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现在发现的最早汉字是刻在陶器上的陶文。它在大汶口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存中就有,但只是几个单字,不能识读,可能是制作者的名字,也可能是结绳纪事的字符表现形式。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是现代汉字的直接祖先。它有四千多个单字,可识读的有一千多个,主要用于占卜,纪事性文字很少。甲骨文是商代的代表性字形。现在发现的周代文字主要是铸造在铜器上的金文。内容多是歌功颂德的纪念性文字。金文是西周文字的代表性字形。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文十五篇作为字形的规范。这是对汉字形体的第一次归纳整理。“籀”字由“竹”、“手”和“留“构成。意思是手在竹简上留下的笔迹,由此可见,籀文是根据用毛笔写字的特点规范字形的。籀文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代表性字形。秦统一中国后丞相李斯等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兼取其它各国文字之长,删繁就简,重新统一了汉字字形。李斯作仓颉篇,赵高作爱历篇,胡母敬作博学篇,共收三千三百个单字作为标准字形,史称小篆。这是对汉字字形的第二次归纳整理。“篆”字由“竹”和“彖”构成。“彖”字是用手抓猪的象形。从抓猪的种类可推测抓猪的目的;抓小猪为了饲养;抓肥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