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区生态旅游模式分析及对衢州的启示[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45815 上传时间:2018-05-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鄞州区生态旅游模式分析及对衢州的启示[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鄞州区生态旅游模式分析及对衢州的启示[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鄞州区生态旅游模式分析及对衢州的启示[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鄞州区生态旅游模式分析及对衢州的启示[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鄞州区生态旅游模式分析及对衢州的启示[开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鄞州区生态旅游模式分析及对衢州的启示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生态旅游作为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后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是人们旅游需求结构不断变化后的具体表现。发展生态旅游,不仅适应了人们消费结构的变化,还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近年来,人们的生态旅游消费需求日渐明显,在整个旅游行业中,生态游年均递增1015,目前全球生态旅游产值高达3000亿美元。在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等相关部门的积极引导下,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近年来取得显著成果,生态旅游市场规模日趋扩大,生态旅游产业体系逐步完善,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在旅游业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的重要经济产业部门乃至经济支

2、柱产业的今天,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理想的形式,已成为许多地方和部门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项目。鄞州区位于浙江省东部,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人文资源,从建区开始就致力于发展旅游业。进入21世纪,鄞州区旅游业发展迅速,成绩显著,并且致力于发展生态旅游业。在2008年“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获得“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荣誉称号。目前,鄞州育有天童阿育王旅游区、梁祝文化产业园、它山文化休闲旅游区、桃源湾度假区等众多生态旅游景区,拥有宁波市第二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天宫庄园,以及省、市级农家乐特色村若干个。通过这些景区和示范点的带动,鄞州区的生态旅游逐渐形成了森林观光区、现代农业体验区、

3、沿江文化休闲区和滨海生态区四大功能区块。鄞州区生态旅游的成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其生态旅游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模式。衢州市做为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浓厚的文化和历史积淀,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具有广阔的旅游开发前景。随着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建设与保护力度的加强,作为旅游大市的衢州,生态旅游也正在蓬勃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梯队,一批高等级的旅游资源不断被开发。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成当前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试通过鄞州区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分析,得出其对衢州生态旅游发展的借鉴价值,从而来促进衢州生态旅游业的发展。2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4、一)生态旅游的内涵、特征1、生态旅游内涵HARLODGOODWIN1996指出“生态旅游”的迅速蔓延,首先是因为它有大量不同的含义,第二是因为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市场投机,其中“生态”的标记已经成了消费与责任的代名词。旅游业已经迅速开拓了市场价值,更何况生态旅游因为其含义不明确,也没有任何规定的,因此运营商可以随意的做多改变的包装。GEOFFREYWALL(1997)认为生态旅游的定义是有争议的,它是一种变革的开始。认为到了以前很少为外人参观的地方后,必然要将相关环境领域的新要求,新人物,新活动,新设施向游客介绍。为了改变和稳定,这将涉及伪造人与环境之间,人民与不同的生活方式之间,以及各种力量之

5、间的各种新关系。这些行为使全球多样性扩展到任何地方。卢云亭(1996)对生态旅游的定义如下,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向所展开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邓祝仁,郑海(1999)指出生态旅游是以自然生态环境为领域开展的旅游活动,但是它并非只是单纯的到受到侵害的生态环境去走一趟,观赏一番,或对之感慨一番之后便打道回府。吴楚材,吴章文,郑群明,胡卫华(2007)从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生态旅游的内涵与环境、生态、旅游等概念是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有必要分析环境、生态、旅游的实质,从而帮助理解生态旅游的内涵。生态旅游,从字面上

6、来理解就是“生态”“旅游”,而“生态”和“旅游”均有特定的含义,都有规范的概念。从其含义来理解,生态旅游定义的核心应该是描述“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环境之间”的关系。2、生态旅游特征卢云亭(1996)从旅游的概念出发认为生态旅游具有范域上的自然性、层次上的高品位性以及内容上的专业性等三个特性。马乃喜(1997)从宏观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认为生态旅游具有三个特征第一是以回归大自然为基调,第二是以保护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与促进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目的,第三是旅游人与景区居民将自己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3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要尽到保护自然的职责和义务。吕永龙(1998)通过对比指出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在追

7、求目标、受益者、管理方式和影响刀式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即生态旅游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美学价值的同时,寻求适宜的利润和对环境资源的维护。(二)生态旅游发展模式钟勉(2002)从整个旅游业发展模式来分析,认为旅游发展模式,一般是指在特定的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式,它包括旅游产业发育和演进两层内容。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分类从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划分为政府主导型和市场导向型;从旅游产业形成与国民经济关系,划分为滞后发展模式与超前发展模式;从旅游产品发展次序,划分为延伸发展模式和推进型发展模式。程道品(2006)认为在如今的旅游条件下具有森林生态旅游、城市生态旅游、

8、市郊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及地貌景观旅游等不同类型的旅游开发模式以及生态旅游区绩效评价的方法。黄震方,黄金文,袁林旺,葛军连(2007)认为根据生态旅游本身属性和开发要求,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1)生态旅游资源(产品)开发模式。该模式强调以保护为前提,遵循“保护第一,科学规划,生态为基,适度开发,加强管理,综合生效”的开发原则。(2)生态旅游开发运作模式。从具体运作的角度,生态旅游的开发首先要保证生态安全,因而要生态旅游容量与生态安全评估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规划、开发建设、经意管理、生态监测和环境补偿来实现生态旅游的开发目标。杨桂华,王跃华(2000)从开发导向的角度,在总结传统

