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XX 副主任医师,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第五章中药文化,第一节 基本概念,中医药是在西方医药学传入我国以后,人们对我国传统医药学的称呼,是与西医西药(现代医药)相对而言的。凡具有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的物质,统称为药物。药物的来源,有的是天然产物及其制品,有的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品与生化制品。,药物 天然药物 中药 中药材 草药 中草药 本草 生药,天然药物是指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天然药用物质及其制剂。其来源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一般不包括来源于基因修饰动植物的物质、经微生物发酵或经化学等修饰的物质。中药是以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为基础,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中药按加工分为中药材、中药饮片
2、和中成药 。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还有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依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用于防治疾病的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工品,不论产于中国、外国均称中药。只做简单加工,未经炮制的中药称为中药材。中药材进一步炮制加工制成饮片。,草药一般是指民间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物,其中也有是本草记载的药物。随着药源普查和对草药的不断研究,一些疗效较好的草药逐渐被中医界所应用,归入中药的范畴。 于是有将中药和草药统称为中草药。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知识的著作,大多称本草,所载药物主要是
3、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其中以植物(草类)药占大多数,故名本草。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生药指的是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的总称,有生货原药之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药就是中药材,大多数生药都是我国历代本草收载的药物。稍有不同的是,生药还包括本草未有记载、中医不常应用而为西医所用的天然药物(如洋地黄叶、麦角);在国外生药一般不包括矿物药。从广义而言,中药材、草药或生药,都是来自自然界的天然产物。随着现代医药学的发展,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和天然药物的被普遍使用,
4、以及我国生药也包含有矿物药,中药、草药、中草药、中药材、天然药物、生药的涵义有时较难明确区分。,各名词关系,物质层面: 天然药物中草药(中药含部分微生物发酵物)理论层面:天然药物以现代医学理论为指导;中草药以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为指导。生药=中药材+草药-矿物药(国外)中药=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草药=中药材+中药饮片+草药,第二节 中药的炮制,中药炮制法是根据中医药传统理论而制定的,是将原药材进行净选,切制和炮制等制作而制成一定规格的炮制品,通称为“中药饮片”,以适应中医临床医疗和中成药配制的需要,保证中医用药质量,使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中药炮制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五方面:消除或减低中药的
5、毒性或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减毒)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增效)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改性) 使中药饮片达到一定的净度和纯度标准适应于中药制剂的配制和中药的贮备;(纯净)矫味、矫臭,便于服用。(实用),第三节 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中药性能又称药性。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一般包括: 四气五味 升降浮沉 归经 毒性例:巴豆 【性味归经】辛,热,有毒。入胃、大肠经。,一、中药的四气五味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性质),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四气中温热与
