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2015 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1、在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中,宋国是分封殷商后代,陈国分封的是舜(“三皇五帝”中五帝之一)的后代,楚国分封的是颛顼(“三皇五帝”中五帝之一)的后代。这表明( )A.先代贵族是分封最主要的对象 B. 优待古代帝王后代有利于树立威信C. 目的是防止商朝势力东山再起 D.血缘关系是维系政治等级最重要的纽带2、隋唐时期, “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 ”统治者推行材料所述制度,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行
2、政效率 B .避免决策失误 C.分割宰相权力 D .强化君主集权3、宋朝有一条规矩, “官员不入酒肆” ,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老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 ,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D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4、世纪某西方人认为“(中国 )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 ”该制度是指( )A分封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5、伯里
3、克利认为:只靠两只手臂提供劳力的人,没有更多的时间积极参加国家事务;这些人不能算作是 politus(希腊语“积极公民”)而是 idiotes(希腊语“私人”)。这从实质上反映了雅典民主制( )A对体力劳动者的忽视 B是雅典居民的直接民主C是从事脑力劳动者的民主 D具有难以克服的阶级局限6、比利时罗马法专家里维埃说:“罗马法是世界性的普通法,不仅是哪一个国家的法。 ”中国有学者认为:“说罗马法是世界性的普通法,说罗马法征服了世界,当然并不十分确切” 。关于罗马法对后世影响的确切说法应该是( )A覆盖到被罗马帝国征服的国家 B波及了罗马帝国周边的邻国C影响近代欧美国家并波及世界 D渗透到罗马共和
4、国的各个角落7、近代以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押上断头台,德国皇帝逃亡,奥地利哈布斯堡末代皇帝被流放,俄罗斯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被枪杀,中国皇帝溥仪被劳动改造但是英国历史发展证明:人权、民主与君主制度可以并行不悖。在英国,英王与首相的关系是( )A.英王是国家元首,首相是政府首脑并对议会负责B.英王是政府首脑,首相是国家元首并对英王负责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多数党领袖不经其任命成为首相D.英王是政府首脑,首相是国家元首并对英王负责8、 “美国人民的自由和权利得以保存是与分权的政府互为因果的,因为国家权力被限定在了恰当的范围内并相互制约,人民的自由才不被侵犯。 ”材料的主要意思是 ( )A. 分权
5、是为了实现权力之间的平衡 B. 美国实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C.三权分立实现了对权力的有效制约 D.三权分立保证了美国人民的自由和权利9、历史上,德国先后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有人认为俾斯麦为此应承担责任,因为他为统一的德国设计的是“半专制主义”的君主立宪制。这种观点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德国A.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传统 B. 德意志帝国宪法存在制度缺陷C.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 D. 容克资产阶级把持着政府权力10、某国议员威廉格拉斯顿说道:“他们(中国政府)警告你们放弃走私贸易,你自己不愿停止,他们便有权把你们从他们的海岸驱逐,因为你固执地坚持这种不道德的残暴的贸易在我看来,正义在他们(中国人)
6、那边。 ”该议员是就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哪一次战争发表的言论(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有学者在评论资政新篇时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下列措施体现了这一内容的是(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 B.“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 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 ”12、据统计,1902-1911 年,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压迫的所谓“民变”有 1 300 多次,发生地区遍布直隶、东北、山西、山东
7、、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省。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说明资产阶级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 说明革命势力的强大C.削弱了武昌起义的影响 D. 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13、1920 年陈独秀说:“由共和而社会主义虽是一定的轨道,然这轨道却不能够说必须要经过若干岁月才可能改变方向。 ”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 )A.反映了陈独秀已由初期倾慕 “欧风美雨”转而急切地要学习社会主义B.1921 年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奋斗目标所反映的想法与陈独秀一致C.这段话是建立在对当时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基础上得出的结论D.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先进知识分
8、子带来政治思想的巨大变化14、作 为 南 京 安 全 区 国 际 委 员 会 主 席 的 德 国 人 约 翰 拉 贝 , 亲 眼 目 睹 了 1937 年 9月到 1938 年 2 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 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 。同时,拉贝还保存了 80 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详实说明。 拉贝日记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的主要理由是A日记内容的丰富性 B作者经历的真实性 C日记时间的一致性 D作者身份的特殊性 15、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中最重大的事件。其最重要的依据是中国革命( )A.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B.结束了帝国
