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新乡市人民政府二一七年六月I目 录1 规划实施情况与发展形势 .11.1 市域概况 .11.2 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21.3 “十三五”时期发展形势 .32 规划调整原则与规划目标 .52.1 调整原则 .52.2 规划目标 .5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73.1 农用地 .73.2 建设用地 .73.3 其他土地 .84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94.1 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 .94.2 建设用地布局 .114.3 生态保护用地布局 .155 土地整治与重点建设项目安排 .175.1 土地整治 .175.2 重点建设项目安排 .176 对县级规划
2、的调控 .187 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197.1 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 .197.2 与城市规划的衔接 .197.3 与生态保护红线的衔接 .197.4 与交通、水利、旅游等“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衔接 .197.5 与“十三五”期间扶贫搬迁规划的衔接 .198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0II8.1 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 .208.2 做好相关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 .208.3 加快建立废弃闲置宅基地整治利用和有偿退出机制 .208.4 健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 .218.5 建立健全公共参与制度 .21附表 .21I前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是党中央、国务院依据我国土地资
3、源国情,为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十三五” 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的重要部署,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深入贯彻“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新乡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 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的通知(豫政办201541 号)和上级下达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主要控制指标,结合新乡市实际,对新乡市土地
4、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形成新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调整方案)。规划调整范围为新乡市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规划基期年、规划目标年和规划期限不变,规划调整基准年为 2014 年,着重对 20152020 年期间各项用地进行调控与安排。本方案中由各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年)汇总形成的全市各项指标,简称“对接后现行规划”。I1 规划实施情况与发展形势11 规划实施情况与发展形势1.1 市域概况新乡市地处河南省北部,北纬 3518,东经 11354,南临黄河,与省会郑州、古都开封隔河相
5、望;北依太行,与鹤壁、安阳毗邻;西连煤城焦作,与晋东南接壤;东接油城濮阳,与鲁西相连,是中原城市群及“十字” 核心区重要城市之一。市域东西长 133.59 公里,南北宽 113.54 公里,土地总面积 8290.89 平方公里。2014 年底新乡市全市总人口 570.8 万人,城镇人口 271.59 万人,城镇化率 47.58%,生产总值 1917.81 亿元新乡市地形地貌多样,地势北高南低,呈北山、中川、南滩地貌,其中山丘面积为 1317.85 平方公里,占 15.90%;平原面积 5954.01 平方公里,占71.81;滩区面积 1019.03 平方公里,占 12.29%。地貌类型的多样性
6、,形成了有潮土、褐土、棕壤、粗骨土、石质土、风沙土及水稻土等繁多的土壤类型。新乡市自然资源丰富。已发现和开采矿藏 20 余种,水泥灰岩和煤炭储量分别达到 100 亿吨和 84 亿吨。新乡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地下水资源充沛,拥有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总量为 10.146 亿 m3。新乡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南太行在新乡绵延上千平方公里,集雄、险、峻、奇、秀于一身,荟萃了南太行山水精华。沿黄有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龙湖、曹岗险工、万亩刺槐林等众多生态资源,形成了秀美的沿黄旅游景观;以牧野大战为代表的历史遗存,奠定了新乡厚重的历史文化基础;新乡人杰地
7、灵、民风淳朴、以史来贺、吴金印、刘志华、郑永和、裴春亮等英模人物及其先进事迹为代表,构成新乡别具特色的红色旅游资源;由万仙山、八里沟、京华园、比干庙、潞王陵、白云寺等组成的各具特色的山水景区和人文景区交相辉映,使新乡成为旅游度假的绝佳去处。新乡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占小麦种植面积的比重超过 80%,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新乡是豫北地区唯一的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京广高铁、京广铁路、新菏铁路、新月铁路等四条铁路,107 国道,京港澳、大广、济东及正在建设的新晋、鹤辉等五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截至到 2014 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 1.1 万公里
8、,公路密度 160.4 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省 47.6 公里/ 百平方公里)。全市土地总面积 829089.12 公顷,截止 2014 年底,农用地、建设用地和其1 规划实施情况与发展形势2他土地面积分别为 616007.02 公顷、145782.45 公顷和 67299.6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 74.30%、17.58%和 8.12%。农用地中耕地、园地、林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分别为 473782.77 公顷、5774.30 公顷、92540.93 公顷和 43908.7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 57.15%、0.70%、11.15%和 5.30%,牧草地所占比重甚
