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服务业发展与振兴十二五规划.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534155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门服务业发展与振兴十二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江门服务业发展与振兴十二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江门服务业发展与振兴十二五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江门服务业发展与振兴十二五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江门服务业发展与振兴十二五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江 门 市服务业发 展与振兴“ 十二五”规划目 录一、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3(一)发展基础 .3(二)发展环境 .4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 .5(一)指导思想 .5(二)发展目标 .6(三)主要任务 .6三、重点产业与领域 .7(一)重点发展五大现代服务业 .7(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 .11(三)大力加强公共服务 .13四、产业布局 .15(一)产业布局基本思路 .15(二)产业布局总体架构 .16(三)服务业核心发展区 .16(四)服务业拓展辐射区 .19(五)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集聚区 .21五、保障措施 .25(一)加强规划引导 .25(二)抓好载体和重大项目建设

2、.26(三)落实财税支持 .26(四)拓宽融资渠道 .27(五)强化土地保障 .27(六)改善发展环境 .27(七)加强品牌建设 .28(八)引进培养人才 .28附件 江门市服务业发展与振兴“十二五” 规 划重大项目表 3“十二五”时期是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推 动服务业振兴和大发展,是我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建设幸福江门的内在要求。根据中共江门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印发江门市“十二五 ”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江府办201030 号),编制本 规划, 规 划期为 20112015 年。一、发展基础

3、与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我市服务业取得了稳步发展,总量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一是服务业稳步发展,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逐步提升。 “十一五”期间全市服务业总量稳步增长,服务业增加值由 2005 年的 303.66 亿元上升至 2010 年的 581.18 亿元,年均增长 10。2010 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37%,成为我市国民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期间我市初步形成了一批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城市 综合服务功能逐步提升。服务业就业功能显著,成为我市吸纳新增劳动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按年末从业人员计算,我市服务业就业人口由 2005

4、年的50.11 万人增加至 2010 年的 65.17 万人,占全市总就业人口的 26.25%。二是现代服务业规模迅速扩张,传统服务业平稳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市服务业中现代服务业比重迅速上升,2010 年以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 融保险、房地 产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44.5%,是 我市迅速 兴起并且增 长势头强劲的产业群体。其中,现代物流、信息服 务、商 贸会展等生产 性服务业发展尤为突出,成为我市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在珠三角西部地区有一定影响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传统服务业在平稳增长的同时,地位相对下降。如 2010 年我市传统服务业的支柱行业交通运

5、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为 11%,比 2005 年下降 4.1 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传统服务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社会方面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 4作用, “十一五”期间我市服务业就业人口增长中的 77.6%集中于传统服务业。三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空间布局初步形成。 “十一五” 末期,我市服务业已初步形成了集聚发展、各具特色的空间布局。2010 年,市辖三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 52.4%,其中蓬江区和新会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分别达到 28.2%和 18.5%,成为全市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集聚区。各市、区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了各自的重点发展行业和产业特色。目前,我市已

6、初步形成了蓬江区以商贸服务业为代表,江海区以科技服务业为核心,新会区以商贸流通业为重点, 鹤山市以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台山、开平及恩平三市以休闲旅游和侨乡文化为特色的服务业发展总体格局,为“十二五”期间调整和 优化服 务业 空间布局,进一步凝 练产业特色和提高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是重点行业发展成绩突出。 “十一五”期间,我市商贸服务水平稳步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6.2%。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蓬江区德润物流中心、华鸿物流中心、新会银洲湖物流基地、南新区物流园、高宝隆物流基地等十多个物流项目被列入广东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鹤山现代物流中心被列入全省

7、首批服务业集聚区。旅游经济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增长态势, “开平碉楼与村落” 被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信息服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我市已成为广东省三大区域性长途汇接中心之一、四大互联网核心节点之一和三大广电视讯宽带网枢纽站之一。“十一五”期间,我市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相对于珠三角其他发达城市而言,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如我市服务业总体规模相对较小,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足;中心城区服务业辐射带动不足,集聚优势尚未体现;现代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等。这些是我市服务业在“十二五” 期间应着力解决的问题。(二)发展环境。 5“十二五”时期,我市服务业将迎来加

