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足球脚内侧传球技术教案授课教师 周启波 学校 一职校 学科 体育授课时间 2013年 12月 11日 授课班级 13级幼艺班课题名称 足球脚内侧传球技术 人数 38人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足球的起源与发展,增强学生对足球的兴趣。2、通过本次课,使学生基本掌握足球脚内侧传球的动作要领。3、在学练中磨练意志品质,提升集体配合意识,增强自信心。4、通过练习体验乐趣、表达情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 触球的部位,传球脚的动作(包括后摆、前摆、击球、击球后的随球动作)。教学难点 支撑脚正对传球方向,踢球腿外旋 90及传球准确性。教学场地:教学器材:学校篮球场 足球
2、10个 跨栏架 4个 阶段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组织、方法及目的 领域目标教学常规一.集合、考勤。二.师生问好,宣布上课内容、目标及学练要求。三.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1.集合要快、静、齐。2.体育委员整队并向教师报告人数。3.见习生随堂观摩,并协助教师教学。(3 分钟)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组织纪律活跃情绪、启发兴趣一、慢跑结合足球操(4x8 拍)扩胸运动、体转运动、振臂运动、体侧运动弓步压腿、仆步压腿、活动膝、踝关节二、复习五步拳:教师示范动作讲解方法并在同一口令下带领学生集体练习。1.认真听教师讲解练习方法及要求。2.在教师的口令下统一进行。3.积极思考,积极参与,避免发生运动损伤。1
3、.听教师口令认真练习。2.动作规范到位。1、学生成两列纵队围成圈进行热身练习。目的:收心引趣养成运动前热身的良好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保持情绪、合作探究 1、学习脚内侧传球,转化兴趣 (认识) 。脚内侧踢球:上一步,支撑脚脚尖正对出球方向,距球的左侧大约 15厘米,上体直立或微前倾,踢球脚膝关节外旋,脚底与地面平行,脚尖微翘,踝关节紧张,用脚内侧踢球的后中部,将球踢出。脚内侧停球:面对来球,脚型同踢球动作,触球的中上部,做引球后拉动作。2、练习脚内侧传球,点拨指导 (再体验) 。1、讲解并示范脚内侧传接球的动作要领。2、练习脚内侧传球技术。(1) 、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徒
4、手的脚内侧传接球练习。(2) 、四人一组进行脚内侧传接球。要求:听哨动球(3) 、各组学生分站在栏架两侧利用脚内侧踢球穿过栏架练习,距离由近到远! 组织形式:组织形式:组织形式: 活动二目的:学习方法,掌握技能自主、合作练习,体会动作、掌握动作要领激发潜能、培养兴趣射门比赛(探究):教师利用正确的脚内侧传球技术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传球比准练习,针对进球比较多的组和学生一起探讨脚内侧传球技术。学生学习了脚内侧传球技术后,教师利用射门比赛结合正确的脚内侧传球技术方法进行传球比准练习,针对进球比较多的组和学生一起探讨脚内侧传球技术。组织形式: 目的:运用技能,精益求精培养积极参与的态度,增强学生自信心。
5、感受合作互助并取得胜利的快乐。总结评价、课后延伸一.集合整队。二.放松活动。三.教师小结,学生相互学习评价。四.师生再见,回收器材。1. 在教师语言引导,音乐伴奏下进行放松。2.积极参与相互学习评价。3.礼仪,协助教师归还器材。放松活动(5 分钟)培养学生养成运动后放松的良好运动习惯预计心率: 140 次/分钟-160 次/分钟 练习密度:练习密度: 505%教学反思一、教学任务和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围绕体育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以及课程的基本理念开展教学,教学目标明确,达到教学效果良好。引导学生传球是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的,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练习。运用比赛和
6、游戏的方法,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二、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进程之间的差距及处理方法:在分组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消极的学练态度与我预想的稍有偏差,通过了解,我发现其原因主要是他们对技术动作的掌握不是很好,怕自己做不好,导致他们消极的学习态度,为此,我通过给运用简单易懂的动作方法,循序渐进的引导她们学习,同时,用语言激励他们,让其他同学给予他们鼓励和积极评价,从而使她们也能够很好的完成练习!三、 启发通过本次教学,我总结出:虽然体育运动本身是快乐的,但这种快乐是靠老师与学生共同发掘的,如果只是枯燥单调的教材,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那么何来快乐?但只追求快乐,又学不到任何体育运动技术又失去了体育课的实际意义,如何将技术教学同学生的兴趣相结合使体育教学变得更加有效是我以后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课以足球教学内容应掌握的一项技术脚内侧传球为依据,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把足球同游戏相结合,使游戏和比赛贯穿课堂始末,让学生在游戏和比赛中,亲自体验学习脚内侧传球技术的必要性,按认识体验探究掌握运用的过程进行足球脚内侧传球技术的学习。以体验过程为主,结合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探究,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增长实践经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