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深圳市城市管理“十二五”规划(2011-2015)目 录前 言 .1一、规划背景 .1二、指导思想 .1三、规划方法 .2第一章 “十一五”期间城市管理工作回顾 .3一、主要成绩 .3二、问题与差距 .7第二章 形势、机遇与挑战 .9一、发展形势 .9二、机遇与挑战 .10第三章 目标、原则与发展战略 .12一、总体目标 .12二、基本原则 .14三、发展战略 .15第四章 城市管理专项规划 .29一、园林绿化建设规划 .29二、市容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38三、城市照明管理规划 .402四、建筑立面和街道家具管理规划 .47五、城市行政执法规划 .48六、爱国卫生建设规划 .56七、环境卫生
2、管理规划 .58第五章 重点建设与专题规划 .69一、建设项目 .69二、专题规划:特区城市管理一体化 .72第六章 实施与保障措施 .80一、实施措施 .80二、保障措施 .80前 言一、规划背景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30 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 经过 30 年的不懈努力,深圳迅速从一个 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十二五” 时 期是深圳新 30 年的第一个五年,将是实现从“深圳速度”到 “深圳质量 ”跨越把深圳建设成国际一流城市的关键时期,如何继续改善城市综合环境,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为广大市
3、民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城市管理肩负的神圣使命和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国内外的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城市化进程正不断加快,低碳经济的浪潮席卷而来,深圳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十二五 ”时期是深圳建设和实现“ 一区四市” 和创先生 态经济、低碳经济 ,创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 ,争创首批 “国家生态市”的重大历史机遇期。随着2010 年 7 月 1 日起特区范围延伸至全市域,特区一体化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也孕育着重大机遇。为了在新的起点上描绘新的发展蓝图,特制定深圳市城市管理“ 十二五” 规划(2011-2015)。二、指导思想高
4、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2习和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30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努力满足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进程中居民不断增长的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做好“五个率先 ”(率先 实现科技引领、 创新驱动;率先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内生增长;率先创新制度安排,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率先营造人才集聚环境,建设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率先推动低碳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实现从“ 深圳速度”
5、 到“ 深圳质量”跨越。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战略目标,深圳要以国际的视野和战略的思维,逐步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较高城市生态环境和社会管理水平的和谐城市。以加快推进特区一体化为契机,按照认清新形势、提振新精神、探索新思路、开创新局面(四新),把深圳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三、规划方法本规划采取专题研究综合研究对策研究规划成果的方法。在编制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现场勘探、意愿调查、咨询访谈、文献收集等调研工作,为编制工作建立良好的基础,同时将部门意见征询、专家咨询工作贯穿于规划编制工作的始终,保证最终成果的合理性与先进性。3第一章 “十一五”期间城
6、市管理工作回顾一、主要成绩“十一五” 期 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城管局(市城管执法局)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圳城市管理工作在巩固中提高,在开拓中前进,各项工作均得到稳步推进,并取得了新的成绩。(一)大力开展市容环境提升行动,保障实现了大运会“不一样的精彩”。开展了建市以来涉及面最广、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以“办赛事、 办城市,新大运、新深圳 ”为主 题的市容环境提升行动。该项行动主要包括实施建筑立面刷新和屋顶改造、街道家具清洗刷新、交通设施粉刷翻新、窗口门户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户外广告专项整治、花卉布置、景观节点绿化改造升级、大运场馆环境美化、市政公园景观改
7、造与建设、城市照明改造和建设以及新一轮城中村综合整治等系列行动。行动期间,广大城管系统干部职工,攻坚克难、连续奋战,圆满完成市容环境提升行动任务,全市市容市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特色日益凸显,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市容环境水平达到了历史新水平。(二)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提升了城市品位。“国家生态 园林城市 ”建设成绩斐然,至 2010 年底,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 16.4 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 39.15%、绿化覆盖率 45.04%,完成并超越了“ 十一五” 规划期间提出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6 平方米,建设区绿地率 39%,绿化覆盖率445%的目标。开展了国家重点公园、世界月季名园、国家风景
8、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等的创建工作,精心构建了“森林、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并打造了各具特色的公园文化。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公园 683 个, “公园之城” 初具规模。城市园林的生态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了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了城市品位。(三)环卫、爱卫、城市照明工作成果显著。巩固了全国灭鼠、灭蝇先进城市成果,在 2006 年,进一步创建成为灭蚊达标先进城市。巩固了“ 国家卫生城市” 和 25个“ 国家 卫 生镇” 创建成果,并通 过了全国 爱卫会的复查确认。开展了创建省
9、、市卫生村和评比行业卫生先进单位、卫生标兵单位的目标。截至 2010 年底,全市已建成使用新型垃圾转运站 610 座,提前完成“ 十一五” 的垃圾转 运站数量 456 座的目标任务。全市已经建成 1 座餐厨垃圾处理设施,以及病死禽畜和粪渣处理设施各 1 座,满足了“十一五 ”规划中提出的粪渣、污泥、病死禽畜等设施 3 座的要求。道路照明亮灯率和设备完好率始终保持在 99.5%和 96.5%以上,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也突破了“ 十一五” 规 划提出的道路照明亮灯率 98%和设施完好率 95%以上的指标值。(四)城市管理与城市执法信息化具有新突破。全面推进了以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和数字化综合执法系统
