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538207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田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青田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青田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青田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青田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青田县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实施方案(国地名普查组发 20161 号)文件精神,深入开展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一、保护原则1、历史性原则。保护历史悠久的地名。地名存留历史的长短是地名生命力的重要象征,是判断地名保护价值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2、文化性原则。保护内涵深刻的地名。地名所隐含的文化内涵越深刻,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越丰富、真实,地名用字越考究,越具有保护价值。3、知名度原则。保护影响深广的地名。地名使用的频度越高、所覆盖的地域范围越广、所指地理实体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或知名度越高,地名

2、的保护价值越高。4、规范性原则。受保护的地名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凡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地名,不予以保护。二、保护方法使用地名是保护地名的最佳方法。加强对现存地名的保护、科学合理地重新利用已消失的地名是保护地名的总思路。具体如下:2(一)目前还在使用的地名不得随意撤销或更名,对列入保护的地名,尤其要加强保护。(二)目前已不使用、但文化价值高的老地名尽量重新利用,在保护专名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在适当的地区、以适当的形式加以使用,以传承地名文化。对目前未使用的第一保护等级地名的专名尤其要重视其重新利用。(三)如遇行政区划调整,对不同保护等级的地名,一般遵循低就高的原则;对相同保护等级的地名,一般遵循

3、行政驻地与区划名称相符的原则,另一地名则可作为集镇、区片或自然村落地名继续加以使用。(四)本区域内其它重要地理实体或设施(如车站、广场、绿地等)需使用地名的,按照等级优先的原则,首先对等级较高的保护地名加以使用,同时兼顾地名的指位性。三、主要措施(一)大力宣传弘扬。地名是社会的公共资源,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地名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载体,还具有平民化、易推广的特性,一旦形成全社会保护优秀地名文化的氛围,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多媒体手段大力宣传名录。通过开展地名文化遗产传播和知识普及,提高全社会保护和弘扬地名的意识,广泛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地名文化遗产

4、保护工作。3(二)健全保护机制。对纳入保护名录的各类地名原则上不宜更名,必须进行更名时,应严格履行更名程序,广泛征求社会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并组织专家充分进行考察和论证;对已经消失的历史地名,应在今后城市建设中重新利用、加以“激活 ”;也可采取移植使用、挂牌立碑等方式进行保护。(三)加强科学管理。县地名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开展地名文化遗产的标准及其鉴定体系、历史地名数据库、地名文化遗产评价与记录的档案等系统建设。将保护名录纳入地名文化保护系统工程内容之中,实现历史地名保护的科学管理。(四)认真组织实施。将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为县地名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县地名委员会设立专家咨询组,加强对我县历史

5、地名的调查考察、评审论证工作,切实推进我县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工作。4青田县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录(第一批)标准分类 地 名 数量1. 县级地名 青田 12. 乡镇(街道)地名 鹤城 13. 村、村落地名山口村、戈溪村、吴坑村、水南村、小奕村、正教寺、慈仁寺、龙现村、平风光村、大安村、松树下村、东堡、大云寺、连云寺、雅陈村、显胜寺、金田村、湖边村、平风寨村、温溪村、陈宅村、洪府前村、仁 宫村、梅香寮、海口村254. 近现代重要地名中国石雕城、华侨广场、刘基广场、青田石雕博物 馆 、青田县革命烈士园、中共青田县委诞生地、陈诚故居、周恩来题词纪念碑、官塘社区、侨中社区105. 山川、山峰地名

6、 太鹤山、太子顶、金鸡山、奇云山、九门寨、八面湖、龙须洞山 7备注5青田县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标准分类 地 名 历史沿革和说明 备注1. 县级地名 青 田青田之名,始见于南宋郑缉 之永嘉郡记:“ 青田有草,叶似竹,可染碧,名为竹青,此地所产,故名青田。” 历史旧志记载 :此地因山下田产青芝而得名青田山,县治设在青田山下而得名青田县,别名“芝田 ”。唐睿宗景云二年( 711)建县。青田 县是著名的“ 石雕之乡”“名人之乡”和“华侨之乡”。闻名遐迩的 传统工艺品青田石雕发源与六朝(222-589),至今已有 1700 余年的历史,被选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从 17、18 世纪起青田人携带

