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厦门市金融业“十三五”发展专项规划目录前 言 .- 1 -第一章 发展基础 .- 1 -一、金融机构体系日益完善 .- 2 -二、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 2 -三、区域金融改革深入推进 .- 3 -四、两岸金融合作亮点突出 .- 4 -五、金融风险防范能力逐步增强 .- 4 -六、金融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 5 -七、金融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 6 -第二章 机遇与挑战 .- 7 -一、面临的机遇 .- 7 -二、面临的挑战 .- 9 -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 10 -一、指导思想 .- 10 -二、基本原则 .- 10 -三、发展目标 .- 11 -第四章 主要任务
2、 .- 12 -一、健全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 12 -二、探索产融结合新模式,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 14 -三、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完善小微企业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 16 -四、深化区域性金融改革发展,增强金融资源的凝聚力 .- 17 -五、推动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促进金融与科技有机结合 .- 19 -六、发挥区位和政策优势,加强与境内外金融交流合作 .- 21 -七、完善金融监管和风险处置机制,维护金融经济稳定 .- 23 -第五章 保障措施 .- 24 -一、加强组织领导 .- 24 -二、加大政策扶持 .- 25 -三、聚集金融人才 .- 25 -四、突出项目
3、带动 .- 25 -五、营造良好环境 .- 26 - 1 -前 言“十三五” 时 期是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的重要时期,金融业在推动厦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本规划根据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福建省“十三五 ”金融业发展专项规划编制,明确全市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创新工作重点,是今后五年全市金融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第一章 发展基础“十二五” 时 期,厦门 金融业保持快速健康 发展态势,金融机构体系日益健全,区域金融改革深入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增强,厦台金融合作亮点突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2015
4、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53.4亿元,增长14.7%,“十二五” 期间年均增长19.4%,金融 业增加值占同期地区生产总值(GDP)的10.2% ,占同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8.3%,两项占比分别比2010年提高3.1个、3.9个百分点。2015年实现金融业总收入超千亿,是我市营业收入规模最大的服务行业,金融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比重达9.5% 。“十二五 ”期间社会融资规 模余额年均增长16.5% ,至2015年底达10091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 2 -一、金融机构体系日益完善金融机构发展迅速,主体不断增加,种类进一步健全,基本形成了行业配套齐全、功能完备、运行稳健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至201
5、5年底,全市拥有各类银行业机构41家,“十二五” 期间增加6家,其中新增2家村镇银行、1家集团财务公司填补业态空白;法人证券公司1家,证券公司分公司11家,证券营业部77家,“十二五” 期间增加34家;法人期货公司2家,期货营业部31家,“十二五” 期间增加14家;保险公司主体37家(其中财险公司20家、寿险公司17家;法人机构2家),“十二五 ”期间增加4家;法人公募基金公司 1家,基金公司分公司1家,基金销售公司1家,均为“ 十二五” 期间新增;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及基金管理人机构287家、融资性担保公司17家、小额贷款公司12家、典当行34家、融资租赁企业110余家。二、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6、银行业方面,2015年总资产为14122.2亿元,“十二五” 期间年均增长21%;本外币存款余额8876.3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7567亿元,“十二五” 期 间年均分 别增长14.9%、15.9% 。证券期货业方面,2015年全年证券交易总额7.3万亿元、期货成交金额32.6万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5.8倍、6.4倍。2015年底全市有境内上市公司33家,占全省33%,“十二五”期间新增9家;“新三板” 挂牌企业53家,占全省份额超三分之一;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近1200家。保险业方- 3 -面,2015年实现保费收入146.4亿元,“十二五” 期间年均增长13.5%;保险深度4.2
7、%,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保险密度3842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三、区域金融改革深入推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步伐加快,厦门国际银行改制为城商行、厦门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为厦门农商银行。厦门国际银行、厦门银行、长城国瑞证券、君龙人寿、富邦财险等顺利增资扩股,加快省内外网点布局。厦门农商银行、厦门国际信托等获批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长城国瑞证券获批证券资管、融资融券、港股通等多项业务牌照。厦门保险业“两中心一平台” 1建设国内领先,成为各地区学习借鉴的范本。创新财政金融工具,设立厦门市产业引导母基金和十大子基金,引导培育基础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获批中国(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积极开
