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关系的回顾与展望.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490408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欧关系的回顾与展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欧关系的回顾与展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欧关系的回顾与展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欧关系的回顾与展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欧关系的回顾与展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 欧 关系的回顾与展望 冯仲平 前言 欧洲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特别是 2008 年中国奥运年中欧关系之间问题不断。开始奥运火炬在欧洲巴黎、伦敦传递受阻,随之“ 314”西藏动乱事件反映非常强烈,部分国家的领导人要抵制或威胁抵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同时这一年法国总统萨科奇不顾中国反对一意孤行借鉴了达赖喇嘛,中欧关系相比较以往平淡了很多。但实事求是的讲,中欧关系在我国战略地位上还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没有理由不重视中欧关系,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从 2004 年起,欧盟取代日本、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 2007 年,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 2008 年,对欧盟的出口

2、占我国出口总量的 16.6%,由此可以想见欧盟在外交中的地位,但中欧关系近几年来日益复杂化,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问题会涉及中欧关系的特殊性,其次会讲到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中欧关系的发展历程,第三个方面会涉及引发中欧关系摩萨不断的主要原因,第四个方面会解释中欧关系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包括武器解禁问题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 一、 中欧关系是一个特殊的关系 (一 ) 中国和欧盟的关系 中欧关系之所以是一个特殊的关系,是因为中欧之间的关系不仅 包括中国和欧 盟的关系,还包括中国和欧盟成员国的关系,如法国、德国、英国等国的关系,这是中美、中俄、 好了我现在开始讲第一个问题,中欧关系是

3、一个特殊的关系,包括了两个方面,我们讲中欧关系实际上是两个意思,两个层面,一个是中国和欧盟的关系,在一个是中国和欧盟成员国的关系,比如法国,德国。英国的关系。这与中美,中俄、中印、中日之间的关系都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一涉及到中欧关系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和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包括中国和法国、英国等国家之间的关系,但中欧关系和其它关系不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层面就是欧盟和欧洲这些 单纯的地理概念不同,欧盟是一个权力很大的机构组织。二战以后,欧洲开始了一体化进程,西欧国家间的融合,包括国家之间的一体化、经济一体化、政治一体化的历史和过程。欧洲一体化的实质就是欧洲传统意义上的国家自动的把一部分主权上交或让

4、渡给一个超国家机构,然后由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共享主权,这就是欧洲一体化的核心,这一超国家机构就是欧盟等机构,这些国家将一部分主权让渡给欧盟就决定了中国必须与欧盟打交道。 别的地区也存在相类似的概念,但和欧盟的含义差的很远,像拉美、亚洲,提到美国和亚洲的关系其实主要还是美国和日本,美国和 印度,美国和中国,美国和朝鲜的关系,不存在美国和亚洲的关系。但中国和欧洲的关系很重要的层面就是中国和欧盟的关系。举例说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走过了非常漫长的道路, 2001 年朱镕基总理和欧盟的代表开玩笑,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历程很漫长,谈判的人从黑头发谈到了白头发。之所以这样漫长,主要就是因为中国

5、要和 WTO 所有成员国进行了谈判,不过当涉及到欧洲国家时,仅需要与欧盟代表谈判就可以了,由欧盟代表 15 个国家来进行中国的入世谈判,凸显了欧盟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重要性。 要与欧盟诸国打交道,就必须了解欧盟有哪些 方面的权利,关于这一点必须从欧洲一体化的历史讲起,二战后,即 1951 年欧洲成立了煤钢共同体,当时有六个国家组成,西德,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圣堡,这一时期的一体化主要针对煤和钢两个领域,主要是为了防止战争发生,将钢、煤统一在一起。后来欧盟诸国后来煤钢共同体不仅起到了防止战争的政治目的,而且也告诉欧洲人,联合体经济上的利益也是很大的。随后一体化就不可阻挡, 1957 年,