8、快发展的历史机遇。从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看,粤西地区振兴发展迫切需要龙头带动。江门市是珠三角地区向粤西传递产业、资本、人才、物流的必经之地,也是起龙头带动作用的区域中心城市和重要的增长极。随着粤西地区的振兴开发,我市将在更广阔的空间内得到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流入,有助于推动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从 产业转移看,近年来珠三角发达地区土地存量逐年减少,劳动 力和土地成本不断上升,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因此,一些相对优势下降的传统产业与衰退产业需要向外转移,以 腾出空间,有效承接高端制造环节、研发中心、服务外包等新一轮国际产业的转移。

9、我市处于珠三角西部地区,商务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较低,特 别是随着近年来高速公路、港口码头及未来铁路的建设,投 资环境日益改善,为吸引外来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为我市服务业未来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一 )指 导 思 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在广东省国民经济 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及江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指导下和框架内,按照“壮大总量、 优化布局、提升水平” 的总体要求,以生 产性服务业为振兴与发展的着力点,

10、以大项 目建设为突破口,围绕我市建设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区的定位,重 点 发 展 生 产 性 服 务 业 ,大 力 培 育 新 兴 产 业 和 发 展 新 型 业 态 ,积 极 发 展 生 活 性 服 务 业 ,促 进 全 市 服 务 业 总 量 扩 大 、结 构 优 化 、领域 拓 宽 、功 能 增 强 ,成 为 我 市 加 快 转 型 发 展 的 重 要 途 径 和 改 善 民 生的 重 要 手 段 ,着力构筑“ 立足江门、 对接港澳、 辐射粤西、服 务珠三角”的服务业发展大格局,扭转近年我市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总体下降的趋势, 实现 服务业的振兴和跨越式发展。 6(二 )发 展 目 标 。

11、“十二五”期间,实现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优化、水平提升,逐步建立起与“ 生态型宜居典范城市 ”要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将江门市初步建成粤西地区重要的服务经济型城市、物流枢纽核心城市,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著名的休闲旅游城市。1.比 重 提 高 。着 力 扭 转 近 年 来 服 务 业 增 加 值 占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比 重 总 体 下 降的 趋 势 ,力 争 服 务 业 增 长 速 度 高 于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增 速 。到 2015 年服 务 业 实 现 增 加 值 占 全 市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比 重 达 到 42%。2.结 构 优 化 。2015 年 实 现

12、 现 代 服 务 业 增 加 值 占 服 务 业 比 重 达 到 50%以 上 ,全 市 服 务 业 发 展 由 主 要 依 靠 传 统 服 务 业 带 动 向 依 靠 现 代 服 务 业 和传 统 服 务 业 协 同 推 动 转 变 。生 产 性 服 务 业 功 能 明 显 增 强 ,生 活 性 服务 业 不 断 提 升 ,农 业 综 合 服 务 体 系 有 较 大 改 善 ,特 色 服 务 业 得 到 较快 发 展 。3.水 平 提 升 。培 育 建 设 2-3 个 主 导 产 业 突 出 、特 色 鲜 明 、层 次 较 高 的 服 务 业集 聚 区 ;培 育 形 成 一 批 规 模 较

13、大 、市 场 竞 争 力 强 的 大 型 服 务 企 业 ;重 点 抓 好 市 现 代 产 业 100 强 中 服 务 业 20 强 等 重 大 服 务 业 项 目 的建 设 ,形 成 主 体 功 能 突 出 、辐 射 带 动 作 用 强 的 区 域 服 务 业 中 心 。(三 )主 要 任 务 。1.进 一 步 健 全 服 务 业 发 展 的 综 合 体 系 。进 一 步 健 全 政 策 体 系 、工 作 机 制 和 人 才 培 养 培 训 体 系 。贯 彻 落实 国 家 、省 和 我 市 出 台 的 一 系 列 支 持 服 务 业 发 展 的 政 策 措 施 ,深 化体 制 改 革 ,促

14、进 市 场 竞 争 ,推 进 调 整 振 兴 。加强组织领导,推 进和落实全市服务业重点产业和重点工作协调制度,建立全面协调的工作机制。强化考核督促机制,完善对各市、区,各部门的考核办法和细则并确保实施。加 强服务业统计体系建设,完善服务业重点产业和总部经济统计分析制度,建立及时、准确的数据报送发布制度。进一步健全 7人才培训体系,落实好高端人才的引进和激励政策,不断提高服务业人才层次。依托高等院校、专业机构、企 业等,多种方式为服务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2.依托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物流、金融、科技和信息服务以及服务外包等为重点,实现生产性服务业的突破,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围绕把我