7、传统 工艺青田石雕、茶叶等走入欧洲等国,至今全县有华侨 25 万人,旅居世界 120 余个国家。2 乡镇(街道)地名 鹤 城鹤城,因古时太鹤山上有 鹤得名,自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建立青田县始为县治至今。早时称坊郭、县城、鹤城、芝城,后称城区。民国 24 年(1935)建立鹤城镇。境内北面的太鹤山被誉为道教第三十洞天,山上留有唐著名法师叶法善在此炼丹试剑 的遗迹和和历代名人在此题写的摩崖题刻。城沿江畔留有清嘉庆 38 年(1559)年间建造的古城 墙和建于明天启六年(1626), 1983 年重修的巽塔。青田县政府驻地3 山口村位于青田县城西南部,以地 处四都港、方山坑和小平坑三条坑流汇合口

8、故称谷口、又称三口、后以四周环山,村居设在溪流出口改称山口。约 1700 年,是全国三大软石之首“封门青原产地”,境内封门山尚留有古时的采石矿洞“封门洞”,叶腊石矿产资源丰富,储量约 1500 万吨, 矿石开采和传统工艺品青田石雕雕刻历史悠久,至今已有 1700 余年。石雕作坊 1000 余家,从业人员3500 余人,集石雕之创作,生产展示于一体的“中国石雕城 ”。有 风景秀丽的千丝岩石文化主题公园。位于山口镇4村、村落地名戈溪村唐朝年间由松阳迁入,村民以古 时因有一将军经过大溪泊舟此地 时不慎将长戈掉入溪中而得名。约 1300 年,始居叶姓。相传,当年著名法 师叶法善曾到此地发动宗亲开凿一口

9、枯井被称位于船寮镇6为“叶公井”,至今仍在使用,明朝开国元 勋、国师刘基也曾泊舟此地并题有赞美戈溪的诗作:“日薄云阴雪在山,野寒溪静客舟还。乾坤簸 荡三载,风俗乖张似百蛮。废井衰芜霜后白,空村乔木晓余殷。独怜节序蜂冬至,不得安栖学闭关。” 流传至今。境内现存在多处历史古迹和遗迹。文化底蕴深厚。5 吴坑村 相传唐朝年间,约 1300 年,吴姓先人从外地迁此地山谷坑边,始居称村名为吴川,后改称吴坑。村民世代农耕,民风淳朴,山上千年古松,古 树,古居民成为当地靓景。 位于吴坑乡6 水南村地处瓯江中下游,始居叶姓从松阳卯山迁入,原称河南,后以村居位于瓯江南岸改称水南。约 1270 年,境内有建于唐天宝

10、初年的栖霞寺,寺旁有宋绍圣初年泰淮(秦观)留宿栖霞寺题有“千秋岁”辞的碑刻纪念亭“ 莺 花亭”及有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钦赐建造的叶圣飞百岁牌坊,并有辛亥革命元老,浙江水上警察厅长、浙江省警 务处长、国民党陆军小将叶焕华和国民党起义将领叶南帆中将的故居和旧迹,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位于瓯南街道7 小奕村小奕村距县城 16 千米,三面 环山,北 临瓯江支流小溪,是小溪沿岸的风水宝地。户籍人1990 人,面积 10.25 平方公里。此地民风淳朴人杰地灵,是近代历史名人、辛亥革命志士、国民革命军上将夏尔屿和夏之琪故乡。村内底山有建于唐建中元年( 780)的石广寺, 约 1234 多年,经清朝两次重

11、修,现保存较为完整。村中有“五马驿地,三水成川”、“望耕耘亭”等多处景点。位于仁宫乡8 正教寺正教寺所属海溪村,因村中有一座千年古刹正教寺得名,距县城 34 公里,户籍人口 982 人,面积 1.59 平方公里。境内正教寺主殿建于唐大中三年(849 ),约 1200 多年,北宋真宗天禧年间重建,建于清乾降年间寺内正教寺 戏台,包公殿,夫人殿至今保留完整。正教寺村是“青田鱼灯”的发源地,也是青田著名农特 产海溪粉干的主要生产地。位于海溪乡9 慈仁寺慈仁寺所属舒桥村,因境内有一座建于唐大中年间(859 )的古刹慈仁寺,村名由慈仁寺而得名。距青田县城 75 千米,户籍人口 145 人,面积 0.12

