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509873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上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年上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年上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年上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年上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年上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区发改局今年以来,全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对标找差、创新实干,聚力聚焦创新名城建设,扎实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各项工作,发展动能加速转换,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社会民生改善向好,城市功能品质提升,较好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一、经济指标进展良好从上半年指标数据来看,我区主要经济指标全面达超“双过半”进度,呈现“高、优、稳”的特点。1、“高”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主要经济指标全市排名靠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项指标的增幅排名位列全市第 1;

2、地区生产总值、服务贸易 2项指标的增幅排名位列全市第 2。1-6 月,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411.3亿元,同比增长 8.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88.18亿元,同比增长 2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49.65亿元,增幅 37.2%;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完成 2.68亿美元,同比增长 156.7%。同时,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全市第一,达 32962元,增幅 8.8%。2、“优”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市场主体结构不断优化,量质双升。上半年,我区新增市场主体 3780户,比去年同期增长 29.23%,注册资本总额为 96.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1.4%。从行业分布看,新增企业大部分集中在批

3、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3、“稳”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外向型指标总体平稳。1-6月,我区新增实际利用外资 1.2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 5.7%。外贸进出口 274.5亿元,同比增长 0.95%;服务外包执行额 13.73亿美元,同比增长 10.5%。二、重大项目推进有序在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下,一批项目实现竣工投产,一批新开工项目超速冲刺,一批征收拆迁项目取得大幅进展,对全区发展产生支撑作用。1、市、区重大项目提速增效。今年以来,各责任单位将产业项目作为重中之重,街道、园区重大项目推进速度比往年均有较大提升。市级重大项目 18个,总投资

4、277.8亿元,当年计划投资 28.15亿元,6 月份完成投资 14.68亿元,完成进度 52.15%。区级重点项目 77个(含市级重大项目),总投资686.69亿元,当年计划投资 99.2亿元,6 月份完成 50.09亿元,投资进度完成 50.05%。2、15 个项目实现竣工。我区举行了首次重大项目集中竣工现场会,上半年全区竣工产业项目 9个,总投资近 40亿元,已完成投资 32.3亿元,新建、改造可利用载体总建筑面积达31万平方米。上半年城建及民生项目竣工 6个,总投资 12.6亿元。3、新开工项目超速冲刺。按照市重大项目推进办通报,我区市重大新开工项目 9个,已实现整体工程或部分工程开工

5、建设 8个,开工率 88.9%。区级新开工项目 35个,上半年开工率达到 91.4%,比去年同期(35%)大幅提速,其中原计划四季度开工的铁北创新孵化集群、铁北数码港、青石街文化设施及商业综合体民国建筑保护利用工程,目前均已初步开工建设。三、创新名城建设深入推进全面落实市委 1号文件,深入推进“两落地一融合” 工程,按照市委张敬华书记“打造名校、名所、名企、名家、名园区五名标志”的要求,加快集聚发展新动能。1、创新创业活力不断增强。上半年,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105家,区内企业与高校达成近 80个成果转移转化项目, 南京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南京东大智能化系统有限公司申报的省重大成果转化专

6、项进入省公示名单。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 9031件,PCT 专利申请 80件。人才引育取得阶段性成果,入选国家、省级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 33人,申报双创人才 12人、团队 1个,双创博士 19人,其中“科技副总” 类 5人已全部入选。2、创新平台建设卓有成效。上半年,百家汇精准医疗创新研发中心通过市第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备案。东南大学云智控产业研究院等 4家新型研发机构完成工商注册。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南京高端智能装备产业研究院等 4家落地新型研发机构已孵化企业 14家,引进企业 3家,研发并发布科技成果项目 5项,在建测试平台 1个,引进项目近 30个。3、创新生态环境逐步优化。积极落实南京创新驱

7、动“121”战略,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制定出台玄武区鼓励科技创新八条意见,加强与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聚集人才、项目、载体等创新资源,规划建设东大玄武设计产业园、南理工科技创新园项目,促进区内教育优势向创新优势转化;筹备成立玄武区双创联盟,着力营造双创氛围。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科技创新全链条服务。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积极落实全市“4+4+1”主导产业体系优化升级要求,聚焦产业特色,打造产业地标,产业结构不断向中高端优化升级。1、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服务业增加值 410.84亿元,同比增长 9.2%,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 99.88%,比去年提高0.9

