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心得感想范文精选五篇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心得感想范文精选5篇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心得感想范文1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初,处处是工地,村民们跑运输、做加工1981年,渔民村成为全国最早的“万元户村” 夏日炎炎,海风阵阵。深圳罗湖区渔民村,中国最早的“万元户村”,我们的采访从这里开始。 “要是没有改革开放,你看到的这些地方可能还是泥塘呢!”见到渔民村的老渔民邓锦辉,是在村里古色古香的“渔人码头”文化室,他正和56位老人悠闲地喝茶、读报、看书。“现在村里年年有分红、家家有产业,大家在物资小康以后,都在寻求精神小康了。”说起文化室,担负渔民村居委会副主任的邓锦辉很是自豪。 走出文化室,漫步于0.25平方千米的渔民村,记者找不到1点小渔村的感觉。鳞次栉比的小高楼、清洁宽阔的水泥路、郁郁葱葱的绿化带昔日荒僻的小渔村,如今已经是远近闻名的“样板村”。 62岁的邓锦辉肤色黝黑、身体结实,看着显年轻,“你以为我有多老?我比特区的岁数大不了多少!”他哈哈大笑。 说话间,_带着记者来到位于渔民村社区的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