9、主义奴役中国的历史C.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D.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16、19 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位英国人来到美国,在那里进行了建立人人平等的“新和谐公社”理想社会的尝试。公社所有成员各司其职,各尽所能, “和谐”相处。下列关于这一“尝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这一做法与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鲜明对比B. 这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C. 这一尝试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D.这一设想在当时社会是无法实现的17、 “二月革命之谜”指的是 1917 年 2 月 23 日3 月 1 日(俄历) ,那个曾经看似强大的沙皇制度在短短的八天时间里土崩瓦解了。下列结论有助于揭开这个谜底的
10、是 ( )A.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 B. 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C. 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D.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成熟18、 “它避免了多党的无序倾轧,也摆脱了一党的专制独裁。它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富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它”是指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19、在新中国民主宪政的历程之中,1949 年共同纲领 、1954 年宪法和 1982 年宪法功不可没,它们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下列关于三者的论述中有误的是( )A.1949 年共同纲领规定中国的社会性质为新民主主义社会B.1954 年宪法
11、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C.1982 年宪法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D.三部宪法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颁行20、2011 年 9 月,马英九表示,两岸关系交流越来越密切,继续发展下去,就越来越不可能逆转这种和平繁荣的情势,一旦逆转,双方都会有难以接受的损失;“九二共识”是两岸的共识,两岸问题必须以和平方式解决。我国中央政府对台政策与其一致的地方( )一个中国原则 和平统一放弃武力统一 “一国两制”方针A. B. C. D. 21、战火绵延 20 余载的柬埔寨,饱经忧患的人民渴望和平与宁静。1992 年 4 月 16 日这一天,中国第一支“蓝色贝雷帽”部队中国军事工程大队
12、正式宣告组成,并开赴柬埔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的外交目标之一是 ( )A.插手别国内政 B.经济援助邻国C.反对霸权主义 D.维护世界和平22、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还是 19 世纪国际政治的延续,新时期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开始。受二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这个“新时期”意味着 ( )和平与发展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流传统的欧洲中心格局的消失美苏两极格局的确立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A. B. C. D.23、1992 年,不结盟运动第十届首脑会议提出,要对运动的目标作新的定位,在继续为构建国际新秩序而努
13、力的同时将把运动的侧重点转向经济领域,现在的主要目标是“向贫穷落后宣战。 ”促使不结盟运动的目标重新定位的重要背景是 (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人类共识C.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 D. 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24、2011 年 2 月 4 日,联合国安理会就欧盟国家要求对叙利亚采取制裁措施草案进行表决,印度等 4 国投弃权票,美国等 9 个国家赞成,但因俄罗斯和中国投反对票而未能通过。就国际格局而言,上述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 )A.中俄形成了结伴而不结盟的国家关系 B.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态度C.当今世界政治力量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失败25
14、、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是历史研究中经常出现的错误。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A受封诸侯享有很大的独立性,说明西周国家政权由严密趋向松散B反对禁欲苦行,抨击教会腐败,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思想家对宗教的怀疑C建国初期,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代会制度的确立,说明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逐渐形成D1990 年开发、开放浦东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二、非选择题(26 题 20 分,27 题 15 分,28 题 15 分,共 50 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韩非子强调“刑过不避大臣,善赏不遗匹夫” , “法之所加,智者弗能
15、辞,勇者弗敢争”,试图把“法”作为基本规矩尺度,以此去规范、约束一切行政活动,排除君主和官吏的私心、私威及主观臆断的干扰,韩非子还非常重视对官吏的监控,甚至提出了“明主治吏不治民”的主张。商鞅看到了仅靠监督来防止官吏腐败的局限性,设置专门的监督机构和官员。事实上,从秦代开始,中国传统政法体制设置就贯穿着浓厚的监督制约色彩。 材料二 儒家强调加强道德修为,自内而外从思想上防控腐败,这对于反腐倡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孔子主张“欲而不贪”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张扬“居陋巷而不改其乐” ,这种内省不疚、无愧于心的精神满足感,是为官者严格自律的内在动力。 材料三 西方把权力视作“利维坦” 。为了防止
