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城 市 化 进 程 中 农 村 小 学 生 “求 我 养 正 ”教 育 个 案 研 究小 学 生 良 好 自 我 意 识 的 培 养吴 江 市 黎 里 镇 中 心 小 学一、课题的提出我校是一所创办于 1903 年的百年老校。在办学史上曾使用过“求我蒙塾” 、“养正学堂” 校名。追本溯源,我们发现我 们的教育前辈早就注意到了学校教育要引导学生“ 求真我” 、“养正气”、 “做真人”。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我们 很快从“ 求我、养正”中受到启发,要培养正气之人,就必须引导学生追求真我,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 党的“十六大 ”提出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宏伟 目标,城市化成了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质
2、量、发展速度和发展后劲的综合反映,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农村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必将加快。城市化是“ 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这种转化的深刻内涵在于,它不是 简单的一个人身份的转变,更重要的,它是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化。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加快了城市建设和开发步伐。宽敞的马路一条条增加,高大的楼房一座座崛起,树木绿地一片片扩大,公共设施一天天完善,极大的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带来人类文明的同时,诸如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不
3、遵守交通规则、不爱护公共设施等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时有发生。可见人的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首要问题。城市化进程对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关键时期的孩子的成长既带来了前所未有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调查表明,城市中人口高度集中,流动 人口增多,社会关系复杂多变, 这 些对儿童的情绪健康发展影响很大。特别是我市撤镇建区后,许多农村儿童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前提下来到城镇,一时无法适应,城市的现代化、城市儿童的见多识广使他们为家庭条件的相对滞后、自己的孤陋寡闻而自卑,以至无法正确地认识自我。物质 的丰富、 饮 食水平的提高,小学生生理发育普遍提前,由此带来的青春躁动问题需要进行有效的疏导。经济体制改革,国
4、有企业改制,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岗的威胁,各种不安定因素,造成的成年人世界里的职业倦怠和不安全感,消极的自我评价,影响着孩子积极自我评价的形成,这些都是孩子社会自我中的重要因素,因为积极的社会自我评价得不到及2时的强化,造成自我意识感薄弱,影响自信心的树立。另外,城市环境变化迅速,也导致儿童无法自我调节;高层建筑林立,交通拥挤繁忙,声响喧嚣杂乱,给儿童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噪声、色彩、眩光、人流、车水马龙等环境,使人紧张焦躁不安。而现代城市生活交通便利、物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这又容易给儿童带来较大的优越感,相对地造成城市儿童自信心和自尊心过强,却意志薄弱,一遇挫折或受到打击,就情绪反常或
5、反映激烈,难以抑制。这些现象都使得他们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诸如自我评价不客观,缺乏自信心或自信心和自尊心过强,发展目标不明确,做事没有计划,缺乏主动性与自觉性,自我约束能力差等现象。儿童的自我意识一旦出现不良倾向,则会对儿童的行为、学习和社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使儿童的个性发生偏异。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重视和研究儿童的自我意识问题。城市化进程带来人口的大量流动,就拿黎里古镇来讲,全镇居民51000 多人,其中外来流动人口占 1/3。外来流动人口是当地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对 推动城市化建设功不可抹。然而由于生活习惯、价值取向、文化熏陶及本地人对外地人的偏见等因素,造成同一地区出现本地人与
6、外地人两个世界,两个世界的人员不能很好地融合。随着本地公办学校学生人数的大量减少以及免费义务教育的实行,公办学校大量吸纳流少儿童入学已成定局。被吸纳的流少儿童与本地学生处在同一个班上,如何尽快地融入到这个集体中,消除来自教师学生不同的心理影响,树立自尊、自信的心理品质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以上认识,我校提出城市化进程中“求我养正” 教育个案研究实验课题,力求探索一条发展学生自我意识的教育之路。根据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3 岁前是自我意识的产生期;3 岁青春期是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期;青春期到成人则是自我意识的成熟期。由此可见,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自我意识的形成是良好心理素质的主要组
7、成部分,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在小学阶段开展本课题的研究,理论上可以丰富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相关理论,探索出开展学生自我教育、主动发展的相关规律。在教育实践中,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出方向和有效途径,并总结出相关策略、方法,促进小学生良好人格形成,达成小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教育、自我实现的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而打下良好基础。3二、课题的界定2003 年我们把“求我、养正 ”确定为我校的心理教育理念。 “求我” 即追求真我,就是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客观地评价自我,不断地完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 “养正”即培育涵养正直的品德,就是通过心理调适,使学生成为品行正派、
8、为人正直、充满正义的现代新型市民。“求我”是“ 养正” 的手段和途径, “养正” 是“求我 ”追求的目标和结果。我们要在“ 求真我”心理辅导的 过程中不断“养正气” ,最后达到学生 “做真人”之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其中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部分,就是对“自我 ”的意识,或者说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知,是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理想的辨证统一,其主要心理成分有:自我认识(如自己对自己的知觉观察、思考、想象、判断、分析评价等)、自我体验(如自己对自已的接纳、肯定、喜爱、尊重的情况等)、自我控制(如自我动机、自我理想、自我监督、自我塑造、自我克制等)。 “良好自我意 识”是本课题针对“自
