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光散射 3-1 导言,光的波动说与微粒说之争(17、18、19、20世纪) 笛卡儿(法国数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的两种假说: 光是类似于微粒的一种物质 光是一种以“以太”为媒质的压力 支持波动说 :格里马第(意大利数学家) 、胡克(英国物理学家)、惠更斯(荷兰著名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托马斯杨(英国著名物理学家)、菲涅耳与阿拉戈、夫琅和费(德国天文学家)、施维尔德(德国物理学家) 支持微粒说:牛顿、拉普拉斯 、马吕斯、布吕斯特 、阿拉戈,3 光散射 3-1 导言,支持波动说和微粒说:爱因斯坦 1887年,德国科学家赫兹发现光电效应,光的粒子性再一次被证明! 二十世纪初,普朗克和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量子学说。 1905年3月,爱因斯坦在德国物理年报上发表了题为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推测性观点的论文他认为对于时间的平均值,光表现为波动;对于时间的瞬间值,光表现为粒子性。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揭示微观客体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统一,即波粒二象性。这一科学理论最终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接受。 1921年,爱因斯坦因为光的波粒二象性这一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1年,康普顿在试验中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