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一),本章内容,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二、学习的一般分类第二节 联结学习理论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二、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一、早期的认知派理论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1学习的一般涵义2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二、学习的一般分类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3. 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1学习的一般涵义教育学家约翰杜威认为,
2、学习就是经验改造与改组的历程。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就是有机体因经验的结果而发生的行为的比较稳定的变化。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就是有机体因经验的结果而发生的心理与行为的比较稳定的变化。,把握行为主义关于学习概念的界定,需注意三点:,第一,学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无论低级动物或高级动物乃至人类,在其整个生活中都贯穿着学习。第二,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有机体有两类行为,一类是先天遗传的经验,另一类是后天的、习得的经验。随着有机体所处的进化系列位置不同,两类经验在其生存中的重要性也不同。第三,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学习的作用,最低级动物生命 最高级动
3、物的 形式(原生动物) 生命形式(人),行为的先天成分与成熟在个体生活中的作用 行为的后天成分与学习 在个体生活中的作用,2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1)人类学习:首先,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第二,人的学习是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第三,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的定义: 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2)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
4、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已的过程。学生学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二、学习的一般分类,学习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1.按照学习的主体划分;2.按照学习的主动性划分;3.按照学习的主客体关系划分;4.按照学习的情境划分(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5.按照学习的结果划分(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6.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2.1 按照学习的主体划分,按照学习主体的不同,学习可以分为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 二者之间有三点区别:第一,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
5、科学文化知识;第二,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第三,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2.2 按照学习的主动性划分,奥苏贝尔按照学习的主动性,将学习划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2.3 按照学习的主客体关系划分 奥苏贝尔按照学习的主客体关系,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有意义学习:是指语言文字或符号所表述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旧知识建立一种实质的和非人为的联系。 与有意义学习相对的是机械学习。,2.4 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按照学习的情境划分,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
6、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将学习划分为八种类型,它们依次是:(1)信号学习。指学习对某种信号刺激做出一般性和弥散性的反应。(2)刺激一反应学习。指学习使一定的情境或刺激与一定的反应相联结,并得到强化,学会以某种反应去获得某种结果。(3)连锁学习。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一反应动作联结。(4)言语联结学习。指形成一系列的言语单位的联结,即言语连锁化。,2.4 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5)辨别学习。指学习一系列类似的刺激,并对每种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6)概念学习。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做出反应。(7)规则或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
7、概念之间的关系。(8)问题解决学习。指学会在不同条件下,运用规则或原理解决问题,以达到最终的目的。,2.5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加涅根据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划分为五种类型:(1)智慧技能,即能力。指学生应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2)认知策略。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3)言语信息。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4)动作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5)态度。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2.6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认为:教育系统是通过知识、技能的传递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体力,通过
