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申报.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529534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申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8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申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8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申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8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申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8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申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8 年度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申报指南一、企业研究转化与产业化专项突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重点依托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和科技“小巨人 ”企业培育对象,通 过企业先行投入研发资金,事后补助的方式,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相关产业链条的延伸发展。(一)支持方向新能源产业技术体系1、光伏、镁电解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突破光伏电能和镁电解工业无缝衔接瓶颈,实现光伏发电全天候无间断对电解工业供电,解决光伏发电弃光和电能消纳问题。重点开展光伏电站稳定高效直流变压技术和装备开发、熔盐储能电池开发。要求突破光伏电能直接用于镁电解工业关键技术,获得镁电解工艺与电解

2、槽结构对光伏电能适应性规律。建成带液态熔盐储能电池的示范镁电解槽,电流强度 10000 安培,直流能耗小于 12000kWh,电流效率大于 90%,能量效率大于 50%,电解槽综合能耗 16000 度/吨以下,金属镁的品位大于 99.8%,氯气浓度(V/V)大于 90%。2、光伏发电智能一体化集控技术研究与应用以提升光伏电站综合效益为目标,重点开展光伏电站信息采集通讯及数据质量控制、光伏电站智能运维和光伏电站2主动参与电网频率/电压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等。要求光伏电站调频响应时间应小于 10s、调节时间宜应小于 20s,控制偏差应小于 1%装机容量;光伏电站调压响应时间宜小于 30s,调节时间宜

3、小于 60s、控制偏差的绝对值宜不超过给定值的5%。站内信息正确率 99.99%,平台可靠运行时间20000 小时,完成不少于 2 座光伏电站的现场示范。3、MW 级梯次动力电池集成技术研究及应用以提高动力电池全寿命周期使用价值,推动储能技术发展为目标,重点解决梯次利用的动力电池快速筛选、梯次利用动力电池配组、梯次利用动力电池的自适应管理系统和梯次利用动力电池的模块化软连接问题。要求研制适用于电池一致性偏差在 10%以内的均衡管理系统,其中电池管理模块至少能实现 18 个以上的电池电压监测和均衡,电压均衡效果提升大于 8%,均衡效率85% ;研制适用于梯次电池模块的储能变流控制保护系统,功率范

4、围 10kW50kW,直流侧适用电压范围 300850V,变流效率不低于 97%;研制协调新能源电站运行的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电站监控系统,建成10MW/40MWh 动力梯次利用 电池储能示范工程。4、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与分时租赁示范以提高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立完善充电标准体系,形成可持续运营模式为目标,重点开展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互联互通、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线上线下服务应用示范,建成光储一体化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或快速充电桩,建立各类充电桩不少于 20 个,其中分体式充电桩3最大充电功率达到 250KW,最高充电电压 750V;建设多种类型储能系统减低充电对电网冲击,包括锌溴液流

5、电池、锂电池、铅炭电池等,总装机容量达到 1MWH。通过增加储能系统,大功率充电桩介入电网冲击控制在10%以内,并建立光储充电站站级信息监控平台和充电设施运营管理平台。新材料产业技术体系5、晶硅材料的高效生产技术研究(1)太阳能单晶硅棒自动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大规模单晶生长全自动工艺及控制实现及关键测量技术、硅液面位置的精确控制技术和直拉式单晶硅新型热场进行技术等,要求建立 500 吨/年太阳能单晶硅棒自动化生产线 1 条,热检漏泄漏率30mTorr/h(0.5Pa/5min),进行冷检漏时冷检漏率45mTorr/h(1Pa/3min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光电转化效率应大于 18.5%。(

6、2)高纯多晶硅智能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应用集成数字化和 3D 数字化建模优化等技术设计建设一套全新的智能化多晶硅生产系统,利用具有在线诊断功能的数字化智能提高最终控制元件行程测试的安全等级,并建成3000 吨/年多晶硅智能生产线一条,且通过智能精细化管控多晶硅生产综合电耗下降 5kwh/kg-Si。6、高性能钛合金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以提高高性能钛合金材料综合性能和降低生产成本为目标,利用电子束炉熔炼工艺,开发新型 TA15 型钛合金,要求合金材料符合国标 GB/T 5193-2007 中 A 级要求,单个不4连续的孔直径不大于 2mm,产品内部缺陷级别达到纵波探伤的超声质量级别。7、电池用电解铜箔研

7、究与开发配套锂离子储能和动力电池生产,分别研发高抗拉、高延伸率锂离子电池用电子铜箔和超薄无载体动力电池用电解铜箔,高抗拉、高延伸率锂离子电池用电子铜箔实现箔厚6-8m;抗拉 强度 340MPa;延伸率5% 。超薄无载体动力电池用电解铜箔实现箔厚 5m;抗拉强度 280MPa、延伸率3.5%。高温抗氧化性均 实现 140 烘烤 10min 无氧化变色。粗糙度 Rz3;润湿性 36 达因。8、微纳米结构光伏组件增效薄膜材料的研究与开发研发用于提高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的薄膜材料,通过生长法和热处理法相结合的制备工艺研究,掌握薄膜材料生长机理、使其与太阳能光谱的极大值匹配,从而提高光电转换效率。使用在同等