6、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即在共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对于有些药物,通常还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予以区别,这是对中药四气程度不同的进一步区分。还有一些平性药,是其寒热偏性不明显,实际上也有偏温偏凉的不同,称其性平是相对而言的,仍未超出四性的范围。故四性从本质而言,实际上是寒热二性。,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 药性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能够减轻
7、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四肢厥冷、脉沉无力等寒证具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一般来讲,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五味一般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最基本的滋味。此外还有淡味、涩味。由于长期以来将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确定味的主要依据,一是药物的滋味,二是药物的作用。,五味的作用 辛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 用。甘甘能补、能缓、能和,即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酸酸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用。苦苦能泻、能燥、能坚。有清热
8、泻火、燥湿、通泄下降、坚阴等作用。咸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淡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味的确定最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 如黄连、黄柏之苦,甘草、枸杞之甘,桂枝、川芎之辛,乌梅、木瓜之酸,芒硝、食盐之咸等。后来由于将药物的滋味与作用相联系,并以味解释和归纳药物的作用。随着用药实践的发展,对药物作用的认识不断丰富,一些药物的作用很难用其滋味来解释,因而采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 例如,葛根、皂角刺并无辛味,但葛根有解表散邪作用,常用于治疗表证;皂角刺有消痈散结作用,常用于痈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之证。二者的作用皆与“辛能散、能行”有关,故皆标以辛味。磁石并无咸味,因其能入肾潜
9、镇浮阳,而肾在五行属水与咸相应,磁石因之而标以咸味。,二、中药的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指的是药性的趋向。 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发散,沉是清利。 凡升浮的药物,都主上行而向外,有升阳、解表、散寒等作用;凡沉降的药物,都主下行而向内,有潜阳、降逆、收敛、清热、渗湿,泻下等作用。 药物的升降沉浮的特性,与药物的气味、质地轻重有关。 凡味属辛甘、性属温热的一类中药,大多数能升,比如麻黄、桂枝;味属苦咸;性属寒凉一类的药物,大多数沉降,比如牡蛎、大黄。花、叶及质量轻的中药,大多能升浮,比如辛夷、升麻;果实种子及质量重的中药,大都能沉降,如枳实、熟地、磁石。 升降浮沉这一特性为临床用药的一大原则 。 病在
10、上、在表宜用升浮药;病在下、在里宜用沉降。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 中药的升降浮沉作用,是随炮制或配伍的不同而转化。 如酒炒则升,姜制则散,醋炒则收敛,盐制则下行。在复方中,少量升浮药物与多量沉降药配伍时会呈现下降特性;而少量沉降药物与多量升浮药配伍时会呈现上升特性。,三、中药的归经归经就是中药发挥治疗作用的具体部位。是中药作用的定位。归某经的药物主要对该脏腑及其经络起治疗作用,对其他脏腑经络作用较少或者没有作用。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来确立的。归某经的药物,可以治疗该脏腑、经络及其循行部位的肢体、关节、皮肤疾患。 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尤
