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专题八 合作共赢 走和平发展道路 教学目的 通过本专题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基本特点,认清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条件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掌握中国共产党在外交方面的基本原则、方针和政策;全面认识国际形势的变化,准确认识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战后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的认识和把握。 2.正确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3.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4.中国在 当今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扮演的角色。 教学内容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世
2、界形势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和战略性意义的问题,就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是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 (一)毛泽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 如何判断世界范围的战争与和平问题,历来是观察和估量国际形势、制定和执行内外政策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第一、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坚 持新的世界大战既有可能发生又有可能防止的两点论。 第二、在认识战后国际矛盾和战略力量对比上,毛泽东先后提出了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 第三、毛泽东过根据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先后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思想:各国的事情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反对
3、帝国主义干涉和称霸;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是平等的,反对以大压小、以强凌弱;支持世界杯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和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结成广泛的反帝反把斗争国际统一战线等著名论断。 毛泽东的这些思想过去、现在都对我国外交产生了重要影响,是我国外交的重要法宝 。 (二)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 新判断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后,邓小平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判断。 1985 年,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 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邓小平时代主题新判断的基本点: ( 1)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
4、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 3)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 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 4)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因为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要清醒地看到,当 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三)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十八大强调和平和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主题就是多数国家多数人民在思考在做的事情,大家都在思考什么做什么
5、呢?就是和平与发展。 所以大家2 看媒体报道,奥巴马在美国一个高中的讲话提到中国,你看他提到中国的时候说了什么,他没有说中 国的意识形态制度和美国是对立的,没有说中国的强大崛起是美国的威胁,而是说中国、印度在大力发展教育,很快会赶超美国,美国如果在教育方面再不抓紧,美国的学生再不好好学习,就要被中国、印度赶上,他提到的仍然是发展。奥巴马在每年的国情咨文中,每次提到中国都在说,中国有世界最快的高铁,中国每年培养 100 多万工程师,他都是在告诫美国要努力。所以世界上最强大国家说的想的也是要发展。 十八大同时指出,世界是政治多极化的,经济全球化的,文化多样化的,社会信息化的四化趋势。世界多极化,经
6、济全球化中央过去提过,但是文化多样化 ,社会信息化,而且把这四化放在一起是十八大第一次提出,全世界也是这种四化的趋势。中央对国际形势的总体判断。 由于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交织,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也是中央一直的判断。 虽然国内外有些动荡的,包括我们南海、钓鱼岛的问题,朝鲜的问题,叙利亚、伊朗的,但是国际形势总 体是稳定的。国际形势稳定不稳定看大国的关系,只要大国
7、关系相对稳定,国际形势就是稳定的,小国有多少国家打仗,大国和小国有多少矛盾都不影响国际形势的总体稳定。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只有大国之间打仗才是世界大战。十八大号召我们要了解世情、国情、党情,你了解世情不能跟着媒体走,媒体整天报道的都是负面的、具体的,所以大家跟着认为世界很乱,世界很糟,世界很不行,其实问题是少数的,总体是缓和的,因为大国之间的关系是稳定,大国之间不打仗,总体形势就是稳定的。 二、 不同历史时期的外交政策 1、新中国成立 初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 2、 1953 年 12 月 31 日,周恩来在
8、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完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 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初,我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进入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和禁运,社会主义阵营内部也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外交政策重心由“一边倒”调整为同时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 4、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对外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调整。 20 世纪 70 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毛泽东审时度势,果断地决定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提出了“一条线”与“一大片”的外交战略。 20 世纪 70 年代到 80年代初,由于 1969 年苏联对中国领土珍宝岛的入
