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的分类歇后语,是历代庶民百姓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歇后”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唐代,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这是最早的歇后语。歇后语,按比如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带谐音的分为一类,共四类:1.谐音类: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歇,有的以地方语音相歇,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词类的歇后语。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领悟出它的意思,如:“空棺材出殡目(木)中无人”、“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等。2.喻事类:是用实在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自然就领悟后半截的意思。如:“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冷水发面没多大长劲”等。3.喻物类:是用某种或某事物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就能领悟它的意思。如:“擀面杖分长短大小都有用”、“高粱杆当柱子支撑不起”等。4.故事类:是引用常见的人物、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只要知道那个故事,一般也就明白意思了。如:“楚霸王举鼎力大无穷”、“曹操吃鸡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