11、其是外治用药的准确性。 归经所依据的是用药后的机体效应所在,而不是指药物成分在体内的分布。,药物性味功能相同,归经不同,所治病证和使用机会不同。掌握归经可以提高用药的准确性。 例如:黄连、黄芩、黄柏 相同: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连归心经,治疗心经有热,心悸、烦躁、失眠、口舌生疮。黄芩归肺经,治疗邪热壅肺,咳嗽、吐黄 稠痰。 黄柏归肾经,治疗下焦有热,阴部湿疹瘙 痒、白带黄臭、或下肢浮肿、风湿。,四、毒性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前人是以中药偏性强弱来解释有毒、无毒及毒性大小;毒性反应与副作用不同,它对人体的危害性较大,甚至危及生命;毒性反应是临床用药时应当尽量避免的;毒性反应的产生与药
12、物贮存、加工炮制、配伍、剂型、给药途径、用量、使用时间的长短及病人的体质、年龄、证候性质等都有密切关系。因此,使用有毒药物时,应从上述各个环节进行控制,避免中毒发生。,第四节 中药的分类,解表药: 发散表邪、治疗表证。清热药: 清解里热、治疗里证。泻下药: 引起腹泻、润肠通便。,栀子,生姜,中药的分类,祛风湿药: 祛除风寒湿邪、治疗风湿痹证。化湿药: 气味芳香、性偏温燥,能化湿运脾。利水渗湿药: 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滑石,藿香,威灵仙,中药的分类,温里药: 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理气药: 疏理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消食药: 消化食积、治疗饮食积滞。,陈皮,山楂,吴茱萸,中药
13、的分类,驱虫药: 祛除或杀灭体内寄生虫、治疗虫证。止血药: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出血病证。活血化瘀药: 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用于治疗瘀血病证。,三七,红花,南瓜子,中药的分类,化痰止咳平喘药: 祛痰止咳喘,治疗各种痰证、咳喘。安神药: 安神定志、治疗心神不宁病证。平肝熄风药: 平肝潜阳、息风止痉,治疗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病证。,白芥子,远志,中药的分类,开窍药: 芳香走窜之性,开窍醒神治疗神昏闭证。补虚药: 能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治疗虚证。 分为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当归,冰片,中药的分类,收涩药: 收敛固涩、治疗滑脱病证。涌吐药: 促使呕吐、治疗毒物、宿食、痰涎
14、停滞胃脘或胸膈以上病证。外用药: 外用于攻毒杀虫止痒,拔毒化腐、生肌敛疮。,五倍子,露蜂房,炉甘石,第五节 中药的用药禁忌,中药的用药禁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配伍禁忌: 十九畏:(宋代以后)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即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萎、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二、妊娠用药禁忌: 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根据药物对
15、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1.禁用 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雄黄、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川乌、草乌、藜芦、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 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2.慎用 慎用的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慎用药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斟情使用,但没有特殊必要时,应尽量避免,以防发生事故。,三、服药时的饮食禁忌饮食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 在古代文献上有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以及蜜反生葱等记载。这说明服用某些药时不可同吃某些食物。一般而言,由于