8、行为规范的学习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态度和品德。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三类:知识的学习:解决知与不知和知之深浅的问题;技能的学习:解决会不会做和做得熟练不熟练的问题 行为规范的学习:协调个体与他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第二节 联结学习理论,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二、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1学习的实质与过程2学习的基本规律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1. 行为分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2强化: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3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4消退5惩罚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1. 巴甫
9、洛夫生平2.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 (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1.巴甫洛夫生平,巴甫洛夫(18491936)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1875年,毕业于彼得堡大学。1883年,在军事医学研究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并在该院任职,1907年为彼得堡科学院院士。巴甫洛夫的科学贡献大致分三个领域,即心脏生理、消化生理和高级神经活动生理。他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对于医学、心理学以及哲学等都有很大影响。巴甫洛夫于1904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2.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装置,条件反射形成过程:,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刺激 无条件反应 (UCS)食物 (UCR)唾液
10、分泌 中性刺激+无条件刺激 无条件反应(NS)铃声 (UCS)食物 (UCR)唾液分泌 条件反射: 条件刺激 条件反应 (CS)铃声 (CR)唾液分泌 经典性条件反射:将中性刺激与一个能诱发反应的刺激匹配,致使中性刺激最终也能诱发同类反应的过程。,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获得条件: 在条件作用的获得过程中,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关键。一是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二是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而呈现,否则条件反射也将难以建立联系。(实验结果),消退:,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
11、来越弱,最后消失。 条件反应的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刺激的泛化(generalization) 对相似的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 刺激的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第二节 联结学习理论,二、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1学习的实质与过程2学习的基本规律,二、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1学习的实质与过程(1)桑代克的生平(Edward L. Thorndike,1874一1949),美国心理学家,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先驱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动物心理学的鼻祖。此外,他还创建了教育心理学,他研究学习迁移,并设计了心理测验,为美国教育测验运
12、动的领袖之一,被誉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2)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桑代克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认为这种联结的形成是通过 “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 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Fig 6.8,(3)桑代克的“迷箱”实验,2学习的基本规律,(1)准备律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2)效果律 效果律是指如果在某种刺激情境中,一个反应导致满意的结果,那么该刺激与反应的联系就得到加强。(3)练习律练习律,包括应用律和失用律。一个联结形成之后,若加以应用,那么,
13、这个联结就得以增强,这就是应用律。一个联结形成之后,若不加以应用,那么,这个联结就会减弱,这就是失用律。,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1. 行为分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2强化: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3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4消退5惩罚,1. 行为分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1)斯金纳的生平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1958年美国心理学会授予他卓越贡献奖。1968年美国政府授予他最高科学奖励国家科学奖。,(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与“斯金纳箱”,(3)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
14、,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如果一个操作 (自发反应)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减弱,甚至消失。,(4)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2.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操作性行为的保持或消除,与强化具有直接的关系(1)强化 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
15、则是一些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强化有正强化与负强化之分:正强化(实施奖励)是通过给予一些正面的结果,如食物、表扬、注意的方式,加强了行为; 负强化(撤消惩罚)是通过去掉某些不好的、不愉快的刺激,令反应得到增强。,(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它揭示了有机体是如何学会摆脱痛苦的。回避条件作用 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
