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演变.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468037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演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演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演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演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演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演变 【 考纲解读 】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 2、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各代表人物思想的内涵、特点、影响。 4、孔子思想的在中国和世界的地位和影响,与时俱进的现实生命力。 5、西方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与明清批判思想家思想的比较,理解东西方文化。 6、儒家思想在近现代的发展演变。 【复习思路】 1.要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代程朱理学、明清反封建民主 思想这四个阶段的演变应作为复习的重点中之重。 2.要学会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2、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和“一定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一观点来指导复习。 【学法导航】 1.本单元的重点是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董仲舒新儒学提出的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内容地位;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和历史影响。 2.复习本专题内容,要在加深基础知识记忆的同时,把握一条主线,即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不仅反映了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而且也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把 思想变化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知识记忆将更为牢固。 3.注意把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发展加以比较,体会中国古代文化领先世界的特点。 4.注意本专题的易错知识点: 孔子“

3、仁”的思想是爱人,民本思想是为政以德,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人文主义精神。在伦理观上主张性相近。孔子在儒学中的地位被尊称为“至圣”,孟子为“亚圣”,荀子为儒学集大成者。 西汉初年的统治思想是道家思想 “无为而治”,汉武帝时期的统治思想是儒家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学说的儒学。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 理学在社会道德规范上是儒家的三纲五常。所谓“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二程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

4、下之定理”,其意思即三纲五常是天理。朱熹主张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人性或天理具有仁、义、礼、智、信等美德。朱熹的观点是要人们接受封建道德观念(存天理,灭人欲),可见儒家的三纲五常在宋代披上了哲学色彩的(理学)外衣。 李贽不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称谓“反封建的先驱”。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儒学)重新焕发生机。 【知识网络】 2 【单元主题概述】 【专题讲解】 一、知识整合 1、 春秋战国时期 :“ 百家争鸣 ” 局面 与 孔子、孟子 、 荀子 及诸子百家的基本思想 ( 1) 春秋战国时期 “ 百家争鸣 ” 局面

5、 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 “百家争鸣”的含义: 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派涌现及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意为数量多,有儒、墨、道、法、阴阳、杂、纵横、兵家、等。所谓“争鸣”指 各家各派从本阶级的利益、要求出发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宇宙和社会的看法。 “百家争鸣 ”局面的出现有深刻的社会原因: 第一,在经济上, 由于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封建经济 兴起, 井田制崩溃,为 “百家争鸣 ”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 各诸侯国改革图强, 礼贤下士 , “士 ”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 士大夫崛起。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 “学在官府 ”到私学的兴起,

6、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 3 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 时代文化的基础,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百家争鸣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2) 孔子、孟子 、 荀子 的基本思想。 时代 著作 重要思想主张 孔子 春秋 圣人 整理六经;后人整理伦语。 “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核心); 为政以德(民本思想);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编

7、撰文化典籍(六经)。 孟子 战国 亚圣 孟子 仁政,省刑罚、薄税敛; “民贵君轻”;性善论;先义后利。 荀子 战国儒家学说集大成 荀子 综合儒家、法家、道家思想 施政主张“仁义”、“王道”;君民 “舟水关系”;性恶论 ;“制天命而用之”。 ( 3)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比较 ( 4)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影响 儒家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性善论;义利观,先义后利。 孟子成为“四书”之一,孟子成为“亚圣”。 荀子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 用之”;性恶论;礼法并施。 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传统哲学影响深远。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力”、“节

8、用”和“节葬”。 战国时期的显学,别其他学派吸收,战国后不被重视(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道家 庄子 “齐物”、“逍遥”;”天与 人不相胜” 在文学、美学等方面建树颇丰,庄子的文风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法家 韩非 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社会不断发展,历史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 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西汉以后,与儒家互为表里,是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兵家 孙膑 重视战争规律和人的作用 2、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 1) 汉代儒学成为 官方 正统思想的原因: 汉朝统治者实现大一统的需要; 董仲舒改造儒

9、家思想,使儒家思想顺应了汉朝大一统的需要。 思想比较 思想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同 政治主张 为政以德 仁政 礼法并重 民本思想 爱惜民力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4 A.西汉武帝 时国力强盛,但社会潜伏着危机:诸侯国的势力膨胀, 威胁中央政权,土地兼并 剧烈 边境不宁, 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B.为了加 强 中央集权,巩固皇权, 适应 经济 的发展 , 需要积极有为 的 政治思想 ,取代以前的“黄老之学”(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 。 董仲舒把儒学 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创立新儒学思想 。 ( 2)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内容 提出 “君权神授 ”和 “天人