15、市建设成为珠三角“ 先进制造 业重点 发展区 ”的目标和要求,依托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物流、金融、科技、信息服务以及服务外包等生 产性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和服务能力,加快构建立足江门、对接港澳、服务珠三角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完善和提升城市集聚、辐射、创新和引领功能,把江门 市打造成珠三角西部区域的服务业集聚中心。3.积极发展城乡消费性服务业。以现代旅游、商贸和流通体系建设为重点,提升改造城乡消费性(生活性)服务业。适 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继续发展主要面向城乡消费者的服务业,扩大服务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充分发挥消费性

16、(生活性)服务业在扩大消费、吸纳就业和改善民生中的重 大 作 用 。加 强 城 乡 流 通 体 系 建 设 ,完 善 城 乡 金 融 、保 险 等 社 会 化 服 务 体 系 ,加 快 城 乡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业 发 展 ,推 进 城 乡 服 务 业 的 协 调 发 展 。 4.加强区域统筹规划,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按照服务业与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与工农业产业结构相衔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协调等原则,打破四市三区的行政区划局限,以产业资源、 经济基础和区位布局为前提,引导各市、区结合本地区的产业基础和特色有重点地发展优势服务业,形成我市统筹协调、 结构分明、功能完整的服务业空

17、间布局。三、重点产业与领域(一)重点发展五大现代服务业。以振兴我市服务业、提升服务业比重和地位为目标,按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现代旅游、金融服务、商贸会 8展、科技服务五大现代服务业,形成高层次的服务业产业群,带动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全面发展。1.现代物流业。整合我市物流行业资源,遵循“科学选址、节 省资源、完善功能、统一规划” 的原 则, 严格按照城市 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 规划,依托我市工业园区布局,科学合理地规划发展现代物流项目,促进物流产业加速向园区聚集。以大型项目为抓手,推进和完善大型现代物流项目建设,重点建 设鹤山现代物流中心、开平市翠山湖物流园区、水

18、口水暖五金物流园、蓬江区远洋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台山广海湾鱼塘港物流区等物流园区和专业市场。扶持现代物流大型企业,大力发展第三、第四方物流和物流金融服务,打造物流服务公共信息平台,积极引进和培养物流人才,提高物流业的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推动现代物流业与我市工业支柱产业协同化发展,合理规划和建设对应我市各主体工业产业的专业物流市场和配送基地,推进实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重点提升物流业对我市装备制造、 绿色光源、纺织服装等优势制造业的支撑能力。加大力度推动农产品物流业发展,进一步落实省市共建江门市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着力构建农村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现代流通服

19、务网络。不断创新组织模式和经营模式,通过实施“ 农超对 接” 、“平价商店”等工程,实现城 乡现代流通体系的优化提升和协调发展。力争至 2015 年把我市建设成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服 务粤港澳、沟通粤西、 辐射大西南、面向 东南亚的珠三角西部区域物流中心。初步实现物流服务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建立具备一定市场竞争能力和物流服务能力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塑造一个有利于促进物流建设的政策法规环境,培育一批具有较高服务质量的现代物流企业,完善 现代物流服务设施,提升物流效率。到 2015年实现物流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19%左右,社会物流成本占 GDP比重下降到 18%。

20、92.现代旅游业。突出现代旅游业在我市服务业中的带动作用,以旅游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旅游市场需求为中心,以打造旅游目的地为重点,加强统筹协调, 创 新发展理念,把旅游业培育成我市服务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积极开展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深化江港澳区域旅游交流合作,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培育全民旅游休闲消费市场, 积极倡 导低碳旅游。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和区域协作互动,打造富有侨乡特色的侨乡都市旅游、世遗文化旅游、滨海生态旅游、温泉休闲旅游、 乡村绿色旅游五大旅游板块。加大旅游业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市具有代表性的旅游产品。深入挖掘整合侨乡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扶持具有

