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人座右铭拾趣:岳飞抗金砚台传给文天祥铭,原是古代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后人或者叙述功德的文字,后逐渐演变成一种文体座右铭。据载,我国的座右铭最早见于南朝梁代时编订的昭明文选中的座右铭一文中。古代文人喜欢将铭放在座位的右边,于是称为座右铭。由于座右铭能给人启迪和鞭策,增添信心和勇气,所以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雅士给我们留下多式多样的座右铭,读来陶冶情操。一代伟人周恩来在南开大学读书时,在大立镜旁糊了面纸镜,上书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宜正、肩宜平、胸宜宽、前宜直;气度: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铭如其人,周恩来的一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也成就了他享誉世界的美名。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为了能够理智地控制自己情绪,锻炼自己的克制能力,写了制怒两字贴在自己的厅堂的壁上,作为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的言行举止。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将富非所望不忧贫之句用草书写上自家屋内的墙上,作为其座名铭,表现了他自甘淡泊的生活态度。古代不少文人志士喜欢用坚硬的物品作警枕。有的还写有奇特的枕铭。如四川省临水县出土的一瓷枕有这样的铭文: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