16、权力失控,防止腐败,西方素有分权、法治的传统,形成了遏制和防范权力腐败的制度和文化,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学习的标杆或参考。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高度推崇法律:“我们应该注意到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不能实现法治。 ”经过历史的沉淀,法治深入人心。为了防范公职人员腐败,很多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比如韩国有公务员道德法 ,法国有政治生活财务透明度法等,在这些制度得到很好执行的国家,政治就相对清明,腐败现象较为轻微。西方国家大多建立了反腐败专门机构,一般直属议会,例如,英国领导反腐败机关的总检察长直接对议会负责。对于公职人员违反法律以权谋私的行为,很多国家的公务员法都规定了明确
17、的惩惩戒施,秉承零容忍的执法态度。在西方国家,新闻媒介被称为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外的“第四权力” ,是民间社会系统的信息通道。 以上材料摘自推进反腐倡廉工作需汲取中外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法家和儒家在反腐败问题上的基本主张。 (6 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西方国家防止腐败的措施有哪些?(10 分)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反腐败的认识。 (4 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日本自 1862 年陆续向海外派遣留学生,到 1870 年日本制定了海外留学生规则 ,把留学生工作法制化,并且建立了留学制度。到 1911 年,共派出 677 人。留学科目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方
18、面,对西方文化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态度。努力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为留学生回国工作创造了最佳条件,除了福泽谕吉、井上毅等成为显赫的思想家、政治家之外,大部分留学生都得到了恰当的使用。摘编自丁坤、司丽娟论中日近代留学教育的差异材料二 洋务运动时期留学教育兴起,晚清政府依然以大国心态自居,在接受先进思想和文明时畏手畏脚,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技艺。以后中国出现过三次留学高潮,容闳的幼童留美计划因清朝统治者的愚昧和腐朽而毁于一旦;庚款留美学生的派遣由于革命爆发而被迫中止;30 年代的留学事业又备受战争的冲击。在官本位思想盛行的中国,留学生回国工作需要有人推荐,更多人受到冷落。摘编自李喜所中国留学
19、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日留学教育的主要差异。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说知识,分析近代中日留学教育差异的原因。 (9 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魏孝文断北语而改姓元,是亡其祖也,不惟失德,实非吉兆。乾隆帝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材料二 鲜卑族“尚勇、纯朴,好射猎”的性格,造就了他们团结、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正是由于这种优秀的民族精神和品质,造就了强盛的北魏王朝。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汉化改革的断胡语、改胡姓、禁胡服,不仅是对鲜卑民族文化的摒弃,更是对其民族精神的摧残。孝文帝不顾民族差异想通过改说汉语、穿汉服、用汉姓
20、来“中夏正音” ,是对鲜卑民族文化的践踏和否定。 孝文帝的改革,对当时社会发展和本民族的进步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而是他本人对汉文化的仰慕向往和好大喜功,是不顾本民族利益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冲动,是对本民族的一种否定。摘编自付义汉孝文帝迁都改革与北魏亡国析(1)概括上述材料中对北魏孝文帝的不同看法及理由。 (6 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魏孝文帝其人其事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的可取之处。(9 分)答案:选择题:BDCDD CADBA DDCBC BCBDA DBDCC26、 (1)法家:以“法”作为基本规矩尺度,以此去规范、约束一切行政活动,非常重视对官吏的监控。 (4 分) 儒家:强调加强道
21、德修为,自内而外从思想上防控腐败。 (2 分) (2)措施:信奉法律,力求法治,完善制度,细节防腐,设立机构,专司反腐,严格执法,铁腕惩腐。舆论监督。第四权力。 (每点 2 分,满分 10 分) 认识:反腐败必须加强法治建设,反腐败必须加强道德建设。 (4 分,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27、 (1)差异:日本留学教育开始的时间早于中国;日本政府对留学教育更重视;日本留学科目的范围更广泛;日本对归国留学生的使用更充分。 (6 分,答出三点即可)(2)原因:(9 分,答出三点即可)文化传统不同。日本民族自古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中国思想保守,固步自封。政府的掌权者不同。日本明治政府是代表资产经
22、济利益的中下级武士掌权,立志振兴国家;中国是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顽固派掌权,对改革极力阻挠。留学生就业环境不同。日本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政府为留学生提供最佳工作条件;中国官本位盛行,缺乏留学生就业的良好环境。两国财政状况不同。日本在 20 世纪初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建起了完备的近代工业体系,经费相对充裕;中国遭受西方侵略,割地赔款、主权的丧失使国家财政相当薄弱。两国的政局不同。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社会较安定;中国革命、战争不断,政局动荡。28、 (1)看法。第一种是肯定。孝文帝改革注重学习汉人先进的制度和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3 分)第二种是否定。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摒弃了鲜卑民族文化,是对鲜卑民族文化的践踏和否定,不利于社会发展和本民族进步。 (3 分)(2)整顿吏治,打击腐败;(2 分)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2 分)加快民族自身的发展进步,促进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的发展;(3 分)孝文帝高远的眼光、大无畏的勇气与决心、坚强的意志,保证了改革的顺利开展。 (2 分)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