8、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一。现代服务业增加值 321.27亿元,同比增长 10.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 78.1%。新兴产业增长迅猛,软件业务收入完成 205亿元,同比增长 15.5%。优势产业持续发力,文化产业完成增加值 55.7亿元,同比增长11.5%;金融服务业完成增加值 84.7亿元,同比增长 5.5%。2、产业招商成效明显。特色招商活动有序举办,今年全区开展小分队招商活动 36次,赴发达国家开展境外专题招商推介会 4场次,举办校地合作推介会 32场,开展企业对接会89场。上半年亿元以上项目签约数完成 8个,目标完成率 160%;项目投资总额完成 303.9亿元,目标完成率 86.8%

9、;引进了哈姆雷斯玩具中国总部、浦发银行江苏总部、美国英伟达技术创新中心等优质产业项目。3、优质企业不断涌现。上半年新增上市企业江苏省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江苏久力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孩子王、汇通达入选南京市首批独角兽企业,矽力杰入选南京市首批瞪羚企业。新主体不断涌现,新注册企业1781户,注册资本总额近百亿元;其中,注册资金 1000万元以上企业 256家,同比增幅 67%;注册资金 3000万元以上企业 40家、亿元以上企业 12家。五、城市品质全面提升突出精致精细,强化城市建管,彰显主城核心区的城市特色和品质。1、城市建设提档升级。完善铁北新城路网建设,目前铁北恒嘉路南延

10、工程已完成并通车试运行。着力解决主城停车难问题,完成仙居雅苑农贸市场停车场等 5个点位共 600个停车泊位的建设。推进市政设施标准提升,启动尧红路 400吨垃圾中转站及岔路口等 2处环卫场点建设,完成 5座公厕的改造及红山森林动物园等 7座旅游厕所的新(改)建工作。推进垃圾分类管理,在全区范围内配置垃圾分类容器 885组,打造玄武门垃圾分类示范片区。2、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内秦淮河东段岸线整治于 4月底竣工,整治成果被新华日报南京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完成丹凤新寓等 9个老旧小区、九华山路等 7条背街小巷、花园路 7号等 11个小区外出行便道整治任务,完成东杨坊人行地下通道片区的积淹水改造。绿道及

11、游园绿地建设积极推进,完成梅园绿地和九华山南坡、太岗路的绿化景观提升建设。建立和完善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常态化服务机制,上半年新开工建设 119部,累计开工和建成的电梯数量达 423部,其中 174部已竣工验收。3、历史文化内涵彰显。更加注重将城市建设与文化挖掘相结合,进一步彰显城区品质。加大宣传推广玄武“山水城林、人文底蕴、历史纵横、时尚休闲”的旅游特色资源,成立“玄武全域旅游中外学生志愿者服务团”,累计组织活动 70余场,参与活动的中外学生近万人,社会反响良好。完成南京卷烟厂碑亭巷厂区征收工作,实现长江路文旅客厅项目试运营,进一步推进长江路文化旅游大街整体改造提升。完成 5部旅游触摸屏的设置。

12、旅游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 7.7%。六、重点改革扎实推进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着力深化“放管服” 等重点领域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1、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推动行政审批高效化、政务服务全科化、群众办事便捷化。在“一窗受理、全程代办、一日办结”以及“证照合发”的基础上,改造政务服务大厅,新增“自助服务区”和“不见面审批服务区”;上线运行“玄武政务”微信小程序,纳入区、街 149项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即办事项,为“不见面审批”提供软硬件支持。作为南京市首个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城区,拟定玄武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方案,探索主城区成立行政审批局新模式。2、稳妥

13、实施开发区体制改革。发挥园区主阵地作用,以徐庄高新区为龙头,将珠江路创业大街、铁北红山新城、玄武科技金融园、南理工科技创新园纳入其中统一管理,形成“一区四园”发展架构,各分园全部挂牌运作实现了机构、组织、平台、机制“四个一体化”运转。整合后,高新区总面积增加了 77%,达到 5.87平方公里。着力推动完善“线上+线下”的企业服务机制、加快创新平台和众创空间建设等工作。3、加快实施社会治理一体化改革。围绕全省首批网格化社会治理创新试点建设,优化升级区级社会治理一体化管理服务中心和云平台,升级 “玄武一网通 ”APP, 打 造 社 会 治 理管 理 服 务 工 作 一 体 化 的 信 息 终 端