8、规格组件条件下发电量提升 5%以上,并要求在不低于 20MW 的电站上进行示范应用。9、氧化镁单晶材料制备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开发以盐湖氯化镁为原料的单晶体氧化镁材料生产工艺,实现短流程、低成本和连续生产,要求氧化镁主含量大于 99.5%、体 积密度大于 3.5g/cm3,并建立千吨级示范线。10、氯化锂电解法生产氢氧化锂关键技术研究研究直接以复杂卤水体系为原料电解生产一水氢氧化锂工艺,并集成分离技术解决该生产工艺中的脱硼、脱镁等问题。实现氢氧化锂产品纯度达到 99.9%,符合电池级氢氧5化锂(GB/T 26008-2010 )标准,并建立 200 吨/ 年氢氧化锂生产线一条。先进制造产业技术

9、体系11、大口径耐蚀高温合金 NO8825 挤压管生产开发利用 680MN 挤压机开发大口径耐蚀高温合金 NO8825挤压管生产工艺,重点解决适合于 680MN 挤压机组生产中钢的润滑、加热控制技术;研究开发高合金钢的变形新工艺(扩孔+挤压 方式),要求完成耐 蚀高温合管的试制,914mm、壁厚 40-50mm、长度 60008000mm 。12、3D 打印可移动式环保建筑技术集成及示范应用依托 3D 打印技术,以天然石膏、工业副产品为原料打印可移动式节能建筑。要求 3D 打印可移动式节能建筑应用于旅游业,并要求该移动房屋抗震十级,抗晒抗腐蚀,抗折 7.3级、抗压 54Mpa,甲醛含量应达到国

10、家住房水平。13、甲醇蛋白联产酶制剂技术研究与开发以煤制碳一化合物为起点,进行煤化工产品的高值化生物转化研究开发,重点攻克甲醇蛋白联产酶制剂生产技术、甲醇蛋白纤维生产技术等。要求蛋白菌体湿重达 450g/L,木聚糖酶发酵单位酶活 4-5 万 u/ml,脂肪酶发酵单位酶活 2-3万 u/ml。并建成 2 万吨/年甲醇蛋白联产酶制剂生产线一条。现代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14、高原现代农业发展方向(1)杂交春油菜生产技术体系建设6推进“青杂 系列” 优良品种 规模化繁育推广力度,建 设面向全国的优质杂交春油菜生产基地,不断推进油菜杂交化进程。通过项目实施,建立优质杂交春油菜规范化生产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

11、研发规范技术 3 个以上,制定标准化种植技术标准 3 项以上,建立标准化制(繁)种基地 5 个以上,制繁种规模不低于 1 万亩,高产田实现单产 150 公斤/亩以上。(2)马铃薯专用品种脱毒化和商品化生产优化脱毒种薯、菜用型和加工型商品薯生产技术体系,以种薯产业发展为核心,不断扩大区域范围和生产规模,重点推广加工型、高淀粉型、菜用型等优质专用品种,研发规范技术 3 个以上,制定标准化种植技术标准 3 项以上,建立脱毒种薯生产基地不低于 2 万亩,标准化商品薯生产基地不低于 10 万亩,实现单产 1400 公斤/亩以上。(3)粮饲兼用作物繁育推广技术体系建设针对我省特色农作物及牧草品种,以建立面

12、向全省乃至全国农区畜牧业发展的生产技术体系为目标,进行全产业链技术集成及示范,加快高产优质专用(兼用)型新品种繁育推广力度。研发规范技术 3 个以上,制定标准化种植技术标准3 项以上,建立种子生产基地 2 万亩以上,实现单产 150 公斤/亩以上。(4)特色经济作物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依托我省特色资源禀赋,瞄准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瓶颈,开展有机浆果、特色果蔬、食用菌等特色经济作物高产优质种植技术标准研发,并进行产业化生产技术示范。通过项目7实施,制定标准化种植技术 3-5 套,1000 亩以上的种植示范区 2-4 个,新增产值 1000 万元。15、生态循环农牧业发展方向(1)化肥农药减施

13、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研究推广与全省农业生产相适应的科学高效施肥和施药技术,筛选高效肥料、农药新产品以及作物全程施肥施药新装备,建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精准施肥技术,基于自动化监测的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机械化施肥技术以及有机类肥料高效施用技术基地,集成创新适合我省不同区域主要作物的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的化肥农药减施技术规程与标准不低于 3 项,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前提下,项目区化肥氮磷减施 15%,化学农药减施 30%以上。(2)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集成研究围绕农业面源主要污染源,结合节水农业、秸秆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土壤有机质提升、农田残膜

