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沙建设国际体育文化名城(2010-2020)长沙市体育局2010 年 08 月目录一、建设国际体育文化名城的背景分析 .1(一)历史背景:湖湘历史文化底蕴 .1(二)体育文化的价值 .2(三)现状分析 .2二、总体定位和发展战略 .5(一)指导思想 .5(二)发展思路 .5三、建设国际体育文化名城的主要任务 .7(一)建设国际化城市标志的体育场馆 .7(二)休闲体育体现生态、文化与空间并重,突出城市特色 .7(三)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共融传统与现代湖湘文化特色 .9(四)竞技体育发展与国际化接轨 .12(五)体育产业发展形成经济支柱 .14(六)科技与人才引领体育, “科教兴体、人才强体” .
2、17五、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 .18(一) 、 完善体育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规范体育行业管理 .18(二) 、 建立与行政管理体制相对应的层级管理体系 .19(三) 、 建立多渠道投、融资体系 .19(四) 、 加强宣传,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20(五) 、 建立“政府管理、协会承办、市场开发”的体育产业运作模式,促进体育事业多元化发展 .21一、建设国际体育文化名城的背景分析(一)历史背景:湖湘历史文化底蕴长沙是国务院 1982 年首批公布的 24 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和博具反映了湖湘历史文化深厚的底蕴。 博具 包括博具盒、博局、骰子
3、、筹码和棋子等,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完整的六博(陆博)用具。长沙咸嘉湖唐墓出土了青瓷围棋盘,表明长沙很早就有围棋活动。湖南省博物馆收集有南宋制品足球纹铜镜,镜面光洁,背面模铸浮雕式图画足球游戏图,描述了青年男女进行球赛的情景。“五四”运动以来,毛 泽东、任弼时、刘少奇、彭德怀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开辟一个新世界,在长沙叱咤风云。长沙享有“ 楚汉名城,革命圣地”、 “唯楚有材,于斯为盛”的盛誉。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反复强调的运动,并不是以取 胜为内涵,以追求功利为目的的那种“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运动和那些供人们观赏娱乐的技艺、形艺运动,而是强调以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人的健康为目的的讲究实效
4、的健身运动。(二)体育文化的价值“体育文化”是文化的一个 组成部分,它 综合了各种利用身体锻炼来提高人的生物学潜力的范畴、规律、制度和物质设施。体育文化建设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体育文化建设在突出城市文化特色、营造城市文化氛围、塑造特色城市形象、推动文化产业等方面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现代城市体育文化以其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推动着城市可持续发展。体育场馆和体育明星是宣扬城市文化的基石;体育项目是改善城市文化的纽带;体育比赛和体育产业是提升城市形象和发展城市经济的绿色通道;体育科技与体育人才国际化是推动城市体育文化的动力;体育竞技表演是活跃城市文化的平台。发展现代城市
5、体育文化,是城市文明化、现代化、 迈向国际文化名城的必然要求。(三)现状分析1、 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现状近几年来,长沙市的体育场地增长速度逐年加快。据我局统计数据,截止2009 年 3 月 31 日,全市市区共有各类体育场地(馆)5363 个,其中有公共体育场馆 4909 个,人均占有体育场地达 1.20 平方米(注:此数据含单位附属体育场地)。2、 竞技体育发展现状长沙市体育局按照“选 好苗子,打好基础,科学训练,全面提高,培养、输送优秀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 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 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和湖南“ 精品工程战略”,健全了三级业余训练网络体系。通 过调整运动项目的布局、加大对业余训练人、
6、 财、物的投入和实施严格的层次管理,取得了运动成绩、人才培养输送双丰收。近年长沙市竞技体育比赛取得的主要成绩年 份 比 赛 主要成绩2006 年 省十运会 241.75 枚金牌,总分 6136 分,金牌 总数、奖牌总数、团体总分全省第一2007 年 全国第六届城 6 枚金牌、3 枚银牌、7 枚铜牌,奖牌数在全国 74 个参 赛城市市运动会 中排名第 13 名,金牌数排名第 11 名省第三届大众运动会33 枚金牌、75 枚奖牌,共 998 分,金牌 总数、 奖牌总数、团体总分均居全省第一,同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组织奖省青少年常规比赛177 枚金牌,总分 3949 分,金牌和团体总分均以较大优
