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枣庄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规划(20172021 年)目 录一、全市行业现状及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 .32(一)全市化工行业现状 .3(二)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及需求预测 .6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 .9(一)指导思想 .9(二)基本原则 .9(三)发展目标 .10三、发展方向及发展重点 .12(一)发展方向 .12(二)发展重点 .13四、保障措施 .27(一)力推先进智造,促进产业升级 .27(二)制定绿色清单,推行答辩制度 .28(三)加大政策扶持,推进转型升级 .28(四)集聚发展,确保重大项目用地和环境容量需求 .29(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产业发展 .30(六)统筹协调,切
2、实抓好规划实施 .31附件:枣庄市化工产业重 点建设项目表 .323为了加快推进全市化学工业优化产业结构、壮大经济规模、提升行业发展水平、始终保持全市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促进行业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及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制定本转型升级规划。规划时限为 2017 年-2021 年,规划范围为枣庄市全部行政区域。一、全市行业现状及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一)全市化工行业现状1化工产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化工产业经过多年发展,产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基础逐步稳固,产业综合实力逐渐增强。2015 年全市化工产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 138 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412
3、.8亿元,同比增长 8.1%;实现利税 25.3 亿元,同比降低 15.9%;实现利润 11.5 亿元,同比降低 9.8%。2化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化工产业基础较好,产品类别较为齐全,主要包括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炼焦业、专用化学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肥料制造业等五大行业。五个行业占全市化工产业的94.44%,其中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占 33.96%,炼焦业占24.70%,专 用化学品制造业占 16.73%,橡胶制品业占9.74%,肥料制造业占 9.31%。此外,还包括日用化学品制造业、炸药及火工产品制造业、精炼石油制品制造业、合成材4料制造业、农药制造业以及涂料、油墨、颜料等多个细分行业。3化
4、工产业布局与园区建设不断集聚全 市 化工企业主要分布在滕州市木石镇、西岗镇、大坞镇,薛城区邹坞镇,市中区西王庄镇,台儿庄经济开发区,峄城区峨山镇等乡镇。目前,全市正在认定的化工园区(集中区)共 12 个,其中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台儿庄区经济开发区为省人民政府认定,枣庄经济开发区中科化工园区、峄城经济开发区为省商务厅认定,其余园区均为区(市)人民政府认定。12 家认定的化工园区共有化工企业 79 家,从业人员 15672人,分别占全市化工企业总数的 38.91%和 64.95%。4重点化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经过多年发展,全市形成了一批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如:兖矿鲁南化工公司、联泓
5、新材料有限公司、新能凤凰(滕州)能源有限公司、潍焦集团薛城能源有限公司、盛隆煤焦化有限公司、辰龙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丰源轮胎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泰和水处理剂有限公司、山东丰元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在经济实力、研发能力、管理水平、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对全市化工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5化工企业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化工企业对技术进步越来越重视,研发投入不断增5加,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拥有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山东省煤气化及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我国现代煤化工的发源地,为我国现代煤化工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输送了大批技术人才,现代煤化工技术优势突出。另外,还有山东省
6、氨基模塑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泰和水处理剂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工程实验室水处理剂专业研发平台,为全市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枣庄学院煤化工研究院、兖矿集团鲁南煤化工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技术实力雄厚、技术和人才储备充足,是全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后盾。化工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但与先进地区和先进技术进步相比,还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结构偏重,新兴产业实力不强。主要以化肥、焦化、甲醇、醋酸等产品为主,而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为方向的新兴产业规模小,整体实力不强。整个产业能耗、物耗、水耗较高,污染较重,产业结构不合理;二是
7、产业链短,化工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不稳。化工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短缺,焦化副产的煤焦油受分离和加工技术所限,能够生产的产品较少。用轻烃生产化工产品的产业基本没有,明显地落后于沿海城市;三是产业布局比较分散,园区集聚效应不明显。由于历史原因,全市数百家化工企业分散于全市6各区(市)内,个别企业逐渐被城镇包围,安全防护距离不足等问题凸显。多数化工园区仅为化工企业的简单集聚区,园区缺乏统一规划和基础设施的配套,企业间联系不密切,化工园区“一体化 ”效应 不明显。一些大型企 业以“一企一园”的模式发展,对当地化工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四是科技力量相对薄弱。企业主要以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生
