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试用版.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506020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试用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试用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试用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试用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试用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用版)目 录1.适用范围 .22.编制依据 .2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24.职责分工 .25.术语和定义 .26.风险点识别方法 .47.风险评价方法 .48.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49.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 .510. 风险点识别及分级管控记录使用要求 .5附件 A 风险点分类标准 .6附件 B 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方法 .11附件 C 风险矩阵法 .13附件 D 风险分级管控建设(示范)企业成果 .16附件 E 风险分级管控程序框图 .2021.适用范围本实施指南适用于冶金等工贸行业企业的风险识别、评价、分级、管控。2.编制依据编制依据主要

2、包括法规、标准、相关政策以及企业内部制定相关规定等要求。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明确开展该项工作的严肃性和总体要求,以及开展该项工作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和应坚持的原则,确保该项工作开展的长期性、有效性。4.职责分工明确该项工作的开展主责部门(牵头、督导及考核)、责任部门及相关参与部门应履行风险点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过程中应承担的职责。并将职责分工要求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 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5.术语和定义5.1 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危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3、风险(R) 可能性(L) 后果(C) 。5.2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危险源的构成:-根源: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 压力容器等等。3-行 为 :决策人 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状 态 :包括物的状 态和作业环境的状态。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5.3 风险点通常指风险存在的部位,又称危险源。5.4 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

4、定其特性的过程。 (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5.5 风险评估/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5.6 风险分级采用科学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划分等级。 (根据有关文件及标准,我省风险暂定为“ 红、橙、黄、蓝” 四级,企业原 5 级划分标准可参照进行调 整。 )蓝色风险5 级风险:稍有危险,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员工应引起注意。蓝色风险4 级风险:轻度(一般)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车间、科室应引

5、起关注。黄色风险3 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4橙色风险2 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对 重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红色风险1 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 作业。5.7 风险管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5.8 风险信息是指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存在位置、当

6、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5.9 重大风险是指具有发生事故的极大可能性或发生事故后产生严重后果,或者二者的结合的风险。5.10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且边缘距离小于 500m 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6.风险点识别方法6.1 风险点识别范围的划分要求比如以生产区域、作业区域或者作业步骤等划分,确保风险点识别全覆盖。6.2 风险点识别方法5建议以安全检查表法(SCL)对生产现场及其它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

7、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识别;以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并按照作业步骤分解逐一对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7.风险评价方法企业应经过研究论证确定适用的风险评价方法,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建议 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修订的 MES)或者风险矩阵法(LS)进行风险大小的判定。考虑指南的普遍适用性,建议采用风险矩阵法(LS)进行风险评价。8.风险控制措施策划企业应依次按照工程控制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应急措施等四个逻辑顺序对每个风险点制定精准的风险控制措施。9.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为确保该项工作有序开展及事故纵深预防效果,企业应对风险分级管控制定实施内部激励考核方法。10.

8、风险点识别及分级管控记录使用要求本指南应事先确定体系构建及运行过程中可能涉及的记录表格,并明确提出每个记录表格的填写要求及保存期限。附件附件 A 风险点分类标准附件 B 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方法附件 C 风险矩阵法附件 D 风险分级管控建设(示范)企业成果附件 E 风险分级管控程序框图6附件 A:风险点分类标准A.1 物的不安全状态A.1.1 装置、设备、工具、厂房等a) 设计不良 强度不够; 稳定性不好; 密封不良; 应力集中; 外型缺陷、外露运动件; 缺乏必要的 连接装置; 构成的材料不合适; 其他。b) 防 护不良 没有安全防护装置或不完善; 没有接地、绝缘或接地、绝缘不充分; 缺乏个体

9、防护装置或个体防护装置不良; 没有指定使用或禁止使用某用品、用具; 其他。c) 维修不良 废旧、疲劳、 过期而不更新; 出故障未 处理; 平时维护不善; 其他。A.1.2 物料a) 物理性 高温物(固体、气体、液体); 低温物(固体、气体、液体); 粉尘与气溶胶; 运动物。b) 化学性 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自燃性物质; 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 腐蚀性物 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 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c) 生物性 致病微

10、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致害植物; 其他生物性危险源因素。A.1.3 有害噪声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 性、电磁性)A.1.4 有害振动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 性、电磁性)A.1.5 有害电磁辐射的产生 电离辐射(X 射线、 离子、 离子、高能电子束等); 非电离辐射(超高压电场、此外线等)。A.2 人的不安全行为A.2.1 不按规定的方法7 没有用规定的方法使用机械、装置等; 使用有毛病的机械、工具、用具等; 选择机械、装置、工具、用具等有误; 离开运转着的机械、装置等; 机械运转超速; 送料或加料过快; 机动车超速; 机动车违章驾驶; 其他。A.2

11、.2 不采取安全措施 不防止意外风险; 不防止机械装置突然开动; 没有信号就开车; 没有信号就移动或放开物体; 其他。A.2.3 对运转着的设备、装置等清擦、加油、修理、调节 对运转中的机械装置等; 对带电设备; 对加压容器; 对加热物; 对装有危险物; 其他。A.2.4 使安全防护装置失效 拆掉、移走安全装置; 使安全装置不起作用; 安全装置调整错误; 去掉其他防护物。A.2.5 制造危险状态 货物过载; 组装中混有危险物; 把规定的东西换成不安全物; 临时使用不安全设施;其他。A.2.6 使用保护用具的缺陷 不使用保护用具; 不穿安全服装; 保护用具、服装的选择、使用方法有误。A.2.7

