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市中医医院李建平,2013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讲座“治未病”,一历史沿革“治未病”的概念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故朱震享在格致余论中说:“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如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是至今为止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伤寒论中也有不少关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论述,尤其是其中的金匮要略部分。从总体上讲,治未病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即未病防变、已病防传和瘥后防复。未病状态到底属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