6、欧洲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前面涉及到的六个国家实现了关税同盟。所谓关税同盟就是国家内部取消了关税,并对内实行统一的关税。 实际上,欧洲一 体化方面取得的最大的成就在经济货币领域。 1999 年,欧盟建立了经货联盟(经济货币联盟),实现了统一大市场, 1999 年出现了统一的货币欧元, 2002 年欧元成为有形货币进入市场流通,随后德国马克,法国法郎,意大利里拉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所以在经济货币领域中国必须要与欧盟、成员国打交道。 欧洲一体化有两个方向的发展,一个是垂直发展,即我们讲的深化,欧洲一体化的程度不断深化,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深化,主要是指成员国不断扩大。之前欧盟的前身 欧洲共同体只有六

7、个国家,扩展到今天已经多达到 27 个国家。在这一过程中,英国 1973 年加入了欧共体。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丘吉尔提出把欧洲建成一个欧洲合纵国,即将欧洲建成一个国家,但丘吉尔提到的合纵国没有英国,他指的是欧洲大陆的国家。此时与英国一起加入欧洲共同体的还有丹麦、爱尔兰,这是欧共体的第一次扩大。 1981 年希腊成为第十个国家, 1983 年西班牙、葡萄牙加入, 1995 年瑞典、芬兰、奥地利这些中立的国家也加入了欧盟。欧盟最大的一次扩大是 2004 年 5 月 1 日,此次一共有十个国家加入欧盟,这十个国家俗称为“ 8+2”,其中“ 8”指的是前中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有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

8、伐克、斯 洛文尼亚、亚桑尼亚、埃托维亚、立陶宛,“ 3”指的是波罗的海国家,“ 2”指的是两个地中海的岛国,塞浦路斯与马耳他,欧洲共同体从十五个激增至二十五个国家。 2007年,又有两个国家加入了欧盟,分别是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因此目前的欧盟由 27 个国家组成,但欧盟扩张的步伐仍然没有停下来。 目前最有可能加入欧盟的国家就是克罗地亚,巴尔干地区的国家加入欧盟的前景是很大的,比较有争议的国家有格鲁吉亚, 2008 年饿格冲突之后格鲁吉亚、乌克兰加入到欧盟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争议最大的国家是土耳其,土耳其很早就提出了加入欧盟,但土 耳其的宗教和欧盟其它国家的宗教信仰差异比较大。总而言之,现在面

9、对的欧盟在经济、贸易、货币等领域内是一个很重要的机构,而且成员国不断的扩大。 (二 ) 中国和 欧盟成员国 的关系 目前 欧盟还远远不是一个国家,就像欧洲合纵国、美利坚合纵国一样,丘吉尔讲过要成立欧洲合众国的梦还漫长,欧洲这些国家到目前为止只是把一部分主权上交到布鲁塞尔,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权利如政治、外交等权利由本国保留和决定。如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欧洲国家的支持与反对完全由成员国自行决定,欧盟还没有共同的声音与政策在较大的问题上统一表态。因此,中欧关系 包括两个层面,欧盟层面与成员国层面 二、 改革开放 30 年来,中欧关系主要是经贸关系 (一 ) 中欧经济互补性强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欧关系

10、能够保持不断上升的势头是有强大的内动力的。中欧之间相互吸引的方面最主要的还是经济利益。经济利益的重要特征就是吸引力大,双方经济互补性强。从 1995 年开始,欧盟连续发表对华政策文件,截止到 2006 年,欧盟共发表了 6个对华政策文件,从这六个对华政策文件中就可以看出经济利益、贸易关系、贸易合作是对华政策的核心,也是欧盟最看中的一点,具体讲欧洲人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后能够吸纳欧洲产品的潜 在市场前景,并且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中国 13 亿人口的潜在市场。这对欧洲经济的发展而言是具备非常重要的鼓励意义的,同时中国生产成本比较低,劳动力比较便宜也是欧洲企业家看中的。 (二) 欧洲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

11、重要的高新技术来源地 反观我们中国,改革开放前毛泽东将世界划分为三个地方,将欧洲定位为第二世界,当时中国的战略措施是拉欧抗霸,欧洲是我们要谈的战略对象。这是冷战时期我国对欧的政策,但改革开放以后,也就是 1978 年以来,中国人眼中的欧洲首先是能够给我们提供重要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发展经验与管理经验,同时欧 洲作为发达国家,其资金技术也很重要,中国对市场的依赖性也以日剧增。笔者有个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是大概 90 年代初,在英国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研究库,叫英国皇家事务研究所参加座谈讨论时,提到欧洲对中国而言就意味着资金、技术等优势,但是当时英国外交部远东司负责对华关系的官员表态说,目前我们