16、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辛热、油腻、腥膻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予以避免。根据病情的不同,饮食禁忌也有不同: 热性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类食物; 寒性病应忌食生冷; 胸痹患者应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应忌食辣椒、胡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 脾胃虚弱者应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固硬、不易消化的食物; 疮疡、皮肤病患者应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第六节 中药的煎服方法,临床应用的中药主要有二类:中药的成药和中药汤剂。中成药的服用方法大多在各药的说明书上均有详细说明,病人只要根据医嘱及说明书即能服用。中药汤剂是临床应
17、用中药最常采用的剂型,并且大多由病家自制,为了保证临床用药能获得预期的疗效,采用正确的汤剂煎煮方法和服用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1.煎煮方法煎药器具:最好用陶瓷皿中的砂锅、砂罐,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煎药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煎药用水:一般来说,凡人们在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以用来煎煮中药。以井水、泉水为佳。加水多少:按理论推算,加水量应为中药饮片的吸水量、煎煮过程中蒸发量及煎后所需药液量的总和,但实际操作很难做到十分精确。一般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饮片约2cm为宜。煎前浸泡: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2030分
18、钟。,煎煮火候及时间:煎药一般宜先武火后文火,即未沸前用大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煎药时间视不同类型的药物有所不同,一般说,解表药及其它芳香性药物沸后煎10 15分钟左右即可;一般性药物沸后煎15 20分钟;滋补性药物则煎煮时间稍长,沸后再文火维持30 60分钟。入药方法: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解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先煎:大多是一些矿物、贝壳类药物(如磁石、牡蛎等)或有毒性的药物(半夏、川乌、附子等),先入煎30分钟左右或1小时以上(某些有毒性的药物)后,再与其它药同煎,以达到有效成分充分溶出或降毒、去毒的目
19、的。后下:有些药物因其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散或破坏而不耐煎煮者,入药宜后下,即待其它药煎煮将成时投入,煎煮几分钟即可。如薄荷、砂仁、大黄、番泻叶等。另煎:如人参等贵重药物宜另煎,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它药渣吸附,造成浪费。,包煎:有些因药物质地过轻,煎煮时易漂浮在药液面上,或易成糊状,不便于煎煮及服用(如蒲黄、海金沙等);有些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煎煮时容易粘锅、糊化、焦化(如车前子、葶苈子等);有些药物有毛,对咽喉有刺激性(如辛夷、枇杷叶、旋覆花等);这几类药入药时宜用纱布包裹入煎。 烊化:如阿胶等胶类药,容易粘附于其它药渣及锅底,既浪费药材,又容易熬焦,宜另行烊化后,再与其它药汁兑服。(可另
20、置于一碗中加水炖化,川贝也可类似处理) 冲服:如芒硝等入水即化的药及竹沥等液性药材,宜用煎好的其它药液或开水冲服。,2.服药方法 口服,是临床使用中药的主要途径。但口服给药的效果,除受到剂型等因素的影响外,还与服药的时间、服药的多少及服药的冷热等服药方法有关。服药时间: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的状况、病情的需要及药物特性来确定。 泻下药宜晨起空腹时服药; 驱虫药、攻下药及其它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宜饭前服用; 消食药、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宜饭后服用; 补益药或养生抗衰老药宜在饭前服 安神药宜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药; 缓下剂、涩精止遗药宜在晚间或睡前服药。 呕吐或小儿病人宜少量多次频服。 一般
