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供中药学、药学、制药技术、制药工程及相关专业使用),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第二轮规划教材),编委会,主编彭成彭代银副主编张艳军苗明三程嘉艺黄萍聂红编者(按姓氏笔画排序)马骏(甘肃中医药大学)王瑞国(福建中医药大学)刘艳丽(苏州大学)田先翔(湖北中医药大学)刘继平(陕西中医药大学)张艳军(天津中医药大学)张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评价中心)李丽静(长春中医药大学)沈祥春(贵州医科大学)苗明三(河南中医药大学)徐世军(成都中医药大学)聂红(暨南大学)黄萍(广州中医药大学)彭成(成都中医药大学)彭代银(安徽中医药大学)程嘉艺(辽宁中医药大学)谢晓芳(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十二章补虚药,补虚药:能够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消除机体虚弱证候,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中药。,第一节概述,中医认为,机体物质组成及机能体现的基础是气血阴阳,如果机体机能低下或物质缺乏则表现为虚证虚证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四种: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补虚药分为:补气药,补血药,滋阴药和助阳药,气虚:是指人体的元气耗损,功能失调,脏腑功能减退,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变化,分为:脾气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