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山文化,配合南一五下社會課本,圓山文化人生活復原圖,圓山文化人生活狀況推測,從出土的用具與遺物推測當時圓山文化人生活的狀況: 食:有農耕技術有石刀、石鏟、石鋤等用具,也有大型的農耕用具, 種植芋、薯等根莖類植物,也種植稻米,採食堅果。 有狩獵技術有石鏃、石矛、骨鏃、魚叉等用具,狩獵以鹿、豬為 主;能捕魚。 有編織結網技術能應用網墜,撈捕湖、海的魚、貝為食。 衣:有編織技術有陶紡錘能紡織,能利用獸皮保暖,衣著型態不能確 定。有裝飾品陶環、玉器等,懂得愛美、裝飾。 住:干欄式建築由木柱、茅草搭蓋,可能有小型聚落,現留有柱洞, 是木構建築的遺留。 行:可能會製造船隻。 器具使用:有石器、陶器、骨器、木器、玉器等。,圓山遺址(最富圓山文化特色的有肩石斧),圓山遺址位於臺北市北區一個瀕臨基隆河的小山,地方上稱這座小山為圓山仔。小山上及周圍有全臺灣地區規模最大的史前時代貝塚,以及十分豐富而且精緻的考古標本。它不但是臺灣考古上最早被發現的史前時代遺址之一,而且因為它豐富的遺址內容帶起了早期臺灣考古學研究的蓬勃發展,至今仍為太平洋區有名的考古遺址。 西元一八九七年圓山遺址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