10、感应”“天人合一” 加强君权;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 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形成封建伦理道德规范。 针对土地兼并等社会现实,提出相应措施,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董仲舒改造后的 新 儒 学 适应了当 时统治的需要 , 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 3)董仲舒新儒学的 特点 “春秋大一统”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 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实质上是思想文化专制。 既宣扬“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挥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天人感应”的思想二者

11、兼顾。 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儒学披上了神学外衣。 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专制皇权,因此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逐渐成为正统思想。 ( 4) 汉代儒学成为正 统思想的影响: 汉武帝 肯定新儒学思想,积极 推动儒学 。 起用文学儒者参政。 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 教科书 ,教育为 儒学 所垄断。 兴办 太学 , 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 , 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以凭太学生的资格入仕, 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 在全国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 地方 教育系统 , 儒学得到推广 。 儒学取得 独尊地位 , 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主流 思想。 有

12、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多民族的政权 ,也禁锢了思想自由 。 3、魏晋南北朝及隋唐: 三教合一 ( 1)历程: 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 魏晋南北朝 时期:三教互相影响和发展 隋朝:儒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 唐朝:三教并行;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 2)影响: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4、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理学和心学 ( 1)程朱理学 客观唯心主义 背景: 政治:唐中后期以来,长期的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遭到破坏 经济:宋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科技的进步 思想:宋代入学者敢于疑经改经,大胆立论,讲注义理 含义: 宋代出现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它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

13、是儒学从道、佛之中吸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了更 为理性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 代表人物: 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南宋的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主张: 核心思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之源在于天理。 政治思想:天理和伦理道德相联系,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 认识论:格物致知,即求“理”的方法。 影响: 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备受推崇,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5 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依据。 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乃至 欧洲。 特点: 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 儒学从佛道中汲取有益内容,使之更理论化、思辨化; 更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 2)陆王新学 主观唯心

14、主义 代表: 南宋的陆九渊,明朝的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 主张: 核心思想:心是宇宙万物本原,“心即理也”“心外无物”。 认识论: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 3)宋明理学的影响 作为当时儒学主流,对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产生深远影响。 重视主观意 志力量,讲求自我克制,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积极作用。 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5、 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变化 -民主进步思想的产生 ( 1)背景: 经济因素:统治者极力推 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阶级基础:工商市民阶层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

15、经济。 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三纲五常扼杀人性,人们要求挣脱思想束缚,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 政治因素:统治者加强义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走向极端。 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 结果 , 明清之际 出现 思想批判是 适应时代潮流的。 ( 2)李贽的离经叛道 时代背景: 社会原因: 明朝统治后期,统治黑暗,吏治腐败,封建社会内部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个人原因: 李贽任职期间,目睹官吏和道学家的虚伪无能,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形成“离经叛道”性格 思想观点: 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 批判道学家虚假说教(反权威反正统); 反对“存天理,灭人欲”; 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首先

16、他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追求平等、个性。 赞扬改革;人人平等,尊重生命;肯定农民起义;批判重农抑商,主张理财 ,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倡导功利主义:认为人人都有趋利之心, 人类的任何举动都有其谋利和计功的目的 (包括物质、权利的占有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满足) ,仁义道德不过是道学家的假面具 。 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童心者,真心也”,“童心者,心之初也”,“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意思是:童心即本然之心,像儿童那样天真纯朴,人人都有;童心就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任何干扰、侵蚀时,而保持的一颗毫无造作、纯朴天真的本心。)李贽以童心论为基础,尊重人的自然本

17、性,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评价: 李贽是 我国反 专制 思想 的 先驱,他将矛头直指 纲常 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 , 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带有民主色彩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 时代 要求; 李贽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也成为后世之楷模,五四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他当作反孔的先驱。 ( 3)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时代背景: 政治: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 6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思想:自然科学有了一定发展 个人经历:参加了抗清斗争,后隐居著书立说(明夷待访录、 明儒学案)。( “ 明夷 ”本为周易卦名。“明”指太阳,“夷”是损伤, “ 待

18、访 ” 指对太阳重新升起的企盼 。 暗 指贤人处于黑暗的时代, 有智慧的人处在患难地位 , 等待后代明君来采访采纳。明儒学案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学术思想史专著 。) 思想观点: 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认为天下之人应该是国家的主人,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看广大百姓快乐与否 。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 帝的“一家之法”。 (“ 所谓法者 , 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 即论者谓有 治人 而无法治 , 吾以谓有 法治 而后有人治 。”)