9、我意识”有“ 积极性自我 ”和“消极性自我”区分的科学理念而提出的,在常规概念“自我意识”前面加上修 饰词“良好”,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概念。 “小学生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 课题则是为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正确认识自己,形成“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概念而进行的一项研究。在整个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中,自我评价是最重要的内容,获得正确的自我评价是一生人格形成的基石。小学生获得自我评价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通过自我观察来评价自我,其次是通过他人来评价自我,最后是通过自我活动产品来评价自我。而成功教育的关键是帮助小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和活动来获得自我观,促使他们认可和提升自我价值。三、课题研究的
10、目标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想通过探讨影响自我意识发展的因素,探索良好自我意识培养(求我)的途径、方式与策略,使学生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养正),即能有恰当的自我认识、能进行积极的自我体验、能有效地实现自我控制。1、寻求发展培养小学生自我意识的有效途径和策略,构建适合儿童身心发展与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同步的心理教育活动模式。2、通过心理调适、心理引导, 强化学生自主意识,形成促进小学生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教育机制。43、初步构建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总结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方法措施和经验。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措施在了解我校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个案研究,
11、探讨良好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培养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小学生自我意识形成的基本特征的研究。2、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形成与自我意识发展的相关研究。3、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策略的研究。4、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与自主学习策略的研究。5、学习不良学生积极自我概念形成策略的研究。6、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策略的研究。7、小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8、流少儿童自尊心、自信心培养的研究。9、以有效的家校沟通促进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策略研究。10、班集体建设中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策略研究的主要措施:为实现学生良好自我意识培养的目标,根据学校现有的做法及借鉴南京等地的成功经验,拟从以下几个方面
12、加以实施:(一)实施的主要途径1、班级心理辅导。班 级心理辅导是一种以全班学生为对象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围绕小学生比较突出的自我意识问题,各班每月围绕一个主题,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要求每月班主任根据班级实际,确立 辅导内容,提前备课,心育小 组 内交流,然后开课研讨。2、班队活动。班 级和少先队集体活动,不 仅是学生学品德、学技能的活动,也是 “学心理”的活 动。以开发班队活动的心理教育功能为出发点,融学生自我意识培养于班队活动之中。班级心理辅导与班队活动往往有时候是属于同一种形式的辅导。活动陶冶情操,发展自我。活动是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班队活动、社会实践、文艺演
13、出等活动开展自我教育,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如,开展“课前一歌”活动。带动学生在每节课前唱一首歌,歌曲由学生自选推荐。 边唱边想像,使得身心处于一种愉悦状态,使得意识和潜意5识得到更好的合作,陶冶情操,开发潜能,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通过绘画,为别人画像,为自己画像等方式,引导学生自我意识的探索,并且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3、个别咨询。确立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从班级和学校两个层面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反映成长过程的阶段性事件、心理问题及消除心理问题有效的策略。4、学科渗透。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渗透心理教育的主渠道。学生的
14、自我意识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来自教师的评价,教师积极的评价,能 够唤起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教师消极的评价,则易于导致学生消极的自我意识。课堂是教师对学生评价的重要渠道,民主、平等、尊重和信任是学生获得自我成功感的基础,所以要形成全体学科教师关注学生自我意识的良好氛围。(二)实施的辅助途径1、同伴心理互助。由小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心理互助小组,利用同伴间的相互作用,调控各自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的发展。学校设立“ 同伴聊天室” ,利用中午 时间,开展高年级对低年级的同伴心理互助活 动。2、心理日记。学生每周写一篇生活日记,反映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感受,一方面进行宣泄和调适,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心灵脉搏
15、,及时实施必要的辅导和干预。整合新教育实验,重新设计日记内页样式,既稳步有序地推进新教育实验,又通过日记反映学生的心理状态、健康成长的轨迹。3、心理素质辅导营。 辅导营是团体心理训练的一种形式,它针对心理上同质或类似的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实践证明,它训练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人数适宜 510 人,心理实际比较相似,易于心理互动,效果比较明显。利用双休日、暑期开设专题辅导营,进行专门的行为、心理素质训练。4、感觉统合训练。 对低幼年级开设感觉统合训练课,每周一节,列入课表,进行班 级游戏性辅导和个别感统失调儿童的矫治性训练。5、办特色小报。通 过自办特色小报, 轮流出版,由学生自己设计版面
