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知道建筑architecture,是一个外来的词,在牛津字典里面解释是art and science of building。 science就是科学,对于科学,我列举了这样一些跟它有关的英文的描述词:knowledge, systematized, universal truths, general laws, rational, logical, study, learn, observation, test, discover (知识,系统化的,普遍的真理,一般的定律,是理性的、逻辑的,可以研究的,可以学习的,通过观察的,做了实验的,可以发现的等等),“what is this an
2、d why is it this? 对于art艺术有:skill, taste, ability, training, experience, imagination, creation, activity, expression, individual, personal ( 技艺、技巧、品位、能力、训练、经验、想象力及创造力、活力、表现、独特的、个性的等等)。 正因为architecture包含了art和science,所以早年就这个词译成中文是“建筑术”还是“建筑学”,发生过争议。,我在讲课的时候曾经提到建筑师具有“匠人”特征,那就是术,和完人特征,这就是学。梁先生把自己的散文集题为拙匠
3、随笔,“拙”是自谦,而大家称他为“哲匠”,建筑馆二楼楼梯口有一块牌匾,是清华建筑系第一届毕业校友送的,上书“哲匠之门”。但总是有个匠字,那就是术;然而“哲”字就表示有学问了,美国把研究学问的博士叫做PhD,Ph(Philosophy)不就是哲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对授予博士学位的要求是: (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本门学科”是指一级学科吗?是原来的建筑学一级学科,还是现在的三个一级学科中的一个?“广义建筑学”还成立吗?) (二)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从这三条要求来看,中国的博士与美国的Ph.D
4、大致相当,属于研究性学位。,但美国还有一种Professional Doctor,例如在医学,8年的大学学习,可以获得Doctor of Medical,这是专业性学位,可以当临床医生,但不是做医学研究的Ph.D。艺术方面也类似,Doctor of Music Art 是Professional学位,要进行声乐训练,要舞台演出,而Ph.D in Music Art 是研究性学位,进行音乐艺术研究,没有演出要求。 哈佛大学建筑学有两种博士学位,一个是PhD,另外一个是,D Des Doctor of Design,这是一个professional的学位,不是PhD,PhD in Architec
5、ture要念六到七年,D Des是四年。哈佛有关建筑学的PhD program主要是在Art and Science文理学院。但在中国不分PhD与Doctor of Design,都叫博士。但是实际上很多博士生在那儿做工程,将来要到设计单位去工作,而且我们也没有像哈佛那样花七年的时间,所以好像是Doctor of Design。尤其是建筑设计与理论的博士点,13个博士点学校个个都有,而且学生也比较多,真要做理论研究,选题其实是挺困难的。如果我们能够区分一下PhD和Doctor of Design,事情就好办了。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但美国有Professional Doctor 的建筑院系很少,
6、只有哈佛等一两所学校,因为当建筑师不需要Doctor学位。,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学科,理科、工科、人文学科学术研究是不一样的,而建筑学又介于工科和人文之间。所以博士生的选题有的好像是工科,有的就偏人文,大多数我看都偏人文。 对于理科来说,重要的是讲科学发现,往往可遇不可求。做理科研究,既要有深厚的基础和修养,还要有“仰望星空”的思绪和情怀。 工科强调的是技术进步和技术发明,可以有明确的技术指标和攻关目标。例如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我比你多了一个量级,我就比你行。或者说有一个既定的目标,要让卫星上天,就可以组织大规模的人力物力来攻关,这就是工科的特征。对个人来说,既要勤奋刻苦,又要技艺和机巧。而工科的
7、创新,往往是与理科的结合,我在学校会上说过,“理工结合”才是清华工科发展的途径,否则只能是“追赶”,而不能“超越”。 人文学科强调的是学术性研究,讲“学术造诣和水平”。同样一句话你讲跟吴良镛先生讲,分量是不一样的,你也可以说中国的城市化如何如何,你讲有啥用,吴先生讲中国城市化如何如何,人家就听了,就是因为他的学术造诣和水平在那。人文学科很多就是这样的,小不拉子讲两句话没用的,尽管你也是真理,他要讲学术造诣和水平的。,人文学科学术性研究必须对本领域的知识(书籍知识和社会实际)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学术积淀,然后需要对研究的问题和对象有独特的视角和切入点,有独到的见解和观点。你所掌