9、侵,导致了中国和苏联的关系跌到了谷底,苏联成为中国安全的最大威胁,美国看到了社会主义阵营中两个大国的不和,加上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失败以及苏联实力的急剧窜升,美国的战略开始出现调整。在此种国际格局的大背景下,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一大片、一条线”的外交方针。“一条线”是指按照大致的纬度划出一条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 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一条战略线,团结这条“线”的外面的国家(这就是一大片),共同抗衡野心最大的苏联。此时已经开始改变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办法来处理国际关系。 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外交取得了建国以来的最好成就。中美建交,开启了中国和美国友好的大门,这为中国的国家安全良性的外部
10、环境,改变了“两只手打人”、“腹背受敌”的局面,而且在 1971 年中国进入联合国,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上开始发挥中国的影响,更加有利于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5、 “真正的不结盟”和邓 小平外交思想 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对国际形势作出新的分析和判断 ,并对我国的外交战略和对外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外交思想。 邓小平坚持独立自主,在国际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奉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 。 28 字外交方针: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善于守拙、决不当头 6、江泽民基本上继承和发扬了邓
11、小平的外交思想。 7、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8、 习近平的外交新思想关于外交的方针,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讲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这是我们在世界上高举的旗帜,我们要和平、要发展、要合作、要共赢,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是我们十八大以来一直讲的。 十八大及十八大以来也有新的提法,提出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特别是后面一句话,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负责任”原本是美国等西方国家要求我们的话,要求中国对国际社会负责任,我们刚开始拒绝,现在我们接受了,而且写进了党的
12、代表大会报告里面,过 去十七大、十六大、十五大,中央都在讲我们要承担起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责任,现在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要发挥世界大国的国际责任,这确实是有变化的,一个是发展国家的责任,一个大国责任 三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视野下的中国外交 ( 一 )世界格局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1、什么是世界格局? 世界格局就是指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经济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换言之,世界格局就是国际舞台上的力量对比状态。 世界格局的构成要素并不是所有的国际行为角色,甚至并不是所有的国际行为主 体(国家的和非国家的),而是“国际政治、经济力量”。所谓国际
13、政治经济力量,是指在国际舞台上能够独立发挥作用,并对国际政治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具有巨大影响的经济、政治单位。这些单位可以是主权国家,也可以是国家集团或国家联合。 什么叫世界格局?它有几个层次的意思:第一,大国和国家集团,比如欧盟就是一个国家集团,东盟就是国家集团;第二,大国和国家集团之间的博弈。什么叫博弈,就是讨价还价,为自己的利益在那里竞争;第三,在博弈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或者均衡的权力关系,就是权和利,这叫世界格局,或者叫国际格局。 决定一个国家在 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七个。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国土面积和人口、世界货币、制度或者规则、软实力。 七个因素加在一起构成了一
14、个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综合考虑,今天世界格局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组成的既得利益集团,它们主导今天的世界,靠制度和规则来主导。现在的规则对他们是有利的,所以他们要积极维护这种规则,通过这些规则来保护他们的权利,扩大他们的权利,同时贬损和阻止其他国家和竞争对手。但是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世界的发展并不是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多极化的趋势明显增强。 2、世界多极化在曲折 中发展 世界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级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重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势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 近几年的世界格局越来越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一直说
15、多极化不可逆转。美国从苏联解体一直到 9 11 之后打伊拉克,这段时间是美国实力最强盛的时期,4 用我们当时的话说,就是世界多极化的进程在曲折中发展,实际上就是美国的单边、独霸非常突出。尤其是苏联解体之后,西方盛行 所谓的历史终结论,就说社会主义国家将成为历史,将来西方资本主义要称霸全球。 最近这几年,国际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新兴大国群体性的崛起。中国是最突出的,还包括一些其他的新兴的发展中大国,比如俄罗斯,它衰落之后现在重新振兴。最突出的就是金砖四国,这是美国高盛公司发明的词。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这四家,是当前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大国。过去世界上的富国俱乐部是七国集团,俄罗斯加入之后叫八国集
16、团。七国集团在二十年前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有 70-80%,现在这七个国家加起来只占 50%多一点。这从总体的经济实力上来讲,是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 现在西方也看到了自身实力的下降和地位的变化,也围绕世界格局提 出了一些新的说法。美国学者提出“无极世界”, 法国前总统萨科齐提出“相对大国论”, 此外,还有很多别的说法,比如“一超多强”,“单极加多级”等等。我们国内的一些学者针对过去的“一超多强”的说法,建议把“多强”放在“一超”前面,也就是说,一超的地位相对下降,一超还是一超,但是多强在上升。 当今世界,一大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区逐渐形成,多极化趋
