主任,林泽炎简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1986年中师毕业到煤矿子校任小学和初中教师;199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获人力资源管理博士学位,到国家劳动部工作,历任高级工程师、副总经理、杂志栏目主编;2001年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历任室主任、办公厅秘书,曾到英国剑桥大学、澳洲昆士兰理工大学等访问学习。兼任国家人事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全国人事人才科研成果评审委员会专家、多所高校研究生导师及国内多家学术刊物专家委员,中国人才研究会和中国人力资源开

2、发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国家重点课题负责人及中央人才政策撰写参与者,国内各类企事业单位人才开发制度体系、企业文化及发展战略咨询研究组长。适合中国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3P模式理论首创者,国内第一本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转型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划、主编,国家级中国人才资源状况白皮书撰写者。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如“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标准”、“中国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2006年杰出贡献奖)、“转型中国企业新领袖典型特征初步研究”、“转型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及政策研究”等30多项。目前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战略与政策研究及咨询。已发表180余篇学术论文,20本著作,多次获奖,并被亚太人力资源研究

3、协会及国际人才开发协会授予“2005年度杰出贡献奖”。,人才资源开发重大政策方向,改革开放以来()积极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方针;()全面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推进教育、科技、经济等体制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恢复和完善了高考、学位、留学、职称等制度;()按照干部“四化”要求培养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6)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入世纪()提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2)作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3)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作出了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国人才资源基本状况(一),人才总量稳步增长,素质不断提高,结构得到改善。到

4、2005年,全国有各类人才7390.3万人。其中,党政人才663.9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770.3万人,事业单位管理人才453.6万人,专业技术人才4195.6万人,高技能人才835.5万人,农村实用人才579万人。全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3543.5万人,占59.3%。,中国人才资源基本状况(二),国民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地区人口覆盖率达95%以上。初中毛入学率达9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52.7%。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全国共有普通高校1792所,2005年招生504.5万人,在校人数2

5、3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1%。全国平均每万人口中大学生数由2000年的72.3人增加到161.3人。全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5年。,留学人才已成为建设各行各业的关键,据统计,从1978年到2003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70.02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达17.28万人。其中2003年,共有2.01万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另有多名留学人员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81%的中国科学院院士、54%的中国工程院院士、72%的“九五”期间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是留学回国人员。到2003年底,全国已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园110个,入园企业超过6000多家,吸引了留学人员约15000人,技工贸

6、总收入327亿元。,我们面临的现实环境与思考,市场竞争的全面展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人力资源作为一种可流动资源、其人力资本与其载体的不可分离性为振兴区域经济,政府、人力资源雇佣主体企业应该怎么办 ?,人力资源管理对象“人”的变化,人独立、理性、自主的个体。人力资源管理最大的挑战来自知识型员工。自主性劳动具有创造性劳动过程很难监控劳动成果难以衡量较强的成就动机蔑视权威流动意愿强“外在主导型”的人职匹配方式逐渐转向“自我主导型”的人职匹配方式。,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总体情况,岗位管理、人员招聘录用、劳动合同管理、定期考核、新员工岗前培训或新员工见习、奖惩、薪酬分配、社会保障等。 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的

7、人力资源规划、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员工合理化建议、后备干部管理、员工申诉管理等。 (见林泽炎主编转型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较好的方面:,最薄弱的方面:,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总体情况,典型制度导向: 雇主主导型 员工导向型弱化(以人为本)中国企业在“人的管理”方面还处在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时期。 强化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尤其是“关心员工职业发展”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势在必行。(见林泽炎主编转型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基本判断,基本判断,高科技企业的人力资源调查,50.5%的青年肯定自己不怕失业;肯定自己“经常担心”失业的比例仅为