12、欧洲非常看重中国的市场,而且有一天或者说不久的将来欧洲会成为中国的重要市场。当时笔者对这种论调不以而然,目前来看英国外交官员的这种判断是对的, 2006 年后欧盟超过日本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2004 年中欧贸易达到 1773 亿美元, 2005 年超过了两千亿, 2006 年达到 2713 亿美元, 2007 年超过三千亿, 2008 年开始突破 4000 亿,达到4200 多亿。从 2004 年至今,欧洲一直保持着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的位置, 2007 年以后欧洲成为中国出口的最大市场。因此欧洲也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经济利益市场。 但是在这些欧洲国家之中,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还有所不同,比如

13、德国,德国是我们国家在欧洲市场贸易中占 1/4,同时也是欧盟第一个与中国发展市场贸易的国家。英国则是对华 27 个国家里投资的第一大国。法国也和中国有很多合作,如亚太湾核电站、高铁、大亚湾核电站等 的合作比较突出。同时法国的旅游比较发达,对中国的吸引力比较大。 改革开放后欧洲成为中国最大、最重要的高新技术来源地,目前中国从欧洲引进了大量的新技术并学习了非常重要的管理和发展经验,这也是欧洲对中国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上涉及到的内容就是长期以来中欧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核心动力。这一情况在稍后的内容中还会提到,因为中国的重要性正在上升,欧洲的作用也在增加,中欧关系还在不断发生变化。 三、 近

14、年来,中欧关系摩擦增多是新、老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 近年来中欧关系摩擦突然增多,问题不断,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前一段时间笔者在中宣部的会议、环球时报、世界知识等的会议上系统的阐述过这一问题,中欧关系近年来特别是 2008 年北京奥运会这一年出现这么多问题,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 经贸关系的原因 影响中欧关系发展最重要的原因是中欧之间的经贸关系出现了问题,中欧关系最重要的关系就是经济贸易,这一方面不仅是欧洲国家看重的,中国也非常重视。由于中欧关系之间的互补性特别强,所以能够保持稳定的发展状态。但目前这一状态发生了一些变化,中欧关系的竞争性开始突出,竞争方面正在增加,具体反映在以

15、下几个方面。 1、中国制造业或劳 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发生冲突 中国的制造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对欧洲有一定的吸引力。再加上南欧、地中海一些国家制造业升级慢,所以中国目前与北洲国家之间的问题不突出,但和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之间由于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带来的问题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就是中国鞋城在西班牙被烧的事件。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西方人认为中国的制造业与西方制造业开始出现了一些竞争与挑战,会威胁西方国家制造业的发展。实质上西方国家的担心是有道理的,目前,中国的制造业正在由低端向高端发展,提出的竞争是全方位的,不仅是现有劳动密集型企业领域的竞争,所以欧洲出现了中国威胁论,主要论调就

16、是工业威胁论,西方人认为他们的失业也是因为中国这些新型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西方人是受害者。 2、贸易赤字化的威胁 近年来,贸易赤字化成为中欧关系最大的问题,欧洲人认为对华贸易赤字已经超出了他们所能容忍的地步。按照欧洲的统计数字, 2007 年欧洲整个对外贸易赤字有 90%以上的比例是发生在和中国的贸易关系上。并且欧洲方面还有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数据支持,欧洲人认为尽管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但欧盟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中国对欧盟的出口,欧盟 27 个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总额加起来还不如对瑞士的出口。尽管中欧之间的贸易数额正在不断攀升,目前达到了 4200 多亿,但这主要是中国对

17、欧盟的出口在不断发展。贸易赤字也是欧洲这几年一直炒作中国威胁论的重要论据,而这种忧虑实际上影响了中欧关系的正常发展。 (二) 国际环境的变化 2003 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最先站出来公开谴责美国的就是美国的两个重要盟友,法国和德国。法国总统希拉克与德国总理斯罗德的反美立场是非常明确的,比中国和俄罗斯都走在前面。这主要是因为冷战结束和 9 11 事件之后,欧洲人对美国的担心是确实存在的。欧洲担心美国搞单边主义的做法,担心小布什执政后会动用军事手段,武力解决国际问题。这种担忧的高峰表现在 2003 年欧洲国家公开反对美国伊拉克战争,并且联合中国、俄罗斯这些国家共同美国,牵制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