17、势逐步清晰。但各种力量的对比并不平衡,一个超级大国和多种力量并存,是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前的较长过渡时期内世界力量对比的基 本态势。 这就是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已经体现出来了,迟早要反映到国际机制、治理机制上。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的治理结构改革已经迈出重要步伐,尤其是二十国集团峰会取代八国集团峰会上升为世界经济治理核心机制,初步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事务的长期垄断,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治理中的发言权和规则制定权。 应该怎么去评判美国的实力地位? 美国人非常有忧患意识。现在美国是世界老大,特别是军事实力,基本上可以说是天下无敌,但他们总有一种担心,从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
18、开始,一直有这种关于美国是否衰落的反思,到最近后美国世界这样的书,都提出美国要警惕自身实力的衰落。 2010 年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第一次国情咨文的报告,他喊出了一个口号,美国不要做老二,拿这个来振奋美国的民众。 美国从小布什发动两场战争到金融危机,它的软实力确实受到了很大损害,在国际上已经不能像过去一样为所欲为了。但我们不能小看美国的自我修复能力。美国历史上经历了很多次这样大的危机或挫折,包括和苏联进行军备比赛,苏联首先把人送上太空,最后的结果是美国又振作起来,很快把人送到月球上,超过了苏联。越南战争也是这样,它很快又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说美国的创新能力非常强。所以美国总能掀起一轮一
19、轮的产业升级,从房地产到网络经济、知识经济,到金融,再到现在要寻找低碳经济的增长点,它总能不断推动自身向前进。所以总的来讲,我们不能很轻易地说美国现在衰落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预测资本主义进入末期,实际上这个末期可能还要持续很长时间。 3、 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同世界关系的新变化 ( 1)我国的影响力大幅度提高: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比如说,国际力量对比发生的变化、大国关系的调整,这些都和中国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在其中都是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之一。国际体系的改革,比如 20 国集团,我们都将成为新机制的核心成员,安理会改革中我们也是举足轻重的力量,大国关系的变化,怎么应对中国崛起,怎么处理对华关系,也是其他
20、各大国战略的核心内容。全球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中国。现在国际上公认,没有一个重大的国际问题可以离开中国和美国两个大国得到解决的。过去是少不了美国,现在也离不开中国,包括朝鲜,伊核等等,都觉得如果中国不作为,这些问题都解决不了。 5 ( 2)中国海外利益的发展:中国对外利益的发展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也要求我们要有一个全球性的视野来看待中国的国家利益。已经不能再仅限 于 960 万平方公里这么一个范围。必须有一个全球视野去考虑国家利益的拓展,因为我们对外界的依赖也来越高。 ( 3)外界怎么看中国: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来华访问,和我们的领导人会谈,在中央党校讲话,他说你们中国人不知道在
21、外国人的眼中你们中国是多么的强大。美国、欧洲最权威的民意测验连续三年进行调查, 60%的人认为中国是现在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是 60%的美国人和欧洲人的态度。怎么能得出这个结论,看数字我们也不是最强大的,但是多数人就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我们的实力在增强,包括我们的军力。 有惊呼中国崛起的,有指责中国傲慢的。 过去有中国威胁论、责任论,现在又出现了一个中国强硬论。有唱衰中国的声音。也有一些理性的客观的声音,认为研究中国的发展模式可能对他们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总而言之,世界看中国的眼光非常复杂,一些西方国家的心态很失落,眼看中国发展起来了,心里酸溜溜的。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看法也存在一些不同
22、的声音。过去一些周边国家、非洲小国对中国完全是友好,现在有些变化了,一个是他们自己也发生了改变,一个是西方的挑拨起了作用,它们也越来越觉得中国当老大了,不管穷哥们了,能够同甘不能共苦了。周边有些国家甚至提出要拉美国来制衡中 国。 ( 4)我们怎么看自己:在大国崛起的历史上,中国很独特,有着多重的属性。我们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最基本的区别。有的说中国是地区性大国,有的说已经成了全球性的国家。中国在世界上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我们自己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还没有到世界强国的地位。和其他大国相比,中国的崛起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中国是现在大国中唯一一个没有完成统一大业的,我们世界上
23、邻国最多的国家,还有意识形态的因素等等。 (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讨论中国的国际战略、外交政策,还要弄清楚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时代, 二是世界格局是怎样的。首先要弄清楚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什么时代。最简单地说,今天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正式文献中,一般都是使用“经济全球化”,很少用“全球化”。 1、什么是全球化? 有人统计过,过去二十年,在媒体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十个词汇中,全球化算一个。大家都在谈论全球化,但什么是全球化却没有共识,这个概念争议很大。有位记者对全球化有这样一个定义,他说全球化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概括,全球化就是一个英国王妃和她的埃及男友,乘坐着一辆由喝多了苏格兰威士忌的
24、比利时司机驾驶的一辆装着荷兰发动机的德国汽车,被一 群骑着日本摩托车的意大利狗仔队追踪,在法国的隧道里发生了车祸,抢救她的是美国医生,用的药主要产自巴西,这就是全球化。这个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就是戴安娜王妃。你不得不承认这个记者很睿智,他用这个小故事抓住了全球化的本质特征,也就是各国各地区相互依存度的迅速提升。 全球化就是这么一个现象:相互依存的提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出的全球化的定义,主要有三个内容:一是贸易的增长;二是资本的流动;三是技术的扩散。伴随全球化的还有两个东西:一个是全球问题越来越凸显。另一个问题是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提高。全球性的规则越来越多,范 围越来越大,这是全球化一个非常重要