7、势名列全省第一2008 年第 29 届奥运会 2 枚金牌省常规赛 179.5 枚金牌,总分 4539.5 分,金牌和 总分均名列全省第一2009 年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以长沙市中学生为主体湖南代表团共获金牌 8 枚、银牌 6 枚、铜牌 9 枚,团体总分 412.5 分,名列第五,取得湖南省在中运会历史上取得的最好成绩。2010 年 省十一运会 238 枚金牌,总分 3904 分,金牌总数、团体总分均居全省第一,同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目前,长沙拥有了大批体育湘军名人。有黄穗、鲍春来、郑波、乐茂盛、王明娟、凌洁、龚睿那、唐九 红、李敬、 陆莉、杨霞、李小鹏、龚智超、熊倪、刘璇等名将共夺得奥运会等
8、世界大赛金牌 40 余枚。3、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发展现状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各级社会指导员 7750 人,健身辅导站 766 个,城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达每万人 31 人,农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近 200 万人,有体育健身队伍 1075 个,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投放点 415 个,全市常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体育人口已达到了 45%,超过 85的社区拥有体育健身器材、健身辅导站和健身队伍,体育进社区活动覆盖面超过 80,群众体育工作继续保持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地位。我市长沙、望城、宁乡、浏阳市全部跨入全国体育先进县行列,多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群众体育、社区体育先进城市,市老年体协被评为全国、
9、省先进单位。上大垅、清水塘、 银盆岭、美林景园等 21 个社区被评为国家级、省级群众体育先进社区。一批乡镇被评为全省、全国体育工作先进乡镇。4、 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目前经营的体育项目达 20 多个种类,各类体育健身经营场所超过 400 家,从业人员达 2 万多人,全市各类体育用品销售商店 300 多家,年销售额突破亿元,极大地满足了我市民众日益增长的对体育的需求。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占据一定份额。通过举办 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CBA 全明星周末篮球赛、中韩足球赛等多项国内、国 际大型体育赛事,激活了我市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提升了人气。体育用品市场形成一定规模。全市各类体育用品销售商店 300 多家,
10、年销售额过亿元。体育彩票销售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 年以来,共发行销售体育彩票 12 亿多元,获公益金约 8000 多万元,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我市业余训练和群体活动的开展。二、总体定位和发展战略(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为指 导方针,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突出体育的核心价值,加速健康城市建设。围绕建设“ 长沙国际文化名城” 的定位和 长远目标 ,按照国际化、标准化、市场化的总体发展思路。始终坚持“发展体育运 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一根本任务,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群众体育 为基础,以竞技体育为重点,以场馆建设为依托,以
11、产业开发为突破”的思路,实施高水平运动带动发展战略,抓住机遇,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水平,促进长沙体育事业全面、科学、协调、可持 续发 展。(二)发展思路1、充分发挥体育的载体作用,推崇和传承湖湘文化。 “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和“ 为中华崛起 ”的雄心,沉淀了长沙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体育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体育 发展的创造了良好文化氛围。长沙人的性格特点和身体特征,也为长沙体育发展构建了良好的人文环境。无论是在全运会上还是亚运会和奥运会上,湖南健儿都笑傲于体育这个大舞台。体育的发展对传承和发扬长沙精神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2、密切结合长沙文化、地理特色,打造体育“ 山水洲城”
12、。充分发挥“湖湘文化”的底蕴作用,将体育文化融入全市自然、生态、人文和旅游等资源,突出城市体育品牌特色。提出“ 打造富有湖湘文化特色、鲜 明时代特点和国际化特色的体育文化名城” ,挖掘和整合体育历史文化内涵,保护历 史文化资源,建设现代城市体育特色景观风貌区域,完善现代体育文化功能体系与体育设施,塑造具有体育特色的“山水洲城” 。3、坚持“科教兴体、人才强体”,大力弘扬“体育湘 军” 精神。充分发挥“惟楚有才,于斯为 盛” 的人才优势,建立健全训练、科研、医疗、管理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体育科技的进步,依靠体育教育的发展,依靠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发展和壮大体育事业。同