14、回收、有机肥加工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 1-2 个,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7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 80%以上,农业氨氮排放量降低 40%。(3)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示范通过种养配套生产、农作模式创新、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途径,实现主体小循环。通过农牧对接、蔬菜(浆果)秸秆回收资源化利用、沼液利用、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等节8点建设,构建种养平衡、产业融合、物质循环格局,实现区域中循环。以农业产业和沼气工程、沼液配送、有机肥加工、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等配套服务设施,构建 1 套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使农产品增值 10%以上,农民

15、增收 10%以上。16、畜产品精深加工方向围绕有机牛羊肉全产业链高品质生产关键技术环节,集成有机饲料生产、健康养殖、均衡出栏、全生产过程追溯、冷鲜肉屠宰加工、冷链运输等先进技术,实现牛羊肉标准化、连续化、工业化生产。同时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从饲草种植到餐桌的全过程化精确有机畜产品追溯体系,提高产品附加值及解决季节性供给问题。研发牛羊肉质量分级标准 2 项以上,冷鲜牛羊肉货架期延长至 15 天以上,建立有机畜产品追溯体系和营销体系各 1 套,畜产品销售收入提高 1 倍以上。17、农牧业标准化生产与智能化管理技术示范以各级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 “星创天地” 为核心,以信息化为主要手段,利用

16、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等技术,综合集成温室(暖棚)设施、灌溉设备、传感设备、监控设备等相关智能管理技术及装备,开展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智能化管理技术体系的集成示范,实现农牧业生产标准化和管理智能化,有效支撑粮油种植、畜禽养殖、果品蔬菜和枸杞沙棘 4 个百亿元特色农牧业产业发展。通过项目实施,建设核心生产基地。蔬菜瓜果类园艺作物种植示范基地 1000 亩以上,示范养殖基地 200 亩以上。18、农牧业机械化生产标准研发及推广9重点开展复式整地、定量施肥、精量播种、高速覆膜、高效施药、全价收获等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研究示范,研发轻便型、轻简化、本土化、组合式中小型配套农机装备,特别是适于山

17、地马铃薯、油菜、蚕豆、青稞等作物的联合收获机械轻量化技术、组合式山地耕翻、施肥、平整、覆膜、播种一体化作业技术、适于机械作业的品种、农艺配套技术以及适于燕麦等饲草收获、干燥、打捆、青贮等机械化生产技术。通过项目实施,引进筛选新型农牧业机械 5 套以上,研发配套作业机械 10 套以上,研发机械化种植技术 3-4 项,形成专利 5件以上,推广示范 5 万亩以上,单产提高 10%以上。19、冷水鱼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围绕我省冷水鱼产业发展,开展虹鳟鱼、高白鲑等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水体人工控制、疫病防控、高效养殖、高值开发利用等技术集成示范,在保证水质和生物安全的同时,高效开发我省冷水鱼资源。

18、重点围绕高白鲑、虹鳟鱼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依托蚕豆、菜粕、青稞等我省特色作物资源,开展功能型、环保型饲料开发及示范。通过项目的实施,筛选出适宜的饲料配方 1-2 个,饲料系数 1 左右,饲料成本降低 20%,降低饲料中的氮磷含量 20%以上。鱼苗成活率达到 85%以上,年培育鱼苗 300 万尾以上,年产商品鱼1000 吨以上,产值 3000 万元以上。现代生物产业技术体系20、大宗特色生物资源综合利用10开展羌活、秦艽、大黄、白刺、枸杞、青稞、菌类等大宗生物资源活性成份的开发利用,以及枸杞、唐古特大黄等大宗特色生物资源加工过程中副产物或非传统药用部位资源、农林生产中废弃秸秆和枝条的综合利用

19、关键技术研究,进一步开发可用于医药、畜禽养殖、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能源等后续深加工产品,提升生物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实现 3-5 种药 用植物传统及非传统药用部位的综合开发利用。建立青海产红枸杞、黑枸杞等的地方标准 1-2 项,提升产品知名度,提高青海枸杞品牌优势;开发有效成分中间体 1-3个,精深加工产品 3-5 个,生物资源利用效率提高 10%。建设年利用 800 吨的农林加工废弃物示范生产线一条和示范地基一个,申请专利 6-8 件。21、特色微生物资源开发挖掘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特有微生物资源,并进行产业化生产和示范,制定生产技术及相关标准;开展珍稀药用植物资源可培养植物内生菌和共生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探讨内生菌对药用植物生长、抗逆性、道地性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形成的影响。明确冬虫夏草、大黄、麻花艽、暗紫贝母、羌活、手掌参等药用植物中与代谢产物活性成分相关的关键内生菌。筛选 2-3 个具有开发前景的内生菌菌株,建立相关活性成份发酵生产工艺 1-2 项。开发 2-3 个乳酸菌相关食品,制定生产技术及相关标准,并进行产业化生产和示范。22、特色资源医药中间体的研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