25、的特征。 2、正确认识和对待经济全球化 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世界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在加速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对所有国家有利有弊。 6 发展中国家在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时,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巨大风险和安全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趋利避害。尤其要争取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向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调整。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加深,一旦某些国家和地区发生经 济危机,世界各国都要受到冲击。因此,全球化的经济需要全球性的合作,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利于各国共同发
26、展。 世界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 三 ) 机遇 与挑战 十八大指出纵观国际国内形势,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判断是从十六大开始的,就是 21 世纪头二十年是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国际形势总体也利于发展。所以我们习主席和李总理一直讲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这个战略机遇期。去年中央召开了周边外交工作会议,这个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 一次,仍然提出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要利用好。这不是一句空话,我们看网络上的一些人,还有一些专家学者,一直强调国际形势的严峻性,好像中美之间,中日之间,或者和越南、菲律宾,或者南海、钓鱼岛好像随时要
27、打仗,如果按照这样的判断,就是认定世界的主要趋势是战争。我们回顾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当时邓小平同志就告诫全党,大战一时半会打不起来,我们可以把主要的精力用在经济建设上。所以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三次党的代表大会都强调我们现在是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就是世界总体是和平的,是发展的, 而不是打仗。所以按照中央的判断,还是要以中央的判断为主,就是我们还是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总体来说是和平的,是有利用于发展的。 从国际来看(有利): 国际形势总体稳定;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不会中断,促进共同发展的有利因素在增加; 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
28、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加快发展的条件更多; 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我国提升国际话语权面临新的机遇。 从国际来看(不利): 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内难以 明显好转,将对我国稳定出口增加难度; 全球各领域全方位竞争日趋激烈,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调整经济结构的巨大压力。 国际金融商品市场可能持续动荡; 我国周边环境中的战略压力和地缘政治风险有所突出。 从国内来看(有利): 经济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更加强固; 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 制度优势日益显现。 国内(不利): 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 经济结构调整进展 缓慢;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四)走和平发展的道
29、路 7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一支重要的力量。中国将如何发展? 2003 年 12月 10 日,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发表了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全面阐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思想。 2003 年 12月 26 日,在纪念毛泽东诞辰 110 周年座谈会上,国际主席胡锦涛再次强调,要坚持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贡献。 2004 年 3 月 14 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阐述了中国和平崛起 的五要义,重申中国永远不会称霸。 2005年 3 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再次重申了中国社会主义
30、现代化建设道路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 1、 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特征 概括起来讲,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和内容,四个方面: 第一,中国的崛起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以自己的发展,更好地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第二,中国的崛起应把基点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的同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雄厚的资金积累,以及改 革带来的机制创新。 第三,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世界。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第四,中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
31、胁任何人。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目标是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现在不称霸,将 来即使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前面几条讲的是途径,第四条讲的目标和结果。 这条道路最鲜明的特征是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 2、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 、原则 第一、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第二、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第三、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原则: 中国坚持走和平