9、微。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建设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为 128696.24 公顷和 17086.21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15.52%和 2.06%。其中城乡建设用地中城镇工矿用地面积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分别为 43084.46 公顷和 85611.7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重分别为 5.20%和10.32%。其他土地中,水域和自然保留地面积分别为 39303.01 公顷和 27996.6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 4.74%和 3.38%,详见表 1。1.2 现行规划实施情况规划实施九年,控制指标得到有效实施,用途管控成效明显。至 2014 年完成了基本农田保
10、护目标,耕地保护任务;规划实施期间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12415.00 公顷。现行规划实施以来,在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强土地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促进土地集约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得到了有效落实,建设用地基本控制在规划目标内,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现行规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有力地保障了工业、基础设施和城镇发展用地,促进了新乡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又好又快发展。1.2.1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得到有效保护至 2014 年全市实有耕地 473782.77 公顷,比 2020 年耕地保有量目标多19282.77 公顷;实有基本农
11、田保护面积 389328.61 公顷,比规划目标多 1509.61公顷。1.2.2 保障了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20062014 年间,保障国家、省、市重点建设项目 190 个,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了国土资源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1.2.3 强化建设用地内部挖潜,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截止 2014 年底,单位建设用地地区生产总值和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 规划实施情况与发展形势32005 年的 3.5 倍和 3.7 倍。1.2.4 土地综合整治全面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和建设用地整理取得明显成效,工矿废弃地得到全面复垦,耕地后备资源得到适度开发。截止 2
12、014 年底,全市通过土地整理开发补充耕地 12415.00 公顷,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299.31 万亩。1.2.5 建设用地及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已超规划指标截止 2014 年底,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 145782.45 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128696.24 公顷,均已突破规划控制规模(145218.00 公顷和 126475.00 公顷)。按照 20062020 年规划预期,城镇工矿用地应净增加 17248.00 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应净减少 2318.00 公顷,则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规划控制规模之内。但 20062014 年城镇工矿用地净增加了 6564.46 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
13、未按照规划预期减少却净增加了 15222.78 公顷,城镇与农村用地规模“双增加”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1.2.6 水土流失和土地污染状况明显改善截止 2014 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 23%以上,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农用地特别是耕地污染的防治工作得到加强。1.2.7 规划空间布局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根据新乡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未来 6 年建设用地刚性需求仍将持续增长,空间受限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原阳县、辉县市、封丘县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指标使用率均已经超过 60%,剩余空间不足。为承接郑州产业转移,创新郑新“飞地经济 ”合作模式,拟建设郑州经开区的配套区和郑州金水区
14、的协作区,同时新乡平原示范区的互动区和新乡市西部工业区,以及黄河滩区居民点迁建、易地扶贫搬迁和百城提质等重点区域也面临空间不足问题。因此,为适应新乡市新的形势发展需求、做好后续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与管理工作,需要进行适时修改、调整规划空间布局,详见表 2。1.3 “十三五”时期发展形势“十三五”期间,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借势航空港、共建大都市、承担大功能、形成大合力”的工作总思路,发挥区位、科技、山水三大优势,实1 规划实施情况与发展形势4施产业强市、科技兴市、环境立市三大战略,强化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
15、色商业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三大支撑,积极推进“两大一高” 战略振兴工程,把提质增效、转变方式、转型升级作为发展导向,着力壮大主导产业,着力培育产业集群,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三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8.5%左右;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至 2020 年,市域总人口 630 万,城镇人口 365 万,常驻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 58%左右,生产总值 3070 亿元;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8.5%左右;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空气和水环境质量明显提高,森林覆盖率达到 2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