12、 平方千米。据当地史料记载宋著名词人秦观于宋绍圣初(1094),谪监处 州(今丽水)酒税时,与慈仁寺住持僧昙法师(瑞安人)相处甚善,经常雅集吟诗赋联。秦观在此留有 清溪逢故人、 留别昙法师 。诗作后,昙法师为秦观在此地建立 “秦学士祠”,纪祭至今。位于舒桥乡10 龙现村位于方山乡,距县城东南面 15 千米,据当地族 谱记载 ,吴姓(延陵郡)始祖于唐贞元年间迁居此地建村。相传,当时以当地山坑出现祥龙而得名。全村总人口 1290 多人,旅居海外 700 多位于方山乡7人,分布五大洲 70 多个国家,被誉为“联合国村”。境内家家户户池塘和水田养殖田鱼有 800 余年的历史,2005 年 4 月被青田

13、 县民政局命名为“ 中国田鱼村”,同年该村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1 平风光村原名屏峰降,以村居位于当地形似屏风的山峰岗头而得名,又称平风降,1998 年以方言谐言改称平风光,户籍人口 263 人,面 积 1.03 平方千米。建村年代久远,相传西汉年间皇室刘秀曾逃此地山中的翔龙洞中避难,被村人称 为“ 刘公洞”,解放 战争年代浙江省委书记刘英烈土也曾在此村疗过伤。境内自然风光秀 丽,村口建有 纪念解放战争的功德碑廊和文昌亭,是当地摄影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位于小舟山乡12 大安村 始居夏姓。据传,唐黄巢起义年间(835-884), 为避战祸,先人从福建逃至此地,以

14、农耕为业,为祈求在此安居乐业永远太平无事,故取村名 为大安。常居人口 1436 人,面积 6.56 平方千米。 位于山口镇13 松树下村海拔 160 米,距方山乡政府 驻地 1.6 公里,因村居位于当地古时一株大松树的下首而得名,建村历史悠久,户籍人口 1380 人,面 积 3.86 平方千米。境内有唐大中年间为纪念陈十四娘娘在此除蛇而建造的古寺悟性寺,香火至今旺盛。位于方山乡14 东 堡东堡所属油竹街道东赤村,位于 鹤城东面,境内有建于唐大中年间(847-859 )的净觉寺,约1167 年。传说当年江南有一位名叫曾侠的武状元 为奸臣所害,被迫率 300 名属下南逃,在逃经此地途中遭官兵毒箭所

15、伤,生命垂危,见此地莲峰山地形险峻,就在此建寨暂时住下,伺机东山再起。从此,莲峰山被称为莲 峰寨,后改名称东堡山,武僧伤愈后和 300 名属下集体,在此山上修建一座称净觉寺的寺院,在此消法 为僧,香火延 续至今。2000 年净觉寺对面山上又辟一个露天佛坛,广 场西侧耸立一尊高 13.5 米,重 125 吨,左手微耸、形态端庄,雕刻精湛的花岗岩 观音,气 势宏伟,是青田佛教主要旅游景点之一。位于油竹街道15 大云寺大云寺所属红光村,古称横山,当地传说,公元 702 年,唐武则天皇帝的儿子李贤下旨在会国查抄大云寺。唐大中年间,约 1167 年,当地黄言自然村余学古老人聚首在此建造了一座大云寺后一直

16、太平无事,故而村名以寺名改称为大云寺。 1954 年合作化时期,当地以“菩萨显灵一红光”的歇后语改大云寺为“ 红光” ,但“大云寺” 的村名仍至今在当地流传。位于东源镇16 新民村新民村距章村乡政府驻地东北面 4.7 公里,距 县城 73.4 公里,101 户,常住人口 397 人,面积 0.21 平方公里。 位于章村乡8古时,当地有一座建于唐代约 1100 多年的名叫连云寺的古刹,始称村名为连云寺。1951 年连云寺与马车头自然村联合创办新民小学,才将 连云寺村改称 为新民村。17 雅陈村相传宋建德年间(960),约 1054 年,此地始祖万德、字戴,曾任御史之职,解 职后由淮南漳州远涉经青