13、时加强弘扬和培育体育湘军的爱国爱湘、敢为 人先的奋力拼搏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勇于探索精神,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以及科学求实、脚踏实地的埋头苦干精神。通过“ 体育湘军”精神来充分展示长沙人的独特个性、聪明才智和勤劳干练,使这种精神成为长沙崛起、走向辉煌的精神动力。4、铸品牌、办重大赛事,打造体育成 为城市最亮丽的名片。一是打造体育竞技品牌。坚 持体操品牌发展战略,准确把握体操品牌定位,充分利用“ 长沙体操奥运冠军摇篮” 的品牌影响,深入地挖掘 长沙几千年地域文化形成的“ 中国体操在湖南,湖南体操在长沙” 的文化内涵,借助奥运效 应,培养出奥运冠军和体操明星的效应,大力宣传长沙体操
14、,突出对其品牌的定位和核心价值的宣传,进一步烘托、渲染、丰富体操的文化内涵,从而实现体育文化渲染长沙,丰富长沙人文和长沙精神。二是大力培育体育产业市场和积极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体育赛事,不断提高办赛组织能力和经济效益,进一步实现办赛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着力让长沙以区域性国际体育竞赛中心和国际体育文化交流中心的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三、建设国际体育文化名城的主要任务(一)建设国际化城市标志的体育场馆学习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体育设施建设经验,以竞技体育为主向以大众体育为主的转变,并经过长期的发展,对大众体育活动的基本载体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的规
15、范标准。以世博会建设场馆的理念来建设体育场馆,建设长沙市体育场馆标志性建筑,兴修大型体育场馆,突破“零” 项 目的体育场馆建 设, 结合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公众开放,发挥学校体育场馆的公益作用。以体育新城体育中心、麓山奥林匹克中心、融城体育中心、橘子洲水上运动中心(不占用地)等四大省市级体育中心为核心,依据片区服务范围规划 8 大区级体育中心、35 处居住区级的体育设施,兴建具备体育竞技、体育训练、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省市级体育中心。兴建自行车赛道、滑轮赛道以及国际化沙滩排球场地等,建立水上运动中心,兴办各种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表演和体育赛事活动。(二)休闲体育体现生态、文化与空间并重,突出城市特色
16、1、休闲体育突出“ 文化、艺术、体育、运动”的特色通过融合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楚文化,充分利用长沙的山水资源,打造以文化和地域特色为内涵的休闲体育。一方面结合园林绿地建设体育设施,促进体育公园化、公园体育化发展,使体育与休闲有机结合。同时将体育艺术设计融和其中,在休闲场 所、重要场所绘制历史名人如贺龙参与篮球运动、毛泽东游湘江等大图画。在重要公园、广 场凿世界冠军、运 动动 作雕像等。另一方面将体育与社区建设结合起来,打造特色社区。如白沙井社区以文体运动型定位,突出“ 文化、体育、运动”的特色,完善了体育运动配套设施,修建了休 闲场所,营造了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长沙高新区管委会与保利地产合作,在
17、麓谷科技新城的核心位置建设了一个占地总面积为 21.3 万平方米体育公园。该公园分为全民生态健身区、体育运动区和休闲养生区三个部分,园内锻炼、休闲、娱乐设施将一应俱全,还依山就势建设高尔夫球练习场、游泳池、网球场、环山跑步道、太极武术广场、儿童健身中心等,是体育与社区建设结合很好的典范。2、推行“园林体育工程 ”,设立东方养生文化体验园以东方文化体验为主,在景观设计和环境氛围上突出传统东方神韵与中国古典园林意境。根据各区的经济实力、建设用地指标、体育场地设施条件等要素,因地制宜,建设融健身、休闲、 娱乐为一体的主 题公园和特色广场。推行“ 园林体育工程” ,即在绿地建设的同时,充分考虑市民 对
18、体育健身的需求,规定除自然景观外,必须留有一定的比例用于建设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好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在城 乡各处的公园以及休闲场所等地方,建设有关体育场地设施,修建健身路径,安装各种健身器材,寓健身、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吸引市民参加健身锻炼。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布局中,应注重提升设施档次,并可进行室内健身房和标准健身路径的建设,逐步建设一批与现代化城市相适应的体育健身精品工程,为城市增添新的体育景观。3、体育展览和博览尽显体育历史文化一是建立分为汉唐、宋元明清、民国、新中国、当代体育五个展厅,体现长沙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体育传统,如汉代的导引术、蹴鞠,唐代的马球。二是形成体育文化展览,可以举办以体育文化为主题的会展,例如踢毽子、拔河、耍太极、扇子舞等民俗体育运动画展。三是进行文艺演出,可以举办大型高档艺术类演出,特 别是国外艺术(如交响乐、芭蕾、国外民族舞蹈等),提升长沙市民的文艺修养和欣赏水平。4、挖掘山水地理特色,打造水上休闲运动中心一方面加强已有的浏阳赤马湖畔建立 “水上运动基地”的维护,发挥此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