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担当北大 “校长实名推荐制”引发的举国关注还未散去热度,四川大学2010年自主招生方案的出台,又一次把公众的视线集中到了一批著名中学校长的身上。 在国内高校,四川大学是第一家明确允许中学校长推荐“成绩不特别拔尖,但是对某一学科领域有特殊兴趣、特殊专长并已有一定成绩的学生”参与大学自主招生,并会针对具 体情况,在“高考分数线”上制定实质宽松政策的大学。 这是一所大学在高考招生问题上走出的具有特殊意义的制度化的一步。同样,这也是大学乃至公众再一次对中学校长给予厚望:负起担当,不拘一格荐人才。 说起来,中国的校长们,尤其是中小学名校的校长们,在光鲜的名气、众人的追捧、眩目的地位背后,也有着许多国人可以想象和理解的难处:首先,学校必须在现阶段的人才选拔模式中立于不败之地,简言之,学校的升学率乃至升入重点学校的学生比率必须稳定乃至于稳定的增长,这才能过得了对上的考核关、对下的口碑关;其次,学校不是超然独立的一方净土,办学过程中要与方方面面的资源管理机关打交道,所以校长们也都“被成才”,时时在复杂而且对学校利益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中摸爬滚打;再次,或者经验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