18、希望用多边主义抵制美国的单边主义。 欧洲多边主义战略随着 2005 年布什第二任期的开始慢慢调整,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美国单边主义政策开始收敛,美国更加重视自身的传统盟友。 2005 年德国总统默克尔上台,2007 年萨科奇取代希拉克成为法国总统,随着欧洲国家领导人的更迭,欧洲国家开始出现倾美趋势,在这一大背景下,欧洲 希望拉拢中国来制衡美国的政策已经过时。 (三) 固有的分歧 在人权主义这些所谓的西方价值观上,中国和欧洲国家有着很大的分歧。之所以会出现这些分歧,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中欧之间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拥有不同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差异。 笔者在英国完成了硕士、博士的学业,并在美国哈弗

19、大学、满顿大学当学者,在与欧洲国家交往过程中会明显体会到这种分歧。中国希望通过对话与谈判来缩小分歧,解决双方的矛盾,并且中国一直是这么做的,中欧有关人权的对话实际上也一直在进行,但要在短时间内缩短这种分歧是非常困难的。同时,欧洲对中国 的偏见是根深蒂固的,欧洲国家非常难理解拥有 13 亿人口的中国管理的难度,也许会有部分人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但还是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理解中国的问题,并且还有一部分欧洲国家和中国媒体可能也报道一些迎合欧洲口味的东西,这样就行了恶性循环,成为影响中欧关系的障碍。 (四) 新的分歧 中欧关系中的新问题层出不穷,近些年欧洲人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气候变暖问题,并且在这一问题上属于

20、领军人物,不仅自身发展的比较全面,而且一直在推动气候变暖问题的研究与发展。这样导致美国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比如中国和印度既要保持经济增长 ,又要因为环境气候变化问题承受来自欧洲国家的压力,而且对中国而言,这种压力又是首当其冲的,因为近年来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首位,这是肯定的,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基数。 另外中国长期保持经济增长的势头也造成了与欧洲国家的能源、资源竞争。同时,中国与欧洲也存在在非洲的影响力竞争,利益竞争,这些都是非常密切的。欧洲对中国在非洲的一举一动非常关注,并且发表了相当多关于中国在非洲的评论,政府议会通过了很多专门针对中国在非洲的文件报告。 中国和非洲的峰

21、会结束之后,欧洲受到的压力非常大。前两年,欧洲举行欧非峰会。由此可见 ,非洲是欧洲利益最集中的地区,也是欧洲非常重要的市场和资源能源来源地,欧非的贸易额实际上超过了其它所有地区的。同时非洲的安全、移民问题对欧洲来说影响是非常直接的,非洲相当多的国家还是欧洲的殖民地,欧洲在非洲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 ( 五 ) 欧洲自信心下降,受挫感增大 引发中欧之间矛盾比较多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欧洲自信心下降,受挫感增大。目前欧洲问题比较多。 2001 年之后,欧盟启动了热线宪法的过程,这一宪法被欧盟批准后,部分国家需要全民公决,就有一些国家否决了这一宪法。随后欧盟启动取代宪法的里斯本条约,随后又被否决了 。除此

22、之外欧洲还多次受到恐怖袭击,包括 2009 年伦敦爆炸。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欧洲近几年经济不景气。欧洲受到经济全球化影响的冲击是比较严重的,并且欧洲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前自身准备不足。这主要是因为欧洲的劳动成本高,二战结束后欧洲积累了一套高福利的制度,高税收,高福利很大程度的维持了欧洲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但随之增加了欧洲面对其它国际竞争的竞争力。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了欧洲自信心的下降,受挫感增大。 综合以上五个方面的因素,目前中欧方面的问题比较多,但是还要强调一点就是经贸关系仍然是比较根本性的问题。而且回顾总结 中欧关系这几十年的发展,当经贸问题比较少时,中欧关系总体就比较稳定,尽管我们面对的分歧一

