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3 年 9 月份考试安全评价第三次作业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 15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 1. 类比推理的结论不是必然的,在应用时要注意提高其结论的可靠性,其方法主要有哪些? 2. 单元内单一品种确定为重大危险源的标准是什么? 3. 系统与系统安全的区别。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 25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 1. 单元内存在多种危险化学品是,确定其为重大危险源的标准是什么? 2. 安全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3. 如何编制事件树。 4.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与安全检查表法之间的关系。 5. 对照分析法的优缺点。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30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2、 10 分) 1. 为方便起见, PHA 的分析结果以表格的形式记录。其内容包括识别出的危险、危险产牛的原因、主要后果、危险等级以及改正或预防措施。请列出 PHA分析结果记录表格表头,并包括上述内容。 2. 天然气处理站是石油天然气生产中重要的生产装置,其主要任务是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将天然气中的重组分及其杂质脱出。 工艺流程图如图 6 3 所示。 工艺流程简介: 原料气以 0 2 0 3MPa、 25 进人生产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然后经压缩机 两极增压至 3 0MPa、 150C 后,经空冷器冷却至50 、水冷换热器冷却至 30,以气液混相状态进入压缩机出口分离器,分理出的凝液经节流降压后
3、输至液烃分离器。脱水后的天然气以 2 5MPa、 30 经膨胀机增压端增压至 4 0MPa、 62 ,进水冷换热器降温至 30 后进入三股流换热器,与初级吸收塔塔顶低温外输干气及来自低温分离器经节流降压后的低温液相换热,降温至 4&C 进入低温分离器。低温分离器顶部气相以 4 OMPa、 -40 进入膨胀机降压至 1 3MPa、 -80 ;低温分离器底部液相以 1 3MPa、 -64 进入三股流换热升温至 25 后去分馏装置。经膨胀机膨胀制冷后的低温气体以 1 3MPa、 -80 进入初级吸收塔顶部。脱乙烷塔塔顶气以 1.3MPa、 O 进初级吸收塔底部。初级吸收塔塔顶气以 1 3MPa、 -
4、80 进三股流换热器升温至 21 ,再与液化气塔塔底轻油换热升温至 32 ,作为合格产品外输。初级吸收塔塔底液相进入脱乙烷塔顶部。产品采用敞开式装车外运。 问题: (1)简述安全评价程序。 (2)请对该天然气处理站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3. 某年夏末秋初,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使该工段 414m2 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部损毁,并造成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围 280 余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液氯工段当班的 8 名工人当场死亡。更为严重的是爆炸后氯气扩散 7krn2,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围居民区距离较近,事故共导致百余人氯气中毒,数十人死
5、亡,直接经济损失达 63 万元(时值)。 最初爆炸的一只液氯钢瓶是由用户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由于该用户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逆止阀、缓冲罐或其他防倒罐装置,致使氯化石蜡倒灌人液氯钢瓶中,这属于违章行为。而且在送来此 钢瓶时也未向充装单位声明情况,留下重大事故隐患。 负责充装钢瓶的电化厂液氯工段工人违章操作,在充装液氯前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对欲充装的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爆炸,并导致周围钢瓶相继爆炸,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 经调查,双方工人均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当地政府和化工厂均没有事
6、故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 问题: ( 1)试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 2)根据安全生产法,试提出处理建议。 ( 3)试提出防范措施。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30 分,共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 1. 论述安全评价与 “ 三同时 ” 的关系。 2. 论述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原则和步骤。 答案: 一、简答题( 15 分,共 3 题,每小题 5 分) 1. 参考答案: 其方法主要有: ( 1) 要尽量多地列举两个或两类对象所共有或共缺的属性; ( 2) 两个类比对象所共有或共缺的属性愈本质,则推出的结论愈可靠; ( 3)两个类比对象共有或共缺的属性与类推的属性