12、不安全放置 使机械装置在不安全状态下放置; 车辆、物料运输设备的不安全放置; 物料、工具、垃圾等的不安全放置; 其他。A.2.8 接近危险场所 接近或接触运转中的机械、装置; 接触吊货、接近货物下面; 进入危险 有害场所; 上或接触易倒塌的物体; 攀、坐不安全场所; 其他。A.2.9 某些不安全行为用手代替工具;没有确定安全就进行下一个动作;从中间、底下抽取货物;扔代替用手递;飞降、飞乘;不必要的奔跑;作弄人、恶作剧;其他。A.2.10 误动作货物拿得过多;拿物体的方法有误;推、拉物体的方法不对;其他。A.2.11 其他不安全行动8A.3 作业环境的缺陷A.3.1 作业场所 没有确保通路; 工

13、作场所间隔不足; 机械、装置、用具、日常用品配置的缺陷; 物体放置的位置不当; 物体堆积方式不当; 对意外的摆动防范不够; 信号缺陷(没有或不当);标志缺陷(没有或不当)。A.3.2 环境因素 采光不良或有害光照; 通风不良或缺氧; 温度过高或过低; 压力过 高或过低; 湿度不当; 给排水不良; 外部噪声; 自然危险源(风、雨、雷、电、野兽、地形等)。A.4 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A.4.1 安全生产保障a) 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b) 没有安全管理机构或人员;c) 安全生产投入不足;d) 违 反法规、标准。A.4.2 危险评价与控制a) 未充分识别生产活 动中的隐患(包括与新的或引进的工艺、技术、

14、 设备、材料有关的隐患);b) 未正确评价生产活 动中的危险(包括与新的或引进的工艺、技术、 设备、材料有关的危险);c) 对重要危险的控制措施不当。A.4.3 作用与职责a) 职责划分不清;b) 职责 分配相矛盾;c) 授权不清或不妥;d) 报 告关系不明确或不正确。A.4.4 培训与指导a) 没有提供必要的培训(包括针对变化的培训);b) 培 训计划设计有缺陷;c) 培训目的或目标不明确;d) 培 训方法有缺陷(包括培训设备);e) 知识更新和再培训不够;f) 缺乏技 术 指导。A.4.5 人员管理与工作安排a) 人员选择不当9无相应资质,技术水平不够;生理、体力有问题;心理、精神有问题。

15、b) 安全行 为受责备,不安全行为被奖励;c) 没有提供适当的劳动防护用品或设施;d) 工作安排不合理没有安排或缺乏合适人选;人力不足;生产任务过重,劳动时间过长。e) 未定期对有害作业人员进行体检。A.4.6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a) 没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b)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有缺陷(技术性错误,自相矛盾,混乱含糊,复盖不全,不实际等);c)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落实。A.4.7 设备和工具a) 选择不当,或关于设备的标准不适当;b) 未 验收或验收不当;c) 保养不当(保养计划、润滑、调节、装配、清洗等不当);d) 维 修不当(信息传达,计划安排,部件检

16、查 、拆卸、更换等不当);e) 过度磨损(因超期服役、载荷过大、使用计划不当、使用者未经训练、错误 使用等造成);f) 判废 不当或 废旧处理和再次利用不妥;g) 无 设备档案或不完全。A.4.8 物料(含零部件)a) 运输方式或运输线路不妥;b) 保管、储存的缺陷(包括存放超期);c) 包装的缺陷;d) 未能正确识别危险物品;e) 使用不当,或废弃物料处置不当;f) 缺乏关于安全卫生的资料(如 MSDS)或资 料使用不当。A.4.9 设计a) 工艺、技 术设计不当所采用的标准、规范或设计思路不当;设计输入不当(不正确,陈旧,不可用);10设计输出不当(不正确,不明确,不一致);无独立的设计评

17、估。b) 设备设计不当,未考虑安全卫生问题;c) 作业场所设计不当(定置管理,物料堆放,安全通道,准入制度,照明、温湿度、气压、含氧量等 环境参数等);d) 设计 不符合人机工效学要求。A.4.10 应急准备与响应a) 未制订必要的应急响应程序或预案;b) 未 进行必要的应急培训和演习;c) 应急设施或物资不足;d) 应 急预案有缺陷,未评审和修改。A.4.11 相关方管理a) 对设计方、承包商、供应商未进行资格预审;b) 对 承包商的管理雇用了未经审核批准的承包商;无工程监管或监管不力。c) 对供应商的管理收货项目与订购项目不符;(给供应商的产品标准不正确,订购书上资料有误,对可修改订单不能

18、完全控制,对供应商擅自更换替代品失察等造成)对产品运输、包装、安全卫生资料提供等监管欠妥;d) 对设计者的设计、承包商的工程、供应商的产品未严格履行验收手续。A.4.12 监控机制a) 安全检查的频次、方法、内容、仪器等的缺陷;b) 安全 检查记录的缺陷(记录格式、数据填写、保存等方面);c) 事故、事件、不符合的报告、调查、原因分析、处理的缺陷;d) 整改措施未落实,未追踪验证;e) 未进行审核或管理评审,或开展不力;f) 无安全 绩 效考核和评估或欠妥。A.4.13 沟通与协商a) 内部信息沟通不畅(同事、班组、职能部门、上下级之间); b) 与相关方之间信息沟通不畅(设计者、承包商、供应商、交叉作业方、政府部门、行业组织、 应急机构、邻居单位、公众等); (上两条的“信息” 包括:法 规、 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危险控制和应急措施,事故、不符合及整改,审核或管理评审的结果等。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