21、药物,无论饭前或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与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药效的发挥。,服药多少:服用中药煎剂,一般是每日一剂。一剂药物通常煎煮两次,将两次煎取的药液完全混合后分23次服完,以使药力平均。 特殊情况如急、重症病人,也可一日连服两剂或更多,以增强药力,维持药效。 小儿喝汤药可以少量多次频服。服药冷热:一般汤剂多宜温服。,第七节 常用中成药介绍,感冒咳嗽鼻炎咽痛类胃肠病类补肾类骨科类其他,感冒咳嗽鼻炎咽痛类,感冒辩风寒与风热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咽喉不肿或淡红微痛,苔薄白,脉浮紧者属风寒;发热重,恶风,有汗不畅,咽喉红肿疼痛,苔薄黄,舌边尖红,脉浮数者属风热。,正柴胡饮颗
22、粒,【功能】表散风寒,解热止痛。【主治】风寒感冒【临床应用】用于外感风寒初起: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及流行性感冒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症候者。,风寒感冒颗粒,【功能】解表发汗,疏风散寒【主治】风寒感冒【临床应用】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咳嗽,鼻塞,流清涕。,感冒清热颗粒,【功能】疏风散寒,解表清热【主治】感冒【临床应用】风寒感冒(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流清涕,咽干,咳嗽吐白痰)【备注】清热颗粒,但用于风寒表证或内有郁热,但郁热不重者。,九味羌活丸(颗粒),【功能】疏风解表,散寒除湿【主治】感冒【临床应用】外感风寒挾湿感冒。(外感风寒表证+头重、
23、肢酸)【备注】也可用于痹证。外感用汤剂,痹证用丸剂。,银翘解毒丸(颗粒、片),【功能】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主治】风热感冒【临床应用】风热感冒以发热为主,初起可但热不恶寒,鼻塞流黄涕,无汗头痛,口干咽痛,苔薄黄,脉浮数。【备注】 维C银翘片除银翘解毒丸成分外,每片还含维生素C49.5毫克、对乙酰氨基酚105毫克、马来酸氯苯那敏1.05毫克。,感冒灵颗粒,【功能】解热镇痛。【主治】风热感冒【临床应用】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咽痛。【成分】三叉苦、金盏银盘、野菊花、岗梅、咖啡因、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薄荷油。,藿香正气水,【功能】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24、(恶寒发热,头痛,呕吐泄泻,脘腹胀痛,舌苔白厚而腻)【临床应用】夏秋季节性感冒,流感,胃肠型感冒,中暑,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等。外用可治真菌感染。【注意】孕妇禁用。【备注】 解表与疏里同施,升清与降浊同用 标本兼顾,扶正祛邪,解表、祛湿、补脾三法合用。,玉屏风颗粒,【功能】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证。【临床应用】自汗体虚感冒(神疲乏力,自汗恶风,反复感冒)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属表虚不固者。【注意】宜饭前服用。【备注】本方补中寓散。,鼻炎康片,【功能】清热解毒,宣肺通窍,消肿止痛【主治】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临床应用】因风热上攻所致鼻塞较重,流粘稠黄涕,伴发热头痛,微恶风口渴咳嗽等;
25、或鼻塞时轻时重,遇冷塞减伴咳嗽痰黄等证;或阵发性鼻痒喷嚏流鼻涕,大便干,小便黄等证。【注意】孕妇及过敏性鼻炎属虚寒证者慎用。不宜过量久服。服药期间不宜驾车及高空作业。,藿胆丸(片、滴丸),【功能】清热化浊,宣通鼻窍【主治】伤风鼻塞、鼻渊【临床应用】伤风鼻塞 鼻流粘稠黄涕,痰黄粘稠,发热,咳嗽等。鼻渊 鼻流浊涕,不知香臭,额部及眉棱骨疼痛,头痛剧烈。伴口苦、咽干、目眩等。【注意】孕妇慎用。,黄连上清丸(颗粒、胶囊、片),【功能】散风清热,泻火止痛【主治】风热上攻,肺胃热盛诸证【临床应用】暴风客热、口疮、牙宣、喉痹、聤耳、牙痈(感受风热引起的头痛)【不良反应】有急性肝损害报道。【注意】孕妇禁用。脾
26、胃虚寒慎用。,牛黄解毒丸(胶囊、软胶囊、片),【功能】清热解毒【主治】火热内盛诸证【临床应用】口疮、牙痛、急喉痹【不良反应】有药疹、过敏性休克、肝损害、砷中毒等报道。【注意】孕妇禁用过敏体质慎用不宜过量、久服(含雄黄),双黄连合剂(颗粒、胶囊、片),【功能】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主治】感冒【临床应用】因外感风热所致发热,鼻塞流黄涕,咳嗽,咽痛。【不良反应】有皮肤瘙痒,皮疹等报道。【注意】过敏体质慎用脾胃虚寒慎用,板蓝根颗粒,【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肺胃热盛;瘟疫时毒,热毒蕴结诸证。【临床应用】急喉痹、急乳蛾、痄腮(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龙胆泻肝丸,【功能】清肝胆,利湿热。【主