7、之间如果具有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则推出结论的可靠 性就高。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2. 参考答案: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3. 参考答案: ( 1)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的、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具有独立功能的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 2)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寿命期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识别系统中的危险源,定性或定量表征其危险性,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最小化,从而使系统安全,需要按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系统进行深入 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固有的和潜在的各类危险和危害,
8、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途径。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二、问答题( 25 分,共 5 题,每小题 5 分) 1. 参考答案: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式中: q1, q2, , qn 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 Q1, Q , , Qn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2. 参考答案: 安全评价的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预测工程及系统中存在的危险 和有害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的监控和事故的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
9、全投资效益。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3. 参考答案: 事件树展开的是事故序列,由初始事件开始,再对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如何响应进行分析,其结果是确定出由初始事件引起的事故。 ( 1)编制事件树的第一步,是写出初始事件和要分析的安全措施,初始事件列在左边,安全措施写在顶格内。 ( 2)第二步是评价安全措施。通常只考虑两种可能,即安全措施成功或者失败。假设初 始事件已经发生,分析人员须确定所采用的安全措施成功或失败的判定标准接着到断如果安全措施实施了,对事故的发生有什么影响。如果对事故有影响,则事件树要分成两支,分别代表安全措施成功和安全措施失败,一般把成功的一支放在上面,失败的一支放在下面。如果
10、该安全措施对事故的发生没有什么影响,则不需分支,可进行下一项安全措施。事件树展开的每一个分支都会发生新的事故,都必须对每一项安全措施依次进行评价。当评价某一事故支路的安全措施时,必须假定本支路前面的安全措施已经成功或失败。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4. 参考答 案: ( 1)故障假设分析方法鼓励思考潜在的事故和可能导致的后果,它弥补了基于经验的安全检查表编制时经验的不足。 ( 2)但是,检查表可以使故障假设分析方法更系统化,因此出现了安全检查表分析与故障假设分析组合在一起的分析方法,互相取长补短,弥补各自单独使用时的不足。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5. 参考答案: ( 1)优点:对照分析法即对
11、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其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分析对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 2)缺点:对照分析法具有简单、易行的优点,但由于它是借 鉴以往的经验因此容易受到分析人员的经验、知识和占有资料局限等方面的限制。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三、案例分析题( 30 分,共 3 题,每小题 10 分) 1. 参考答案: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2. 参考答案: 要点提示: (1)简述安全评价程序。 安全评价程序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分析;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准备阶段。 明确被评价对象范围,收集国内外
12、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根据被评价的工程、系统的情况,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 定性、定量评价。 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工程、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安全对策措施。 根据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及建议。 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 简要地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价结果,提出工程、系统应重点防范的重大 危险因素,明确生产经营单位应重视的重要安全措施。 安全评价
13、报告的编制。 依据安全评价的结果编制相应的安全评价报告。 (2)请对该天然气处理站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1)火灾爆炸危险因素。 天然气站在连续性生产过程巾,天然气、液化气、稳定氢烃等易燃易爆工程物料的干燥、分离、过滤、 增压、降温、液化以及储运等工艺状态以及设备设施的状况构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基础条件。 制造、安装及检修缺陷。 站场各储运气、液态可燃介质的动力设备及塔器制造不合格,安装、检修不当,焊接有缺陷,密封损坏等原因导致开裂损坏或密封失效。 各储运气、液态可燃介质的系统管阀及设备附属管阀的本体、焊缝及密封什因存在缺陷而损坏。特别是高压天然气管道,压力较高,管道焊缝和阀门出现缺陷的