21、侨乡文化特色的重大旅游文化品牌活动,促 进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我市中心城区连通主要旅游景区的道路通行能力,进一步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支持建立高标准的旅游商务平台、问询体系、应急救助机制等。配合我省实施旅游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服务水平。3.金融服务业。进一步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大力推进我市金融业的市场化和区域一体化,推动区域金融合作与互动,积极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外 资银行分支机构、保险和证券公司,做大我市金融服务业规模。完善地方金融体系,推动我市地方商业银行的组建,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22、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大力支持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管理公司等非银行金融经济的发展。支持大型金融机构在我市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社区金融组织,规范发展融资性担保机构。支持创新和推广金融产品,积极发展股权投资、创业(风险)投资、支票授信等金融业务。加强金融创新与防范风险互促共进,增 强我市金融业竞争能力与抵御风险能力。支持金融机构把业务和网点向农村延伸,扶持农村地区个人创业、三农发展和乡镇中 10小企业融资,确保农村地区存款、结算、信 贷业务畅通。发挥保险保障和融资功能,推进责任保险业务、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创新,引导我市保险业积极参与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积极发展个性化的健康、养老及年金

23、保险服务,积极发展“三农”保险。力争至 2015 年我市金融服务业地位进一步增强,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形成金融机构密集、要素市场完备、集散功能较强的金融保险体系,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融资条件优越、社会信用环境良好、投资回报率高的珠三角西部地区金融服务中心。4.商贸会展业。以增大规模、健全体系、提升城市品位、引领粤西地区消费前沿、提升服务能级为导向,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城市购物中心,加快培育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和流通企业集团,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加强 商业网点规划布局,建设一批中高级商贸市场和优势专业批发市场,着力建设好中国(江门)国际绿色光源博览交易中心、江门 南方金属交易

24、市场、江门义乌小商品批发城等国际采购中心和专业市场。支持 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在继续办好农博会的基础上,通过争取举办热带作物博览会,促进我市农产品专业市场及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结合我市实际,规划建设集金融、商贸、文化、服 务以及大量的商 务办 公和酒店、公寓等设施在内的中央商务区。加快 规划建设商业特色街区,进一步突出地方特色,规范管理,提升城市功能区品位。积极发展会展经济及其相关产业,形成以办展机构和展馆为核心,以交通运输、 宾馆 住宿、餐 饮酒店、电信 邮政、旅游观光为支撑,以商业购物、广告 设计、制图印刷、建筑装潢、布展装饰、资讯分析等为配套的会展产业集群,打造完

25、整的会展产业链。加强会展业统筹管理,继续办 好摩博会、农博会等具有我市特色的大型品牌展会,积极创新和提升我市会展品牌产品,推进我市农博会与热带作物博览会联合办展。注重与广州、珠海、深圳及港澳著名的展会和交易会的合作与衔接,不断提高我市绿色光源、摩托车、五金卫浴、纺织服装、农作 11物与热带作物等产品展销会的知名度和服务能力,向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尽快实现商务会展业的重大突破。5.科技服务业。加快新科技园区和研发中心的建设,整合现有的和吸纳外部的研发力量, 对重大科技项目进行集中攻关,加速科技成果的普及和产业化应用。 坚持政府统筹协调下的“产学研合作 ”模式,依托包括五邑大学

26、在内的省内外高等院校和其他科研机构,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合作建立研发实验基地,重点推动政产学研共建集技术研发、评估认证、企业孵化、管理咨询、人才培养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快形成设施完善、 发展环境优越、专业特色突出的科技产业孵育和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江门市火炬高新技术创业园、江门市绿色光源产业基地等一批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科技工程项目,完善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和重点科技服务机构建设。在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调整投入结构,通过政府引导性资金吸引和带动企业、研发机构、风险投资、金融机构等社会资金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促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科技成果投入机制,形成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合力。制定吸引外资科技服务机构的优惠政策,加快科技服务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全面推进与区域和国际人才的交流合作,大力引进高级科技服务人才,特 别是吸引高素质领军人物、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适应产业融合和新型业态发展趋势,以培育服务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新的消 费热点为目标,加快培育以创意产业、新兴信息服务业和服务外包业为代表的新兴潜力产业。1.创意产业。以突出特色、提升竞争力为导向,促进创意产业与制造业相互渗透,使我市创意产业成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和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加强产业发展导向,积极发展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