27、治】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食物。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通宣理肺丸(颗粒、胶囊、片),【功能】解表散寒,宣肺止嗽【主治】风寒感冒咳嗽【临床应用】用于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症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蛇胆川贝液,【功能】祛风止咳,除痰散结。用于风热咳嗽,痰多,气喘,胸闷,咳痰不爽或久咳不止。【主治】风热咳嗽【临床应用】用于风热咳嗽,痰多,气喘,胸闷,咳痰不爽或久咳不止。,川贝枇杷膏,【功能】清热润肺,
28、止咳平喘,理气化痰。【主治】肺燥咳嗽,其表现为干咳,咽喉疼痛,【临床应用】用于肺燥之干咳,鼻唇干燥,痰少而质粘,不易咯,咽喉痛痒,声音沙哑,胸闷。,养阴清肺丸,【功能】养阴润燥,清肺利咽【主治】阴虚肺燥诸证【临床应用】咳嗽(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咽痛【注意】糖尿病患者禁用孕妇慎用过敏体质慎用,胃得安片,【功能】和胃止痛用于胃痛,胃酸偏多者。【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孕妇慎用。2.忌食辛辣食物。3.不适用于剧烈胃痛、呕吐、黑便者。,胃肠病类,气滞胃痛颗粒(片),【功能】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主治】胃痛【临床应用】用于肝郁气滞所致胃胀痛,气怒痛甚,嗳气纳少等证。【注意】孕妇慎服。,胃苏颗粒,【功能】理气
29、消胀,和胃止痛。【主治】主治气滞型胃脘痛,症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得嗳气或矢气则舒,情绪郁怒则加重,胸闷食少,排便不畅及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元胡止痛片(胶囊、颗粒、滴丸),【功能】理气,活血,止痛【主治】气滞血瘀诸证(寒热不明显均可)【临床应用】胃痛、胁痛、头痛痛经【注意】孕妇慎用,三九胃泰颗粒,【功能】清热燥湿,行气活血,柔肝止痛【主治】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所致胃病【临床应用】胃痛(隐痛,反酸)痞满【备注】本药含地方药较多,湿热、气滞、血瘀者适合。,保和丸(颗粒、丸),【功能】消食、导滞、和胃【主治】食积【临床应用】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嗳腐吞酸,大便不畅【注意】哺乳期妇女慎用。除身体虚弱和
30、老年人外,可以长期服用。,附子理中丸(片),【功能】温中健脾【主治】脾胃虚寒诸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临床应用】脾胃虚寒证胃痛泄泻【不良反应】有心律失常报道【注意】孕妇慎用。服药后血压升高、头痛、心悸立即停药。【备注】本方温补并行,以温为主。,补中益气丸(颗粒),【功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诸证【临床应用】泄泻。脱肛。阴挺。胃下垂、消化性溃疡、低血压等属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者。【注意】空腹、饭前或饭时服用。高血压患者慎用。【备注】本方补气与升阳并举,重在补气。,香砂六君丸,【功能】益气健脾,和胃【主治】用于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归
31、脾丸(合剂),【功能】益气健脾,养血安神【主治】用于心血虚,脾气虚诸证【临床应用】心悸、失眠、眩晕(心血不足,影响心主神志)崩漏、便血【注意】宜饭前服用【备注】本方心脾同治,重点补脾;气血并补,补气为主。,香连丸,【功能】清热化湿,行气止痛【主治】湿热型腹泻腹痛【临床应用】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里急后重、发热腹痛;肠炎、细菌性痢疾见上述证候者。,麻仁丸,【功能】润肠通便【主治】便秘【临床应用】胃肠积热型便秘及习惯性便秘。【注意】孕妇禁用。严重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便秘禁用。经期慎用。,六味地黄丸,【功能】滋阴补肾【主治】肾阴亏损诸证【临床应用】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阴虚发热、盗汗遗精消渴
32、【注意】纳呆、感冒慎用忌辛辣油腻,补肾类,知柏地黄丸,【功能】滋阴降火【主治】阴虚火旺诸证【临床应用】阴虚发热盗汗咽痛遗精、耳鸣【注意】感冒慎用;忌辛辣。,杞菊地黄丸(胶囊、片),【功能】滋肾养肝【主治】肝肾阴亏诸证【临床应用】眩晕耳聋各种眼病【注意】忌酸冷食物。,明目地黄丸,【功能】滋肾,养肝,明目【主治】肝肾阴虚引起的眼病。【临床应用】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所致视力渐降,蒙昧不清;因角膜结膜干燥症所致的目干涩不爽,视物昏花;由于泪道狭窄所致的溢泪症。【注意】暴发火眼禁用。,金匮肾气丸(片),【功能】补肾助阳【主治】肾阳不足证【临床应用】 用于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小便不利或反多,入夜尤甚