17、田,见此地山水幽雅,堪称世外桃源,遂在此定居,称村名为雅川,后以 陈姓居多改称雅陈,又以谐音称下陈。距山口村西面 4 公里,全村 161 户、566 人。位于山口镇18 显胜寺显胜寺所属吴畲村,以当山上有一座建于北宋咸平年间(977 )约 1000 余年的古寺显胜寺而得名。距县城 58 千米,常住人口 28 人,面积 0.26 平方公里。建村历史悠久,香火千年旺盛,地名沿袭。位于祯旺乡19 金田村始居金姓,以村居位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约 1030 年建造的金田寺为村名。位于县城北面,海拔 230 米,距鹤城 14 米,户籍人口 870 人,常住人口 437 人,面 积 2.07

18、 平方千米。辖金田寺、不炮头、岙底、石桥、米糍坦 5 个自然村, 13 个村民小组。位于鹤城街道20 湖边村位于瓯江中下游南岸,始居陈 姓先人于宋朝间从福建迁入此地河 边定居取名河边,清末年间因村居被大水冲袭成湖改称湖边。常居人口 797 人。境内月亮山上有建于宋咸平年间(998-1003)约 1016 年的梵宗寺。位于瓯南街道21 平风寨村位于县城东面,海拔 220 米,因山势险要,状如屏风,据鹤城镇志载;宋朝年间约 1014 年,因此地曾立过反朝廷的山寨而称村名为屏风寨,后以 谐言改称 现名平风寨。常居人口 520 人,面积 3.94 平方千米。位于瓯南街道22 温溪村原称安溪,以瓯江上游

19、滩多水急在此和瓯海潮水 汇合后趋 于缓和遂成平安之溪而得名。后以方言谐音,又以旧时隶属温州改称温溪。原属位瓯江畔沙滩,始祖于宋徽宗时期(1082 年),约 1000 年前迁此安居,逐发展成 “地广则田畴,交 错人稠,则鸡犬遥闻”的村居。常住人口 27991人,面积 6.91 平方千米。境内有小石门、江滨古榕堤、秋彤坑等多处景点,风景秀丽,并有小石门摩崖碑刻、青田县与永嘉县 界碑及古民宅等多处历史古迹。位于温溪镇23 陈宅村陈宅村位于阜山乡政府驻地南面 4 千米,距 县城 25 千米,户籍人口 625 人,面积 2.8 平方千米,为浙江省美丽乡村,旅游特色村。据当地陈氏族谱所载,陈氏始祖 陈襄公

20、次子文发公,由福建迁居在此山岙,古称“阜阳”、“方岙”,从此改地名为陈宅村,据当地史料 记载,境内西固山星玉古道(阜阳古道),建于建安 8位于阜山村9年至东吴黄龙 2 年(公元 203-230 年),约 1000 多年。此古道,自两晋至两宋时期,一直是通往福建区域的官道,南朝永嘉太守的谢灵运,曾到此游 过。六百多年前,此地曾是福建平章事陈友定和朱元璋激战的古战场,当年,葛洪、叶法善二仙师也曾取道阜阳古道入闽传道救民。境内还有建于唐末宋初的供俸葛法和叶法善二仙, “二仙祠”和古桥、古民居等多处古迹。 陈宅村代有贤良,明、清时期竖 立旗杆 12 对,出秀才 150 人,现代博士 4 人,博士后 3

21、 人。24 洪府前村洪府前村,距县城 21 千米,常住人口 1221 人,面积 1.75 平千米,南临瓯江,地处船寮镇腹地。据青田县志载:宋朝年间 ,约 1000 多年,当地“ 洪氏、农家女,生有异质,而口不能言,年十五,忽发声告父曰,今日当有贵人至,丞扫室布席。果真即日宋高宗出幸浙 东,路过青田, 见洪氏天生丽质,命女入宫,封为西宫娘娘,并下旨册封洪父为永青候,御赐村后兴建洪府邸。 ”当地人,为感谢高宋宗恩德,将原来芳墅村改称为洪府前村,地名 传袭 至今。位于船寮镇25 仁宫村仁宫村建于宋初年间,约 1000 余年。距 县城 15 千米,户籍人口 1381 人,面积 0.15 平方千米。当地

22、有一座宋初年间建造的灵岩 宫古刹,据 传寺内恶僧好色,在宫内装机关图谋不轨。有一日,总兵千金与丫环前来进香,被恶僧藏匿。总兵得悉,派兵来抄宫寻查除灭花和尚,由此称地名为“寻宫”,后以谐音改称仁宫,传袭至今。位于仁宫乡26 梅香寮梅香寮自然村,位于瓯江支流小溪南岸,距县城 7.5 千米,户籍人口 55 人。当地史料记载:宋初年间,约 1000 余年。当地有一古刹灵岩宫主持和尚巧 设机关图谋不良,藏匿侵害妇女。一日,总兵千金与梅香(丫环)前来 进香,遭 恶和尚施暴,梅香慌忙逃离十里路外的茅草寮中不幸惨遭追兵杀害,为纪念遇害的梅香,将此地称之为“梅香寮”,地名沿袭至今。位于仁宫乡27 海口村海口村为

