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省“十三五” 环境保护规划(送审稿)陕西省环境保护厅2016 年 7 月目 录第一章 准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形势 .1第一节 “十二五” 全省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成效 .1第二节 生态环境是“三个陕西”迈向更高水平的突出短板 .8第三节 “十三五” 期间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9第二章 确立改善环境质量的奋斗目标 .12第一节 指导思想 .12第二节 基本原则 .12第三节 主要目标 .14第三章 加强源头管控,推进绿色发展 .18第一节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8第二节 落实生态环境空间用途管制 .20第三节 建立健全战略环评、规划环评制度 .21第四节 深化总量控制制度,推行“一证
2、式” 管理 .22第五节 发挥环境标准体系引导作用 .23第六节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24第四章 协同控制改善空气质量 .26第一节 实施区域化大气环境管理 .26第二节 提升能源清洁化利用水平 .27第三节 多渠道协同控制大气污染 .28第五章 精准发力提升水环境质量 .31第一节 分流域推进水质改善进程 .31第二节 分类别做好水体环境保护 .33第三节 按源头抓好水污染防治 .34第六章 分级分类加强土壤环境保护 .37第一节 摸清土壤污染底数 .37第二节 分级分类土地管理 .38第三节 控制多种污染来源 .39第四节 开展土地污染治理与修复 .40第七章 实施生态保护,加快农村环
3、境整治 .42第一节 加大重点生态区域保护力度 .42第二节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43第三节 开展生态恢复治理 .44第四节 加快农村环境治理 .46第五节 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 .47第八章 加强风险防控,保障环境安全 .49第一节 建立健全环境风险应急管理体系 .49第二节 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 .50第三节 深化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 .51第四节 提高危险废物及化学品环境监管水平 .52第九章 坚持“五化” 并举,推进治理现代化 .55第一节 提升环保系统化管理能力 .55第二节 提升环保科学化决策能力 .57第三节 推进环保法治化建设 .59第四节 强化环保精细化管理 .60第
4、五节 提高环保信息化水平 .62第十章 实施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 .64第十一章 构建长效机制,加强组织实施 .69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 .69第二节 分解任务计划,狠抓规划落实 .69第三节 完善经济政策,拓宽投资渠道 .70第四节 重视科技支撑,提高治理成效 .70第五节 开展评估考核,实时跟踪管理 .71 1 第一章 准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第一节 “十二五” 全省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成效“十二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服务大局、优化发展、惠泽民生为主线,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全力
5、实施了污染物减排、环境质量改善、农村生态治理、环境风险防范、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及全民环保素质提升等六大工程,在全省 GDP 年均增长 11.1%、城镇化率五年提高 7.4 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全面完成“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2015 年,全省 GDP 总量达到 1.82 万亿元,居全国第 15 位,人均 GDP 达到 7721 美元。与此同时,全省环境质量有了整体提升并保持了持续向好态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以关中城市群为重点的城市大气质量不断向好。全面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行动计划 (简称“大气十条” ) ,铁腕推进“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大措施。全省共
6、拆改燃煤锅炉 7580 台,共计 2.02 万蒸吨;从 2014 年开始,关中地区燃煤量由以往每年 6-7%以上增幅扭转为 3%降幅;累计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 38.1 万辆,其中 2005 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全部淘汰;率先在全省全面供应国汽柴油,提前 3 年达 2 到国家要求;严格实行建筑施工现场“洒水、覆盖、硬化、冲洗、绿化、围挡”六个 100%措施,西安、咸阳冬季出土工地停止施工;实施严于国家标准的关中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西安西郊热电厂环境问题得到解决。严格划定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秸秆、垃圾焚烧现象明显减少,造林绿化 498 万亩,保护恢复湿地 146 万亩,退耕还林 56 万亩
7、。在各项措施的推进下,以西安为代表的关中城市群大气质量改善明显,2015 年关中 5 市平均优良天数为 263 天,比新标准实施首年平均增加 39天,其中:西安市优良天数达到 251 天,比 2013 年增加 113 天,重污染天数下降 48 天,PM 10,PM 2.5年均浓度比 2013 年下降33.7%、44.8%,降幅居全国 74 个重点城市前列,有效扭转了被动局面。陕南和陕北地区空气质量也出现一定改善。以“一河两江”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初显成效。全面完成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集中整治任务,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94 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 146 万吨/日。开展拉网式排查,封堵排污口 173
8、 个。创新渭河流域跨省污染治理机制,推动上下游污染共治,全国首创省际间上下游河流生态补偿方式。渭河干流消灭黑臭,如期实现“变清”目标,高于国家要求并提前一年完成。认真落实汉丹江流域水质保护行动方案,通过兴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关停“两高”企业,重金属综合整治等举措,汉丹江水质稳定保持优良水平。全面启动陕北重要河流水污染防治,延河、无定河水质保持稳定。在各项措施的推进下, 3 全省 23 个水质国控断面全部消除劣类;类以上水质断面由2010 年的 12.5%提高到 73.9%,超额完成国家“十二五”规划目标。2015 年渭河干流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平均浓度较 2010 年下降 46.9%和 69.2%
9、,入黄出境断面水质由 2010 年的劣类稳定达到类。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 98%以上。以三大措施为抓手的污染减排任务超额完成。持续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三大措施,纳入国家“十二五”目标责任书的 192 个减排项目全部完成。规模以上火电机组脱硫旁路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封堵,石化催化裂化装置、钢铁烧结机全部脱硫,10 万千瓦以上机组、日产 2000 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全部脱硝。自加压力完成了关中 16 台 628 万千瓦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全省脱硫、脱硝机组分别占火电装机总量的 99%和 96%。全省所有县区建成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达到 83.2%。在全国