14、危险性较大,如果不能严格控制焊接、安装质量,可能发生泄漏,导致重大的火灾爆炸事故发生。 腐蚀损坏。 系统储运的气、液态可燃介质 中含硫、含水,可造成设备、管路和阀门腐蚀损坏。 系统憋压损坏。 高效旋流分离器、再生器分离器和低温分离器等设备可能因下述因素造成系统憋压:分离器内部堵塞造成流层不畅;操作不当;抵押用户站停车或用量骤减。系统憋压若不能及时发现,严重时可能导致系统设施损坏。 因上述原因造成的设备设施损坏均可导致可燃介质泄漏,遇火源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低温损坏。 低温分离器、低温换热器以及膨胀机等设备及配套管阀储运 -80 低温液态可燃介质,可发生如下低温损坏。 低温设备和管路选材不当,发
15、生低温断裂损坏;液态可燃介 质放空人火炬线,可能因大量汽化降温造成火炬线及管架承受很大的温度应力而引起断裂损坏;液态可燃介质积聚汽化可形成高速气流,对管路弯头、法兰造成腐蚀损坏。 低温损坏常可造成低温液态可燃介质泄漏,低温液态介质一旦泄漏,会发生急剧汽化,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加热炉火灾爆炸。 加热炉是明火危险源之一,炉管在高温下可能发生烧穿损坏;原料气中的介质可能造成炉管腐蚀损坏;炉管、弯头材质选错或连接部位有缺陷可能造成开裂损坏;操作流程倒错等均可能造成漏气。 机泵泄漏危害。 液化气回流泵出口压力 1 3MPa,导热油泵介质温度可达 280 ;天然气压缩机和膨胀机的操作压
16、力达 3MPa,膨胀机内液态天然气介质温度为 80。各机泵的安装、检修及操作不当等可造成部件和机械密封损坏泄漏。其中若液化气、天然气的泄漏量较大,会形成 “ 蒸汽云 ” 。 可燃介质机泵泄漏,遇火源可引起泵房内火灾,液化气、天然气泄漏严重时出现 “ 蒸汽云 ” 爆炸。因室内引起火灾较难扑救,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酿成严重后果。 氢烃和液化气装车危险。 氢烃产品采用敞开式装车,操作不当或积聚故障可能导致泄漏,装车现场可能与车辆电器打火、排气管火星及产品液 流静电、人体静电和其他明火而起火。 电气、仪表。 站场电气设备可能因接地设施失效,线路绝缘损坏,短路,接点接触不良,设备和线路、照明不符合防爆要求
17、等原因引起电打火;电动仪表可能因能量集聚产生并泄放火花。 自动控制及连锁保护。 调节法等仪表出现故障,错误显示或动作。自动控制系统及连锁保护系统功能出现故障,可造成压缩机、脱乙烷塔、脱丁烷塔、吸收塔以及其他设备的温度、压力、流量、液面的仪表指示失真,町能导致超压、超温、操作失控、物料溢出等后果,进而引发火灾爆炸。 可燃气体报警器。 站场各部位应装 设可燃气体报警器,如未装设或虽装设但失灵,可能导致泄漏的可燃气体聚集,不易发现,延误可燃气体泄漏事故的处理时机,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2)管理因素。 正常生产时期,人员在工艺操作中违反操作规程,倒错流程;在站场易燃易爆区私动明火;在站场易燃易爆区使用非
18、防爆工具;进入装置人员着装不符合防静电要求,产生人体静电。 检修作业,施工者不严格执行有关检修规程,不坚持动火制度,安全措施不力,系统吹扫不净等。 3)机械伤害。 站场有天然气压缩机、导热油泵、膨胀机、液化气回流泵等转动设备,这些设备具有转速加高、 结构复杂等特点,易发生机械故障,转动设备调试、检修时存在着机械伤人、设备损坏等事故。 4)高处坠落。 站场各塔高度较高,人员在操作、巡检、检修作业中,有发生滑跌、坠落的危险。 5)灼烫及冻伤。 站场存在的高温设备,加热炉、导热炉等等,在设备及附属管道出现损坏,保温层破坏以及操作不当时,人员有被高温介质喷出烫伤和高温介质灼伤的危险。 站场制冷设备,低
19、温分离器等中存在低温液化天然气,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可能因操作不当,设备、管阀故障等原因意外泄漏,发生急剧汽化降温,造成人员冻伤事故。 6)其他 危害。 防雷、防静电接地。 站场设备和建 (构 )筑物的防雷、防静电接地设施的设置和配备不合格,致使发生雷击和静电放电,可能导致设备设施损坏和火灾爆炸事故。 意外停电。 站场应供配电系统及电器故障发生意外停电,会导致停工停产,处理不当还可能造成设备,设施及部件损坏,甚至引发火灾爆炸、窒息中毒等其他事故 解题方案: 评分标准: 3. 参考答案: 答题要点: ( 1)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用户方违章在液氯钢瓶内混入氯化石蜡,且未向充装方说明此情况,形成事
20、故隐患; 充装方工人违章操作, 在充装前未按规定检查和清理,就进行充装作业。 间接原因: 用户方的生产设施存在缺陷(缺少必要的防倒灌设施); 压力容器灌装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应经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用户方和充装方的工人都属违章操作,也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说明双方单位安全管理和教育培训不足; 无论何种原因,化工厂建在居民区都是不符合有关安全规定要求的。政府和厂方也没有应急救援预案或措施。 ( 2)处理意见 化工厂为危险品化学生产单位。根据安全生产法第 80、 82、 85 条,追究该厂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追 究该厂相关负责人、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 ( 3)防范措施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化工厂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检查; 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化工厂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其他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教育、督促所有从业人员严格执行; 双方单位应当对有缺陷的生产设施进行整改,消除这一事故隐患; 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主要负责人、特种作业人员及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解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