16、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则称为回避条件作用,,(3)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4)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惩罚与负强化的区别: 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的应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17、,在实践中主要应用于行为矫正和程序教学。(1)在行为矫正方面:对不良行为给予惩罚或不予注意,对好的行为给予奖励,坏的行为就会逐渐消退,而好的行为就会渐渐保留。(2)程序教学:允许学生选择短文,回答问题,然后,再按按钮,看是否正确。它遵循三大原则:小步子原则,行为的获得是循序渐进的;学习者是主动的,这是有机体的自然条件;要及时反馈。,4.斯金纳与传统发展心理学家有三方面的不同,(1)发展心理学家常讨论内部事件,如皮亚杰讨论复杂的心理结构,弗洛伊德谈论无意识,这些都是无法直接观察的内部过程;而斯金纳认为,这些概念使我们远离科学。(2)对于发展阶段的含义和重要性,斯金纳与发展心理学家也不同。如在皮亚
18、杰的理论中,阶段是一个关键的变量,是预测儿童可以学习哪些经验的一个指标;但是,斯金纳认为,环境对行为的塑造,是以一种渐进的、连续的方式进行的,年龄只是对研究者确定如何塑造或保持行为时有帮助。(3)行为变化的源泉问题也是最重要的分歧。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思想、情感和行动,是来自内部的自动发展过程,儿童的好奇心或内部成熟时间表决定或促进了儿童的发展;斯金纳则认为,行为是受制于环境的。,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班杜拉的生平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2.1 观察学习2.2 自我调控2.3 自我效能2.4 社会学习理论的教育意义,1.班杜拉的生平,班杜拉(Albert Bandura)是美国当代
19、著名的心理学家,现任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现代社会学习理论奠基人。1974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潜心研究行为矫正技术,著有多部著作。,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外界刺激是行为的决定因素.班杜拉认为,人的认知能力,对行动结果的预期,直接影响人的行为表现。在他看来,强化是个体对环境认知的一种信息。班杜拉还认为,人类的学习大多发生于社会情境之中,只有站在社会学习的角度,才能真正理解发展。他将自己的理论称为社会认知学习理论。这种理论涉及三个主题:(1)观察学习; (2)自我调控; (3)自我效能。,社会认知学习理论,(1)观察学习斯金纳认为,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20、有机体必须主动学习。班杜拉则认为,在社会情境下,人们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可迅速地进行学习。当通过观察获得新行为时,学习就带有认知的性质。,班杜拉(1965)的经典研究:,在一项观察学习实验的第一阶段: 让4岁儿童单独观看一部电影。在电影中,一个成年男子对充气娃娃表现出踢、打等攻击行为,影片有三种结尾。将孩子分为三组,分别看到的是结尾不同的影片:(1)奖励攻击组;(2)惩罚攻击组;(3)控制组。,观察学习实验结果:,结果发现,看到榜样受到惩罚的孩子,表现出的攻击行为明显少于另外两组,而另外两组(奖励攻击组和控制组)则没有差别。在实验的第二阶段:让孩子回到房间,告诉他们,如果能将榜样的行为模仿
21、出来,就可得到橘子水和一张精美的图片。实验结果:三组孩子模仿的内容是一样的。,观察学习结果分析:,这个实验说明,替代性惩罚抑制的仅仅是对新反应的表现,而不是获得。这就是说,儿童已经学习了攻击行为,只不过看到榜样受罚,而没有表现出来而已。,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四个部分:,(1)注意过程。如果没有对榜样行为的注意,就不可能去模仿他们的行为。(2)保持过程。人们往往是在观察榜样的行为一段时间后,才模仿它们。在榜样不再示范时,要想能够重复他们的行为,就必须记住榜样的行为。(3)动作再生过程。观察者只有将榜样的行为从头脑中的符号形式,转换成动作以后,才表示已模仿行为。(4)强化和动机过程。学习不同于
22、表现,人们并不是把学到的每件事都表现出来。是否表现出来,取决于观察者对行为结果的预期。因此,观察学习主要是一种认知活动。,社会认知学习理论,(2)自我调控 随着社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对外部奖励与惩罚的依赖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内在标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奖励和惩罚,亦即对行为进行自我调控。自我调控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强化三种成分。,(2)自我调控,人们进行自我评价的标准是怎样获得的呢? 班杜拉认为,既是奖励与惩罚的产物,同时也是榜样影响的结果。儿童会采纳谁的标准呢? 班杜拉认为,儿童更愿意采纳同伴的标准,而不是成人的标准。 如何能使儿童选择高标准? 为自己制订高标准,需要勤奋
23、努力,同时,要达到高标准也更困难,更易体验到失望、挫折和抑郁。 为了避免抑郁,班杜拉建议,把长远目标分成若干子目标,这些子目标应该是能够达到的,当子目标达到以后,就进行自我奖励。,社会认知学习理论,(3)自我效能班杜拉认为,自我控制的原始动机,以及坚持严格的成就标准的原始动机,来自个体的内心,而不是外在的环境。假若人们实现了追求的目标,就会觉得有能力,就会感到自豪、骄傲;假若无法达到标准,就会感到焦虑、羞愧和没有能力。这种从成功的经验中衍生出来的能力信念,就叫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自我效能信念不仅影响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活动,也决定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以及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个
24、体的效能信自念的影响因素:,主要受四个方面的影响:(1)掌握的经验,这是形成高效能信念最有效的途径。成功有助于建立较高的效能信念,失败则会降低效能信念。(2)通过观察榜样而获得的替代性体验(vicarious experiences),也能影响个体的效能信念。(3)社会说服(social persuasion),也是增强个体取得成功信念的重要因素。 成功地建立效能信念,不只是要传递正面的效能信息,而且要建构带来成功避免失败的情境,并鼓励个体根据自己的进步来衡量成功,而不是与他人进行比较。(4)效能信念还部分依赖于进行能力判断时的生理和情绪状态。,3. 社会学习理论的教育意义,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不需要强化,仅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就可获得学习,因此,榜样对儿童有重要的影响。儿童的行为由外塑而渐内发,不仅要用各种标准来规范儿童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认同、采纳这些标准,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成长为具有自我调控能力的人。自我效能是一种期望结构,具有动机的性质。学生自我效能的高低,影响他对任务的选择、投入、努力的大小,以及遇到困难时的坚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