8、产为主,研发费用投入不足,自主研发成果较少。同时,主要研发资源放在了煤化工基础原料的科研开发上,从 事 有 机 合 成 、精 细 化工 、化 工 新 材 料 研 发 的 人 员 和 机 构 偏 少 。(二)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及需求预测1发展趋势对研发创新的依赖度不断增强。随着化工产业的不断发展,化工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对研发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一是加快节能、环保技术的开发应用,实现清洁生产;二是开发多种能源资源,包括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和化学品的开发等;三是产品的开发重点转向技术含量高、回报率好、具有前瞻性的领域,而技术的开发重点转向大型化生产技术、炼化一体化技术、新催化技术、绿色化学品技术
9、、替代能源和替代化石原料技术、信息应用技术、生物化工技术、新材料与纳米技术等方面。化工企业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一是世界大型石化公司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二是大型石化公司向生命科学、7生物化工、特种新材料等高端产品领域发展;三是大型石化公司整体合并,进一步强化其在优势领域的主导地位。“绿色 ”化工成为 重点。一是开发绿 色工艺技术和装备以及绿色化学品;二是发达国家继续缩减基础原料、能耗和污染较高的产业;三是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四是基地化、园区化发展步伐加快。我国化学工业正处于产业转型时期,一方面传统产业加快提升整体发展水平,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化工新材料、专用精细化学品以及化工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10、将成为产业发展的重点。2需求预测“十三五” 期 间,在新型城 镇化和消费升 级等因素的拉动下,石化化工产品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2015 年我国城镇化率约为 56%,预计到 2021 年将超过 60%,超过 5000万人将从农村走向城市,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将拉动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投资,对能源、建材、家电、食品、服装、车辆及日用品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进而拉动石化化工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同时,2020 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民人均收入将比 2010 年翻一番,社会整体消费能力将增长 120%以上;居民消费习惯也将从“温饱型” 向“发展型”转变,对绿色、安全、高性价比的高端石化化工产品的需
11、求增速将超过传统产业。8表:重点石化化工产品国内需求 预测表单位:万吨主要化工产品 2015 年消费量 2021 年需求预测乙烯(当量消 费量) 4030 4800丙烯(当量消 费量) 3180 4000对二甲苯 2070 2850甲醇 5238 8000乙二醇 1335 1850钾肥(折 K2O100%) 1145 1300聚氯乙烯 1614 2020烧碱 2852 3550纯碱 2397 2780氮肥(折纯 N100%) 3728 4100磷肥(折 P2O5100%) 1243 1320农药(原药,折 100%) 82.5 85尼龙 61 76聚碳酸酯 185 259聚甲醛 56 75PB
12、S 41 55聚苯醚 10 15特种工程塑料 8 14丁腈橡胶 22 27丁基橡胶 36 45乙丙橡胶 30 40氯丁橡胶 7 8.5丙烯酸酯橡胶 1.5 2.1氯化聚乙烯橡胶 5 7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35 55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 80 96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 15 24异戊橡胶 10 20芳纶 2 3.5-4碳纤维 1.5 3.0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1.2 1.99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强整体实力为目标,着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改造,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大力
13、发展化工新材料、新领域精细化工、新能源,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规模和效益水平,巩固并提高化工的支柱产业地位。加强化工产业与信息化的融合,提升产业档次。加快并规范化工园区建设,优化产业布局。(二)基本原则1.科学发展原则。走可持续发展和新型工业化道路,把行业发展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统一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2.聚集发展原则。加快优势产业的区域集聚,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集群化、园区化发展。3.自主创新原则。完善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应用新工艺和新装备、开发新产品,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4.国际化原则。加强与跨国企业战略合作,承接国内外产业、资本转移,引
14、资与引智并举,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推动化学工业转型升级。5.融合发展原则。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化工产业深度10融合,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志的智能制造。加快化工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拓宽产业发展空间。(三)发展目标1.产业规模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保证全市化工产业规模、竞争力、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到 2021 年,全市规模以上化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700 亿元,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结构调整产业组织结构。到 2021 年,销售收入 100 亿元以上企业达到 3 家(潍焦集团薛城能源有限公司、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联泓新材料有限公司);销售收入 50 亿元以上企业达到 6 家(新能凤凰(滕州)能源有限公司、丰源轮胎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盛隆煤焦化有限公司、辰龙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泰和水处理剂有限公司、丰元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中小化工企业向“ 专、精、特、新 ”方向发展。形成大、中、小企 业结构合理,上下游企业协作配套的产业组织体系。产业结构。烯烃产业占比达到 40%以上,煤气化产业链进一步延长。环境友好型、绿色工艺的精细化工产品比重明显提升,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等高端化工产品的产值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