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府三司制二府三司制主要是北宋时期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北宋时的二府,即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对掌文武二柄,同为宰相之职。中书门下,简称中书,又称“政事堂 ”。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 “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宋初100多年,中书门下是事实上的“宰相府”,宋人称之为“政府”其属人员称“宰属”。 北宋时的枢密院简称枢府,它与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一样,也是由内朝侍从机构转化而来。唐中期以后,为削夺宰相职权,皇帝信用宦官为枢密使,即承受机密诏令之传达、奏章之进呈。并因此而成为唐末的权力中心。五代十国时,战事频仍,枢密院专掌军机,但不再由宦官充任,到宋末成为国家最高军政机关。其长官为枢密使,副职有知院事、同知院事、枢密副使等。当时枢密院的职能主要有三项:一是掌管军事力量,控制全国的军队;二是掌军令,可以对军队发号施令;三是对武官选拔、考核、升降、赏罚。因军国机务涉及财政及地方行政事宜,所以枢密院不仅地位与中书相当,而且职掌并不限于军务。但宋代精兵主力为禁军,且由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就担过此职)、侍卫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统率,故枢密院是军令机关,而非军事统率机关,真正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