16、,自己配画抄写,自行采访、调查。通 过办报, 锻炼学生的思维和操作能力,同时进行评价与反思,纠正自我。6、家校沟通。家庭环境,家长的行为和教育方式,家长的自我意识发6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自我意识发展。小学生正处于社会的自我阶段,家长应避免对他们生理上的过多照顾,而是要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家长学校、父母效能工作坊, “家校路路通”等多种渠道,引导帮助家长以自身的良好行为和积极心态影响子女,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子女,鼓励多元评价。(三)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开发。结合新课程改革,积极启动综合实践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多项活动, 进行自我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挖掘学生潜
17、能,为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创意,自我引证提供空间。开展心育小课题研究。由学生组成的心理研究院,通过自选课题、自己制定课题来发现问题,通过调查、访谈、 查阅资 料来了解常见的现象背后蕴藏的心理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自我了解,从而能够进行科学的有效评价。学生研究的内容可以从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几个大的方面进行,既可以研究自己也可以研究他人,既可以研究学生也可以研究成人(即未来的自我)。各个班级利用晨会、班会课开设微型课程,通过让学生了解自我成长规律以及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和障碍,进行短平快的心理辅导和训练。根据学校的传统,每年 5 月下旬,举办一届心理健康节,通过校园心理剧、
18、 专题辅导课研讨、心理漫画书法展示等辅助形式,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五、课题研究的操作原则1、科学性原则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心理学中关于学生心理特点的研究自然也有它的科学性,我们进行的“ 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课题研究当然也就必须恪守科学性的原则。2、可行性原则自我意识的形成、发展与成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小学时期则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时期。如何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实际来开展活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是我们进行研究所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7“自我意识”本身就是理 论与实践的结合, “自我意识的培养” 就更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到生活情境中去体验自我,因
19、此对此进行的研究也就必须立足于实际,依据现有的条件去进行,也就是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特别要注重挖掘学校丰富的育人资源进行心理教育。4、全面发展的原则“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 ”是针对目前小学生自我 评价不客观,缺乏自信心,发展目 标不明确,做事没有计划,缺乏主动性与自觉性,自我调控能力差等情况而提出的,进行这一研究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些缺点,形成健康积极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研究过程中也就要遵循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原则。六、实验步骤与方法研究的方法:1、 观察法。观察法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常常有一些外显的迹象,因此在教育活动中自然状态
20、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与研究,积累原始资料是保证实验质量的关键。2、 调查法。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要调查研究对象的自我意识方面的心理情况,借以发现学生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控、自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的方法。3、 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在班级具体环境中进行研究,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适当引进实验控制的某些技术,以增强研究结果的说服力。4、 文献研究法。对有关的心理健康丛书中的自我意识开发潜能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为本 课题的研究提供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5、个案研究法。针对班级中个别特殊学生,建立档案,追踪研究。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和动员阶段(2006 年 5 月
21、前)1、组织准备成立课题的组织机构,确定实验班,从组织上保证课题研究按照实施8方案正常进行。2、理论准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明确实验的目的,初步学习了解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开阔理论视野,同时邀请专家进行相关理论的讲座,以指导课题组成员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二)课题实施阶段(2006 年 6 月2009 年 6 月)1、数据收集(2006 年 8 月前)通过问卷调查、测验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学生积极自我意识发展的因素。此阶段研究初步成果:写出调查报告或总结。2、行动研究(2006 年 9 月2009 年 6 月)通过心理训练课和各种辅导活动探索
22、良好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培养的途径、方式与策略。(1)通过专门的心理辅导课进行训练。在实验班中安排专门的心理训练课,每周一次,列入 实验班课表。(2)通过班级活动开展训练,召开相关内容主题班会。(3)通过让学生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开展训练,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4)通过学科教学活动进行渗透训练。(5)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开展训练。此阶段研究初步成果:个案分析报告及相关专题论文(三)实验总结阶段(2009 年 9 月2009 年 12 月)整理分析课题研究资料,对课题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写出课题研究报告。此阶段研究成果:研究报告、个案及论文集等。(执笔:陆建华、唐根林、黄朝侠)2006 年 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