8、8.8%。专业技术人员和机关干部仍然是最不担心自己会失业的,占到61.2%和59.8%。那些从未担心过失业的青年中,认为自己无法找到工作的比例仅为14.4%。明确表示自己能在3个月内找到工作的比例则高达77.8%。那些经常担心自己会失业的青年中,有四成强的人(42.2%)认为自己无法找到工作,还有近一成的人表示不知道,能明确表示自己会在1-3个月内找到工作的仅占1/3(34.9%)。,大学生择业心态 从追求高薪到青睐稳定,武汉市人事局,是该局对1800余名去年在汉就业的武汉地区大学生调查的结果。择业心态变化是最大特点,与前几年大学生求职一味追求高薪相比,目前大多数学生就业更看重工作单位的稳定性

9、。数据显示,75.5的大学毕业生会选择薪水普通但发展稳定的企业,仅有9的学生愿意选择高薪但发展不稳定的工作。 2005年大学生就业满意率达到60,8成大学生认为工作中的发展空间比薪酬重要,近6成学生对单位提供的培训机会感到满意,近5成大学生对薪水表示满意。这些情况,与2004年基本相同。,缺乏经验被视为就业障碍,调查显示,个人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就业能力与一般意义上的能力概念有所不同,其特指大学生进入人才市场所需的社会实践能力、求职技巧等。” 有24.14%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9.8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

10、痛的问题。另外,高达52.14%的大学生将“缺乏社会经验”视为最困扰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而且,在这一点上,来自大中城市的学生和来自农村的学生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异。针对用人单位的访谈也表明,缺乏工作经验是大学生与其他就业群体相比一个明显的劣势。,我国人才市场现状,年 沈阳第一家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全国已有家国家级的人才市场,约多个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政府所属、民办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和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多个人才网站,万多个人才信息计算机数据库,网站年访问量达到数亿人次。 从年至年,通过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实现流动的人才累计达到多万人,仅年成功实现流动的人才就达万人。目前,全国各类人才中介

11、服务机构为万流动人才提供了保管档案等代理服务,为.万个单位实行了人事代理服务,每年为近百万人进行培训。 “市场化人才配置格局为人尽其才进一步创造了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 为规范人才市场发展,加强宏观管理,人事部先后出台了人才市场管理规定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等管理规章。目前,多个省市区和副省级城市制定了有关地方性法规,绝大多数省市制定了相关的政府规章。在人才市场监管方面,还建立了人才市场准入和年审制度,对人才市场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进行了查处。,我国人才市场发展中的四大问题,人才市场运行机制不够健全。人才市场供需主体还没有完全到位。供求、价格、竞争机制对人才资源

12、配置的调节作用发挥得不够。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政事、政企不分,影响了人才市场的公平竞争。全国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还未形成,影响了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发挥。人才市场的服务功能不够完善。不能很好地满足各层次人才配置的需要,特别是针对高层次人才特点的服务功能不强。主要是因为目前人才中介机构之间的竞争不够充分,致使提高服务水平的动力不足。人才市场的整体信息化服务水平不高,影响到人才市场配置效率的提高。 人才市场的法制化程度不高。人才市场法规体系和监管体系还没有形成。政府对人才市场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还有待提高。行业协会的自律和协调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破解人才市场“奢侈的浪费”建议,破解高

13、知识人群就业难亟待改善劳动力市场环境、实现人才的自由流动,但这是一个需要各个环节相互配合进行改革的过程。首先,必须加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事业单位、大企业中较为完善,而在私营企业、农村地区较为薄弱,直接导致高知识群体“眼光向下”就业时心存疑虑。其次,加快户籍制度、用工机制改革的步伐。打破户籍藩篱、实行更为灵活的用人制度有利于人才流动,也能更好地配置劳动力资源。再次,高校应该设置针对目标明确的创业教育,让高端人才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有的放矢”,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在这一过程中,还有必要为高端人才建立良好的创业环境,在企业注册、贷款发放上给予一定政策优惠。(近期一项对随机抽取的

