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1948年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1885-1977)结束美国的流亡生活,回到了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德国(以下简称东德),次年,他受聘莱比锡大学哲学教授,时年64岁。在就职演说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布洛赫强调经济学、哲学、辩证法的重要地位,认为大学的任务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发展和创新传统文化。特别是,根据当时东德的政治状况,他要求重新奠定马克思主义与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哲学)的关系,从而在马克思主义框架内创造性地解释和发展黑格尔辩证法。鉴于新康德主义曾经把黑格尔哲学当作一条“死狗”来轻视,布洛赫重申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及其辩证法所作的高度评价,要求在马克思主义内部创造性地接受黑格尔哲学遗产。虽然在他的早期著作乌托邦的精神(1918/1923)中,黑格尔其人其说尚未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他的哲学思维的日渐成熟,他的著述中,关于黑格尔哲学的重要性越发明显。1951年,他的黑格尔研究专著主体客体:对黑格尔的解释由东德建设出版社出版,之后,他的代表作希望的原理第一卷(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