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特色专业建设方案(讨论稿)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深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学院专业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根据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特制定本方案。一、特色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遵循高等教育规律,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
2、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强化特色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注重改革的科学性、系统性、 综合性和连续性,以特色专业建设推动各项教学基本建设,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带动我院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二、特色专业建设原则与目标在现有专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保特、扬优、扶新、改老”的原则,通过实施特色专业建设工程,对现有专业进行评审,使这些专业在办学思想、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学院将加大对院级特色专业的扶持力度,计划用 5 年左右的时间,在全院建设 3 个左右特色专业,并争取建成 1-2
3、个省级特色专业。三、特色专业建设主要内容(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优化1以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为出发点,以突出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基本目标。科学制定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制定配套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和教学管理机制,为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相应保障。2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优化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为实现教育目标所必需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环节 等基本内容。3制定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明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体现先进科学的专业教
4、育思想,建立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方案研究制定的有效机制。(二)课程建设与改革1紧紧围绕教育目标,根据相关领域的新发展和新要求,加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2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根据学院办学定位和专业建设目标,吸收用人单位参与研究,合理确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 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3教学内容改革要深入研究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以及行业、学科 发展的需求,积极开发反映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新课程。要将行业与产业形成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技 术引入教学内容,着力减少课程间教学内容简单重复问题。4教材建设
5、要反映教学内容改革的成果,积极推进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课件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材建设,选用高质量教材,编写新教材。5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在保证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突破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推广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推进启发式教学,采用探究式、研究性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三)实验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1注重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建立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 创新性实验 、研究性 实验等多种实验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探索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的模式,将研究成果和研究思维注入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扩展知识视野,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6、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2加强实验室建设,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和环境,提高实验室整体建设水平。逐步加大相关学科实验室和研究项目等资源向学生开放的力度,针对学生特点,吸收学生参与学科研究。3积极开展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利用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科研训练、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各种形式,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强化实 践教学环节,特色专业建设点要保证教学计划内各类实践教学活动的累计时间不少于 1 年。4拓宽实践教学渠道,积极与社会、行 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教学基地,推进学生赴企业参与研发项目与毕业设计(论文),增加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强其服务社会的能力。(四)师资
7、队伍建设1师资队伍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围绕特色专业建设需要,建设一支以学术带头人或教学名师为骨干,教学和科研综合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将优质教学与研究资源用于专业教学,鼓励教师根据教育目标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2探索学校与社会联合培养教师的新途径。聘请相关领域的优秀专家、资深人员到学院兼职授课,形成交流培训、合作 讲学、兼职任教等形式多样的教师成长机制,建设一支熟悉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3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应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 较强的教学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鲜明的教学特色,并能积极承担教学研
8、究课题,参与教改活动。(五)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1建立健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的政策、制度与措施。从制度层面上吸引和保证高水平教师从事教学工作,鼓励和支持本专业骨干教师与相关行业进行合作、交流和学习。2建立推动学生参与科研创新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科研、教师指导学生科研的双向积极性。建立学生深入社会开展实践实习的有效机制,形成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3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估机制。根据学科和行业发展要求,结 合本专业特点,研究建立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学院、教学单位、行 业部门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四、特色专业的申报条件
9、和评审程序(一)申报条件1特色专业建设点应已有 1 届以上毕业生,有丰富的办学经验。毕业生质量较高,综合素质良好,受用人单位欢迎。2各专业建设方案要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的建设目标,清晰的改革思路和可量化的考核指标。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 展,注重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3有高水平的专业建设带头人和结构合理的专业建设师资队伍。专业建设带头人应为教授, 为专业建设实际负责人,对本专业建设有明晰的思路,能够组织专业建设队伍有效地开展工作。4专业的师资队伍在年龄、职称、学 缘结构上合理,有良好的科研背景
10、或专业技术背景。 5专业建设目标明确,尤其在人才培养规格上有明显特色。同时还应体现课程特色、培养方法的特色等。各专业建设方案能够根据特色专业建设的标准,并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计划。 6项目经费预算投入于本专业教学工作,能够对学生提高学习质量产生明显的作用。专业建设的经费计划,经过仔细论证,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产生明显预期成果,并取得显著效益。 7学术与教学研究。要求指导教学活动的研究成果学术造诣高,在同领域具有较高学术地位和知名度。成果的学术意义或社会经济效益大,成果体现专业特色建设的水平。教学梯队应积极开展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研究,并将教学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中。 8.社会声誉。
11、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不应该与社会需求脱钩,特色专业培养的人才靠扎实的专业基础进入社会人才市场,靠鲜明的特色赢得广泛的社会市场和社会声誉。 (二)评审程序1.各系(专业)申报各系(专业)组织申报,申报材料经所在系(专业)签字盖章后提交教务部。特色专业评审的申报材料包括:申报表一式 6 份;相关实证材料(复印件)1 套。2.专家审议学院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以后,将组织专家组参照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对所报材料进行认真审议遴选。3.审批公布经院长办公会审批,正式发文公布遴选结果并予以经费资助。经审核批准立项建设的特色专业,与学院签定特色专业建设任务书,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并以此作为检查验收的依据,学院将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一定资助,为创建省级特色专业打下基础。4.从院级特色专业中择优上报省级特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