33、,阳痿早泄等。舌淡胖,脉虚弱。【注意】孕妇禁用;不可过服久服。,活血止痛胶囊,【功能】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主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用法用量】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4粒,一日3次。,骨科类,舒筋活血片(丸),【功能】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闪腰岔气等证。,云南白药(胶囊),【功能】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主治】跌打损伤,各种出血,皮肤感染性疾病 【临床应用】跌打损伤、闭合性骨折,症见局部青红紫斑,痛如针刺等证。吐血、咯血、便血、崩漏疮疡,症见红肿热痛等证。【注意】孕妇禁用经期、哺乳期慎用服药一日内忌食蚕豆、鱼类及酸冷食物。,曲焕章,云南白药膏,【功能】活血散瘀,消肿止
34、痛,祛风除湿【主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疼痛【临床应用】跌打损伤,症见伤处青红紫斑,痛如针刺者。痹病,症见关节疼痛痛处不移,肢体麻木等证。,云南白药酊,【功能】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主治】跌打损伤,痹病,冻疮【临床应用】跌打损伤 因瘀血阻滞所致伤处青红紫斑,痛如针刺者。痹病 因风湿瘀阻经络见关节疼痛痛处不移,肢体麻木等。冻疮 因风寒侵袭,瘀阻经络见局部肿胀、麻木、痛痒、青紫等。【用法用量】口服,常用量一次35毫升,一日3次,极量一次10毫升;外用,取适量擦揉患处,每次3分钟左右,一日35次,可止血消炎;风湿筋骨疼痛,蚊虫叮咬,一、二度冻伤可擦揉患处数分钟,一日35次。,云南白药气雾剂,【功能
35、】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主治】跌打损伤,痹病【临床应用】跌打损伤 见伤处青红紫斑痛如针刺等证。痹病 见关节疼痛,痛处不移,肢体麻木等证。【用法用量】外用,喷于伤患处,使用云南白药气雾剂,一日35次。凡遇较重闭合性跌打损伤者,先喷云南白药气雾剂保险液,若剧烈疼痛仍不缓解,可间隔12分钟重复给药,一天使用不得超过3次。 喷云南白药气雾剂保险液间隔3分钟后,再喷云南白药气雾剂。,麝香祛痛气雾剂(理通),功效:活血祛瘀、舒经活络、消肿止痛。主治: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瘀阻、关节疼痛。用法用量:外用,喷涂患处,按摩510分钟至患处发热,一日23次;软组织扭伤严重或有出血者,将药液喷湿的棉垫敷于患处。
36、,正骨水,【功能】活血祛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主治】用于跌打扭伤以及体育运动前后消除疲劳。【用法用量】用药棉蘸药液轻搽患处;重症者用药液湿透药棉敷患处1小时,每日23次。,正红花油,中医外用药,红棕色澄清液体,有辛辣气味。主要用于救急止痛,消炎止血。可治疗心腹诸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扭伤、刀伤、烫伤、火伤、蚊叮虫咬等,有的还对晕车晕船、头晕引起的不适有一定疗效。一般取适量涂擦皮肤不适处,可按揉23分钟,可配合穴位使用,每日24次。该药成分复杂,不同品牌各有不同,一般含有含有白油、白樟油、桂花油、松节油、桂醛、冬青油中的其中几种,有的还含有血竭等。例如某品牌正红花油的成分为:松节油、冬青油
37、、丁香油、薄荷油、乳香、没药、樟脑、丹皮酚、血竭等。,驱风油,【功能】祛风止痛,芳香通窍。【主治】用于伤风喷嚏,鼻塞头痛,舟车晕浪,跌打扭伤,肌肉酸痛,蚊虫叮咬。,风油精,【功能】清凉,止痛,驱风,止痒。【主治】用于蚊虫叮咬及伤风感冒引起的头痛,头晕,晕车不适。用法用量:外用,涂擦于患处。口服,一次4-6滴。风油精和驱风油走窜性强,是良好的经络穴位刺激药。,伤湿止痛膏,功能:消肿止痛、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祛风除湿。适应:适用于肌肉酸痛、风湿痹痛、关节疼痛、腰肌劳损、运动过劳、跌打损伤、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肌肉痛、肩痛、扭伤等。用法:将患处洗干净抹干,取出膏布,撕去膏布上的透明薄膜,贴于患处。
38、每日更换一次至二次。,误区:许多人伤后立即贴上膏药,以为这样伤痛好得一定快些。其实这样做,不但无法减轻疼痛,反而使局部肿胀疼痛更厉害。由于人体组织在受到外界损伤后即呈现炎症反应,液体大量自血管内渗出,局部慢慢出现肿胀,继而压迫神经引起疼痛。这种反应在24小时内可以达到顶峰,如果在此期间贴上伤湿止痛膏,其活血作用会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自血管内渗出的液体也会增多,这样反而加重了局部肿胀疼痛。所以,跌打损伤后24小时内贴伤湿止痛膏的做法是不科学的。正确的使用方法是,跌打损伤后,在皮肤无破损的情况下,立即冷敷或用冷水冲洗患处,使血管收缩,便可减轻肿胀疼痛现象。24小时后再贴伤湿止痛膏,这样既可减少疼痛