32、发展道路,决不能放弃我国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的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中国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我们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将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 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3、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 中国正是看到了世界历史上大国崛起中有不同的道路,才以一个宣言的形式向全世界作出了自己的选择和承诺。 ( 1)、中国和平发展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避免了那种建立殖民体系、争夺势力范围、对外武力扩张的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 ( 2)
33、、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 ( 3)、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引导国际格局演变和国际体系变革。 (五 )独立自主与合 作共赢 8 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两句话是中国具体的外交政策,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在重申,进入新世纪以来每次党代会都在重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是我们政府官方外交定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 1982 年党的十二大提出来的,三十多年来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直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是我们外交政策的定义和表述。独立自主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不结盟,一个是中国不依附于任何一个国家
34、和国家集团。和平外交政策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我们的外交为国内的经济建设创造和保持和平的 环境,一个是要为世界的和平做出贡献。我们是一个大国,是国际社会的成员,要促进世界和平,要维持世界和平,最近十年来我们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最多,有些人甚至做出了牺牲,我们现在承担联合国维和费用每年两亿多美元,约合十几亿人民币。 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经过几代人不断努力和探索,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不断丰富和完善,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主要有: 第一、把国家主权和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反对任何损害我国的独立、主权、安全和尊严; 第二、从我国人民和
35、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坚持国家主权的独立,决不屈从任何外来压力; 第三、坚持各国的事务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决定,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第四、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 第五、坚持不同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永远不谋求霸权。 2、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第 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
36、的基本准则。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3、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 1)为什么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由我国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和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所决定的;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符合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客观要求。 ( 2)如何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必须推动建立更加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通过深化合作促 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重在推进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享受发展成果。 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
37、应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文化上应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四、 习大大的外交战略及我国当前外交工作的总布局 (一) 习大大的外 交战略 9 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开创了新的格局和路线。 中国的大外交战略基本形成,人们已经把2015 年视为是中国的“大国外交年”,但这不仅是指亚太经合组织会议、领袖外交等这类日常外交,更是指中国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其大外交思路和战略等的筹划
38、。新的外交思路就是“两条腿走路”的大外交:一方面是与美、欧、俄等建立新型大国关系 ;另一方面是面向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的新丝绸之路 ;连接这两个方面外交的则是“周边外交”。 2014 年算是中国打基础的一年, 2015 年中国应该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互信,寻找双方合作的契合点,根据各 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特点,做出不同的项目和方案,实行“订制外交”。 1、 “主场外交”尽显中国魅力 (1)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 49 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及高级官员出席 9 月 3 日的中国抗日战争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 70 周年阅兵式。 中国从大战略的眼光、用政治艺术的手段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
39、胜利,有两个层次上的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和 日本的话语权之争。 现阶段的中日关系,表象上是领土争议问题,背后是国家形象、国际角色之争:即到底谁是亚洲和平的倡导者或者维护者,谁是亚洲和平可能的威胁者,双方围绕着这个问题所做的舆论争夺,实际上是亚洲的领导权和发展方向的竞争。因此抗战胜利 70 周年纪念活动是新一年中日博弈的一个舞台。 中国要力争唱好这台戏。而另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是国际秩序的调整问题。现行国际秩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奠定的。其中安全和政治秩序的核心,是五大战胜国构成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日本想要调整这一秩序,摆脱战败国的不利地位, 成为“正常国家”;巴西、印度、德国等战后崛起的国家也