23、直存在。但当经贸关系问题比较多时,价值观的分歧冲突就会影响中欧关系的发展。 四、 武器解禁与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关于武器解禁与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无论是媒体还是中国的领导人、普通民众关注的都 比较多,并且也是目前中国比较推动但没有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国希望欧洲能够剪除对华军售禁令,第二就是希望欧洲早日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 一 ) 武器解禁 1989 年北京发生政治风波之后,西方国家包括西欧国家、欧共体国家实行对华制裁,尽管时间不长这些制裁都解除了,但是还留下了一个尾巴,就是欧洲和美国继续保持对中国出售武器的限制,即军事禁令。 2003 年,中欧关系达到了非常良好的发展阶段,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好

24、的时期。 这一时期欧盟委员会主席,也是意大利的前总理普罗迪 2003 年来中国访问说,中欧关系即使不是正式的结婚,也是非常郑重的订婚。后来又有言论表示, 2003 年甚至 2004 年期间中欧关系进入了蜜月期,关系非常密切。近年来中欧关系出现问题之后,特别是西方一些学者认为中欧关系 的蜜月期结束了。 这期间中欧关系发展非常迅速,非常平稳, 2004 年欧盟发表了对华政策文件,这是欧盟第五个对华政策文件,同年中国史无前例的发表了对欧盟的政策文件,提出目前是中欧关系发展最好的机遇,中国应抓住这一机遇。并且首次正式提出要求西方,尤其是欧盟能够接触对华军售的禁令。这一提议得到了欧洲比较积极的回应,当时

25、设想如果一切顺利至 2005年 6 月,这一禁令就可以解除。之所以提出要求欧盟解除军事禁令主要是认为这一禁令是在政治上歧视中国,并且这一禁令和改革开放后中欧关系的发展不相符合的。 欧盟禁止出售武器国家的名单 主要包括缅甸、津巴布韦等国家,这是欧洲对中国政治的歧视,不符合 2003 年提出的中欧之间要建立战略合作伙伴的战略规划,所以中国当时推动解除禁令,是从政治层面做出的决定,并不是为了购买欧洲的武器或先进的军事技术、装备。1989 年,西方国家实行对对华军售的制裁除了政治决定还有军事方面的考虑,但是更多的是出于政治层面的考虑,因此中国也从政治方面推动解除军事禁令,双方是合拍的。 2003 年,

26、中国提出希望欧盟解除对华军事禁令的时机是比较好的,而且背景及条件都已经成熟,只是后来事态的发展超出了中国的预料。如今回头反思之所 以会出现这些问题,第一就是 2004 年 5 月 1 日,欧盟最大的一次扩大,由当时的 15 个成员国增加为 25 个成员国,特别是中东前社会主义国家,这样增加了中国推动欧盟解除军事禁令的难度。 这就牵涉到有些问题需要欧盟来决定,有些问题需要成员国自行决定,关于对华军售禁令的问题, 1989 年作出的决定是当时欧共体 15 个国家集体做出的,要消除这一禁令也需要得到 15 个国家的一致同意。 2004 年,欧盟突然间增加了十个国家,中国要推动对华军售禁令的难度更加明

27、显了。而且更加重要的是,欧盟的部分国家是非常倾美的,像捷克、波兰等。为什么倾美 会成为中国推动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障碍,这是这一问题的另一个方面。 增加中国推动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障碍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美国的态度,美国对在欧洲解除对华军售问题上的态度异乎寻常强硬,这是中方及欧洲国家没有考虑到的。 2005年,欧洲提出解除对华解除军售禁之后,当时站出来反对的有两个国家,一个是美国,另外一个是日本,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美国的压力非常大。 2005 年布什当选为第二任美国总统,此后美国对欧洲的政策发生了调整并对欧洲施加压力。同时欧洲和美国在对华态度上有很大的不同之处,这也是形成中欧关系和中美关 系