39、,又可缩短病程。需要强调的是,皮肤无破损才能贴膏药。另外,贴止痛膏药的时间,最好别超过12小时,而且揭下膏药后,应间隔半天再贴新膏药,以防引起皮肤过敏、红肿等不良反应。,麝香止痛贴膏,【功能】祛风除湿,活血舒筋,消肿止痛。【主治】用于风湿性关节痛,腰背冷痛,跌打损伤等。,狗皮膏,【功能】祛风散寒,活血止痛【主治】痹证、跌扑损伤、闪腰岔气、带下等。,逍遥丸,【功能】疏肝健脾,养血调经【主治】肝郁脾虚诸证【临床应用】胁痛、胃脘痛郁证月经不调眩晕【注意】感冒时不宜使用。,其他,丹栀逍遥丸,【功能】疏肝解郁,清热调经【主治】肝郁化火引起的胁痛、胃痛、郁证、月经不调等。,益母草膏,【功能】活血调经【主治
40、】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绝【临床应用】月经不调 用于瘀血内停所致的月经量少,淋漓不净,经色紫暗,有血块等证。产后恶露不绝 产后出血时间长,小腹疼痛,舌紫黯有瘀点等证。【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报道。【注意】孕妇禁用。过敏体质慎用。,乌鸡白凤丸(胶囊、片),【功能】补气养血,调经止带【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临床应用】用于气血不足,阴虚有热所致各种妇科病证。见月经周期紊乱,经量或多或偏少,或带下量多并兼有阴虚内热的表现者均可应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功能】清热燥湿,活血消肿,去腐生肌【主治】湿热瘀阻型各类肛肠疾病【临床应用】内痔:、期内痔。肛裂肛周湿疹【不良反应】有引起月经不调的报道。【注意】孕妇
41、慎用。,季德胜蛇药片,【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毒蛇毒虫咬伤【临床应用】各种毒蛇或毒虫咬伤见红肿疼痛或起水泡,头晕头痛,寒战发热四肢乏力,肌肉酸痛等证。【用法用量】口服,第一次20片,以后每隔6小时续服10片;危急重症者将剂量增加1020片并适当缩短服药间隔时间。不能口服药者,可行鼻饲法给药。外用,被毒虫咬伤后,以本品和水外搽,即可消肿止痛。,京万红软膏,主要成分:地榆,地黄,罂粟,当归,桃仁,黄连,木鳖子,血余炭,棕榈,半边莲,土鳖虫,穿山甲,白蔹,黄柏,紫草,金银花,红花,大黄,苦参,五倍子,槐米,木瓜,苍术,白芷,赤芍,黄芩,胡黄连,川芎,栀子,乌梅,冰片,血竭,乳香,没药。性状
42、:本品为深棕色的软膏;具特殊的油腻气。功能主治:消肿活血,解毒止痛,去腐生肌。用于轻度水、火烫伤,疮疡肿痛,创面溃烂。用法及用量:生理盐水清理创面,涂敷本品。或将本品涂于消毒纱布上,敷盖创面,消毒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次。,京万红软膏其它用途,1.治疗肛裂用法:先清洁局部,干后涂京万红软膏,每日大便后换药1次,一般用药58次后可获愈。用药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禁生冷油腻、辛辣刺激食品。2.肛肠术后:外痔、肛裂、肛周脓肿、肛瘘等术后创面应用。用法:局部以盐水清洗后,涂上京万红,厚约1毫米,放置油纱条压迫引流,外盖无菌敷料,胶布固定,日1次。如遇创口水肿,应先予50%葡萄糖棉球敷水肿创口上。15分
43、钟后再涂药,每日换药2次。如若感染,先以双氧水冲洗创口,继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创口,再以棉球浸满庆大霉素液敷创口。如创口渗液渗血较多,无活动性出血,敷以明胶海绵。分别于术后3、7、10天创面逐渐缩小变浅,且创面新鲜肉芽生长,填充良好,无水肿,上皮生长顺利。3.治疗鼻前庭炎本病是鼻前庭皮肤弥漫性炎症,分急性、慢性两种,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抗生素局部或全身用药疗效不佳。京万红软膏局部涂药,颇见效果。本品具有消肿、止痛、解毒、杀菌、生肌、止血及防止创面溃烂感染功效。使用方便,无不良反应。用法:先以3%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局部,再取适量京万红软膏涂于患处,每日2次。一般短者67天即愈。,美宝湿润烧伤膏,成分黄连 黄柏 黄芩 地龙 罂粟壳性状本品为浅棕黄色至深棕黄色的软膏,具麻油香气。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痛,生肌。用于各种烧、烫、灼伤。用法用量外用。涂于烧、烫、灼伤等创面(厚度薄于1mm),每46小时更换新药。换药前,须将残留在创面上的药物及液化物拭去。暴露创面用药。,注意事项1.芝麻过敏者慎用。2.对由烧伤创面引起的全身性发病者须在烧伤湿性医疗技术医生指导下使用。3.夏季高温或者反复挤压、碰撞会使该膏体变稀,但这种改变并不影响药效。如出现此种情况,可拧紧软管盖于开水中热浸数分钟,取出后倒置,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恢复原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