10、率先实行四项主要污染物指标全交易,并将交易市场延伸到市一级,实现交易额 7.5 亿元。156 个排污企业率先实施总量刷卡管理,163 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四项污染物减排目标全部超额完成,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完成“十二五”任务的186%、139%、284%、183%,其中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提前 2年完成国家目标,一直处于西部领先位置。以农村连片整治为切入点的生态保护全面推进。我省被纳 4 入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省政府连续三年召开现场会,安排部署整治工作。积极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试点,累计投入 23.06 亿元,对 90 个县区 592 个乡镇、3951
11、个行政村实施环境整治,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600 万群众受益。创建国家级生态区、生态乡镇、生态村 39 个,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 765 个。森林覆盖率提高了 1.6 个百分点,秦岭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巩固。陕北在保障国家能源开发建设的情况下,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全省新增 4 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升级 10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类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 61 个,总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上升到 5.5%。以危险废物、核与辐射监管为重点的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建成咸阳、汉中两个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处置能力达3.2 万吨/年;建成 9 个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处置能力达2.95 万吨/年,全
12、省危险废物和设区市医疗废物得到安全处置。建成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实行危险废物电子联单,全程监控危险废物省内转移,有效防范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等违法行为。全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全面加强。各类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得到有效管控,放射性废(源)物得到严格收贮,辐射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环境风险安全可控。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潼关县等 6 个重点区域提前完成“十二五”削减目标。开展大气、饮用水源地、尾矿库、工业园区等专项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组织环境应急演练 100 余次,全省 5 未发生重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妥善处置了陕北石油泄漏、甘肃锑污染等突发环境事件,有效保障了全省生态环境安全。以法
13、治环保为导向的法规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坚持将环保工作好的实践、经验、做法总结上升为政策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法制环保走在全国前列。一是紧扣社会关切,在全国率先出台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出台了渭河流域管理条例、放射性污染防治条例、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环保法规。二是突出地域特点,制定发布了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关中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汉丹江流域(陕西段)重点行业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兰炭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等多项地方标准,倒逼当地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三是强化政策引领,制定实施了火电行业和水泥行业环保设施建设补助、燃煤锅炉黄标车淘汰补助、排污权质押融资、绿色电价等系列环境
14、经济政策,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另外,环境违法有奖举报、燃煤锅炉拆改公示、总量刷卡管理等创新性制度措施成为推进环保工作的有力抓手。以环境监测监察执法能力为核心的环境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省环境监察局升格为副厅级的省环境保护执法局,设立了副厅级的省大气污染治理办公室,新增各级环境监测站 27 家,西安、咸阳等 7 个市实现县级监测机构全覆盖。省级监测站监测项目扩大两倍,市级和县级站扩项 40%以上。全省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 85%。新改建 143 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2 6 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 5 个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新增 56 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和 2 个核预警自动监测点
15、,初步建成县区空气自动监测站、主要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重要目标核与辐射监测点位全覆盖的监测网络。建成覆盖全省环保机构的环保专网,完成全省 73 个环境信息监控中心应用平台、国家重点企业污染源实时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的升级改造,建成“陕西省环境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等信息网络平台。建成了大气细粒子等 4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物联网工程技术中心。建成陕北、关中、陕南 3 个区域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为环境应急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以党政同责为核心的环保管理新体制正在形成。省委书记、省长连续三年 5 次召开治污降霾专题会议,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省委改革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将生态环保的权重由 8 分增加到25 分。省政府出台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决定陕西省各级政府及部门环境保护责任规定(试行) ,夯实了各级各部门环境保护的职责。积极探索环境监管机制创新,制定了陕西省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 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等生态文明建设改革配套政策,探索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推动建立“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全过程监管机制。全省党政同责、属地管理的环保新机制不断巩固,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合力推进的环保管理体制基本形成。环境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