14、1500多个“海归”人员样本统计的结果显示,有35以上的“海归”存在就业问题,40的“海归”感觉自己的职业方向出错)。,不同背景人才对企业人才开发政策评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调查(2006),被调查的人才对企业人才开发政策总体满意度不高(满意度均数为3.31 1),在所调查的十二个管理模块 2中位居倒数第二,仅高于“报酬激励”(满意度均数为3.27),不同年龄人才对企业人才开发政策评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调查(2006),中年、老年人才对企业人才开发政策满意度比较低, 30岁以下的人才对企业人才开发政策满意度最高,不同学历人才对企业人才开发政策评价国务院

15、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调查(2006),博士毕业人才对企业人才开发政策满意度最高,本科毕业人才对企业人才开发政策满意度最低,企业人才开发“转型”特征明显,“行政化与市场化”体制并存低效单向的计划调配转向双向高效的市场配置以“事”为主转向以“人”为本以“事务”为主转向基于企业“战略”以“政策主导+经验管理”为主转向以“政策引导+科学管理”为主,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方向,被动接受 主动选聘计划安置 市场配置高层焦虑、中层尾大不掉 全员参与机会主义 系统战略思考关注单一技术 建构制度体系注重人际技巧 倚重制度规范拿来主义 自我创建,对人才有效激励因素,事业吸引人,工作有成就感;同事间的

16、关系融洽;工作时心情舒畅;加工资,加奖金;领导的信任与器重;工作条件优越;家庭和睦;晋升机会;表扬、奖励;爱情激励。,政府在制定企业人才政策时,哪些问题急需解决,解决“人才档案、劳动关系、社会保障”是政府在制定企业人才政策时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国有利于人才创业的政策环境,较为充足的种子资金良好的研发成果商业转化激励政策良好的社会意识(社会态度)所得税制度激励不畏惧破产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创业精神调查,优化创业环境,鼓励人才创业 目前急需关注的几个方面,企业配套服务不足从业人员未接受良好培训,就业能力偏低基础设施有待继续改善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

17、训中心创业精神调查,关于大学生就业的几点认识,大学生就业市场潜力无限;就业是第一位的,即使大学生毕业后转学技校也无可厚非(当然,只要大学教育合理,是不会出现如此现象,我们也不希望出现)政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出台了许多有价值的政策,但是有必要作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创新各种管理技术措施,促使就业、创业政策要落地;二是要增强大学生就业政策的针对性、现实性。人才市场不能确保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对称;大学教育有必要逐渐与企业、市场需求对接;不断完善创业环境及相关配套制度;企业应端正用人态度,强化人才开发制度建设,推行规范化人才制度管理;工作经验是妨碍大学生就业的首要原因,因此,创建并推行大学生实习制

18、度,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是促进大学生就业可行的措施,建立“大学生实习制度”,大学生实习教育应从入学就开始,如美国的大学就鼓励学生“走出图书馆”;大学教育固然要强调基础性,但必须逐渐与社会发展、市场需要接轨,如聘任校外教授、专家参与教改及教学;为大学生提供科学的职业潜能评价及职业发展指导;建立校内实习人才市场,确保大学生和实习单位的信息对称;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如金融、税收政策,鼓励企业接纳大学生实习;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建立泄密责任追查制度,避免大学生实习短期行为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风险;逐渐制订并完善大学生实习人身及相关权益保护制度,保护大学生实习的合法权益。从国内劳动部门、立法部门来说,

19、劳动法里面应该对实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所规范。,推行大学生实习制度应注意几点,力戒“形式主义” 追求“双赢”,乃至多赢 实习不是找工作 学以致用强化技能目的明确态度最重要,实施“大学生实习制度”的技术支撑,大学生职业潜能评价和职业方向选择实习企业的选择及评估人岗(职)匹配的可能性分析 心理辅导与心理适应性调节大学生实习活动的管理大学生实习活动的评价及对学生就业的可能影响,我们坚信 大学生实习必须制度化,政策是保障制度是关键引导是根本,DRC,结束语,林泽炎博士真诚感谢 各位的支持与合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E-mail: 010-65597945010-6526785313801127481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