8、展金融改革创新试验,试点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首创保税展示交易内销货物电子化“分段担保”模式、 “税银 互动”助力小微企业融资等业务。启动厦门对台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国集团公司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等业务试点。地方金融要素市场建设取得突破,成立了厦门市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厦门市碳和排污权交易中心等多个交易平台。设立厦门互联网1 “两中心一平台”指厦门保险事故车辆拆检定损中心、道路交通事故一体化调处中心和保险业客户健康信息查询平台。- 4 -金融园区,培育新兴金融业态。民生银行在厦设立全国第三方支付机构综合清算中心,已占全国70%以上市场份额。四、两岸金融合作亮点突出圆信永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台湾
9、第一银行厦门分行、一银租赁(厦门)有限公司等一批具备台资背景的金融机构在厦设立。启动厦门跨海峡人民币结算代理清算群和对台人民币现钞调运,初步建成集两岸人民币跨境双向融资、清算、现钞调运与反假币为一体的两岸货币业务合作支点。至2015年底,24家台湾银行机构与厦门银行机构开立了44对人民币代理清算账户,累计清算金额537.1亿元。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平安银行、邮储银行总行在厦设立两岸人民币清算中心。推动两岸资本市场合作,加快筹建两岸合资全牌照证券公司。启动两岸保险业合作平台建设,在保险产品开发、销售模式创新、防灾理赔服务等方面开展资源共享和业务合作。2012年以来连续成功举办四届海峡金融论坛,建
10、成两岸金融业务交流的最重要平台。五、金融风险防范能力逐步增强金融风险处置和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十二五” 期间全市范围内未发生重大金融风险事件。成立全市金融风险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建立不良贷款协调会商机制,设立金融风险应急保障资金,防范和化解影响地区金融稳定的风险事件。至2015年底,全市银行业- 5 -不良贷款余额111.5亿元,不良贷款率1.48%,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修订厦门市金融风险防控应急预案,适应金融业跨境经营、混业经营以及互联网化发展趋势下风险防控的新要求。制定关于切实做好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金融风险管理的指导意见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银行业金融机构
11、统计监测制度,探索与自贸试验区改革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框架,实现风险隔离监管、统计分析监测与宏观审慎管理。建立金融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决策对小贷公司、交易场所等地方性金融机构改革创新事项,营造金融产业群建设的良好环境。六、金融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金融机构呈现区域化、两岸化和国际化发展趋势,国际金融业务不断拓展,为企业“ 走出去” 提供融资 和相关配套支持。厦门国际银行在澳门设有子行,在海外拥有15家分支机构,是国内唯一在境外设有子行的城商行。瑞达期货、国贸期货分别在香港收购、设立期货类子公司。国家开发银行厦门分行获总行授权管理印尼、东帝汶等国家授信项目,为印尼制造、电力、交通、金融、采矿行
12、业项目分别发放境外人民币贷款68.2亿元、外币贷款83.61亿美元。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总行在厦设立离岸银行业务中心。自2010年6月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以来,结算金额从2011年的246.4亿元快速发展到2015年的2590.6亿元,年均增长80.1%,业务覆盖2792家企业、境外118个国家和地区。跨海峡人民币代理清算群- 6 -从台湾地区拓展到“海丝” 沿线为主的16 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开设77对人民币代理清算账户。七、金融发展环境日益优化金融发展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金融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十二五” 期间,先后出台厦门经济特区促进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
13、中心建设条例关于促进金融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企业上市的意见厦门市高层次紧缺型金融人才计划暂行办法等多项法规、文件。同时,结合自贸试验区建设,出台了股权投资类企业发展办法股权投资类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租赁业发展办法进一步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意见等专项扶持政策,加大新兴金融业态扶持力度。在自贸试验区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极大便利了金融类企业的注册登记,金融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在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中,组建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引导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金融业改革发展和维护地方金融稳定,金融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专栏1:“十二五”时期厦门市金融业发展主要指标情况表指 标 “十一五”末 “十二五”末 年均增长或 累计增加金融业增加值 145.9亿元 353.4亿元 19.4%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 7.1% 10.2% 累计提高3.1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 14.4% 18.3% 累计提高3.9个百分点总量指标社会融资规模余额 4705亿元 10091亿元 16.5%银 银行业机构数量 35家 41家 累计增加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