14、, 制定并试行社会治理一体化网格划分规范、网格管理办法、网格工作人员管理办法。七、生态环境稳步向好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以“两减六治三提升”任务作为主抓手,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1、环保治理不断升级。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 迎查工作,针对 56件信访交办件反馈问题立行整改。对涉及 3条省控入江支流的 13条河道全面启动消除劣类水体行动。进一步开展 VOCs综合治理,集中整治工地扬尘、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等主要污染源。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效,对珍珠河、百水河等 10条河道实施水环境整治再提升工程。实施省农科院等141个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工

15、程。 2、节能降耗减污增效。“263”专项行动纵深开展,督促环境问题及时、高标准整改 69件。资源节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截至上半年,全区万元 GDP用水量为 17.1万立方米/万元。建设用地地均 GDP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达到 38.07万元/亩和 3.23万元/亩,完成恒嘉路以西 A、B 地块供应,存量土地供应比率 100%。攻坚餐饮污染顽疾。按照“业态优化、环境整治、经营模式、综合管理”一体化思路,加快打造红庙等餐饮环保专项整治示范街,完成问题餐饮整治 97 家。八、社会民生持续改善深入实施聚焦富民工程,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提高居民收入。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力办好民生实事,人民群众获得感

16、不断增强。1、富民增收取得实效。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全市第一,达 32962元,增幅 8.8%。持续推进就业、再就业。新增城镇就业 10635人,再就业 5256人,培育自主创业者 3088人,扶持大学生创业 431人,组织各类职业培训、指导、鉴定 20446人次,其中高技能人才培养 500人。强化社会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审核通过 766人,资助金额 112.1万元。发放救助、优抚、福利等各类民政资金约 3684万元;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免费健康体检 14739人;开展市民体质检测 3250人次以上。完善居民服务,养老机构新增床位 428张,4A 级居家养老服务中

17、心 24个。2、民生实事全面实施。38 项市级民生实事分解任务、30件区级民生实事项目全部达超目标进度。积淹水片区改造(东杨坊)等 6项市级民生实事分解任务已经完成年度任务。为企业退休人员免费体检等 4项市级民生实事分解任务,拆除楼顶违建、组织群众性体育活动 2项区级民生实事项目超过时序进度要求。信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3、公共服务全面发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 71.31%,每千人拥有医生数达 3.47个,开展中医健康惠民宣讲 60场。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金鹰天地购物中心、德基广场和凯瑟琳广场等 5家母婴室建设。翡翠华庭幼儿园、五矿晏山居幼儿园基本完成建设。文化

18、惠民内容丰富,在 1913小剧场上演 25场文化惠民精品演出,组织健步行、趣味比赛等群众性体育活动 84场次。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虽然进展较好,但一些困难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一是高基数指标保持高增长存在困难。首先是服务业增加值,由于我区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已达 99%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与 GDP增速进一步趋同,因此年底服务业增加值增幅实现 10%存在一定困难。其次是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我区成为全省首个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 6万元的区县,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难度逐年增大。二是部分指标达标困难。截至 7月 22日,全区环境空气优

19、良天数 133天,较 2017年同期减少 15天,优良率 65.5%,同比减少 7.4个百分点。PM2.5 平均浓度 56.5微克/立方米,较 2017年同比上升59.6%。因此年底环保类指标达标难度较大。三是重点项目建设亟待质速双提。从列入 2018年市级重大项目计划安排情况看,我区投资总量较低。虽然我区上半年市重大项目投资进度过半,但项目体量较小,投资总量仅完成 14.68亿元,较其他区有一定差距。下半年仍需重点引入行业前景好、投资体量大、资源产出率高的优质项目,实现项目质量与推进速度双提升。四是低效楼宇和停偿载体利用率尚需提高。玄武区大部分商务楼宇建成时间早,物业管理落后,楼宇品质不高;产权方缺少经营意识,缺乏专业化招商,导致入驻企业鱼龙混杂,难以形成集聚。全区低效载体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下半年,全区上下将聚焦当前全区经济社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为核心,以重大产业项目为支撑,以科技创新、招强引新、低效载体、民生改善为抓手,对标找差、创新实干,确保全年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