19、 批判旧儒学“君为臣纲”的思想,认为君臣之间应该是协力合作关系。(“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 ”) 主张限制君权 , 把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 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 。 ” ) 经济思想: 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率先提出“ 工商皆本 ”的主张。(本质是明末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 影响 : 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为中国近代反专制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冲击儒家的正统地位。(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其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对未来社会的希望寄托于对远古时代开明君主理想化的追求中

20、,保留着传统的印记。) (4)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经历: 早年投身反对宦官专权的政治活动,后屡次落第而绝意科考;明亡后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游历各地,实地考查,广泛交友论学。代表作品: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主要观点: 政治上:第一, 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 具有早期 民主启蒙思想色彩 。认为“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提出“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 )。 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亡国指 某姓 王朝 的 灭亡 ; 亡天下指人类社会的正常秩序严重破坏,以致民不聊生天下大

21、乱 。 ( “ 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梁启超把其归结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实际上,顾炎武“亡天下”之“天下”不是指 当前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而是指儒家倡导的纲常伦理的沦亡,其 核心思想与根本宗旨是捍卫纲常伦理 。顾炎武所谓“保天下”者,实为 保卫儒家纲常伦理 ,使之免于沦丧。今人多将“天下”类比于“祖国”其实歪曲了原意。 ) 重视人心风俗的社会作用。( “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

22、政事,然后有国家。”) 思想主要特色 : 经世致用 。 批判宋明理学,力倡务实作风;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 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7 中求真知 ,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 问题 。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问之事也。”“王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顾炎武:“理学之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可见,顾炎武主张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因为孔孟之道才是儒学之根本。) (注: “ 经世 ” 的内涵是 “ 经国济世 ” ,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 致用 ” 的内涵是 “

23、 学用结合 ” ,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 “ 经世致用 ”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 的空虚之学 。 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 “ 以天下为己任 ” 的情怀。 ) 学术上, 注重实学, 反对空谈,注意广求证据。 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影响 : 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进的精神力量 。 ( 5)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经历 : 世称“船山先生”;留心时务,志在经世;明亡后参加抗清;失败后潜心研

24、究学问,探索治乱根源,从事教学著述活动( 代 表作: 读通鉴论、 周易外传、读通鉴论、宋论等(后人汇编为船山遗书)。 思想观点: 唯物思想: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认为“气”是物质实体, 是宇宙本原, “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所依也”)。 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大象)在行知关系上,强调行是知的基础,“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 (大象)针对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他强调“人欲”的存在是合乎“天理”的,提出“求天理于人欲之中”,把二 者统一起来,满足人合理的欲望。 政治思想: (仅见人民版):主旨是

25、 “循天下之公” ,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作法(从三个方面抨击“孤秦”“陋宋” 帝王横征暴敛是民生疾苦的根源;帝王独尊是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法制之弊是政治腐败的根源)。 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社会不断发展,后代必然胜过前代(“天地之化日新”)。因此,他反对复古,主张社会应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有所改革(“趋时更新”)。(人民:王夫之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以厚重的哲学思想作为基础。) 经济思想:重视工商业者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大 贾富民者,国之司命(掌握国家命脉)”。 影响: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思想的一个总结, 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王

26、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 义。 二、 重点突破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为什么却出现了文化繁荣的局面? ( 1)这一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大变革,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这种社会变革使得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变革发表主张,纷纷著书立说,形 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8 ( 2)当时列国纷争,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仅有利于“百家争鸣”的发展,而且也使得当时不可能有统一的政治力量去钳制思想,思想的空前活跃,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 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各国统治者

27、为了在争霸中获胜,纷纷重用有才学之人,一大批有识之士被网罗在诸侯门下,他们为各国的争霸斗争和社会改革出谋划策,这客观上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 4)大国争霸,社会动荡,也使民族融合加快,由于战争,导致了民族大迁徙,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联系加强了,各族之间的地域界线逐渐被打破, 有利于各民族交流,丰富了华夏文化,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史论共享) ( 1)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 2)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3)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

28、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 2000 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3、诸 子百家思想的时代借鉴意义: 孟子提出“民贵君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对我们今天建设 和谐社会 的借鉴。 庄子的天命观对我们今天提出的 “可持续发展” 战略的借鉴。 荀子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与韩非子的主张“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对今天“ 与时俱进 ”的借鉴。 韩非子重视法治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倡导 “依法治国” 的借鉴。 4、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 ( 1) 儒

29、家推崇“人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 ( 2)法家主张“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 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 总之,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实际上是把三者加以融合互补,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法家思想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 5、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启示)和世界影响 现代价值: ( 1)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 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 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现今的政治建设;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 4)民本思想有