28、区别的重要问题。假如欧洲人认为中国是威胁的话,那么主要是从经济角度看到的威胁。而美国则认为中国是潜在的战略、军事威胁,这就是欧洲和美国在对待中国和平崛起和和平发展的不同之处,势必将影响他们各自的对华政策,影响中美、中欧关系的发展。 相信今后也是如此,美国认为解除禁令后,中国会从欧洲购买大量的武器,假如以后中美之间发生军事对抗,中国人民解放军可能会联合欧洲,使用欧洲的武器和美国对抗。比如在台湾海峡发生军事对抗的情况。美国人认为这种前景不是完全不可能的,而且是完全不堪设想的前景。所以美国当时因为欧洲准备解除对 华军售禁令时给予欧洲了最重的威胁,欧洲如果剪除对华军售禁令,美国无权干涉,但美国从此切断

29、和欧洲的军事合作、武器交流等军事盟友关系。这一威胁对欧洲诸国而言压力太大了。 众所周知,欧洲和美国是通过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成为真正的军事盟友,并通过这一组织向欧洲提供给安全保护。法国、德国这些国家认为他们外部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敌人,这个敌人不是苏联,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这种威胁不存在了。但是,美国和欧洲国家仍然不同意解除北约, 2009 年,北约要庆祝北约成立 60 周年。这是因为北约是欧洲和美国安全上的重要保障。从该意义上讲, 欧洲人人堆美国对其提供的安全保护还是起作用的,因此当美国对欧洲施加压力时,欧洲退步了,这也就是 2005 年对华军售禁令没有解除的重要的外部原因。 美国是阻碍欧洲解除

30、对华军售禁令的第一大因素,但是欧洲国家同时也将军售武器问题和中国的人权问题相挂钩, 1989 年,对华军售禁令就是由于中国的人权问题实行的限制,所以要接触对华军售禁令就需要中国在人权问题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但笔者认为人权问题并不是影响该问题的最重要因素。实际上 2004 年底,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已经指日可待了,但就在此时,美国总统希拉克认为,解除对华军售 禁令对中国而言是一种威胁,美国的危机感正在增加,所以 2005 年美国对欧洲施加了空前的压力。另外, 2003 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欧盟国家的反对声音,影响了欧洲和美国之间的关系,欧洲内部也有一些反省的声音,希望欧洲不要继续和美国作对,把与

31、美国的关系搞僵了,更不要由于中国的武器禁令问题,使欧美关系进一步恶化。因此 2005 年欧盟最终没有实现解除禁令。当时欧洲国家还找了一个很重要的借口,就是 2005 年 3 月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反台湾分裂法,其中指出,如果台湾尝试独立,中国不排除使用武器。欧洲认为,中国通过了这样 的法律,没有办法解除军售禁令了。这其实是一个借口,要实现军售禁令的解除,难度还是非常大的,这要求欧盟 27 个国家做出统一的决定,包括美国。必须要中、欧、美三国共同讨论这一问题,而且欧洲加入做政治的举动,那么在解除军售之后还会在技术上做一些标示,让美国认为这确实一个政治考虑。并且欧洲不会给中国一些美国认为敏感

32、、重要的军事技术和军事设备。这样这种前景还是存在的。 ( 二 ) 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中欧之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欧洲国家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实际上,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一直在推动其它国家早日承认中 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且事实上,2001 年中国加入 WTO 后,有不少国家先后承认了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欧洲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更是非常重要,这是因为欧洲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欧洲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有利于中欧之间的贸易关系。 但是目前欧洲迟迟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欧洲提

33、出个四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其次是会计制度,第三是破产法,第四是金融领域的改革,假如中国达到了这个标准,欧洲就承认 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2006 年 9 月,中欧领导人在北京会晤,欧盟主席巴罗佐提出,一旦中国满足了有关的具体技术标准,欧盟就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当时中国提出了一些问题,欧洲承认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地位,但俄罗斯目前还没有加入世贸组织,欧洲是否认为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发展比中国发达。欧盟主席难以回答这一问题,可见欧洲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也有一些政治层面的考虑。 欧洲在政治层面的考虑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第一与经济有关。目前欧洲向中国的出口在增加,但比不上中国向欧洲的