10、建设为核心内容的城管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了城市管理5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水平。2005 年启动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 2007 底年成为全国率先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全覆盖的城市。2009 年数字化综合执法系统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建立了全市综合执法统一办案平台、移动执法系统、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平台,全面提高了全市综合执法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该项目建设还纳入全市阳光政府建设的五大工作内容之一。(五)城市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得到加强。“十一” 期间 ,为了实现 城市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组织编制了各种类型的城市管理标准与规范,以及各类政策法规。目前, 深圳市公共区域
11、环境卫生质量和管理要求屋顶绿化设计规范已颁布实施, 树枝粉碎堆肥技术规范通过鉴定,制订了深圳市垃圾处理设施运行臭气监管办法,制订并颁布了深圳市建筑立面刷新和屋顶改造技术指引。 (六)市政管理一体化得到推进。秉持特区一体化“城管先行 ”、“市容先行”的前瞻性城市管理理念,为“ 十二五 ”期间实现大特区一体化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十一五” 期间,加大了原经济 特区外的市政设施建设,强化了设施维护管理。2008 年牵头组织原经济特区外各区(新区)政府(管委会)圆满完成了原经济特区外社区市政设施移交接管工作。2008 年,完成了全市 100%的城中村、自然村和 100%的社区达标创建任务。印发了
12、关于加快推进道桥信息管理系统和城市照明“三遥” 监控系 统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宝安、龙岗区和光明新区在市级平台基础上,筹建市政设6施信息化管理系统。原经济特区内外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也得到了推进。(六)卫生宣传扩大、公众参与增强、科技创新显著。“十一五” 期 间,组织 了 5 届迎新春爱国 卫生运动和 5 届“清 洁 深圳月 ”活动,开展了应对突发传 染性手足口病和防控甲型 H1N1 流感工作的全市群众性爱国 卫生运动和全方位多渠道城管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每个社区建立的爱卫宣传栏和深圳爱国卫生网站,进一步加强了全市爱国卫生宣传教育。充分利用了自有媒体特区城市管理和城管简报的导向和宣传作用。大力推进
13、城市管理的科技创新。 “轻型屋顶绿化综合技术开发研究” 等一批成果分获广东省科技 进步二等奖、深圳市科技创新奖, “苏铁生殖隔离控制” 获发 明专利, “城市生物质厌氧消化关键技术研究” 成功申报国家 863 计划重点课题。(七)队伍思想作风和建设成绩显著。“十一五” 期 间,干部 队伍思想作风建设 取得成效。组织开展了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活动,实行局党委带局机关党总支的学习制度。组织学习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解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等。开展“ 服务年”活动和“规范行为树立良好形象” 专题教育活动。 选派下基层驻社区干部与街道双向挂职干部,局领导亲自带队到基层单位开展调研、结队帮扶
14、活动。开展“ 和谐文明单位” 创 建工作,党的组织建设和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推进了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试点工作。按照“ 围绕主 题、创新形式、突出重点、解决问题”的要求,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7(八)启动了“大城管”改革,制度创新不断深入。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城管局配合市编办拟定市城管局“三定” 方案。根据道桥管理职能划转市交通运 输委员会,划入林业管理职能的改革方案,积极走访相关职能部门,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无缝衔接,平稳过渡。并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推动下属事业单位的撤并工作,着手组建市公园管理中心和市城市废弃物处置中心,并同步建立配套人事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构承担的综合
15、执法部分事项划给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明确了街道综合执法的职责。二、问题与差距(一)原经济特区内外市容环境建设与发展不平衡,距离一体化的目标差距较大。原经济特区内市容环境管理基本处于高标准运行状态,管理水平比较高,但原经济特区外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城市管理投入不足,市政设施陈旧落后,修缮改造难度大,在市政、环卫、绿化等方面与原经济特区内存在较大差距。(二)环卫作业、园林养护财政经费投入相对偏低。目前,部分区市政道路清扫保洁单价与内地一些先进城市相比偏低,导致环卫作业服务市场劳资纠纷多,队伍不稳定,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市容卫生质量难以保持稳定。(三)环卫基础设施选址难、建设难、运营难问题长期存在。20
16、10 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94.6%,居全国前列。但与“十一五” 规 划提出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是由于环卫基础设施选址难、建设难、运营难问题日趋严8重。同时,全市环境卫生管理标准、经费投入标准和检查考评标准未统一,制约整体水平的提升。(四)城市森林系统的整体生态功能还比较脆弱。尽管近年来大力实施了生态风景林改造等造林工程,但林相结构不合理,幼林多成熟林少,单一林多混交林少,人工林多自然林少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滥用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现象依然存在。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建设生态功能稳定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五)执法保障机制尚未完善。综合执法的对象是组织和自然人,但目前在执法过程中主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解决违法自然人处罚难问题。随着街道综合执法工作力度的不断深入,执法的风险不断增加,执法人员对暴力抗法或阻扰正常执法的过激行为缺乏有效的预防和制止措施。(六)“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城市管理模式还待优化,市、区、街管理关系还需进一步理顺。目前街道综合执法实行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街道执法队虽是区执法局的派出机构,在业务上接受市、区执法局的指导、协调和督促。但由于执法队的人事、财务权由街道办负责,日常工作中以街道安排的工作为主,使市、区两级主管部门对执法工作的监督显得软弱无力,难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