40、想加入常任理事国的阵营。 在维持这一国际秩序上,中、美、俄等国有一定的共同利益,但想法也不一样。美国想要维持的是秩序霸权,压制新兴大国的崛起。中、俄、法等国则希望国际秩序向更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围绕着二战胜利 70 周年纪念这个时间节点,各国对于战后国际秩序的改革问题的博弈将非常微妙。中国在国际秩序的维护和改革上,同样有争夺话语权、创制权和共同领导权的问题。 (2)办好主场扩大朋友圈: 3月 28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海南博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 2015年年会开幕式 并发表主旨演讲。 习近平主席出席中国 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亚投行协定签署仪式,在西
41、安会见印度总理莫迪,中国完美演绎“主场外交”。 在博鳌亚洲论坛 2015 年年会上,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强调,我们要把握世界大势,跟上时代潮流,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洲是世界的亚洲。亚洲要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必须在世界前进的步伐中前进、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在年会期间,习近平还同出席博鳌 亚洲论坛 2015 年年会的 40 位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习近平强调,我们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将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与投资,促进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与新型工业化,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民共享
42、发展成果。 在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时,习近平指出,“德不孤,必有邻。”只要中日两国人民真诚友好、以德为邻,就一定能实现世代友好。中日两国都是亚洲和世界的重要国家,两国人民勤劳、善良、富有智慧。中日和平、友好、合作,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6 月 29 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 行协定签署仪式的各国代表团团长。习近平指出,签署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标志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迈出具有历史意义的步伐,展示了各方对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庄严承诺,体现了各方团结合作、开放包容、共谋发展的务实行动。中国愿同各成员国一道,将亚洲基础设施10 投资银行打造成专业、高效、廉洁
43、的新型多边开发银行,共同为促进亚洲和世界经济繁荣作出贡献。 除上述活动外,习近平还在中国会见了多位外国政要,包括印度总理莫迪、法国总理瓦尔斯、韩国总统朴槿惠、比利时国王菲利普等。其中,接待印度总理莫迪安排在西安,被 媒体广泛关注,称为“家乡外交”。中国最高领导人在首都北京以外的城市专程会见外国元首,尽管这样的安排在中国外交史上并非首次,但仍属罕见。两国领导人在西安参观会谈,从历史聊到现代,共话中印友好情谊。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龙象共舞”提供了新机遇,而莫迪上台后提出的“向东行动”政策,正好与之呼应。习近平在与莫迪会谈时指出,当前,中印都面临实现民族复兴的历
44、史机遇,中印关系存在实现飞跃的巨大潜力和现实条件。双方应该顺应历史潮流和各自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需要,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 (3)大国领导人来华访问。 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将于 10 月 29 日至 30 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默克尔任内第八次访华 目前,根据德国外贸与投资署今年最新出台外国投资报告, 2014 年中国成为在德国项目投资数量最多的国家,创纪录的达到 190 个,大幅超过第二名美国 (168 个 )和第三名瑞士 (130 个 )。与 2013 年相比中国在德国的投资数量增长了 37% 。 自 1985 年以来,合肥学院与德国多所应用科学大学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并取得了积极成
45、果。 2009 年 11 月,合肥学院与德方合作院校德国合作院校签署合 作协议,确定共建“合肥德国应用科学学院”。合肥利用德国优质的教育资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培养符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德国工业 4.0 与中国制造 2025。“创新”将是德国总理默克尔此次访华的重要议题。因此,此次李克强总理邀请默克尔访问家乡合肥,重点将会围绕德国工业 4.0和中国制造 2025来进行。“工业 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随着“德国工业 4.0”与“中国制造 2025”战略合作的不断深入,对中德两 国制造
46、业的发展乃至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总理默克尔前脚刚走,法国总统奥朗德 11 月 2 日就来华访问。 11 月 30 日至 12月 11 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将在法国巴黎召开, 访华主要目的是确保今年年底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COP21)成功举行。法国总统担心富有国家如不提出坚定的财务承诺,就不可能达成挽救全球气候的协议,年底的巴黎气候会议恐将以失败收场,记者会上宣称要与国家主席习近平一起,为 12 月份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取得成功,共同发出呼吁, 实质上在波恩会议上,法国外长法比尤斯道出了法国总统来华 的目的:为避免把所有难题都拖到巴黎峰会最后一刻,法国希望各方最早能
47、在 10 月达成一份事前协议。笔者认为法国总统来华主要是要达成一项协议,把双方关注的大部分问题给解决掉,使巴黎峰会专注于“收尾和重点争议问题”,以期望 12 月的联合国气候大会能取得成功,从而避免重蹈 2009 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未能达成协议失败的覆辙。 2、大国外交: 提世界信心显大国担当 (1)习主席 访问俄哈白三国 “一带一路”合作再深化 5 月 7 日至 12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访问哈萨克斯坦、出席在俄罗斯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 70 周年庆 典并访问俄罗斯、对白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6 天时间里,习近平主席同三国元首深入交换意见,出席了近 50 场双、多边活动,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多角度、深层次阐述中国谋和平、促发展、推共赢的重大主张。习近平主席同三国元首之间建立的深厚友谊和彼此互信,为国家关系的继续顺畅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三国均高规格接待习近平主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