34、出口多,欧洲对华出口出现了贸易赤字。在这种背景下,欧洲经常出台一些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来针对中国。一是针对对华产品实行反倾销,欧洲人认为,中国的商品出口到欧洲是低于生产价格及生产成本的,是对欧洲市场的倾销。要找到中国对欧倾销产品的证据,需要一定的调查,这一调查需要到中国当地来,但是倘若欧洲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就很有可能找到一个和中国相当的国家,如新加坡、泰国、印尼等过,这种国家很有可能和中国的国情不符,但欧盟调查的结果就以这些国家为依据,证明中国反倾销。 目前,欧洲国家对华贸易赤字比较大,在贸易问题上欧洲常常要阻拦中国对欧洲的出口,反倾销是一张很重要的王牌 ,倘若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那

35、么就等于欧洲将反倾销这张很重要的王牌交了出去,这是欧洲人不愿轻易放弃王牌的原因。 另外,最近还有一个趋势非常明显,就是欧洲借助反倾销来推动中国的国内市场。欧洲人认为,欧洲对华出口之所以会出现贸易赤字,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中欧之间的贸易主要发生在货物贸易方面,在这一方面中国是有优势的,而在服务贸易方面,欧洲则是占绝对的优势,包括旅游、人寿保险、金融等方面的服务,因此欧洲认为在这一方面,中国市场对欧洲开放成都不足。因此近年来,欧洲一直在就这些方面向中国施加压力,希望中国在第三产业领 域向欧洲国家更大程度的开放市场,扭转欧洲对华贸易赤字问题。 五、 发展前景:中欧关系将在曲折中向前发展,合作仍然是中欧

36、关系发展的主旋律 第五个问题会涉及到中欧关系的发展前景问题,我认为中欧关系发展的前景是在去这种向前发展,合作将成为中欧关系发展的主旋律。 2009 年,温家宝总理开始了他的欧洲之行,并于 2 月 3 日回国,本次欧洲之行被称为信心之旅,其实也是一次经济之旅。就其原因就是 2008 年秋天,美国次贷危机导致金融危机不断向全球蔓延,并向实体经济扩展,全球范围内出现了金融、经济危机。在此背景下,温家宝总理的欧洲之 行为信心之,即希望世界对中国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经济增长表现有信心,其次对中欧关系保持信心。之所以要对中欧关系保持信心,主要的就是因为 2008 年 12月,萨科齐一意孤行在波兰接见达赖喇嘛

37、,引起中国公众,特别是网民的愤怒,当时萨科奇不仅是法国总统,而且公开表示是以欧盟轮值主席国的双重身份来接见达赖喇嘛,这是欧洲所有国家领导人都没有过的以欧盟轮值主席国的身份接见达赖喇嘛。 欧盟轮值主席国是指欧盟超国家机构的总部设在布鲁塞尔,欧盟成员国总统每半年轮流担任欧盟主席国,如普罗迪、巴罗佐都是欧盟的代表,欧盟轮值主席一般为国 家的总统和总理,比如美国总统,德国总理在半年任期内就是轮值主席,这一国家就是欧盟主席国。去年下半年,欧盟轮值主席国是法国。 1998 年上半年,欧盟轮值主席是英国首相布莱尔,这一年朱镕基总理在英国伦敦参加第二届亚欧首脑会议时,与布莱尔达成了一个共识:从 1998 年开

38、始,中欧领导人每年举行一次会晤。从那至今,一直到 2008 年之前中欧共组织了十次会晤。 2008 年 12 月 1 日,温家宝总理计划参加在法国里昂举行的中欧第十一次会晤。 12 月 1 日温家宝总理参加中欧会晤,而且当时欧盟轮值主席是萨科奇, 12 月 9 日,萨科奇接见了达赖 喇嘛。 在之前的中欧会晤中,中国一再希望法国能够取消萨科奇与达赖喇嘛的会晤,但萨科齐一意孤行。因此中国就将原定于 2008 年 12 月 1 日的中欧领导人会晤推迟,中欧关系非常紧张,进入低谷,实际上由于萨科齐与法国拖累了中国和欧盟 27 个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这是中国与欧洲国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在这种背景下,温家