8、握的材料,你所用的资料,可能别人也都看过,尤其是做历史的,那些个历史资料大家都知道的。问题你能做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所谓“意料之外”就是以前还没有人“如是说”,让看论文的,评议论文的同行一看你的文章、你观点,会说:“哎,我以前怎么没有想到?”这就叫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嗯,很有意思,有道理!”,人文学科的学术研究的新见解和新观点,既和自然科学的发现有相同之处,都在于“新”,但检验和评价是会有不同的。科学发现是“硬”的,可以通过实验重复再现,某种程度上是“不容置疑”的。当然,当物理学上升到哲学范畴的时候,那是有争议的。但是一般来说,自然科学或者工程技术的一些发现,是“硬”的。而人文学科
9、的新见解和新观点是“软”的,容许批评和争议。但是我的看法是,如果你的工作量是够的,资料是详实的,你的论述和逻辑是“自洽”的,就是自己形成一套系统,尽管有人非议,有不同的观点,你的论文依然是有价值的。我评议博士生论文,就是这样的。你可以不同意人家论文的观点,但是他研究的这个题目资料是详实的,他提出的观点,尤其是他的论述和逻辑演绎,是自洽的,治学态度是认真严谨的、工作量是够的,就可以通过。,博士生的培养要教学相长,我不太囿于导师研究什么,学生就做什么,更不是为导师项目去干活。我首先是问学生想做什么,尤其还要问,你未来想干什么,然后与学生来讨论决定论文的题目。我的博士生论文的题目很泛,有研究建筑声学
10、的,当然都是前沿,一个是研究轻质屋盖雨噪声的,到目前为止,全国就他在研究,就我们实验室在研究;一个是全国第一个研究soundscape的,就是声景学;还有一个是华中科技大学物理系的,原来是我的硕士生,10年后来读博士,研究听觉神经中听觉信号的传递过程,论文发表在全世界物理学最高等级的杂志Physics Review Letters上。有一个昆明理工来的,研究云南民居改造的结构体系,在他研究期间,得到两个外国基金,两个国内基金的资助,做得非常好。这四个人都不是建筑学背景的,学物理的,学结构的。这就叫“学科交叉”吧。其他的博士生背景都是建筑学,他们中有研究建筑与气候,建筑工艺技术,绿色建筑评估,绿
11、色建筑技术,建筑设计媒介与建筑发展,计算机集成建筑系统CIBS,还有研究中国古戏台的,有医学社会学视野下的医院设计,建造中的人类因素学,建筑品质论,建筑伦理学,乡土建筑的建造范式等等。不是说导师一定要比学生懂得多,重要的是导师要教给学生一种思维、一种眼界,能指出哪个方向上可能做出东西来。,知识与修养 知识是从事专业工作的基础,如果可能,“多多益善”。知识是通过学习,如听课、看书,被告知的,懂了也就会了。记住了,固然好,记不住,可以查阅书籍和资料。知识是做好专业工作的必要条件,没有知识,专业工作难以做好。 修养是比知识高一层次的境界。 修养表现在对知识尤其是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不仅仅是知道)和把握
12、,对这门学科的历史和背景、发展过程和动力、重要人物和关键事件、方法论和思维特点的认识和理解,修养表现在对学科的整体把握和各分支的融贯,对相关知识甚至是看似无关的知识的了解; 修养表现在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熟练,表现在观察的敏锐、思维的敏捷、思路的开阔和独到的见解,表现在结合实际和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修养的提高,主动的意识和追求要比无意识的被动的积累快得多。 知识结合修养可以使一个人在专业领域中得以自由,可以在复杂的棘手的工程对象和问题面前,萌发解决问题的灵感,产生有创新的有特色的方案。 这样你的专业和研究工作就成了艺术。(不是指研究对象是否是艺术。),学术精神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有一句名言“所
13、谓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师固然要体现在其学问上,但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其学术精神上。大师们的学术精神是一个大学的人文精神遗产。 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来自梁启超1914年以“君子”为题在清华的讲演,后来他是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导师。国学研究院的另一个导师是王国维,他的“三境界说”应该作为清华人治学的传统。而陈寅恪为王国维纪念碑撰写的碑文的结尾:“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中的“独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更应是清华学人的学术精神。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现代思想,他们的国学研究是以现代学术思想和方法研究中国历史与文化。 王国维是第一个试图把西方美学和文学理论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理论中,构成新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体系。他又是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提出 “二重证据法”。他是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他的著作有哲学辨惑、宋元戏曲考、殷周制度论、流沙坠简、评论、人间词话等。 “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而现在不少嚷嚷“国学” 的人,却是一脑子的复古,在他们那里,国学只是孔子、论语,还有教小孩的三字经、弟子规,成了复兴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