30、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等等。 世界影响 : 儒家思想在世 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对中国“软实力”的增强和树立 良好的大国形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6、对儒家思想的评价 ( 1)积极作用: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部分,是中华文明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仁”、“德政”主张对巩固和延续封建统治、保持国家统一和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仁政爱民和任用贤才的主张、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合理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等,在现代企业管理和教育中仍有很大价值; 今天我们倡导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都与儒家思想有关。 A 消极作用: 主要学说 都是站在维护旧的统治秩序立场上的,作为封建统

31、治思想,对钳制人民思想,阻碍科学的发展等,产生了很大的消极作用。 7、孔子、孟子、荀子思想及评价 孔子 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9 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 儒家 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 A.他的哲学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但他主张的“礼”是“周礼”,奴隶社会等级之礼。 B.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民本思想), 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 ,反对暴政 和任意刑杀 ,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 定社会秩序。体现了古典人道主义,具有进步意义,后人多加以肯定。 C.伦 理观上主张“性相近也”。 D.教育思想:“

32、因材施教”, 采取启发式教学。“有教无类” 是教育史上的创举,推动了社会改革,并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成为最负盛名的伟大教育家。“学而时习之”“当仁不让于师”。 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教育贡献:创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即教育由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文化贡献: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 评价:孔子思想不能满足新兴的地主阶级统治者的要 求,未能受到重用。今天,孔子的思想主张,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伦理道德上强调阶级调和、社会和人际关系和谐,如注重自我修养、尊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德的精神依然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受到世界各国的尊重和推崇。 孟子 、 荀子 的基本

33、思想: 孟子名轲, 有 “亚圣 ”之称 ,著有孟子 。 荀子名况,著有荀子 。战国时期 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 显学 。 8、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和对待孔子的思想。 ( 1) 评价: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是“仁”和“礼”。 “仁”: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借鉴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 “礼”: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 2)

34、 做法:古为今用,批判继承。 对孔子思想中大量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孔子强调”仁”、“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强调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可以说是古代社会和谐思想的典型,在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儒 家思想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尤其是它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谐人际关系,与时俱进,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异曲同工的; 孔子思想中 “民无信不立 ”的诚信观念、 “和而不同 ”的和谐思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的政治信仰等思想精华,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对有些内容可抽去其保守性的思想内核

35、,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 例如孔子所追求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体现了其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在今天 早已行不通了,但“礼”作为一般的政治、伦理、道德规范,仍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 3) 孔子思想的深远影响: 孔子的学说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成为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儒学礼教德治的精神,能够有效地促进人格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协调入际关系,有利于培养进取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儒学在中国文化长期稳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孔子的学说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

36、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理 论家和教育家,被推崇为圣人,受到后人10 的景仰。 9、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以及启示。 ( 1) 影响: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突出了古代中国特有的民本思想。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以后 2000 多年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思想(除了佛学的传入之外)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后经过不断发展最终脱颖而出,一枝独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道家学说构成了 2000 多年 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

37、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了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 2)启示: 思想自由 是百家争鸣给我们的 一条 重要启示。百家之学之所以能够在 春秋战国时期 得到良好的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是同这 时期 思想自由 的 氛围分不开的。思想自由是百家争鸣的真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价值,是文化繁荣和社会健康发展的保证,弥足珍贵。 以史为鉴,我们今天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就必须切实贯彻双百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 进。 10、关于宋明理学: ( 1)宋明时期,儒学从佛、道中吸取有益的内容,形成更为理论

38、化、思辨化的新的思想体系。 其 “ 新 ”主要 是指,在外来佛教文化与本土道教文化的不断冲击下,建构在具有理性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思维之上,通过诠释心性与本体、伦理与天道的联系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使儒家道德学说获得了形上性和整体性的论述,传统儒学内部的逻辑结构、价值转向、道德结构都获得了新的认识。 ( 2)新的儒学体系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所以称为“理学”。 作为一种哲学化的儒学,理学具有双重性。它的出现更加强化了封建主义的精神压迫,使 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的统治,桎梏人们的创造思维。同时宋明理学又是儒学思想中的精华的发扬光大。理学家们的辩证思维言论,体现出丰富的价值。 宋代以来,“程朱理学”占统

39、治地位,明中期,王守仁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心学”日益占据重要地位。 ( 3)宋明理学的影响: 宋明理学(心学)在政治、教育、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深远。理学强调道德修行,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但是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片面强调“重义轻利”,产生消极影 响。 11、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 1)相同点: 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承认“理”的存在。 本质相同,都有助于统 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 ( 2)不同点: 对世界本原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