39、宝总理应达沃斯经济论坛之邀出访了瑞士。达沃斯论坛作为一个年度会议,已经拥有了七、八年的时间,以前温家宝总理都没有参加过,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发生,世界经济陷入了恐慌,所以温家宝总理必须通过达沃斯论坛这一平台向世界传递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信心。 另外,温家宝总理特别出访了德国、西班牙、英国及欧盟总部,就是为了证明,中欧关系发展遇到的困难并不能使整个中欧关系发生倒退,中国仍然重视欧盟,并且有强烈的愿望推动中欧关系向前发展。这一表态其实就是想表明,中法之间的关系并不能使整个中欧关系发生停滞与倒退,所以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就是为了表明中国对欧洲外交的态度。 金融危机给欧洲带来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2009 年

40、欧洲国家 GDP 下降了 1.9%-2.0%,欧元趋势出现了负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欧洲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有可能会进一 步抬头。因此温家宝总理在出访欧洲的过程中多次提到,中国对中欧关系有信心,但贸易保护主义害人害己。之所以会提到贸易保护主义的问题,就是看到了这种可能性,担心贸易保护主义会有所抬头,会影响中欧关系,影响经贸关系。但同时中国还必须看到欧洲为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积极拉动作用,经贸关系是中欧关系的因动力。 1 月 23 号英国外交部史无前例的发表了对华政策文件,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在这一文件前发表序言中指出,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由英国外交部发表对单一国家的政策文件。英国推出这一罕见举动意

41、味着英国人认为,今后十年内能够使英国获 益最大的就是中国的经济崛起,英国一定要将政策定位在使英国能够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利益最大化也是这一文件的核心。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对华政策文件,从中可以看出经济在中欧关系中的重要性。 因此可以看出,尽管中欧关系出现了一系列的摩擦,人权方面的分歧仍然存在,新的问题挑战着中欧关系。但是不管中欧关系之间出现了什么摩擦,但是经贸关系三十年来一直都保持稳固上升的发展势头。尤其是最近几年,欧洲对中国的出口、中国对欧洲的出口都在不断增长,经贸关系的稳步发展也是我们对中欧关系保持乐观的重要依据。所以尽管 中欧关系实在曲折中发展,但整体趋势仍然是向前发

42、展的。 目前,中欧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即超越经贸与超越双边。所谓超越经贸是指随着中国在国际政治、安全事务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欧洲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强烈愿望的增加,欧洲不再像过去一样,完全将中国作为贸易伙伴与经济伙伴,而是将中国作为应对全球挑战、非传统安全、国家热点等问题的战略盟友。 因为欧洲国家普遍认为,目前有相当多的问题离开中国的支持肯定解决不了,如能源问题、气候问题、阿富汗问题及朝鲜半岛的问题等,所有的问题欧洲人认为没有中国的解决是不可能的 。 法国总统萨科奇上任后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 相对大国论,这一观点是指欧洲国家普遍认为,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只有美国这一

43、个国家单打独斗解救不了问题,深知美国加上西方国家也解决不了国际恐怖主义、改变不了气候变暖、伊朗问题等诸多世界性的问题,目前中国的重要性已经提升,世界进入了大国时代。目前相当多的欧洲国家都希望中国能够站出来表达属于中国的观点,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找到与中国的利益汇合点展开合作。 另外,中欧之间的关系已经超越了双边关系,而且不仅仅是解决了双方的利益问题,事实上其它方面的问题也需要我 们合作或者对抗,这些都会影响到其它问题的解决。在这一背景下,中欧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还会进一步增加,在应对全球挑战、全球威胁方面的沟通、对话、磋商重要性是越来越明显了,这也是中欧关系在发展过程中尽管出现了很多考验但是仍然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考虑。另外,中欧之间近年来还建立了相当多的双方合作机制,欧洲认为在制度建设方面是最为发达、最为成熟的,人得因素是不重要的,想要将一件事情保持下去,主要是靠制度。例如中欧峰会、部长对话制度。 2008 年“ 3 14”事件发生后,欧盟委员会派遣历史上最庞大的代表团出访中国,参加第一次中欧高层经贸论坛,就是这些制度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所以这就是我们对中欧关系合作主流方面的考虑,目前相当多的人认为目前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绝佳机遇,但是其实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处于进行时态,需要一个建立、发展的过程。 谢谢各位。 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