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矛盾论》.ppt

上传人:ga****84 文档编号:461598 上传时间:2018-10-09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矛盾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毛泽东《矛盾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毛泽东《矛盾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毛泽东《矛盾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毛泽东《矛盾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认识因果联系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增强工作中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日军侵华,抗日战争,日本投降,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在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2、必然性和偶然性,(1)必然性和偶然性含义:,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车祸,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科学史上,牛顿和莱布尼茨几乎同时独立地创立了微积分;迈尔、焦耳、赫尔姆霍茨等人几乎同时发现了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达尔文和华莱士几乎同时独立地提出

2、了生物进化论。,莱布尼茨,牛顿,华莱士,达尔文,赫尔姆霍茨,焦耳,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第一,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没有脱离开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第二,偶然性体现并受制于必然性,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 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第一,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些偶然性本身自然纳入总的发展过程中,并且为其它偶然性所补偿。但是,发展的加速或延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些“偶然性”的。 马克思,第二节事物的

3、普遍联系与发展,第二,偶然性体现并受制于必然性,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每一时代的历史任务,总要通过一定的代表人物来实现,这是必然的;至于这些人物是谁,又带有偶然性。,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只老鹰在地上抓起一只乌龟,飞到空中又把它扔下来,而乌龟正好落在一个秃子的头上。这种偶然性中也蕴含有必然性。,第二,偶然性体现并受制于必然性,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反对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有力武器。,在机械决定论看来,一个豆荚中豆粒

4、的多少,一条狗尾巴的长短等等,都是必然的。,(3)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坚持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原理,使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立足于客观必然性的可靠基础之上。,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侥幸的偶然事件上。,守株待兔,(3)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坚持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原理,也要重视并善于利用偶然性因素的作用。,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伦琴发现X射线,都与善于利用偶然因素紧密相关。,伦琴发现X射线,弗莱明,(3)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坚持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原理,也要重视并善于利用机

5、遇。,要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邓小平,(3)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可能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3、现实性和可能性,(1)现实性和可能性含义:,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2)现实性和可能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把握这一对范畴的方法论意义,就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

6、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闪电的本质是云层中的正电与负电相遇而发生猛烈放电的过程。,4、现象与本质,(1)现象与本质含义:,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太阳升落是现象,引力作用是本质。,苹果落地是现象,地球引力是本质。,大海潮汐是现象,月球引力是本质。,举 例,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现象有真象与假象之分,真象是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则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制造了大量的假象,用以迷惑和耗费美国等国的军事力量。,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2)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现象和本质相互区别现象外显,本质内隐; 现象属个别,本质是一般;现象多变,本质稳定。现象

7、与本质的统一现象和本质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现象表现本质,本质规定现象。,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现象外露于事物的表面,人们的感官可以直接感知;本质则深藏于事物的内部,人们的感官不能直接感知,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太阳东升西落是现象,引力相互作用是本质。,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现象是个别的和具体的东西,而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房屋倒塌,吉林陨石,苹果落地,人造卫星,飞机坠落,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地球公转,流 星,庐山日出,星系演化,黑洞,上述表现形态可谓多姿多态、千差万别,可是它们都是引力相互作用的具体表现。,现象是个别的和具体的东西,而本质则是同类现

8、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水有三态,但它们都是水的表现或现象,其本质仍然是:,H2O,现象多变易逝,本质则相对平静、相对稳定。,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对事物现象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注意区分真假象,(3)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即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征、成分、运动过程、发展趋势等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形式是事物存在和表现的方式。,集成电路线路板,5、内容和形式,(1)内容和形式的含义,第二节事物

9、的普遍联系与发展,在把握内容与形式这对范畴时,既要重视内容,反对形式主义,又要善于运用形式,发挥其积极作用,(2)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只讲究形式,没有内容,抓落实就会成空话。 江泽民,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 。,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归纳是指从个别的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是一种由个别性前提过渡到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形式。 演绎是从一般原理走向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是由一般性原则推导个别结论的推理形式。,第一,归纳和演绎,第二节事物的

10、普遍联系与发展,归纳和演绎两种方法处于不可分割的联系之中。一方面,归纳和演绎互为前提。另一方面,归纳和演绎相互补充。,归纳主义,演绎主义,培根,笛卡尔,归纳和演绎的辩证关系,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第二,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的实质,就是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矛盾分析方法,是客观事物的辩证联系和过程在思维中的再现。,分析就是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以便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 综合是在把整体分解为各个因素的基础上,再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活动。,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第三,抽象和具体,抽象是通过分析把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区分出必然的本质的方面和偶然的现象的方面,从

11、中抽取出各个必然的本质的因素,以达到对具体事物的某一本质方面的认识 具体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具体,一种是感性的具体,一种是思维的具体。,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辩证思维中的历史范畴,一是指客观实在自身的历史,二是指反映客观实在的认识的历史。 逻辑是指关于对象的认识成果或理论体系的内在结构和范畴演化序列。,第四,历史与逻辑,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一个巨大的方法群,主要包括 控制方法 信息方法 系统方法 结构功能方法 模型化方法 理想化方法,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三节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二、意识的能动作用,一、自

12、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一)规律及其客现性,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就是关系”,就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 列宁,第三节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2、规律的客观性,“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罗马教皇可以烧死布鲁诺,但它永远烧不死“日心说”。,第三节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二)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13、联系。,第三节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三节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二、意识的能动作用,第三节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一)意识的作用,第三节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1、尊重客观规律性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键 2、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3、方法论意义: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现实条件出发,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第三节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社会趋向与个体选择,第三节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节选)、恩格斯:反杜林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第一编哲学,、恩格斯: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节选),阅读文献,第三节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辩证法的要素、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一种反动哲学的批判)(节选)有关章节、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论持久战、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第三节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1、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2、为什么说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第三节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