9、的“一源”(资源或客源)开发导向模式和“二源”(资源客源)开发导向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旅游综合开发导向模式,即在资源型、客源型、或“二源”型开发模式中增加了保护的前提要素,形成“保护资源”、“保护客源”和“保护资源客源”的综合开发导向模式。梅燕,谢萍(2010)在研究中发现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1)小规模生态旅游开发模式。以最小的环境代价使保护区获取保护与发展,符合自然保护区保护第一的战略目标。(2)注入环保意识的大众观光旅游开发模式。这种开发模式适合目前处于大众旅游时代和经济发展时代的中国,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4(三)生态旅游的内容1、关于生态旅游资源王良

10、健(2001)从宏观的角度针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巨大差异,将其划分为四大基本生态旅游区东部名山,江河湖泊,田园风光生态旅游区;西北草原,沙漠戈壁,雪山绿洲生态旅游区;青藏高寒景观,江河源头,高原湖泊生态旅游区;西南高山峡谷,岩溶风光,天然动植物园生态旅游区。侯立军(1995)从微观区域生态角度认为,生态旅游资源就是按照生态学的目标和要求,实现环境的优化组合、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并有较高观光、欣赏价值的生态旅游区。刘继生(1997)提出生态旅游资源主要是指可供游人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自然生态区和人工模拟生态区等。2、关于生态旅游活动项目于占海(1995)根据旅游活动项目类型认为

11、生态旅游是以大自然为主体的旅游项目,如登山探险,漂流,潜水,观鸟,动植物珍奇观赏等。王兴斌(2008)根据旅游资源的形态将其概括为有森林、草原、乡村农业的绿色旅游,冰雪世界的白色旅游,沙漠地带的黄色旅游,海洋上下的蓝色旅游等。(四)生态旅游的开发研究和经济意义1、开发研究康云海,宁苹(1997)认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正是把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发展目标的同时,强调经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一种具体写照,是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的一种具体实践活动、并指出生态旅游的发展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相反应通过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2)不以牺牲当地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为

12、代价,相反应通过生态旅游进对当地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整理和保护;(3)要鼓励当地居民直接参与,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4)要有利于旅游资源的长期持续利用。吕永龙(1998)从实践的角度论述了生态旅游规划的主要原则,规划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1)旅游资源的状况、特性及其空间分布;(2)旅游者的类别、兴趣及需求;(3)旅游地居民的经济、文化背景及其对旅游活动的容纳能力;(4)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以及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与旅游环境相融合,规划应于当地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52、经济意义侯立军(1995)从整个旅游业宏观角度出发认为,生态旅游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旅游景点布局的合理化,使内

13、陆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同时缓解中部和东部压力,促进旅游行为层次的不断提高,有利于我国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改善。彭希喜(1998)在对区域开展生态旅游的考察中认识到,生态旅游能带来巨额外汇,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科普教育和科学考察场所,增加收入和就业机会,减轻农村压力,促使区域经济发展等经济效益。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难点及预期达到的目标(一)主要内容本文主要从生态旅游的相关理论入手,来探讨鄞州区生态旅游模式,重点是分析和论述鄞州区生态旅游的模式及其对衢州的启示。本文主要分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引言确定本论文研究主题,提出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指出研究思路和框架。第二部分相关理论回

14、顾在对生态旅游相关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分析生态旅游的开发研究和经济意义。第三部分论述鄞州区生态旅游现状并对其发展模式进行分析。从鄞州区生态旅游的现状出发,通过对鄞州区生态旅游现状的分析得出其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第四部分分析衢州市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主要阐述衢州市生态旅游的现状,从各方面分析衢州市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根据上述分析,得出鄞州区发展生态旅游对衢州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启示。二研究方法在分析鄞州区和衢州市生态旅游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实证分析法和典型调查法。实证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之一,着眼于当前社会或学科现实,通过对6现实情况

15、的研究形成结论,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主要采取归纳法进行研究。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法可以通过对鄞州区和衢州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从鄞州区生态旅游模式着手,归纳和总结鄞州区生态旅游模式对衢州的启示。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对调查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借以认识同类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及本质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本文采用典型调查法,在理论和现实的基础上,对鄞州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进行典型解剖,结合鄞州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对衢州市如何更好发展生态旅游加以论述。三研究难点研究鄞州区生态旅游模式的文献较少,不能得到很好的参考,需要收集大量资料

16、。再者鄞州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动态难以很好的把握。四预期达到的目标分析鄞州区生态旅游的模式,并得出其对衢州生态旅游发展的启示,从而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理论或应用方面的参考。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2010年10月确定选题,检索文献;2010年11月下达任务书;2010年12月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和外文翻译等;2011年3月上交论文初稿;2011年4月论文修改和完善;2011年5月中旬论文定稿、评审;2011年5月下旬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HARLODGOODWIN1996INPURSUITOFECOTOURISMBIODIVERSITYANDCONSERVATION,1996,VOLUME

17、5,NUMBER3,PAGES2772912GEOFFREYWAL1997ISECOTOURISMSUSTAINABLEENVIRONMENTALMANAGEMENT,1997,VOLUME21,NUMBER4,PAGES48349173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4邓祝仁郑海生态旅游与良性消费J社会科学家19990523285吴楚材吴章文郑群明胡卫华生态旅游概念的研究J旅游学刊20070167716马乃喜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应注意哪些问题答读者J人与生物圈1997011117吕永龙生态旅游的发展与规划J自然资源学报19980180868钟勉区域旅游发展模式与选择兼论四川旅

18、游发展战略J财经科学20020190939程道品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及案例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10黄震方黄金文袁林旺葛军连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模式研究以江苏盐城海滨湿地为例J人文地理20070511812311杨桂华跃华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新思路J经济地理200001889212梅燕谢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9251092713王良建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旅游学刊200101697214侯立军略论我国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199504354115刘继生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刍议J人文地理19970416康云海宁苹论发展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J生态经济199706364217彭希喜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国际市场19980335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开题报告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