23、海口镇和海口行政村的驻地,距 县城 40 千米, 户 籍入口 1821 人,面积 1.95 平方公里。据青田县志记载:宋高宗( 1107 年)前, 约 1000 年。 “南宋高宗航海由台、温过青田,海潮直送至此”。因此得名海口。又据当地族 谱记载,在宋高宗驾到些以前,此地就有人居住生息,建村历史悠久。位于海口镇28近现代重要地名中国石雕城位于青田石雕发源地山口镇山口村,占地面 积 1.8 万平方米。石雕城由石雕市场和石雕精品馆两部分组成,2001 年起用,至今已有 15 年。是一处集青田石雕创作、销售、展示为一体的艺术、观赏、浏览与商贸中心。有石雕作坊 1000 余家,从业人员 3500 多人

24、,日平均成交额 100 多万元,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8 人,省 级工艺美术大师 13 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 36 人。位于山口镇1029 华侨广场位于瓯南街道水南村,青田火车站北面,建于 1998 年,占地面积 37.5 亩。原为青田火车站广场。是彰显青田华侨文化地域特色、品读华侨文化、举办大型活动为市民提供休闲健身的中心。2009 年 11 月青田县人民政府以青田侨乡命名为“华侨广场”。广场四周绿树成荫,中间刻有地界地图的音乐喷泉。左侧有巨型 户外电视彩屏,上首草坪 竖有 132 根代表青田县旅居世界五大州132 个国家倾斜社团的会旗, 该广场是青田华侨文化的地 标。位于青田县城30 刘基

25、广场位于鹤城街道城东路南面,占地面 积 11.71 亩。原 为“鹤城休闲广场”。是一座彰 显刘基文化,为社会和市民提供活动休闲健身的中心。 2007 年 12 月青田 县人民政府为弘扬传统刘基文化命名为“刘基广场” 。广场西南面花岗岩屏壁上摩刻着刘基像和其传说故事壁雕,是一处展示刘基文化教育后人的休闲广场。位于青田县城31 青田石雕 博物馆位于青田火车站广场西南侧。2003 年 1 月 8 日动工兴 建,是一 处集青田石雕创作、收藏、研究、交流、展示为一体的艺术、 观赏、浏览中心,是青田石文化的标志性建筑。2006 年 11 月 26日落成。占地面积 2159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11648.

26、5 平方米。分六层:一层为销售区,二、三层为展示区,四层为办公区,五、六层为档案管理区。 馆内厅廊,楼层设计大方,有引人注目的郭沫若题词放大墨宝,并有清代寓意 “五福临门”的五只蝙蝠造型装饰,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馆名。该馆是宣传青田石文化的主 阵地,集青田石雕的 创作、收藏、研究、交流、展示、 鉴赏于一体,是青田石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位于青田县城32青田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鹤城街道城东路北面。 1956 年,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拨款兴建,1958 年冬落成,总面积5700 平方米。陵园中央耸立 12 米高纪念碑 1 座,碑 词:“永 远活在人民的心里”,由原内 务部部长谢觉哉同志题写。碑座周围为

27、 水泥平台与栏杆。 东首为潘香 凤烈士墓冢,高 2.3 米,呈半球型。西首为 72 名革命烈士墓冢,其中,青田籍烈士 33 名,外县、外省籍烈士 31 名,无籍地烈士 6 名,无名烈士 2 名。陵园内有建筑面 积 500 平方米的青田县革命烈士 纪念馆。 馆内陈列着青田县各个革命时期烈士遗物和先烈使用过战斗武器,全面展示革命英烈的事迹。陵园建筑布局得体,亭阁错落有致,显得庄严肃穆;园内松柏常青,花卉繁茂,景色幽雅。1984 年 7 月,被 县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青田县城33中共青田位于高湖镇内冯村 39 号冯宅。 1949 年 4 月, 为迎接中国人民解放 军南渡长江解放全国,中位于高湖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